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635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docx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讲解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3•广州)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

始终静止不动

 

B.

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2.(2011•岳阳)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

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

 

D.

通过(a)(b)(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2006•内江)牛顿第一定律是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获得的(  )

 

A.

变量控制的方法

B.

猜想的方法

 

C.

推理的方法

D.

实验加推理、概括的方法

 

4.(2013•益阳)下列情景是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

溜冰时脚向后蹬地

 

C.

锤头松了向下撞击锤柄

D.

司机带安全带

 

5.(2013•泉州)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B.

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

 

C.

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

 

D.

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6.(2013•衢州)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江源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

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

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

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7.(2012•咸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奔驰的骏马

B.

漂浮的热气球

C.

树枝上的小鸟

D.

缓慢进站的动车

 

8.(2009•乌鲁木齐)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感到座椅的靠背对他压力突然增大,这是由于汽车(  )

 

A.

行驶太快

B.

行驶太慢

C.

突然加速

D.

突然减速

 

9.(2005•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

 

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10.(2012•淄博)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

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

 

C.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

 

D.

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11.(2011•聊城)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2.(2010•乌海)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踢出去的足球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踢力的作用

 

B.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

高速公路对汽车有最大限速,原因是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13.(2013•黑龙江模拟)如果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两个力一定是不平衡力

 

B.

如果同时撤去这两个力,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

如果只撤去一个力,物体将会静止下来

 

D.

如果在水平方向上再加一个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4.(2013•河西区二模)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下列关于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5.(2012•中宁县二模)如图所示,在举重比赛中,当运动员把杠铃举过头顶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

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杠铃对人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杠铃没有受平衡力作用

理由:

 _________ .

 

16.(2013•遵义)将物理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

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7.如图所示,窗台上静止的花瓶,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重力的平衡力是 _________ 力、重力的相互作用力是 _________ 力.

题12图.

 

18.(2013•武汉)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

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

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

 

D.

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分别均为2G

 

19.(2013•达州)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0.(2013•郴州)如图所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以下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

小车的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

 

B.

推力F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C.

小车受到的支持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D.

小车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21.(2013•安徽)如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

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

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

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

 

22.(2012•自贡)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

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3.(2012•连云港)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

 

C.

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

 

D.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原处(不计空气阻力)

 

24.(2012•深圳)如图所示,木箱重600N,小明用F=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大到240N时,此时的摩擦力为(  )

 

A.

600N

B.

200N

 

C.

240N

D.

大于200N小于240N

 

25.(2012•杭州)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

 

A.

推力小于摩擦力

B.

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C.

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

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26.(2013•扬州)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  )

 

A.

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

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

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

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27.(2013•泉州)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运动鞋底装鞋钉

B.

轴承中装有滚珠

 

C.

汽车轮胎刻有花纹

D.

用力握紧球拍

 

28.(2013•黔东南州)某同学用力F按住一质量为m的木块,使其始终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F越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容易处于静止

 

B.

木块始终处于静止,是因为压力F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墙面越粗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

木块的质量越大,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29.如图所示,装有沙的箱子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若要增大箱与地面的摩擦力,可以怎样做?

(  )

 

A.

取出一些沙子

B.

增加一些沙子

 

C.

在箱与地面之间放上几根圆木棍

D.

增大拉力F

 

二.解答题(共1小题)

30.(2012•宿迁)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如何增大摩擦呢?

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

a.增大压力增大摩擦;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

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人表中:

实验

接触面情况

速度

压力/N

摩擦力/N

接触面

接触面积/m2

1

木与桌面

0.01

v

5

1

2

木与桌面

0.01

2v

5

1

3

木与桌面

0.01

v

10

2

4

木与毛巾面

0.01

v

5

5

木与桌面

0.005

v

5

1

(1)比较实验1、2可知:

设想 _________ 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 ;

(2)比较实验 _________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 _________ 运动;上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 _________ N

(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 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______ ;

(4)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

 _________ .

 

平衡力、力和运动关系、摩擦力的初步认识复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3•广州)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

始终静止不动

 

B.

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763856

专题:

压轴题;运动和力.

分析:

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有力的作用,据此来分析大石头的变化.同时,还要关注当不受外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

此题的前提是“忽略一切阻力”,因此,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即开始运动.又因为没有阻力的作用,所以大石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选项D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抓住“忽略一切阻力”这一前提,是进行推理和想象的关键.

 

2.(2011•岳阳)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

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

 

D.

通过(a)(b)(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763856

专题:

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本实验是要通过三次实验的比较从而“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小车的运动是从在平面上前进的距离看出,平面上运动受的阻力为平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故要研究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就要控制其它的因素保持不变.

解答:

解:

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这样才能单纯地比较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控制住初速度这一变量.

B、小车到达水平面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小车没有受到一个向前的动力,而是由于惯性在运动.

C、控制住初速度这一变量,即是运动了控制变量法;做完三次实验后比较,可以推导出阻力越来越小,小车就前进得越来越远,如果没有阻力,小车就永远不会停下,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所以此实验也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D、从这三次实验中,是不能直接发现在不受力情况下小车会如何运动,即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还需要进行推导.故此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此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2006•内江)牛顿第一定律是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获得的(  )

 

A.

变量控制的方法

B.

猜想的方法

 

C.

推理的方法

D.

实验加推理、概括的方法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763856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而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逻辑推理对事实分析得出的.

解答:

解: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条件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物体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可见此实验条件无法实现;故实验结论无法由日常经验得出,更不能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

故选D.

点评: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抓住:

它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4.(2013•益阳)下列情景是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

B.

溜冰时脚向后蹬地

 

C.

锤头松了向下撞击锤柄

D.

司机带安全带

考点:

惯性.763856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要学会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

解答:

解: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获得向前的动力,由于惯性再继续向前滑行,是利用惯性,不符合题意;

C、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用力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一开始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障碍物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不符合题意;

D、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正确利用和防止惯性才能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

 

5.(2013•泉州)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B.

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

 

C.

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

 

D.

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考点:

惯性.763856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

解: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运动状态等其它因素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学生要牢固掌握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6.(2013•衢州)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江源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

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

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

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考点:

惯性.763856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解答:

解:

A、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不能说受到,故A错误;

B、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前倾倒,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就可以减少这种意外伤害,车的惯性不会减小,故B错误;

C、上山过程中,车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C错误;

D、因为草帽的质量不变,所以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惯性的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关键知道惯性的影响因素是质量.

 

7.(2012•咸宁)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奔驰的骏马

B.

漂浮的热气球

C.

树枝上的小鸟

D.

缓慢进站的动车

考点:

惯性.763856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就小.

解答:

解:

四个选项中,动车的质量最大,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就大,惯性大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故选D.

点评: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8.(2009•乌鲁木齐)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感到座椅的靠背对他压力突然增大,这是由于汽车(  )

 

A.

行驶太快

B.

行驶太慢

C.

突然加速

D.

突然减速

考点:

惯性;惯性现象.763856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乘客感到座椅的靠背对他压力突然增大,说明乘客的后背是向后仰的.

解答:

解: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感到座椅的靠背对他压力突然增大,说明汽车突然加速,由于惯性,乘客的身子会向后仰而挤压靠背.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现象,要会用物理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9.(2005•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

 

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考点:

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763856

分析:

分析四个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与题干的要求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起跳后,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所以助跑的速度越大,跳远成绩越好.故A中的现象与惯性有关.

B、跑出去的物体落地,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惯性知识无关.

C、子弹离开枪口后,虽然不再受到推力,但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高速向前运动.与惯性有关.

D、飞奔的马的脚受到绊马索的阻挡后不再向前运动,但身体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所以被绊倒.与惯性有关.

综上分析,故选B.

点评:

惯性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把握惯性现象的实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0.(2012•淄博)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

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

 

C.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

 

D.

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763856

专题: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A、物体不受力(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物体速度无关;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解答:

解:

A、物体不受力(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误;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因此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可能平衡,故B错误;

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与物体速度无关,故C错误;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