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71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docx

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解析版

2016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1、(2016•菏泽)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起源于(  )

A.森林古猿B.黑猩猩C.大猩猩D.古代类人猿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根据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

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根据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如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进而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故选:

A

2、(2016•岳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B.大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

D

3、(2016•海南)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类人猿B.长臂猿C.北京猿人D.森林古猿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D正确.

故选:

D

4、(2016•石家庄)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B.直立人C.森林古猿D.长臂猿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

C

5、(2016•广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森林古猿B.北京人C.东非人D.长臂猿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解答】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

A

6、(2016•安庆)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脑容量增加B.会使用工具C.产生了语言D.能直立行走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

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故选:

D

7、(2016•东营)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其重要依据是(  )

A.骨骼与现代人相似B.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C.脑容量比森林古猿发达D.能够使用工具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分析】南方古猿,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

【解答】解:

因为南方古猿能两足直立行走,却不能制作工具.而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其实不能制作工具,并不是完全形成的人.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南方古猿朝着人的方向进化,所以归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中的人科.总的来说,其主要依据是应是,南方古猿能两足直立行走.

故选:

B

8、(2016•石家庄)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音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解答】解:

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音.

故选:

D

9、(2016•昆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关键性的变化是(  )

A.食量增加B.直立行走

C.能够用火D.面部表情丰富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解答】解:

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关键性的变化.

故选:

B

10、(2016•潍坊)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  )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学会用火D.产生语言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解答】解: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选:

A

11、(2016•贺州)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后发展的是(  )

A.使用语言B.直立行走C.学会用火D.制造工具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分析解答.

【解答】解: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是人和动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如人类具有语言思想意识,能制造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动物只能使用简单工具,不能制造工具,没有创造性劳动.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后发展的是使用语言.

故选:

A.

12、(2016•湘潭)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少用一次性筷子

D.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分析】人类的存在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人类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虽然人类拥有一定的力量来改变自然影响自然.但是却永远也无法背离自然规律,和自然的基础.所以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采取的措施有:

①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②开发新燃料,如汽车多采用乙醇汽油,农村减少木柴的燃烧,用生态农业,采用沼气电灯,沼气做饭;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④提倡使用布袋购物;⑤绿色出行,低碳生活;⑥少用一次性筷子等.

【解答】解:

据分析可见:

A、B、C都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而D大量砍伐森林容易使生物丧失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

故选:

D

13、(2016•东营)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解答】解:

解: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A正确;

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爱护它,B正确;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了代价,是为了保护生物圈,C正确;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D错误.

故选:

D

14、(2016•绥化)下列哪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

A.乱砍滥发B.植树造林C.乱捕滥杀D.排放废气

【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解答】解:

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工厂排放大量废气都是人类活动,这些活动都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这些行为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与题意不符.

故选:

B

15、(2016•盐城)下列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废灯管B.碎玻璃C.剩饭菜D.废塑料

【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解答】解:

A、废灯管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灯管随意乱扔,会严重的污染环境,都属于有害垃圾,A正确;

BCD、碎玻璃、剩饭菜、废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但都不属于危险有害垃圾,BCD不正确.

故选:

A

16、(2016•宜兴市)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B.环境改变与破坏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排放污水

D.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

【考点】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专题】常规题型;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

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丧失.

【解答】解:

A、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所以说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A合理;

B、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应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B合理;

C、随着人类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栖息地的丧失.C不合理;

D、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惟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D合理.

故选:

C

17、(2016•阜阳)近几年,雾霾天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时有发生,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提倡秸秆焚烧还田

B.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提倡家庭豪华装修

D.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分析】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

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C、家庭过度豪华装修会产生更多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健康.也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D、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正确.

故选:

D.

18、(2016•湘潭)人类的下列行为活动中,与“两型”社会理念相符合的是(  )

A.用含磷洗衣粉洗衣B.用塑料包装袋购物

C.用一次性竹筷就餐D.用节能荧光灯照明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答本题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入手.

【解答】解:

A、用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现象和水华现象,而污染水体,与“两型”社会理念不符;

B、用塑料包装袋购物,会造成“白色污染”,与“两型”社会理念不符;

C、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树木的砍伐,浪费了资源,与“两型”社会理念不符;

D、使用节能荧光灯照明,节约了能源,与“两型”社会理念相符合.

故选:

D

19、(2016•海南)下列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的是(  )

①以鸟治虫②围海造田③植树造林④随意排污⑤喷药灭虫⑥养花种草.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解答】解:

围海造田、毁林造田地等会破坏森林、减少植被;喷药灭虫、随意排污会造成环境污染.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还能吸收有害气体,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气候;所以“养花种草”和“植树造林”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所以①③⑥可以改善环境.

故选:

A.

20、(2016•保定)下列属于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做法是(  )

A.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

B.不焚烧秸秆和露天烧烤

C.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首先应该明白“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是指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后根据实例分析.

【解答】解:

A、随意丢弃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

B、将秸秆焚烧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和颗粒,并浪费资源,不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做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如果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砍伐大量的树木,增加了污染,所以最好使用永久性筷子,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是一种浪费电的表现,不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1、(2016•昆明)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处理过的生活污水浇花草

C.喷洒杀虫剂灭虫

D.回收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开放题;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为了保护人类赖依生存的家园而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环境的行为,对保护环境有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注意环境保护.

【解答】解:

A、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利于经济,社会与坏境的和谐.

B、处理过的生活污水浇花草,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环境.

C、喷洒杀虫剂的防治松毛虫,不仅杀灭了松毛虫,也把其天敌杀死了.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松毛虫中某些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会大量繁殖,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更多地使用农药,因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畜的健康,C错误.

D、再生纸是以废纸做原料,将其打碎、去色制浆后再通过高科技手段,经过多种复杂工序加工生产出来的纸张.其原料的80%来源于回收的废纸,因而被誉为低能耗、轻污染的环保型用纸,D正确.

故选:

C

22、(2016•绵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

A.预防传染病,使用一次性筷子

B.减轻白色污染,重拾菜篮子

C.响应国家二孩政策,多生优育

D.减轻水污染,使用含磷洗衣粉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开放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共同繁荣.

【解答】解:

A、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A不符合题意;

B、塑料购物袋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此举的主要目的减少白色污染,B符合题意;

C、响应国家二孩政策,也应当注意优生优育,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3、(2016•广东)我国政府推行了部分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有利于卫生防疫B.为造纸厂节约生产成本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D.为每个家庭节约资金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开放题;演绎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森林资源不但能给人类提供木材,森林资源还有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森林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因而森林资源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解答】解:

森林资源可以提供木材,我国已在初中、小学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这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故选:

C

24、(2016•广东)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废纸、旧报纸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热点问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根据垃圾箱存放的垃圾类别进行分析,废纸、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解答】解:

废旧报纸属于可再利用垃圾,应放在绿色垃圾箱,属于可回收物垃圾箱.

故选:

A.

25、(2016•娄底)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开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垃圾中的有机物在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解答】解: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是利用二氧化碳,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A、开发风能、太阳能源等新型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

D、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26、(2016•长沙)长沙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以下作法符合文明城市要求的是(  )

A.禁止无环保标志的车辆上路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湘江

C.游岳麓山时,在树干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

D.将公园里的鲜花摘回来美化自己的家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如植树造林、不滥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等措施都可以保护环境.

【解答】解:

A、有环保标志的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比无环保标志的车辆排放的要少,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可严重污染环境,与卫生城市的要求不相符,故B错误;

C、在树干上刻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还破坏树皮,影响树的生长,故C错误;

D、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摘公园里的鲜花破坏了环境,不符合文明城市要求,故D错误.

故选:

A

27、(2016•聊城)“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实例,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工作与改善环境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