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4926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doc

名词解释

16、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17、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8、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

19、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16、资本主义地租

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7、金融资本

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

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18、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19、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16、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7、倾销

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8、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简称,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部分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19、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简述题

20、简述社会总需求。

答: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它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组成。

消费需求由居民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集团消费需求组成。

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的输出。

21、简要说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答: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2、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

答:

(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

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2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是什么?

答: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是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不论是高技术产品还是原材料、机器设备、消费品,不论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我国与国外都将是进行双向交流。

(2)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有两种战略模式: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推动。

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3)我国是大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

在此条件下,单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不可取,单纯或主要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则是不可能的,所以应当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结合起来,由此推动原有产业部门的发展,并促进新的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带动所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力地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20、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政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

第二,对垄断企业实现税收优惠措施。

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

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

(3)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经济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第二,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第三,增减政府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津贴补助、各种价格补贴、各项事业费用开支等。

2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法人制度。

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二是有限责任制度。

实行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有限责任制度有两层含义:

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22、简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主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答:

(1)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的由以下三个条件共同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低,是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

第三,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就是由上述三个经济条件共同决定的。

只要这三个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行按劳分配就是必然的,是不可取代的。

23、什么是社会总供给?

答:

它与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它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等行业提供的产品,也包括由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提供的服务,即国内生产总值。

二是由国外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输入。

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总供给=本期国内生产总值+本期进口-本期不可分配部分

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有何关系?

(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

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1、金融寡头的统治是怎样实现的?

答:

(1)金融寡头是指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2)金融寡头是垄断组织的指挥者和操纵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它是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实现其统治的: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金融寡头就是通过这种层层控制的办法来实现其在经济领域里的统治的。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即指派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或者亲自出马占据国家领导要职等来操纵和控制国家机器。

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答:

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计划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仍然是调控经济的一种必要手段。

(2)经济手段。

主要有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汇率手段。

(3)法律手段。

主要是经济法,即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4)行政手段。

通过发布命令、决议、规定、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活动。

23.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答: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使自身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加速资本周转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周转得快,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或者以同量预付资本获得更多的利润。

论述题

24、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怎样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答:

1)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

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企业实质上是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和权利关系的组合。

这三个不同的利益和权力的主体,都要求企业目标与本身利益一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同时又要兼顾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

实现这种要求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并相应建立组织机构,使三者之间形成利益相关、权责分明、互相制衡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也才能促进企业行为的合理化,克服不讲经济效益、行为短期化的倾向。

(2)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然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影响企业的行为;市场环境对企业经济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企业的行为表现为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缓和,技术进步动力不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外延型为主。

24、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如何运用“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来指导其经济活动?

答:

1)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二者之间差异对商品生产者很重要,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

表现为:

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其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

二,当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至破产。

三,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

2)运用:

要努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其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自己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

(3)通货紧缩会带来经济增长减慢,甚至导致萧条,因此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24、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答:

(1)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

(2)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

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

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消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

(3)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