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04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性理财产品.docx

结构性理财产品

一、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概念

所谓结构性金融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例如,固定利率债券)与衍生产品(例如,期权或期货合约)特征融为一体的一类新型金融产品。

该类产品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市场契机,来实现他们市场预期。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起源和发展以1987年着名的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为分界线,、它经历了“萌芽期”和“快速发展期”。

结构性金融产品诞生于1986年的美国,当时正经历美国金融自由化改革,政府取消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并且那时又恰逢股票市场一路上扬,社会资金大量涌向了证券市场。

一方面投资者为了规避利率改革的巨大波动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从证券市场争夺资金,也能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在这种经济和历史背景之下结构性金融产品便应运而生。

1986年9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结构性金融产品一SP工N(Standard&Pool'5500工ndexedNote)由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

该产品发行总额为一亿美元,期限为四年,息票率为2%,半年偿付一次利息,在到期日向持有者支付的总金额为本金、应计利息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正收益。

该产品对所罗门兄弟公司来说,可能会节省一大笔利息,但同时,由于相当于卖出了一个看涨期权,它必须对股票市场上的收益头寸暴露进行套期保值。

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有保证地得到一个以较低的固定利率支付的收益之外,还能额外分享股票市场

成长的收益。

1987年10月19日是美国金融历史上着名的“黑色星期一”。

美国股票市场发生暴跌,当时以期权规避股票挂钩产品风险的公司多数蒙受了极大的损股票挂钩产品的发展投资者对新发行的股票挂钩产品的需求也急速下降,失,

开始陷入低潮。

1991年美国经济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新经济”时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央行长期维持低利率,由此开始了10年大牛市。

与此同时,为了能分取股票市场增长的利益,结构性金融市场也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

1991年1月,由高盛证券公司设计、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发行的1亿美元“股价指数成长票据(S工GN)”取得成功。

它标志着结构化产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国结构性存款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银行结构性存款市场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惊人。

2003年11月17日,建行上海市分行的“汇得盈”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开始发行。

它标志着我国的结构性产品市场开始出现,随即而来的许多国内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推出自己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例如中行的“汇聚宝”产品;工行的“汇财宝”产品等等。

随着各大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增多,市场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质量也出现不少问题,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因此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2004年3月,银监会出台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从监管法规的角度为国内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给出了最早的规范与指引。

2005年12月,银监会正式允许获得衍生品业务许可证的中资及外资银行发行股票类挂钩产品和商品挂钩产品,国内的主要内、外资银行进入了发行股票挂钩型理则一产品高峰期。

与此同时,在发行以外币为币种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之外,一些中资银行陆续发行了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的结构性存款产品。

随着市场参与者和监管部门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不断认识和创新,我国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三、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特点

产品投资期限普遍较短,多数为一年及一年内的产品。

1.

产品期限过长的话,对发行方的银行防范市场风险是一个挑战,因为产品期限越长,越是难以预测挂钩基础资产的走势,这样的结果是导致银行不易管理风险,造成经营损失的可能。

另一方面,对于投资来说,期限长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更难以把握其风险和收益特征,因此多数投资者也不愿参与期限过长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

2、挂钩方式趋于多样化,产品收益与风险特征更难以把握

除了通常我们所熟悉的正向挂钩方式(属于看涨期权类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外,也出现了不少反向挂钩方式(属于看跌期权类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产品。

除了挂钩单一的基础资产外,还有不少挂钩一篮子基础资产的;除了有固定期限的,另外也有期限不确定的,在观察期内随时可能提前到期的产品等等。

3、创新型的基础资产标的不断出现

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身就属于金融衍生产品,而不断的创新性则是金融衍生品的第一大特征,所以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的基础资产不断翻新也是无可厚非的。

从几年前常见的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以及黄金价格等基础资产到如今的挂钩商品价格指数、环境指数等,无不体现出其衍生产品创新性的一面。

但是在产品创新的同时关注和控制产品各方的风险仍然是我们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4、流动性较差

结构性理财产品与普通的定期存款不同,通常投资者不能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提前终止合同。

然而在我国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主体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又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因此要用结构性理财产品来换取资金流动性是比较困难的。

四、国内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结构型理财产品市场的日趋繁荣,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商业银行借结构型理财产品之名变相地高息揽存。

由于政府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商业银行总是想方设法地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以提高其竞争优势,而结构型理财产品的推出正好迎合了某些商业银行这方面的需要。

例如某些保本型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它在保证本金不受损失的情况下,标以“最高收益30%,甚至上不封顶”等诱人的字眼来吸引投资者,达到高息揽存的目的。

如果银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存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势必造成银行业间的不公平和恶性竞争,从而使银行业的风险加大。

2、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使其在与投资者的博弈中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理财产品推出的初衷应该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信息、技术和风险防范方面的优势为客户化解风险、提高收益。

而现在许多情况下银行发行的结构型理财产品不但没有有效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反而完全让他们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中。

其本质是一场银行与投资者的期权博弈,他们之间赌的是股票、汇率、利率等基础资产的走势。

表面上看,双方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但实际上由于银行的专业性和信息优势,而使投资者处在不平等的地位。

可想而知这场博弈的结果绝大部分情况下以投资者的失败而告终。

3、银行在结构性理则一产品说明书中做尽文章,使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

为了避免利率下跌的风险或是为了减少对冲理财产品的成本,银行拥有提前赎回其产品的权力,而投资者要想提前赎回本金则要付出高额的违约金。

还有,某些股票挂钩型的理财产品,银行不结合现实的市场状况,只是一味强调15其极端条件下的最高收益以吸引投资者眼球。

例如光大银行发行的“同升.

号”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

当投资收益达到150k时银行有权提前赎回理财产品,但是投资者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提前赎回该产品除非给付违约金;此外,产品说明书中只强调了其极端情况下的最高收益%,这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状况,事实证

明其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为一5%。

五、结构性理财产品分类

结构性理财产品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挂钩的基础资产划分有股票(指数)挂钩型、利率挂钩型、汇率挂钩型、商品价格(指数)挂钩型飞信用挂钩型等。

2、按理财产品购买和支付时适用的货币划分,可以分为本币型、外币型以及本外币结合型。

3、按产品期限划分有短期理财产品(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中期理财产品(期限一般为一到三年);还有长期理财产品(其投资期限通常在三年以上)。

4、按理财产品是否约定保本,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

保本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时至少能收回投资本金,而非保本型的则不保障到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面临着负的投资收益。

六、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近期表现

1.投资方向分布特点:

根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6月11日至6月17日共发行20款结构类理财产品。

主要投资方向有利率市场、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

从不同市场的投资分布来看,本期利率类产品数量有9款,较上期增加2款,其次是股票类产品有6款,汇率类产品次之,有5款。

下面具体分析结构类理本期的利率类产从利率市场来看,首先,财产品的发行主体与投资方向特点:

,均为看SHIBOR品由北京银行和渣打银行发售,北京银行的产品全部挂钩于个月美元存款利率,具体结构不明。

其次,从3涨结构;渣打银行产品挂钩于从挂钩标的来本期的汇率类产品由中国银行和汇丰银行发售。

汇率市场来看,2看,本期挂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澳元兑美元汇率的产品数量持平,各有款;最后,从股票市场来看,本期的股票类产1款,挂钩美元兑港币的产品有4款产品,汇丰银行发售品均由于外资银行发售,东亚银行和渣打各发售1渣打银行产品的挂东亚银行银行从产品挂钩香港上市的3只地产股。

款产品。

钩标的不明,而汇丰银行产品挂钩标的涉及的市场较为广泛,2.产品收益状况:

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根据普益财富的监测数据,2011日前到期的银行理月30款,发行数量为8497发行规模达万亿元。

在6产品)仅占到52款,6月份CPI的只有7731财产品共计款,其中到期收益率不低于。

,即上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跑输CPI期产品总数的%773130日前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普益财富数据显示,在今年6月款。

其中,到期收益率不低于6月CPI的共有52款,占到期产品总数的%。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收益率最高的前三款产品均来自某外资银行发行的美元产品,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0%、16%和13%。

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排名前三名的收益率分别为%、9%和%。

此外,还有两款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为负,7款理财产品为零收益。

今年上半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呈现出期限越来越短、收益率越来越高的显着特点。

记者调查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从年初的%涨到%,到6月末。

7%为了拉存款,部分产品的收益率甚至达到.

不过,时间跨入下半年以后,银行考核压力减弱,7月新发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大幅下降。

据记者调查,目前发行7天以下、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几乎绝迹。

某家国有银行新发行的一款72天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维持在%水平,这基本上与此前发售的62天期限的产品一致;但相比6月末同档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已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而随着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似乎预示着下半年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回归正常,这不得不让投资者担心下半年真的是“钱”途渺茫。

七、生命周期理论与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分析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阿尼、R.布伦伯格和A.安东提出的关于人的不同生命阶段的消费投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理性人是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来安排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个时期的消费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

青年时期以未来的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者清偿早期债务或者储蓄防老,老年时逐渐消耗一生的积蓄。

综合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相对平滑的消费水平。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将人的一生划分为6个阶段,它们对应的年龄和特点如下表:

1、启发阶段

与投资打交道不应从我们走入社会才开始,在我们步入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应掌握投资理财的基本知识。

这也为我们将来用自己的钱投资做好准备。

由于处在初学阶段,投资技巧缺乏,此时应以固定收益的投资为主,如定期存款、基金定投等,如果是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话应以低风险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主,如挂钩利率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2、初创阶段

从我们走入社会谋取第一份职业开始,我们便步入了初创阶段。

由于刚参加工作收入水平不会太高,但这个阶段的支出却较大。

主要包括社会交际、恋爱、继续教育等支出。

因此这个阶段的投资应注重取得较大的收益,加之此时的客观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所以可选择股票(指数)挂钩型和商品挂钩型的理财产品,以搏取较高的收益,满足自己的理财需求。

3、立业阶段

从成家立业开始,个人生活和事业就步入稳定期。

在这个阶段收入开始大幅提高,财富累积增多,为投资创造了条件。

由于面临生养子女、购车买房等重担,所以这一阶段的理财规划应以防范意外、失业、疾病等风险为主,而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应在保住本金的情况下追求高收益。

可以考试投资1一2年期的保本型理财产品。

4、巅峰阶段

进入中年的这个时期,收入和财富达到人生的顶峰,它是我们一生财务规划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承担着偿还早期债务、扶养子女、赡养父母和准备退休金等多重任务,因此必须构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无论从基础资产、期限还是挂钩方式上都可以多元化,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5、衰退阶段

这个阶段处于退休前的5一10年,大约55一60岁,己成为事业发展中经验最丰富的时候,但是个人经历和收入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这个时期的投资应注重对未来退休生活的规划,逐步将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以债券基金或存款为主,也可投资1年期的利率挂钩型或汇率挂钩型理财产品,在低风险下取得一定收益。

6、退休阶段

这个阶段从退休开始,收入和支出均呈下降趋势,由于已经储蓄了一定的资产所以这个时期的投资活动应以“守成”为主。

只需参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产品,如国债和基金等,如果要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话则可选择一年期以内的利率型理财产品,防范通货膨胀的风险即可。

八、投资者风险属性与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分析

投资者客观风险承受能力与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属性可以从他们的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和主观风险容忍态度两个维度加以刻画。

客观风险承受能力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

一般来说,投资者年龄越大,能承受的投资风险越低,而年轻人则可以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

这主要与不同年龄阶段人们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心态有关。

2、资金的可用期限

如果用于投资的一项资金可以长时间持续进行投资而无需考虑短时间内变现,那么这项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就较强,相反,如果一项投资要准备随时变现,就要选择更安全、流动性更好的产品,那么这项投资可承受的风险能力就较弱。

3、投资理财目标的弹性

投资理财目标的弹性是指进行一笔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收益与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例如,某个投资者想要通过几年内反复投资于利率挂钩型理财产品由于其购买对于购车这样的理财目标,来达到买车或准备子女教育金的目标。

时间、价格等都不是绝对不变的,因此其理财目标弹性较大,可以考虑风险较大的产品进行投资;而像准备子女教育金这类理财目标则几乎没有时间和资金金额上的弹性,因此只能进行低风险投资。

4、财富水平

投资者积累的财富水平越高,风险造成的损失对他的边际效用影响就越小,因此他们可以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

综上所述,投资者的年龄越轻、资金可用期限越长、投资理财目标弹性越大、个人主观风险偏好越强和财富越多则可承受的投资风险能力越强,在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选择上,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和产品组合;但是相反情况下的投资者,则只能考虑低风险低收益的利率或汇率挂钩型的理财产品,甚至不考虑结构性理财产品转而投资于安全性更高的定期存款、国债等投资方式。

投资者主观风险偏好与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

投资者主观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些投资者为了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而愿意冒较大的投资风险,而另外一些人则宁愿只获得较低的投资收益甚至不考虑投资也不愿冒投资损失的风险,前者我们称之为风险偏好者,后者则称之为风险厌恶者。

我们将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的偏好与厌恶程度作分类,有以下五种类型:

l、积极进取型

这类投资者偏好追求投资的高收益和资产的快速增值,投资风格往往比较激进,愿意接受资产可能出现的大副波动,他们对投资的损失也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这些投资者一般是年龄较轻、有专业知识技能、社会负担较小的人士。

挂钩型的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和)指数(通常结构性理财产品中的股票或商品.

风险均较高,正好适合积极进取型投资者的投资风格,从而满足他们的投资目标。

2、一般进取型

与愿意冒较大风险去搏取高收益的积极进取型投资者不同,一般进取型投资者只愿意将承担的投资风险划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不是尽可能地追求高收益。

一般进取型投资者专注于资产的长期增值,他们往往是拥有一定资产基础、一定知识水平和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股票、汇率以及信用挂钩型的理财产品较为适合这种类型的投资者,投资期限也可选择在一年左右的产品,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3、风险中性型

风险中性的投资者通常只要求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即可,不会冒风险追求高收益,也不厌恶风险,但他们也不愿意承受较大的投资风险,他们的投资方式大多比较理性,往往会仔细分析不同的投资市场与产品,从中寻找风险适中的产品。

这种类型的投资者最好选择挂钩市场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时产品期限不宜过长,这样他们就能大致获得市场收益同时不必承担过大的风险。

4、一般保守型

一般保守型投资者不会很明显的害怕风险,但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稳定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希望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能有一些资产增值收入,对风险的关注程度大于对收益的关心。

期限较短的利率或者汇率挂钩型的理财产品比较适合这种类型的投资者。

5、非常保守型

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和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这类投资者的首要目标。

对投资通常不不愿用任何高风险来换取投资收益,的态度是希望投资收益极度稳定,

太在意资产是否有较大增值。

通常来说,退休阶段的老年人群、低收入家庭以及性格保守的投资者,他们往往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很低,由于大多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购买资金门槛较高,加之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身风险较定期存款和国债类资产的波动性更强,所以一般不建议这类投资者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

九、对当前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建议

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投资方式,它不同于国债和定期存款等投资方式,因为它不能保证投资者在产品到期时能获得确定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存在某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所在。

因此在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必须权衡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后才能决定是否投资于该产品。

这必然涉及到对不同产品基础资产的走势的预期,只有预期基础资产的走势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投资收益时,我们才会考试购买它。

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挂钩资产种类繁多,且具体到某个资产时又与具体经济环境和资产本身密切相关,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但是投资众多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却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以避免投资者遭受大的投资损失。

l、投资期限不宜过长

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其实等于是间接投资于该理财产品挂钩的基础资产。

由于绝大多数结构性理财产品并不赋予投资者在基础资产走势有利于投资者时提前终止产品合同的权利,那么期限越长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的波动性无疑越大,然而作为对这种风险增大的补偿,其年化收益率并不比同类型的较短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

因此投资者与其参与不确定性更强的长期投资还不如用同样的资金进行中短线投资,看清基础资产的趋势之后再做决策,到期后又再循环投资,达到保证收益的目的。

2、尽量投资保本型的产品,不参与非保本型的产品

尽管非保本型的结构性产品存在高收益的可能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来说,保住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是投资的最基本目标,况且普通投资者很难准确预测基础资产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因此选择保本型的产品可以避免遭受无谓的投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