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29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docx

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试题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

(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

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 

 

二、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9.下列句中加黑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

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

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12.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

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

请简要作答。

(3分)

                                                                    

 

                        

 

三、《唐雎不辱使命》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子敬素好琴

B.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徒以有先生也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B.拔山倒树而来

C.潭西南而望D.为坛而盟

3.用“/”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弗敢易()

(2)以头抢地耳()

(3)皆布衣之士也()(4)长跪而谢之曰()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6.请仔细阅读选文第三段,概括唐雎是怎样的人。

 

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

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

①甲士:

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

地下室。

 ③长铍:

长矛。

 ④详为足疾:

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

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

(1)秦王怫然怒                 

(2)仓鹰击于殿上

(3)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4)酒既酣

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

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6分)

(1)外交辞令往往藏有 “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2分)

 

(2)孔子曾说: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参考答案:

一、1.

(1)逃亡

(2)去、往

2.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

4.答案要点:

(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答案要点: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9、A

10.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

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每题2分,每小句1分,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11.B

12.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

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

(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

三、1.B(B.均为“脸色”。

A.白色的生绢;一向,向来。

C.成年男子的统称;句首发语词,不译。

D.用;因为)

2.D(D.连词,表承接;A.连词,表转折;B、C两句中的“而”均是连词,表修饰)

3.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4.

(1)交换

(2)撞(3)平民(4)道歉

5.

(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并且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这仅仅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呢?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6.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人。

7.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起侧面烘托的作用(答“反衬”也可)。

四、6.

(1)盛怒的样子(非常生气的样子

(2)通“苍”(3)派,派遣(4)尽兴地喝酒

7.(2分)B

8.

(1)天下人(都)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正确译出“缟素”,得1分;正确译出“是”“也”得1分)

(2)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然后准备酒席,宴请王僚。

(前一句要正确译出倒装句得1分。

正确译出“而”“具”得1分)

9.

(1)(2分)要点与评分:

能答出“效仿”得1分,能答出“刺杀”或“同归于尽”的得1分。

参考答案:

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1分),刺杀你(或“同归于尽”)(1分)。

(2)(4分)要点与评分:

结合甲文2分,结合乙文2分。

参考答案:

甲文中唐雎的“不辱君命”表现在他面对强秦,不卑不亢,不畏强权(1分),用机智的语言面对秦王胁迫,最终赢得了国土的保全(1分),不辱君命;乙文中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1分),将刀藏在鱼腹中,刺死王僚(1分),不辱君命。

标点符号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好,”他对我说:

“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

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D.曲阜的“三孔”、少昊陵、邹城的峄山、泗水的泉林都是济宁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答案:

C  【解析】A.“他对我说”应改为逗号。

B.“攀得越起劲”后应改用分号。

D.“曲阜的“三孔”、少昊陵、邹城的峄山、泗水的泉林”中的顿号不能标明地区间的层次,应将后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2.(201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

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答案:

C(2分。

C项结尾的句号应在引号外。

3【2016•山东临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

”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她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D.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题。

C项中的“太和殿”和“中和殿”后的逗号应为顿号。

4【2016•山东济宁】.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

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

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结合各选项分析:

A项,“《让阅读伴我成长》”是一个主题阅读活动,不该用书名号,应该用引号;B项,正确;C项,“传说……等”中的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应去掉“等”或者去掉省略号;D项,句末的问号不该用,应该为句号。

5【2016•山东泰安】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

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项语句为心理描写,突出来访者对托尔斯泰丑陋外表的失望。

“什么”后应用“?

”表示疑惑;“就这么个侏儒”的后面应用“!

”表示惊讶;“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后用“,”,其与后半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疑问句。

6【2016•山东威海】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B.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

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C.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D.“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合近几年考查力度不是很大,但仍有少部分省市仍旧考查,备考时,要多加理解和掌握。

D.项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两个词语为并列短语,逗号使用错误,应该用顿号。

7【2016•山东德州】.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

是在某处的山里吗?

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

“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于校六记》《我们仨》等,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辨识。

B项,“十七八”表示概数,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8【2016•四川广安】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大量事实证明:

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题。

A项,考查冒号的用法,句中冒号起提示下文,但是冒号提示的部分只到“身心健康”就结束了,不包含下一句,所以“身心健康”后面应该改为句号,表示提示到此结束。

B项,考查两个问号连用的情况,连用时,前一个问号要变逗号,该句问号用法正确。

C项,考查破折号的用法,两个句子之间用破折号连接时,逗号要去掉,所以“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后面的逗号要删掉。

D项,考查引号的,此处引号表引用或着重指出,以凸显“健康生活”的主题,引号用法正确。

9【2016•天津】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

“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人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要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项的分号符合用法。

并列分句内部有逗号,并列句子间应用分号。

B项的引号属于直接引用,所以句末的标点放引号内,标点正确。

C项标点用法正确。

选择疑问句,在全句末尾用问号。

D项的省略号和“等”重复,所以答案为D。

10【2016•湖北鄂州】.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

同学们。

”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的能力。

A项中省略号与“等”不能放在一起使用;B项中“都到齐了吗?

同学们。

”这句话是倒装问句,问号应放在“同学们”后面;D项中“十三、四岁”中的数字表示概数,应去掉顿号。

词语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茶是故乡浓》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而止,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C.所有正直的人都会对一次次的暴力事件义愤填膺,希望早日制止这种行为。

D.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的惟妙惟肖。

【参考答案】C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 到还心有余悸。

C.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孟宪实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不同年龄的观众都非常喜欢。

答案:

B  【解析】“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用在句中不合适,应改为“耳闻目睹”。

(A项“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的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C项“喜形于色”:

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

D项“绘声绘色”: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        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      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传播 捍卫 聚集                B.传递   保全   凝聚

C.传递 捍卫 凝聚                D.传播   保全   聚集

答案:

C(传递:

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

传播:

广泛散布。

结合第一空,词语搭配,与“正能量”搭配的是“传递”;捍卫:

保卫。

保全:

保住使不受损失或保护、维修机器设备。

从第二空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捍卫,故选“捍卫”。

聚集:

集合,凑在一起。

凝聚:

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

根据第三空内容,应选“凝聚”,综合起来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味同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重蹈覆辙: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罄竹难书:

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答案: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