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85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docx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模版1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2014届)

题目矿机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耿磊

院系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班级矿山机电1201

学号

姓名赵鑫鑫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要求:

用浅蓝色硬纸封面)

 

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

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

说明书页图纸张其它材料

答辩情况

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正确

基本

正确

有一般性错误

有原则性错误

没有

回答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

答辩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_____________

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

____________

 年月日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4届)

题目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耿磊

院系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专业矿山机电

班级矿山机电1201

学号

姓名赵鑫鑫

2014年12月25日至2015年5月25日共18周

设计方向:

煤矿采区设计

一、主要参考资料:

[1]徐永祈.《采矿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李鸿维、卢广银.《煤矿开采方法》.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钱鸣高.《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4]杜计平.《采矿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6]中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7]张国枢.《通风安全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8]张荣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9]卢义玉.《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0]洪晓华.《矿井运输与提升》.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11]李增学.《煤矿地质学》.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二、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要求:

采区设计主要内容:

采区地质概况、采区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采区方案设计、采煤工艺、采区生产系统、采区单项工程施工图设计、采区安全技术措施等。

设计要求:

1、设计总体要求:

设计必须在符合国家现行的煤炭工业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程、规范等的规定的前提下,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条件好、资源回收率高的设计方案;应当充分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2、设计说明书要求:

设计说明书的文字说明与所绘制的图表密切配合,说明书中所有公式均应将所有符号及单位加以说明,计算时将数字代入后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写出计算过程;说明书中的技术用语不要使用土语,说明书要统一格式装订。

3、图纸要求:

图纸要明确反映设计内容;符合工程要求;尺寸、投影关系正确,符合采矿制图标准要求,图面布置均匀、图纸简洁清晰、字体工整。

具体要求: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电设备配备图(比例1:

2000或1:

1000);(注:

图中标注采区生产系统,主要设备配备地点、型号、数量);采区巷道布置沿上山剖面图(比例1:

2000或1:

1000);采区巷道断面图(比例1:

50);采煤方法图(包括工作面布置图、循环图表、工作面劳动组织图表、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工作面装配图,比例1:

100)。

三、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起 讫 日 期

工作内容

备注

2013年12月

布置毕业实习任务和毕业设计任务

2014年1月

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2014年2月

完成毕业设计大纲第一、二章内容

2014年3月

完成毕业设计大纲第三、四、五章内容

2014年4月

完成毕业设计大纲第六、七、八章内容

2014年5月

整理抄写说明书、绘图、准备答辩;

2014年6月

小组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主管领导(签名)

年月日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2014届)

题目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耿磊

院系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班级矿山机电1201

学号

姓名赵鑫鑫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1、选题的意义

采区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课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的测试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对于我们煤矿开采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更是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研究内容:

采区地质概况,采区储量、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设计方案,采煤工艺,采区生产系统,安全技术措施及采区主要经济指标等内容。

主要问题:

1、地质资料的分析,包括地理特性、采区位置、水文及瓦斯和煤尘情况

2、选择采煤方法和采掘工作面的机械设备

3、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措施,包括通风、排水、供电及避难等.

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步骤:

(1)认真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法规政策,并了解局、矿对采区设计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要按照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同时又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采、掘、运机械化水平,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积极推广无煤柱护巷技术及巷旁支护技术,降低掘进率和降低煤炭损失;实现合理集中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根据矿井生产技术发展及生产衔接的需要,明确采区设计中重大问题的设计任务,如采准巷道布置及采煤工艺的改革、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等主要技术原则。

矿井地质部门应提出采区的地质说明书及附图,并应有分煤层和分等级的储量计算图。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根据采区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查的课题、内容、范围和方法。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在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汇集各有关单位对设计的具体要求及设想,根据设计条件提出几个可行方案,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修改和充实设计方案内容,在此基础上集中为两三个较合理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出采用的方案,正式编制设计。

(5)(5)审批方案设计。

将已完成的方案设计经有关单位会同审查后,由有关上级部门批准。

(6)(6)进行施工图设计。

根据已批准的方案设计,进行各单位工程的施工图设计。

(7)方法:

查阅资料以及向知道老师咨询

措施:

学习国家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方针政策了解局、矿对采区的要求确定方法和任务,调查研究有关资料,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4、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采区自然状况

采区位置、范围、走向长、倾斜长、上下标高,相邻采区情况,地面情况及与开采的关系。

(附:

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地板等高线平剖面图)。

第二节采区地质概况

一、地质构造

采区内的断层、褶曲、陷落柱、火成岩侵入等构造情况及对开采的影响。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采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间距、倾角、走向、倾斜及其变化情况;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层内夹石及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内尖灭、分叉及合并情况;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及对采掘的影响。

三、瓦斯及煤尘

瓦斯含量与矿井瓦斯等级,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

煤的自燃性、煤尘爆炸的可能性。

四、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

采区内断层构造的性质、位置、产状、断距,对煤层开采的影响;褶曲的性质、位置、产状及其对开采的影响;岩浆岩侵入情况,侵入的形式,侵入岩的岩性、分布规律及其对煤层的破坏情况。

采区内含水层的层数、特征及补给条件。

地表水、第四纪冲积层含水层、煤系地层中顶、底板含水层、老空水等各种水源对开采的影响,采区预计涌水量等。

第二章采区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一节采区储量

计算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确定设计损失量(附:

储量计算表和储量计算图)。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

一、回采工作面长度及推进度

二、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

三、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

四、采区生产能力

五、验算采区生产能力

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计算确定采区的服务年限。

第三章采区方案设计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采煤方法确定的原则。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设计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叙述其优缺点及选择依据。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

采区形式、采区上(下)山的数目和位置、区段平巷(包括集中平巷及分层平巷)与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

采区巷道布置应提出几个可行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附:

采区方案技术比较表、采区方案经济比较表、采区方案经济比较汇总表)。

二、采区参数的确定

回采工作面长度、采高及分层厚度、区段数及区段斜长;采区内的各条巷道之间的距离及煤柱尺寸。

三、采区巷道掘进

简述岩巷及煤巷掘进方法和装备、通风运输系统、掘进速度;同时掘进工作面的数量、回采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的数量比。

计算采区总工程量、投产工程量及采区准备时间(附:

采区工程量及准备时间表)。

第三节采区开采顺序

采区内煤层、区段的开采顺序,同采煤层和工作面数目,上下分层、上下煤层、上下区段同采时回采工作面的超前距离;以及掘进顺序。

第四节采区车场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形式及其确定依据。

第五节采区硐室

采区煤仓的位置、形式、容量的选择和支护方式;

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

采区水泵房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

采区绞车房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

第四章采煤工艺

第一节设计工作面的地质概况

回采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煤质和煤种,煤的硬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煤层结构,瓦斯、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发火情况,顶、底板岩石性质及回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注:

确定出工作面的长度)

第二节回采工艺设计

一、确定回采工作面的落煤,装煤方式,采煤机的进刀方式、滚筒的旋向和位置。

选择采煤机或其他落煤、装煤机械;(附:

进刀方式示意图);

二、确定回采工作面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机械;

三、确定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选择支架的规格,确定布置方式;

四、确定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确定工作面采空区处理方法,控顶距离。

特种支架的类型规格和布置方式;回柱方法和设备,确定人工假顶材料的选择和假顶的铺设方法。

第三节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组织回采工作面的循环作业,并编制循环作业图表。

主要包括工作面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劳动组织和工人出勤表、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等。

(附:

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采煤工作面平面图)

第四节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各工艺过程,提出回采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本章提供设计图纸:

采煤工作面布置图(1:

100或1:

50)。

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

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

采区运输系统、采区各环节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的选择、各环节运输能力验算。

(附:

采区运输系统流程图、运输设备特征表)

第二节采区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采区总供风量、采掘工作面和硐室的需风量、计算采区负压及等积孔、通风网络解算、风量分配、风速验算。

选择与配置通风设备和构筑物(附:

通风网络图)

第三节采区供电系统

采区供电系统、采区变电所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控制设备选择、做一个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低压电缆选择和控制设备选择及采区照明。

(附:

采区供电系统图、电气设备负荷统计表、供电设备型号及数量表)

第四节压风系统

采区使用风动设备的地点、风动工具的型号、台数、压风管路系统。

(附:

压风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防尘注浆系统

采区喷雾洒水和注浆地点、主要供水管路和注浆管路系统。

(附:

防尘注浆系统示意图)

第六节采区排水系统

采区涌水情况、采区排水系统、水泵及水仓位置、选择水泵型号及台数、选择管道直径。

(附:

采区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七节采区液压系统

泵站位置、管路系统(附:

液压管道系统图)。

第七章采区单项工程施工图设计

巷道断面设计(要求画出工作面机巷、风巷,采区上山的断面图,比例:

1:

50)

第八章采区安全技术措施

对采区水、火、瓦斯、煤尘灾害的预防及穿过断层、老空区等地质复杂地带的特殊问题的安全技术措施。

(附:

避灾路线图)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徐永祈.《采矿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李鸿维、卢广银.《煤矿开采方法》.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钱鸣高.《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4]杜计平.《采矿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6]中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7]张国枢.《通风安全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8]张荣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9]卢义玉.《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0]洪晓华.《矿井运输与提升》.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11]李增学.《煤矿地质学》.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月日

矿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

二0一五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三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四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五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九章…………………………………………………

正文部分

参考文献

[1]徐永祈.《采矿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李鸿维、卢广银.《煤矿开采方法》.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邹喜正、刘长友.《安全高效矿井开采技术》.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4]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5]杜计平.《采矿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6]俞启香.《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7]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8]岑传鸿、窦林名.《采场顶板控制与监测技术》.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9]李位民.《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与工程实践》.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10]综采设备管理手册编委会.《综采设备管理手册》.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11]中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12]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13]林在康、李希海.《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14]洪晓华.《矿井运输与提升》.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15]赵济荣.《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16]李增学.《煤矿地质学》.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17]张荣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18]卢义玉.《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9]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煤炭建设井巷工程概算定额》(2007基价).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致谢语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活转瞬间即将结束。

回味这三年的点点滴滴,各种滋味,令人感慨万千。

在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得到了众多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在此向所有伴我走过这段艰辛历程的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首先,本毕业设计是在尊敬的_______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从设计的选题、理论分析、思路形成、现场指导直到设计的完稿,______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值此毕业设计完成之际,向_______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再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他们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这将是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和财富。

在整个三年的生活中,原本素不相识的我们成为了亲如手足的兄弟。

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分担痛苦,分享快乐。

在这分别之际,我想衷心的对他们说声:

谢谢你们!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评审、答辩本论文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只作为参考,要求每个同学的致谢语不要一样,必须修改。

格式要求:

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边距为2.5厘米,右边距为2厘米;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章标题3号黑体字,节标题4号黑体字,行距22磅,标题前后空0.5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