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92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腺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胰腺炎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胰腺炎教案.docx

《胰腺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腺炎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胰腺炎教案.docx

胰腺炎教案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题目

急性胰腺炎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时间分配

概述2分钟;发病机理15分钟;病理3分钟;临床表现20分钟;并发症及转归5分钟;辅助检查10分钟;诊断5分钟;鉴别诊断3分钟;治疗15分钟;小结2分钟

课时目标

熟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掌握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分型、预后

授课重点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授课难点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

授课形式

多媒体

授课方法

利用急性胰腺炎CAI软件进行授课

参考文献

实用内科学第12版陈灏珠主编

消化系统疾病病案分析程留芳主编

思考题

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是什么?

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急性胰腺炎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秦咏梅副教授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国外报道发病率10-28/10万人口,国内尚无确切统计资料。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性饮料消耗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20-30%临床经过凶险,病死率约为5%-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急性胰腺炎专题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胰腺炎分类系统(1992年)和世界胃肠病大会公布的急性胰腺炎处理指南(2002年),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中华医学会(胰腺疾病学组)出台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规定有关急性胰腺炎术语和定义,旨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的学术用语,有关意见如下:

  

(一)急性胰腺炎(acutepanceratitisAP):

  临床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大于/等于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无形态改变,排除其它疾病者,可有/无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

  1、轻症急性胰腺病(mildacutepancreatitisMAP):

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或APACHE-II评分<8分或CT分级为A、B、C。

  2、重症急性胰腺病(severacutepancreatitis,SAP):

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具有下列之一者:

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II评分≥8;CT分级为D、E。

  3、早发性重症胰腺病(earlyseveracutepancreatitis,ESAP):

  定义为SAP患者发病后72h内出现下列之一者:

肾功能衰竭(血清cr>2.0mg/dl),呼吸衰竭(pao2≤60mmHg),体克(收缩压≤80mmHg,持续15分钟),凝血功能障碍(PT<70%,和/或APTT>45秒)、败血症(T>38.5℃,血WBC16×109/L,BE≤4mmol/L持续48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能(SIRS),(T>38.5℃,血WBC12×109/L,BE≤2.5mmol/L,持续48h,血/抽取物细菌培养阴性)。

  4、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病”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病”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

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等名称。

  5、临床上急性胰腺病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

  6、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级诊断:

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s标准或CT分级;临床科研用,须同时满足APACHE-II积分和CT分级。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多,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是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致病因素:

  1、常见病因:

  

(1)胆道疾病:

为我国引起AP的主要病因,约占60%以上,常见疾病有胆道结石(包括胆道微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以胆石症最常见,由此类疾病引起者称“胆源性胰腺炎”是复发性胰腺炎主要病因。

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胰管和胆管的“共同通道”学说外,尚有①胆石移动过程损伤胆道或胆管炎引起的oddi括约肌功能不全②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汁酸、溶血卵磷脂、非结合胆红素等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弥散至胰腺。

  

(2)酒精中毒和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可引起①刺激胰液分泌使胰管内压增高②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③致胰液内蛋白质含量增高,易发生蛋白栓。

  暴饮暴食可引起①引起十二指肠乳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②刺激大量胰液、胆汁分泌及引流不畅。

  (3)高脂血症:

为先天性代谢异常或高脂餐引起,由于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脂形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对胰腺有毒性作用。

  2、其它病因: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为复发性胰腺炎常见病因、药物、毒物、腹部术后、ERCP术后、胰腺癌、壶腹部癌、外伤性、高钙血症、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感染性、胰腺分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特发性:

  经临床影像、生化等检查不能确定病因者,近有研究阐明其中50—73%与胆道微结石有关。

  

(二)自身消化学说:

  正常情况下,胰腺存在一系列自我保护机制,如导管上皮分泌粘多糖,具有粘液屏障作用,导管上皮还分泌高浓度HCO3-的碱液、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胰腺腺泡分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

在胰液排出受阻,大量饮酒,胰腺缺血等种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自我保护机制遭受破坏,大量胰酶提早被激活,从腺泡、胰管释出,从而引起胰自身消化,导致胰腺出血坏死。

  (三)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

  SAP时,受损的胰腺组织作为抗原或炎性刺激物,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TNFa1、IL-IB、IC-6、IL-8)、PAF(血小板活化因子),PLA2(磷脂酶A2))、形成第一次高细胞因子血症,病理状态下促炎细胞因子及促炎介质与抗炎介质间失去动态平衡,加重胰腺组织及全身组织损害,最后成为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并参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

  (四)微循环障碍:

  由于胰腺供血的解剖学特点决定胰腺容易缺血、坏死,SAP早期胰腺的灌注即明显减少,缺血导致胰腺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结构受损,腺泡内大量胰酶被激活,溶酶体活化,进一步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另方面在各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氧自由基作用下,血管通透性增强,内皮损伤,高凝状态等也加重胰腺血循环障碍,导致胰腺缺血出血坏死。

  (五)肠道细菌易位与“第二次打击”:

  在SAP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易位是胰腺感染的重要原因。

肠道茵群易位原因:

①心输出量减少,肠血流量减少,致肠粘膜屏障功能降低,通透性增强②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细菌及内毒素易位,从而产生感染。

细菌易位后,再次刺激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引起第二次高细胞因子血症,使机体遭受第二次打击,最后导致MODS及AIRS。

三、临床表现:

  1、腹痛:

为主要症状,常于饱餐、饮酒后突发,部位多在中上腹,也可偏右或偏左,向左腰背部放射(胆源性向右肩背放射),呈绞痛、钻疼、刀割样,持续而剧烈,并发腹膜炎可全腹痛,少数年老体弱患者腹痛轻甚无腹痛。

  2、恶心、呕吐:

常于餐后发生、吐出物为胃内容物,重者为胆汁样、甚为血性、呕吐后腹痛不缓解,酒精性AP常在腹痛时出现,胆源性AP多在腹痛后发生。

  3、腹胀、肠梗阻:

由于肠内大量气体积聚,大量液体渗出,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明显腹胀,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发热:

热度常较高,合并感染或脓肿进可表现寒战高热持续不退。

  5、低血压及休克:

发生机制①血浆血液大量渗出致血容量不足②呕吐丢失体液及电解质③胰舒血管素原被激活,血中缓激肽增高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④坏死胰腺释放心肌抑制因子(MDF)。

  6、黄疸:

发生主要原因①肿大胰头压迫胆总管②并发脓肿,囊肿压迫胆总管③合并肝细胞损害时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7、代谢紊乱:

  常明显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30%—60%出现低钙血症,系大量脂肪组织坏死,分解出脂肪酸与钙结合成脂肪酸钙及刺激甲状腺分泌降钙素,当血钙<1.70mmol/L且持续数天,多为预后不良。

部份病人血糖升高,偶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尚可出现高脂血症。

  8、胸、腹水:

系胰液和腹膜后液体渗漏,淋巴管阻塞或引流不畅所致。

  9、皮下瘀斑:

血液、胰酶、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通过腹膜后渗入皮下,可出现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Grey-Turner征(两胁腹皮肤呈灰紫色)。

四、并发症:

  

(一)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

为肠腔细菌易位使胰及胰周局部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表现寒战高热持续不退,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腹部可触及包块。

  2、胰腺假性囊肿:

为有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囊壁包裹的胰液积聚,多于起病后3-4周发生,常可触及包块。

  3、胰痿:

囊肿或脓肿直接侵犯胃肠道而形成,多发生在发病后4周或4周以上。

  

(二)全身合并症:

  1、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主要表现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紫钳、烦燥、出汗等严重低氧血症(pao2<60mmHg),常规给氧不能缓解,须用呼吸机才能纠正呼吸衰竭。

其发生与肺灌注不足,磷脂酶A分解为卵磷脂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游离脂肪酸损伤肺泡毛细血管,缓激肽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肺微循环栓塞等有关。

  2、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包炎、心包积液,其发生是由于①血容量不足,心肌灌注不足②胰坏死物释放心肌抑制因子③激活的胰酶损害心肌④感染、毒素损害心肌。

  3、急性肾功能衰竭:

死亡率高达80%,其发生与①低血容量,休克,胰腺释放激肽②胰酶引起高凝状态③微循环障碍致肾缺氧缺血④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有关。

  4、胰性脑病:

与PLA2损害脑细胞引起脑灰质广泛脱髓鞘变化有关,表现定向力障碍、躁狂、幻觉、幻想、昏迷等。

  5、消化道出血:

多为应激性溃疡所致,少数由于门静脉、脾静脉阻塞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也可由于胰痿引起。

  6、MODS。

  7、SIRS。

五、病理分期:

  急性反应期:

自发病至2周左右,常有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脑病。

  全身感染期:

发病2周至2个月,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霉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主要表现。

  残余感染期:

时间为2-3个月以后,表现全身营养不良,存在后腹腔或腹膜后残腔,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消化道痿。

六、实验室检查:

  

(一)血、尿淀粉酶仍为诊断AP最常用实验室指标,但对鉴别SAP价值不大,检测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淀粉酶高低与病情不成正比,SAP约10%始终正常②原先血淀粉酶增高,出现与症状不相适应的突然下降,是预后凶险的SAP主要依据③胸、腹水中淀粉酶增高可作为诊断依据,但须与其它疾病鉴别④血淀粉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二)淀粉酶同功酶:

血中淀粉酶包括唾液型淀粉酶(S-am)和胰型淀粉酶(P-am)AP时以P-am增高为主,如S-am明显,而P-am正常应考虑非AP引起。

  (三)淀粉酶肌酐清除比率(cam/cer):

AP时比值可增加3倍,其它病因引起的高淀粉酶血症比值正常或低于正常。

  (四)血清脂肪酶:

其升高比血淀粉酶迟,对就诊较晚的AP有诊断价值,特异性高。

  (五)血生化检查:

可出现低钙血症,高血糖,高血脂;低蛋白血症,血BUN增高,血清胆红素、ALT、AST、LDH、AKP等增高。

  (六)血清标志物:

推荐使用C反应蛋白(CRP),发病后72hCRP>150mg/L,提示胰腺组织坏死,动态测定血清IL-6水平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七、影像学检查:

  

(一)B超检查:

可初步判断胰腺形态学改变及助于判断有无胆道疾病,但AP时受胃肠道积气影响,常不能作正确诊断。

  

(二)CT检查:

诊断胰腺坏死最佳方法,对AP诊断,评估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根据炎症严重程度分级为A-E级。

  A级:

正常胰腺

  B级:

胰腺实质改变,包括局部或弥漫的腺体增大。

  C级:

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

  D级:

除C级外,胰周渗出显著,胰实质内或胰周单个液体积聚。

  E级:

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

  A级-C级:

临床上为轻型AP,D级-E级为重症AP。

  (三)EUS(超声内镜)

  近年来应用EUS诊断AP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据国外研究资料报道,其对大小结石均敏感,对扩张和不扩张胆管皆比普通B超、CT敏感,具有高清晰度及分辩率。

八、诊断:

  

(一)应强调临床表现在诊断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排除其它疾病可以诊断。

  

(二)临床应注意部份患者由“轻症AP”转化为“重症AP”,故必须动态观察病情,除Ranson指标,APACHE-II指标外,其它对严重程度评估有价值的指标有:

体重指数超过28kg/m2;胸膜渗出,尤其双侧胸腔积液;72h后CRP>150mg/L,并持续增高。

  (三)AP的诊断流程

急性胰腺炎诊断流程图

九、治疗

  

(一)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1)、严密监测生命征,CVP测定,记录尿量,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定时检查血淀粉酶,血、尿常规,粪OB,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2)常规禁食、严重腹胀、肠麻痹者行胃肠减压;腹痛减轻/消失,腹胀减轻/消失,肠蠕动恢复/或部分恢复时,可考虑开放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逐步过度到低脂饮食,不以淀粉酶活性高低作为开放饮食必要条件。

  2、积极补充血容量,抢救休克:

  补液量须大(基础液体须要量+流入组织间隙液体量),注意补充新鲜血浆、白蛋白等,提高血浆渗透压、维持有效血容量。

  3、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4、镇痛:

对疼痛剧烈患者,可注射杜冷丁;不宜应用吗啡及阿托品,654-2等,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收缩及诱发或加重肠麻痹。

  5、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施他宁),可直接抑制胰腺内外分泌,抑制胃泌素、CCK释放。

奥曲肽用法首剂推注0.1mg,继以25μg-50μg/h维持,停药指征为临床症状改善,腹痛消失和/或血清淀粉酶活性降至正常。

  6、抗胰腺活性药物:

如乌斯他丁、加贝酯、5-fu等。

  7、血管活性物质应用:

如前列腺素E制剂,PAF拮抗剂、丹参制剂等。

  8、抗生素应用:

应遵循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障三大原则,推荐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为一线用药,疗效不佳时,改用泰能,疗程7-14天,特殊情况下延长使用,考虑有真菌感染可能,可经验性应用大扶康等抗真菌制剂,同时行血液或体液真菌培养。

  9、营养支持:

是治疗SAP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先肠外营养7-10天,待病情趋向缓解再考虑肠内营养,须将鼻饲管放置到Treitz韧带以下。

SAP患者每天需要8000-10000kj热卡,其中50%-60%来自于糖,15-20%来自蛋白质,20-30%来自脂肪,应注意补谷氨酰胺制剂,高脂血症者应减少或去除脂类的补充。

  10、防治肠道衰竭:

应用谷氨酰胺制剂保护肠粘膜屏障,微生态制剂调整肠菌群及及早给予肠道动力药物(如乳果糖、硫酸镁、生大黄等)。

可应用皮硝外敷。

病情允许下尽早恢复饮食或肠内营养。

  11、内镜治疗(ERCP、EST、ERBD):

  治疗性ERCP通过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放置鼻胆管(ERBD)引流,可清除胆管结石,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返流,迅速缓解病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性常规治疗,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12、细胞因子拮抗剂:

  目前国外研究一些细胞因子拮抗剂,如infivimab(TNF-α抗体)、IL-I受体拮抗剂,Lexipapanl(PAF拮抗剂),CNI-1493巨噬细胞抑制剂等,大多数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部分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其疗效待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

  13、中药:

生大黄、复方制剂如清胰汤、大承气汤加减、中药皮硝外敷,临床实践证明有效。

  14、并发症的处理:

  ARDS:

机械通气,大剂量短程应用糖类皮质激素,必要时行气管镜下肺泡灌洗。

抗心衰及纠正心率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支持治疗,稳定血流动力学,必要时行透析疗法;  DIC时应用肝素。

并发假性囊肿时,若囊肿直径>6cm有压迫症状及临床表现者,可行穿刺引流或手术引流;胰腺脓肿者为手术的绝对适应症;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用H2RA,PPI等;积极治疗MODS及SIRS。

  

(二)手术治疗

  1、凡有胆道梗阻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治疗。

  2、无胆道梗阻者先行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缓解后,于出院前行胆石症手术。

  3、中转手术指征:

  

(1)凡证实有感染且正规非手术治疗>24h病情无好转者。

  

(2)若过去非手术治疗不合理不全面时,应加强治疗,24h病情继续恶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