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分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82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的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煤的分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的分类.docx

《煤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的分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的分类.docx

煤的分类

煤的分类

煤的成因分类:

成煤的原始物料和堆积环境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

  2.煤的科学分类:

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分类,称为科学分类。

  3.煤的实用分类:

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

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

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的煤炭分类均属于实用分类,以下详细介绍我国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

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

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

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65,称强粘结煤。

在强粘结煤中,若y>25mm或b>150%(对于Vdaf>28%,的肥煤,b>220%)的煤,则称为特强粘结煤。

参见GB5751-1986。

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

  

(1)无烟煤(WY)。

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

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

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

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

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

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

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

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

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

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6)肥煤(FM)。

肥煤是低、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烟煤。

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较高的焦炭,其耐磨性有的也较焦煤焦炭为优。

缺点是单独炼出的焦炭,横裂纹较多,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7)1/3焦煤(1/3JM)。

1/3焦煤是新煤种,它是中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又是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三者之间的过渡煤。

单独炼焦能生成熔融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焦炭。

  (8)气肥煤(QF)。

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类,有的称为液肥煤。

炼焦性能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9)气煤(QM)。

气煤是一种煤化度较浅的炼焦用煤。

加热时能产生较高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

胶质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能够单独炼焦。

但焦炭多呈细长条而易碎,有较多的纵裂纹,因而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其他炼焦煤差。

  (10)1/2中粘煤(1/2ZN)。

1/2中粘煤是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

其中有一部分在单独炼焦时能形成一定强度的焦炭,可作为炼焦配煤的原料。

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形成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

  (11)弱粘煤(RN)。

弱粘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从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加热时,产生较少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有的能结成强度很差的小焦块,有的则只有少部分凝结成碎焦屑,粉焦率很高。

  (12)不粘煤(BN)。

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程度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

煤的水分大,有的还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植酸,含氧量较多,有的高达10%以上。

  (13)长焰煤(CY)。

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都有。

其中最年轻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

贮存时易风化碎裂。

煤化度较高的年老煤,加热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也能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极差,粉焦率很高。

  (14)褐煤(HM)。

褐煤分为透光率Pm<30%的年轻褐煤和Pm>30~50%的年老褐煤两小类。

褐煤的特点为:

含水分大,密度较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氧含量高。

常达15~30%左右。

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

存放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破碎成效块甚至粉末状。

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低,其灰中含有较多的CaO,而有较少的Al2O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煤的用途愈来愈广泛。

人们对煤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逐渐发现各种煤炭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特性。

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把各种不同的煤归纳和划分成性质相似的若干类别。

这样,就形成煤分类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侧重点,煤的分类方法有:

 

1.煤的成因分类:

成煤的原始物料和堆积环境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 

  2.煤的科学分类:

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分类,称为科学分类。

 

3.煤的实用分类:

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

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

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的煤炭分类均属于实用分类,以下详细介绍我国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

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

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

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 >65,称强粘结煤。

在强粘结煤中,若y>25mm或b>150%(对于Vdaf>28%,的肥煤,b>220%)的煤,则称为特强粘结煤。

参见GB5751-1986。

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

 

(1)无烟煤(WY)。

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

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

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

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

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

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

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

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

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焦炭,其耐磨性也好。

但单独炼焦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推焦困难。

 

(6)肥煤(FM)。

肥煤是低、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烟煤。

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较高的焦炭,其耐磨性有的也较焦煤焦炭为优。

缺点是单独炼出的焦炭,横裂纹较多,焦根部分常有蜂焦。

 

(7)1/3焦煤(1/3JM)。

1/3焦煤是新煤种,它是中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又是介于焦煤、肥煤、气煤三者之间的过渡煤。

单独炼焦能生成熔融性较好、强度较高的焦炭。

 

(8)气肥煤(QF)。

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都很高的强粘结性肥煤类,有的称为液肥煤。

炼焦性能介于肥煤和气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产品。

 

(9)气煤(QM)。

气煤是一种煤化度较浅的炼焦用煤。

加热时能产生较高的挥发分和较多的焦油。

胶质体的热稳定性低于肥煤,能够单独炼焦。

但焦炭多呈细长条而易碎,有较多的纵裂纹,因而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其他炼焦煤差。

 

(10)1/2中粘煤(1/2ZN)。

1/2中粘煤是一种中等粘结性的中高挥发分烟煤。

其中有一部分在单独炼焦时能形成一定强度的焦炭,可作为炼焦配煤的原料。

粘结性较差的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形成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

 

(11)弱粘煤(RN)。

弱粘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从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加热时,产生较少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有的能结成强度很差的小焦块,有的则只有少部分凝结成碎焦屑,粉焦率很高。

 

(12)不粘煤(BN)。

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程度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

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

煤的水分大,有的还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植酸,含氧量较多,有的高达10%以上。

 

(13)长焰煤(CY)。

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粘结性的都有。

其中最年轻的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腐植酸。

贮存时易风化碎裂。

煤化度较高的年老煤,加热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也能结成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极差,粉焦率很高。

 

(14)褐煤(HM)。

褐煤分为透光率Pm<30%的年轻褐煤和Pm>30~50%的年老褐煤两小类。

褐煤的特点为:

含水分大,密度较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氧含量高。

常达15~30%左右。

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

存放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破碎成效块甚至粉末状。

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低,其灰中含有较多的CaO,而有较少的Al2O3。

 无烟煤

  是变质程度最深的煤种,含碳量高达90%-98%,可燃基氢含量都小于4%,化学反应性较低。

光泽强,硬度高,纯煤相对密度1.4~~1.9。

一般用于民用燃料。

  2、 贫煤

  是变质程度较深的煤种。

虽然属于烟煤,但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燃烧时火焰短,多为动力与民用燃料。

  3、 瘦煤

  加热时产生的胶质体少且软化温度高。

可用作炼焦配煤,以增加焦碳的块度及减少焦碳的裂纹。

  4、 焦煤

  受热时产生的胶质体较多且热稳定性好,单煤炼焦可得到强度好、块度大,裂纹少的优质焦碳。

  5、 肥煤

  属中变质程度煤种。

加热产生大量胶质体,且其软化温度低,固化温度高。

一般作炼焦配煤的主要成分。

  6、 气煤

  有较多的挥发分、焦油。

胶质体易热分解,可单独炼焦,尤其是在捣固式焦炉中更好。

  7、 弱粘煤

  属低中变质程度煤种。

加热时产生较少胶质体。

主要用做机车、电厂燃料及气化原料。

8、 不粘煤

  是成煤初期曾收相当程度氧化的低、中变质程度的煤种。

煤的分析基水分有时高达10%以上,发热量比一般烟煤低,一般用于动力及民用,也可作气化用。

  9、 长焰煤

  是最"年青"的烟煤,不具有粘结性或有极弱的粘结性。

一般用于动力、气化及民用燃料。

  10、褐煤

  多呈褐色,少数呈褐黑色或黑色。

水分高、发热量低。

褐煤的化学活性强,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热稳定性差,受热后严重碎裂。

多做动力、民用燃料

 

煤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等几种。

云南常用的是褐煤、烟煤、无烟煤三种。

煤的种类不同,其成分组成与质量不同,发热量也不相同。

单位重量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发热量,人为规定以每公斤发热量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并以此标准折算耗煤量。

(1)褐煤:

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分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燃烧时间短,需经常加煤。

(2)烟煤:

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30%以上,燃点不太高,较易点燃;含碳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3)无烟煤:

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

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燃烧时不易结渣。

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

(4)泥煤:

碳化程度最浅,含碳量少,水分多,Mar可高达90%,所以需要露天风干后使用;泥煤的灰分很容易熔化,发热量低,挥发分含量很多,因此极易着火燃烧。

泥煤可燃性好,很容易着火燃烧,反应性强,含硫量低,灰分熔点低,但机械强度较低。

因此,泥煤在工业上使用价值不高,更不宜长途运输,一般只作为地方性燃料使用。

产区分布于西南各省和浙江(西湖泥煤)等地

1989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b、煤样透光性P、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等6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14类。

即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根据其岩石结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烛煤、丝炭、暗煤、亮煤和镜煤。

含有95%以上镜质体的为镜煤,煤表面光亮,结构坚实,含有镜质体和亮质体的为亮煤,含粗粒体的为暗煤,含丝质体的为丝炭,由许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体组成的为烛煤。

根据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来分类,可以分为贫煤(无烟煤,含挥发分低于12%)、瘦煤(含挥发分为12-18%)、焦煤(含挥发分为18-26%)、肥煤(含挥发分为26-35%)、气煤(含挥发分为35-44%)和长焰煤(含挥发分超过42%)。

其中焦煤和肥煤最适合用于炼焦碳,挥发分过低不粘结,过高会膨胀都无法用于炼焦,但一般炼焦要将多种煤配合。

 

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

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

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

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

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

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

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类别缩写分类指标

Vdaf%GYmmb%PM%Qgr,maf

无烟煤WY<=10-----

贫煤PM>10.0-20.O<=5----

贫瘦煤PS>10.O-20.O>5-20----

瘦煤SM>10.0-20.0>20-65----

焦煤JM>20.0-28.0

>10.0-20.0>50-60

>65a<=25.0(<=150)--

肥煤FM>10.0-37.0(>85a)>25a--

1/3焦煤1/3JM>28.0-37.0>65a<25.0(<220)--

气肥煤QF>37.0(>85)>25.0>220--

气煤QM>28.0-37.0

>37.0>50-65

>35<=25.0(<=220)--

1/2中粘煤1/2ZN>20.0-37.0>30-50----

弱粘煤RN>20.0-37.0>5-30----

不粘煤BN>20.0-37.0<=5----

长焰煤CY>37.0<=35-->50-

褐煤HM>37.0

>37.0---<=30

>30-50<=24

 

注:

a、G>85,再用Y值或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煤炭,当Y>25.0mm时,应划分为肥煤或气肥煤,如Y<=25mm,则根据其Vdaf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

按b值分类时,Vdaf<=28%,暂定b>150%的为肥煤,Vdaf>28%,暂定b>220%的为肥煤或气肥煤,如按b值和Y值划分的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为准。

b、Vdaf>37%,G<=5的煤,再以透光率PM来区分其为长焰煤或褐煤。

c、Vdaf>37%,PM>30%-50%的煤,再测Qgr,maf,如其值>24MJ/kg(5739cal/g),应划分为长焰煤。

 

煤炭分类总表

类别符号分类指标

Vdaf%PM%

无烟煤WY<=10.0-

烟煤YM>10.0-

褐煤HM>37.O<=50

 

无烟煤分类表

类别符号分类指标

Vdaf%H*%

无烟煤一号MY10-3.50-2.0

无烟煤二号MY2>3.5-6.5>2.0-3.0

无烟煤三号MY3>6.5-10.0>3.0

 

烟煤的分类表

类别缩写分类指标

Vdaf%GYmmb%

贫煤PM>10.0-20.0<=5--

贫瘦煤PS>10.0-20.05-20--

瘦煤SM>10.0-20.0

>10.0-20.0>20-50

>50-65--

焦煤JM>10.0-20.0

>20.0-28.0

>20.0-28.0>65

>50-65

>65<=25.0

<=25.0(<=150)

(<=150)

肥煤FM>10.0-20.0

>20.0-28.0

>28.0-37.0(>85)

(>85)

(>85)>25

>25

>25(>150)

(>150)

(>220)

1/3焦煤1/3JM>28.0-37.0>65<=25.0(<=220)

气肥煤QF>37.0(>85)>25.0>220

气煤QM>28.0-37.0

>37.0

>37.0>50-65

>35-50

>50-65

>65<=25.0(<=220)

1/2中粘煤1/2ZN>20.0-28.0

>28.0-37.0>30-50

>30-50--

弱粘煤RN>20.0-28.0

>28.0-37.0>5-30

>5-30--

不粘煤BN>20.0-28.0

>28.0-37.0<=5

<=5--

长焰煤CY>37.0

>37.0<=5

>5-35--

 

褐煤的分类表

类别符号分类指标

PM%Qgr,maf*(MJ/kg)

褐煤一号HM1>0-30-

褐煤二号HM2>30-50<=24

 

注:

*凡Vdaf>37.0%、PM>30%-50%的为煤,如Qgr,maf大于MJ/kg(5739cal/g),则划分为长焰煤。

-----------------------------------------------------------------------------------

依据煤的工业用途、工艺性质和质量要求进行的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

同一类煤有近似的特性,不同类煤的性质则有显著差异。

工业分类是为了合理地使用煤炭资源以及统一使用规格。

理想的分类方法应当既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又有实用意义。

煤的分类方案简介由于研究内容和使用的不同,分类方法也有多种。

早期,多根据煤的元素组成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称科学分类法,以1924年英国煤化学家C.A.赛勒提出的分类法比较著名。

以后又有根据煤的生成条件提出的成因分类法,将煤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残殖煤,这种分类法在地质上用的较多。

而最有实用意义的是将煤的成因与工业利用结合起来,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依据的技术分类法。

各种以煤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对煤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只有恰当地使用煤种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

近代以煤的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为参数的分类法发展较快,使煤分类具有更严格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但由于各国煤炭资源特点不同,以及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各主要产煤国或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195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煤炭委员会在国际煤分类会议上提出了国际硬煤分类表,其分类方法是以挥发分为划分类别的指标,将硬煤(烟煤和无烟煤)分成10个级别;以粘结性指标(自由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将硬煤分成4个类别;又以结焦性指标(奥亚膨胀度或葛金焦型)将硬煤分成6个亚类型,表中每个煤种均以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将硬煤分为62个煤类。

为便于贸易上的交往,表中又将62个煤类归为Ⅰ~Ⅶ共11个统计组。

对于褐煤,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7技术委员会(TC27)以ISO2950号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以水分和焦油产率为指标,将褐煤分为30个小类,每一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但这两个分类方案并未在国际上得到全面推广。

1985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国际煤分类会议上确定,以高位发热量小于24×106焦耳/千克、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小于0.6%作为区分褐煤和硬煤的分界线。

对中等煤化程度和高煤化程度的硬煤则选用镜质组随机反射率、自由膨胀序数、挥发分产率、惰性组含量、高位发热量和反射率分布特征等6个指标和8位阿拉伯数字编号,将所有硬煤进行编码分类。

但因划分太细,不便于使用,难以推广。

中国煤炭分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煤产量和消耗量迅速增加,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1952~1953年提出东北区和华北区两个炼焦煤分类方案。

1956年又制订了统一的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以大致代表煤的变质程度的挥发分(%)和表征煤的结焦性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mm)两个指标为参数,将中国煤分为10大类24小类。

该方案于1958年经国家技术委员会向全国推荐试行,起了统一中国煤分类的作用。

 

煤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