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95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  )

A.OB.NC.CD.F

【答案】C

【解析】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O,故答案选A。

2.某阳离子M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a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

A.a+x-nB.a+x+n

C.a-x-nD.a-x+n

【答案】B

【解析】阳离子M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该微粒的质子数=x+2。

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则质量数=x+2+a,答案选B。

3.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答案】B

【解析】由题目可知,XYZ3可能的物质有:

HClO3,NaNO3,MgCO3。

若XYZ3为一种可溶于水的酸HClO3,XZ(HO)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A项错;若XYZ3为MgCO3微溶于水,则XZ形成离子化合物MgO,B项正确;若XYZ3为NaNO3易溶于水的盐,YZ(NO)不是离子化合物,C项错;若XYZ3是离子化合物,YZ2为NO2或CO2,均不是离子化合物,D项错。

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NaOH中,Na+和OH-之间为离子键,OH-中氢氧原子之间为极性共价键,A错误;Na2O2中,Na+和O22-之间为离子键,O22-中两个氧原子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CaCl2中只含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C错误;

中只含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D错误;正确选项B。

5.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A.酸性

B.碱性

C.氢化物的稳定性

D.原子半径

【答案】C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所以酸性

,A正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

,所以碱性:

,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

,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

,C错误;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

,D正确;正确选项C。

6.下列有关NH3的性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极易溶于水,可与水做喷泉实验

B.液氨能作制冷剂

C.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D.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D

【解析】A、氨气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极易溶于水,可与水做喷泉实验,故A正确。

B、氨气易液化,液态氨气在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可做制冷剂,故B正确。

工业上合成氨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的,故C正确。

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故D正确。

本题正确选项为D。

7.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HClB.Cl2C.NH3D.NO

【答案】D

【解析】正确答案:

D

A.HCl与碱石灰反应B.Cl2与碱石灰反应C.NH3与浓硫酸反应D.NO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

8.用化学方法区别SO2与CO2最好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A.紫色的石蕊试液B.品红溶液

C.澄清的石灰水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SO2与CO2都是酸性气体,溶于水都能生成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

B、SO2具有漂泊性,CO2没有,所以可将两种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变的是CO2,故B正确。

C、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在变澄清,故C错误。

SO2和CO2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

本题正确选项为B。

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说明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

D.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说明浓硫酸与铝不反应

【答案】A

【解析】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A项正确;B.氨气是碱性气体,浓硫酸和氨气反应,所以不用浓硫酸干燥氨气,用碱石灰,B项错误;C.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氮的氧化物和水,若铁过量,铁与硝酸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所以硝酸能氧化Fe2+,C项错误;D.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D项错误;答案选A。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SO2比Cl2更易溶于水

B.氧、硫、硒、碲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32—离子方法是加入少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稀HCl白色沉淀消失,则含SO32—离子

D.二氧化硫通入红色石蕊试液中褪为无色

【答案】A

【解析】A、同温同压下,SO2的溶解度大于Cl2的溶解度,故A正确。

B、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氧、硫、硒、碲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应逐渐减弱,故B错误。

C、如果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也有相同的现象,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SO32—离子,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只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故D错误。

11.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D.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答案】D

【解析】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酸根反应前后未变,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A错误;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C、因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生成氨气,C错误;D、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2,+1→0,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molNH4CuSO3参加反应转移1mol电子,则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D正确,答案选D。

12.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

A.碘水B.氯化铁溶液C.溴化钠溶液D.二氧化氮气体

【答案】C

【解析】A.碘水中含碘单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A不符合;B.氯化铁溶液可氧化KI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不符合;C.溴化钠溶液不与碘化钾反应,不存在碘单质,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符合;D.二氧化氮气体可氧化KI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不符合;答案选C。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B.某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一定有Fe2+

C.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D.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说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答案】A

【解析】NH4+与OH-加热生成氨气,故A正确;若原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或亚铁离子,加入新制氯水后,再加KSCN溶液,溶液都呈血红色,所以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可能是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所以有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故C错误;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说明该固体含有CO32-或HCO3-,故D错误。

14.标准状况下,4.48L的C2H4和C2H6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得到CO和CO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29g/L,则其中CO的体积为()

A.1.12LB.2.24LC.4.48LD.6.72L

【答案】D

【解析】根据碳原子守恒,标准状态下,4.48L的C2H4和C2H6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得到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4.48L×2=8.96L。

CO和CO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29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1.429g/L×22.4L/mol=32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

=

=

=

,因此CO的体积为8.96L×

=6.72L,故选D。

15.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已知:

3I2+6NaOH=5NaI+NaIO3+3H2O,根据以上流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方案甲采用蒸馏法不合理主要由于碘易升华,会导致碘的损失

B.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为液体分上下两层,上层呈紫红色

C.步骤Y中,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D.步骤Y的目的将碘转化呈离子进入水层

【答案】B

【解析】方案甲中采用蒸馏操作,由于碘单质容易升华,会导致碘单质损失,所以甲方案不合理,故A正确;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溶液,所以步骤X中,向含有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后,混合液会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则下层呈紫红色,故B错误;步骤Y中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中,需要浓氢氧化钠溶液,所以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故C正确;根据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可知,步骤Y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故D正确。

16.“类推”这种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正确。

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③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Fe(OH)3受热也易分解

④不能用电解熔融的AlCl3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金属镁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但是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铝以后的金属均和水不反应,故①错误;②金属铁在空气中因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金属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能阻止了腐蚀,故②错误;③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Fe(OH)3受热也易分解,故③正确;④AlCl3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不能用电解熔融的AlCl3来制取金属铝;MgCl2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导电,能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金属镁,故④错误;根据分析可知,错误的有①②④,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阳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________.

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肯定有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原溶液还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

  

   

  

【答案】

(1).

(2).

(3).

H++OH-=H2O,

(4).

【解析】

(1)因是无色透明溶液,所以溶液中不能有有颜色的离子,Cu2+、Fe3+的溶液有颜色,故溶液中一定没有Cu2+、Fe3+。

(2)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生成了AgCl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Ag++Cl-=AgCl↓(3)取

(2)中的滤液加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镁,进一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Mg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H++OH-=H2O、Mg2++2OH-=Mg(OH)2↓(4)A、Cl-能和Ag+反应不能共存,故A错误。

B、NO3-和溶液中的其他离子互不反应,故B正确。

C、CO32-能和Mg2+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

D、OH-能和Mg2+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正确选项为B。

18.用A+、B-、C2-、D、E、F分别表示含有10个电子的微粒,其中A、B、C是含单核的微粒,D、E、F是分子。

请回答:

(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用微粒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化学式是________。

(3)E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化学式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

(4)F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其化学式________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________。

【答案】

(1).Na+F-O2-

(2).HF(3).H2OH

H

(4).CH44H×+·

·―→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Na+、B是F—、C是O2—。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则应该是氟化氢,其化学式是HF。

(3)E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则应该是水,其化学式是H2O,电子式是

(4)F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则应该是甲烷,其化学式CH4,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为

19.欲提纯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固体,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根据操作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在加热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盛装混合物(填仪器名称)。

(2)进行操作②后,判断SO42-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进行操作⑤的具体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欲用制得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0.2mol·L-1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NaCl溶液时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

②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请填序号)。

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C.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D.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答案】

(1).坩埚

(2).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维续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现浑浊,则SO42-已沉淀完全(3).Ba2++CO32-=BaCO3↓(4).除去溶解在溶液中过量的HCl和CO2(5).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6).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CD

【解析】由分离流程可知,①为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水、氨气、二氧化碳,残留物为NaCl、硫酸钠,溶解后加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加碳酸钠除去钡离子,过滤除去沉淀硫酸钡、碳酸钡,向滤液中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Cl,最后蒸发得到纯净的NaCl,则

(1)固体加热需要在坩埚中进行。

(2)判断SO42-已除尽的方法为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维续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现浑浊,则SO42-已沉淀完全。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过量的HCl和CO2。

(5)操作⑤是蒸发,具体步骤是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热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6)①配制NaCl溶液时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②A.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A错误;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不影响,B错误;C.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正确;D.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D正确,答案选CD。

20.已知A、E为金属单质,B是淡黄色粉末且常用于防毒面具中,回答下题。

(1)实验室中A常常保存在盛放__________的广口瓶中。

(2)写出B转变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molB参与该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沉淀G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A、B、C、D、E、G、H选出试剂可制备F,写出对应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5)直接向F溶液中加入B固体,写出可能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煤油

(2).2Na2O2+2CO2=2Na2CO3+O20.1NA(3).4Fe(OH)2+O2+2H2O=4Fe(OH)3(4).2Fe3++Fe=3Fe2+(5).有无色气体生成,产生红褐色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