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83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选择题1--30涂在答题卡上,选择题31—35和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图片所反映的文明,出现最晚的是:

 

ABCD

2.下列希腊文化成就中,不属于古典时代的是:

A希罗多德的《历史》B荷马的史诗C柏拉图的《理想国》D雅典的帕特农神庙

3.从罗马帝国建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其时间跨度是:

A约500年B约1000年C近1300年D近1500年

4.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5.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6.中世纪是黑暗的,但也有光亮。

其中,“光亮”之处有:

①基督教神学统治②城市的自治③大学的兴起④等级君主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阅读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

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③公民法是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

8.《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9.“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从中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商代已经出现牛耕B.春秋末期,可能出现牛耕

C.春秋末期,可能出现马耕D.春秋末期,铁犁牛耕普遍使用

10.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一观点

应当属于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2.北魏孝文帝亲政后主动推行汉化政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提高鲜卑民族自身素质的需要B、满足游牧民族发展畜牧业的需要

C、北方少数民族适应农耕文明的需要D、出于笼络利用汉族地主的目的

13.《后汉书·袁闳传》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引者注),累征聘举召,皆不应。

”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推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4.唐代规定:

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

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

律上没有法律地位。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15.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6.“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

治’。

”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17.有学者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

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

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B.北京C.上海D.广州

1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

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

税。

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仍实行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19.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20.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一部电影插曲中写道:

“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

”根据材料内容,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21.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22.“……(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A.采矿技术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D.无线通讯技术

23.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

2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兴起于重工业D.电力的广泛使用

25.右图为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二章《混乱时代》中的一个场景,表达了对曾经的“世界工厂”的敬意和对这一改变人类历史进程时期进行的反思。

如果给这一面面配上标题,最恰当的是

A.《工业革命的红与黑》B.《混乱时代的世界工厂》

C.《浓烟滚滚血泪滔滔》D.《拔地而起开天辟地》

26.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

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

28.19世纪末,外资银行开始落户北京东交民巷。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

“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

”上述言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已控制中国的政治中心B.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列强加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D.中国半殖民地化最终形成

29.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

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

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

30.1912年2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这里的“追欧”指的是

A.英国B.英国与德国C.法国D.法国与德国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这段话说明,该时期

A.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B.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

32.明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B、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朝时期倭寇猖獗,故限制于日本的贸易

33.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

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结合右图分析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A.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B.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大量藏品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

34.18世纪90年代的英国,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19世纪末,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

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A使用童工导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B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C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思想的不断发展D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提高

35.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贸易立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雅典民主的争论(12分)

材料一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

“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

”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

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摘编自倪学勇《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

材料二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他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希腊史专家格罗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对汉森的说法持怎样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5分)

(2)两则材料对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

为何会形成这种差异?

(7分)

 

37.中西贸易的发展(15分)

材料一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为欧洲商队的路线)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l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一一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

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7分)

 

(3)依据材料三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38、三次战争与中国(12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次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4分)

 

(2)叙述三次战争前后,中国人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

(6分)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历程中的遭遇?

(2分)

 

39.人类文明的发展(11分)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人类社会的历史逐渐汇合成为一部统一的历史。

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

人类的各个社会,一方面在进行着“自我运动”,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给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很高的评价,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他们创立的“民主共和国和普选制同农奴制比较起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说: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袁立《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材料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人类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上总是首先由少数或个别社会率先创造了新文明,而后才又通过这种新文明的广泛传播而使多数或绝大多数社会逐步地上升到了这种新文明。

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世纪以后,中国、印度等东方世界都接受资产阶级新文明对本国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影响,……促进这些东方古国的缓慢进步。

——袁立《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公元前8—公元前4世纪,欧洲社会在政治领域里“自我运动”过程中诞生的文明成果。

(2分)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议会)为例,举出资产阶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1分)并指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是怎样“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的?

(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文明的扩张途径。

并指出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文明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是怎样影响着中国的。

(6分)

 

40.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5分)

材料一:

公元600年,日本首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文化。

……公元645年,日本又推出全国引进和效仿唐朝文化典章制度的“大化革新”,同时,19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材料二:

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掌握了新的印刷技术后,大量印刷佛经等文化典籍,……阿拉伯地区“古兰经”的印刷,在采用中国的印刷术后,数量大增,传播的范围也广泛多了。

……14世纪,印刷术已经在欧亚及北非等许多地区得到了普及。

《圣经》等很多文化典籍印刷量大增,各类教科书的发行数量也急剧上升。

材料三:

火药在唐代已传入了印度和阿拉伯广大地区,13世纪在欧洲得到了应用。

随后,欧洲将火药较多地用在发展军事技术方面。

英国工业革命后,应用火药的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军事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材料四:

早在17世纪初,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就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儒家文化,……(18世纪)在向往中国文化新潮的推进下,欧洲汉学悄然兴起。

……一些大学建立了汉学系,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华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变迁、人文景观、文化典籍和民族习俗等。

一些醉心于中国文化的思想家如伏尔泰等甚至提出要欧洲“全盘中化”。

——以上材料摘自李喜所主编《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

问题:

(1)材料一中“唐朝文化典章制度”主要有哪些?

有何创新之处?

(4分)

 

(2)依据所学知识概述材料四所涉历史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6分)

 

(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看法?

(15分)

 

命题教师:

丁玲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2013.12)

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5分)

 

36、【参考答案】

(1)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或者汉森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1分)

理由:

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

(1分)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涵的民主、自由、平等。

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

(1分)雅典民主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1分)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

(1分)

(2)材料一认为:

雅典的民主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容易形成集体暴政,着眼于其局限性。

(1分)材料二认为:

雅典的民主具有不可怀疑的优点。

(1分)

形成差异的原因:

评价的参照对象不一样:

材料一把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较,前者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二是把雅典民主制度与古代的其他政体做比较。

(2分)

评价的立足点不一样:

材料一并非否定雅典民主政治,而是从多角度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解读,从而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

(1分)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资产阶级需要推进民主,扩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这使得英国的古典史研究打上了为雅典民主辩护的烙印。

(2分)

37、【参考答案】

(1)特点:

中国的朝贡贸易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厚往薄来;西方的殖民贸易以输出商品为主,殖民掠夺为重。

(2分)

影响:

中国: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

(1分)

西方:

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1分)

(2)特征: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3分)

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分)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1分)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分)

(3)变化:

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原因:

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4分)

 

38、【参考答案】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次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4分)

社会性质上:

国家领土主权被大量剥夺,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性质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分)

社会经济方面:

通商口岸的开辟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同时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的压制,中国经济发展受到抑制。

(2分)

(2)叙述三次战争前后,中国人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

(6分)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历程中的遭遇?

(2分)

历程: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

(2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洋务运动兴起。

它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但不愿改革政体,不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2分)

甲午战争击碎了国人对洋务自强的憧憬,面对东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派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冲击了旧思想旧文化,却没有从根本上反思和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就是对此的一个补课。

(2分)

看待:

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分)

(学生能以不同史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0、【参考答案】

(1)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分)三省六部制下,众多宰相分权制衡、集体议政的运作方式避免了宰相擅权专断;同时,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如能严格执行,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皇帝的专制独裁,使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呈现微妙的平衡。

唐科举制的发展完善,一改秦汉以来依据人脉亲情推举选官的弊端,以科考成绩选拔官员,这样,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进而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2分)

(2)政治方面,明清两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趋于极盛,统治方式也趋于极端。

经济方面,传统农业发展趋近顶峰,商品生产的发展促使各地商业日臻繁荣,然而统治者的短视等因素最终导致手工业只能缓慢发展。

疆域版图方面,经明清两代统治者的苦心经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

思想文化方面,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以及八股取士、文字狱盛行,使文化上有所建树的同时,也钳制了知识分子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悲剧。

对外关系方面,从开放逐步走向海禁和闭关。

(以上任三个方面6分,每点2分。

表述不全酌情扣分。

(3)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1、产生影响。

地域上看,从区域——世界;时间上看,汉唐——清初;领域上看,物质技术——制度文化——精神哲学。

2、出现转折。

明清之前,中国古代文化世界领先,对世界产生了更多影响;明清开始就裹足不前,故后来出现大逆转。

注意综合材料进行论述。

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

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13—16分)

第二层次:

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9—12分)

第三层次: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

(5—8分)

第四层次:

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4分))

第五层次: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