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49314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杜老师课程.doc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

一、产业的特征

1.产业与经济周期的差异

担保行业的出现是为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及融资难的问题设立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担保行业产生的背后都具有时代意义。

银行贷款的周期较长,效率偏低,担保公司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担保机构,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同行业、不同计划用途,提供高效、快捷、的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助力。

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担保行业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2008年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的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特别是贸易型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据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的研究报告《河南省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披露,河南省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

担保行业在此时更是扮演了中小企业“救世主”的角色。

据统计,2010年1~11月郑州市担保公司为全市43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5100多笔,累计担保余额有180多亿元,担保行业对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

在经济周期运行低谷时,担保行业获得了更大的市场。

2.担保行业供给现状

(1)担保机构的数量

近几年,在财政、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担保机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01年~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53%,近三年来增势放缓,但年均增长率仍近20%。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5547家,比2008年增长了30.6%,其中国有及控股担保机构达1501家,占总数的27%。

(2)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规模

截至2009年底,全国5547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筹集担保资金3389亿元,比2008年增加1055亿元,增长率为45.2%。

2005年~2009年,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筹集的担保资金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9.2%。

2007年以前,我国担保机构的平均注册资本一直达不到4000

万元,规模偏小。

近三年来,我国担保机构的平均注册资本不断增长,至2009年,已达到5960万元每户。

(3)担保机构的种类

早在2003年时,全国担保机构中有305家由政府完全出资,占担保机构总数的31.6%;321家政府参与出资,占担保机构总数的33.2%,仅340家由民间出资,占担保机构总数的35.2%。

2007年,全国3729家中担保机构中,政府完全出资的703家,占总体的18.9%,参与出资的682家,占18.2%,民间出资的2344家,占62.9%,担保机构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民间资本产生的担保企业发展非常迅猛,已成为中国担保行业最重要的力量。

3.担保行业需求情况

(1)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2010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下,投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照比2009年有所增长,央行数据显示,2010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增1.65万亿;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加19.7%。

从辽宁地区的情况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末,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333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当月增加212亿元,同比少增50亿元。

比年初增加2784亿元,同比少增526亿元。

虽然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正在逐渐向好,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63.4%和70.9%。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远未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取得银行贷款已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首要选择。

总体来看,目前担保行业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2)货币政策调整对需求的影响

银行作为担保公司的主要合作对象,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对担保公司业务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2009年信贷增量过大,2010年一季度各金融机构均适度地调整了信贷结构和新增贷款发放额度,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央行曾分别于2010年的1月、2月、5月以及11月19日、11月29日、12月20日,连续六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大中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的高点,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最近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以一次性冻结资金3000亿元左右。

2011年1月14日、2月24日,央行又连续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分别为0.25和0.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9.5%的历史高位。

年初连续两次的调息,更加明显的显示了我国货币政策将从宽松向稳健的方向转化。

预计2011年行业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7.4万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将出现下降。

总体来看,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必然会促使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进行调整,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对担保机构的业务量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3)业务品种多元化

对于担保业务品种,处于风险考虑,政府目前已对担保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担保放大倍数等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定量规定,在从规模上控制风险的通知,也对担保企业的业务品种多元化构成限制,但业务创新的政策空间依然存在。

对于一些资金雄厚、管理先进、战略明确的担保企业,在稳健发展既有担保业务之外,也结合自身实际稳步开展投资、拍卖、典当等业务。

业务品种多元化,有助于担保企业拓展营销渠道,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

1.政策支持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财政拨款资金有限,政策性担保规模不可能很大,因此政府非常重视扶持担保机构的发展,对它们从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会给予各项政策上的优惠及一定的补偿。

如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200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以发改企业【2006】563号文规定了享受免税的六个条件,符合的可在三年后继续免税。

2.经济发展的需求

经过30多年艰苦创业,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今天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已经从单纯的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进入到一个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因而,从市场需求来看,担保机构的生存空间很大。

担保行业行业分析

三、担保行业的发展及趋势

1.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尚不健全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下,为满足因为市场交易主体在信息、利益、诚信及相关的权利义务不对称、市场交易不畅通所产生的巨大的信用担保需求,在政府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其在产品和市场格局、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和海外成熟的市场有所不同。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担保业快速增长,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具体体现为:

(1)担保机构发展迅速,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从1993年10月全国信用担保机构试点起步至今,担保机构增加很快。

2000年底为203家,2001年底为582家,2002年底为848家,2003年6月底为966家,2004年10月为3717家,年均增长125%。

从担保机构的性质来看,满足政策性目的体现政策导向的“非盈利性质”的担保机构、盈利性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呈现并存的局面。

同时,由于财政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行业起步阶段相应运作和补偿机制并不完善,出于弥补政策性资金不足的初衷,担保机构引入民间资本使得其资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政府出资和以政府出资资助、股份联合、企业自办、民营互助等形式并举,也有一些外资开始进入担保领域。

2002年对担保机构的调查表明,政府出资在中国担保机构出资总额中的比例占70%,民间投资占30%,基本上是“政府为主,民间为辅”。

但到2004年底,民间出资的比例已经占到总数的50%。

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与资金来源对应,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也日趋多样:

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会员制互助基金和事业法人等形式不断涌现。

  从业务种类来看,既有全面经营各类担保业务的综合性担保机构,也有专门经营一类担保业务的专业性担保机构;从区域分布上看,既有全国性的担保机构,也有服务地方经济的区域性担保机构。

从资本金规模来看,担保机构的差别参差不齐,担保机构已经出现加速分层的局面。

 

(2)资金放大倍率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增强。

从调查情况看,担保机构担保资放大倍率进一步增大,全国在保责任总额与担保资金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1:

1达到2004年的1:

1.78,担保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采取目标预警、信用记录、风险保证和反担保、运行监测、债权追偿等多种形式,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把可能形成的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3)融资担保仍为主流,其他业务品种飞速增长。

从业务品种发展看,虽然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但目前融资信用担保仍是中国担保机构开展的主要担保品种。

以贯彻政策导向,体现政目标而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基础建设、地方主导产业和重点事业建设等。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担保需求多样化趋势,担保机构逐步开展了一些适合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的商业性担保品种,如建筑工程履约担保、商品交易履约担保、个人消费信贷担保、诉讼财产保全担保、商业票据担保、中介费担保、租赁担保、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担保、海关担保、政府采购担保、电子商务担保等。

这类业务品种在数量和比例上都以很高的速度增长。

2.担保行业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担保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2008年以来,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压力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国家在担保机构建立方面的推动力度逐渐加大,在此背景下各类资金看到契机,纷纷进入担保行业,由此造成国内担保机构在数量上呈现出了盲目扩张的趋势。

然而随着我国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逐渐开始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风险管理水平有限、业务品种单一、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方面,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担保行业的整合将不可避免。

尤其是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与担保行业相关的监管制度的提出,对于那些管理有素、资金实力较强、风险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较好的担保机构来说,更多的将是机遇;而对于那些因为资金实力较弱,目前还未得到银行认可的担保机构,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总体来看,整合与规模化将成为担保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四、担保行业SWOT分析

1.我国担保行业的优势

(1)信息比较优势。

担保公司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绝大多数担保公司是地方性机构,由于地缘及长期的合作关系,担保公司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比银行更多。

(2)担保机构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

由于担保公司在成立初期,就把自己的客户定位为本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再加上担保公司在客户信息资源和地理方面的优势,且担保公司在地理位置上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收集信息和商业交流方面,担保公司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适应性优势。

(3)担保机构具有更强的防范经营风险内在机制和动力。

担保机构自身很清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收益与风险极不匹配,出现一两单坏账也许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因此,担保机构更注重经营风险的控制。

2.我国担保行业的劣势

(1)公信力不足。

信用担保机构是提供信用担保的专业机构,其自身信用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大部分民营担保企业由于自身资金有限且操作不规范,使民营担保公司自身的公信力不足。

(2)业务单一,期限过短。

目前中国多数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期限为3个月到一年,担保品种局限于流动资金,且很多担保公司只开展反抵押担保,信用担保发展相对缓慢

3.我国担保行业的机遇

(1)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经过30多年艰苦创业,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今天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已经从单纯的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进入到一个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因而,从市场需求来看,担保机构的生存空间很大。

(2)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财政拨款资金有限,政策性担保规模不可能很大,因此政府非常重视扶持担保机构的发展,对它们从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会给予各项政策上的优惠及一定的补偿。

4.我国担保行业的威胁

(1)收益和风险不匹配,潜在风险巨大。

担保机构从事的是高风险行业,应该获取高回报,但事实不是如此。

目前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一般是按贷款额的2%—3%标准收取费用,这与其承担的高风险不匹配。

(2)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影响担保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制没有根本改善,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使得担保机构很难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加大了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

五、主要担保机构运营分析

1.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1)公司简介

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投保”)的前身为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特例试办,于1993年12月4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国内首家以信用担保为主要业务的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

中投保由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发起组建,初始注册资本金5亿元,2000年中投保注册资本增至6.65亿元。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投保整体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亿元。

2010年9月2日,中投保通过引进知名投资者的方式,从国有法人独资的一人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并通过向投资人增发注册资本,将中投保的注册资本金增至35.21亿元。

(2)经营状况

公司信用担保业务主要有:

金融产品担保业务,主要包括保本基金、年金、企业债、集合信托、公司债等;物流金融及信用解决方案,产品已涵盖汽车、钢材、化肥、进口医疗设备等相关领域;财产保全担保,已在全国26个省市建立了代理机构;政府采购担保,包括政府采购领域的投标担保、履约担保、质量保证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融资担保等;工程保证,主要包括投标保证、履约保证、预付款保证、支付保证、维修保证、供货保证等;房地产结构性融资、过桥融资及收购、交易履约保证等业务;世界银行节能项目担保(EMCo贷款担保计划);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2010年,公司分别获得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给予的金融担保机构长期主体信用等级AA+。

截至2010年3月31日,公司拥有银行授予的信用额度共1072.5亿元人民币,公司总体信用能力达到约1500亿元。

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中投保总资产62.5156亿元,所有者权益49.7亿元。

在保余额298.35亿元,累计担保总额1057亿元。

2.中国中科智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简介

国中科智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规模的民营商业担保集团,主要从事商业担保、个人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中介服务。

集团目前控股深圳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上海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福建省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长沙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兰德置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东中科智担保有限公司等七家担保公司。

至2005年10月底,累计担保金额超过140亿人民币;各分支机构已成为各区域的市场领导者。

在担保行业中,公司创造了众多的“第一”。

(2)经营状况

公司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国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重点立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中心城市,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在广州、南京、杭州、苏州、天津、大连、青岛等地新设立十余家分子机构,拓展当地的担保及相关业务。

融资性担保:

其中包括中小企业融资类担保,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担保,个人消费担保和个体经营贷款担保等。

经济合同履约担保:

其中包括合同招、投标担保,合同支付担保,合同交货担保等。

担保相关的配套服务,其中包括:

财务和管理咨询服务,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信用评级,融资中介等

诉讼保全担保。

六、担保风险分析

信用担保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对资金的倍数放大作用也是对风险的放大,担保的功能之一是增加信用。

也就是说,某些信用等级较差的中小企业只有经过担保机构的保证之后才能获得贷款。

这说明担保机构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商业银行。

这种高风险不仅是因为信用担保的对象——中小企业是个复杂而特殊的群体,还因为信用担保机构运作要受到来自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

信用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多种风险。

从金融机构的要求来看,“担保(反担保)或信用衍生工具必须是信用提供者的直接负债,而且必须明确对应具体的风险暴露(RiskExposure,或称风险敞口)或一组风险暴露,因此避险的程度是定义清楚和不可撤销的。

除非是信用保护购买方原因,否则合同规定的支付一定是不可撤回的;一定不可在合同中有关于信用保护提供者单方面取消信用担保义务的条款,也不可有因为所抵补风险暴露的质量恶化而提高避险的有效成本的条款。

合同必须是无条件的;不应在保护合同中有银行不能直接控制的条款,以至于此条款将导致在原交易对象不付款时,信用保护提供者不及时履行付款的义务。

1.信用担保风险的概念

担保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损失或获益的机会。

担保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主观的和客观的)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担保风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为将信用风险分为整体风险和个体风险。

2.整体风险

担保行为本身不是单独的行为,担保机构在进行经营行为时必然受到整个经济环境的约束。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风险是担保机构自身难以抗拒的,这种系统性的风险影响到整个担保行业。

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自身资本的风险,担保客体的风险,政府政策和监管部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银行的风险等。

这些约束从另一方面共同形成了担保机构的整体风险。

(1)自身资本的约束

对于资本的重要性,国外早有认识。

资本反映了一个行业永久拥有的资金基础,它能给人公司财务稳定的感觉,并为解决财务困难提供资金。

资历本还增加了公众的信心并使贷款都确信银行财务实力和长期生存能力,同时还具有对不正当的资产扩张进行管制限制的功能。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其资本金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担保行为。

无限扩大担保倍数必然会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由于信用放大作用必然产生的风险放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时,应当把资本约束作为一个先决条件。

尤其是我国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当代偿率过高,代偿额超过资本金额时,如果出现担保机构本身资金链断裂,很可能出现破产行为。

由此导致商业银行提前收回由该担保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小企业资金被抽出,陷入经营困境,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种由于我国担保体制的特殊性造成的风险必然要通过资本约束来控制。

目前国内有多种观点存在。

方兆本教授就提出“从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要充分发展商业性担保”。

方教授认为,从新兴市场的信用担保实践来看,凡是不走商业化的道路,把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单纯当作一项社会与政治目标的,基本上都效果不佳。

短期内,即使存在一些法律障碍与监管困难,中小企业贷款也能很好地开展。

但是如果长期、稳定、大规模地开展商业可持续的中小企业贷款,则需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良好的法律与制度环境,促进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产品进行持久的创新。

从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要充分发展商业性担保,实质上促进信用担保体系的种种努力,也是银行贷款中各种矛盾的一种重要化解形式,是深化金融改革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商业银行的资本率为8%,其资本放大倍数为12.5倍。

由于担保机构面对客户的特殊性,以及反担保措施的不足,其风险将高于商业银行。

因此,如何确定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及其放大倍数就成为担保行业的一个风险点。

进一步讲,我国担保机构的种类决定了资本约束的重要性。

由于信用环境较差及担保机构设置不同,我们无法按美国或者日本的50—60倍的资本放大倍数进行担保。

(2)担保对象的风险

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

由于受保企业违约(不守信用)所引起的风险与中小企业的整体存在着很大关联。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

a)经营者素质和竞争力风险

企业经营者素质包括经历、经营管理能力、道德水准、教育程度等。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经营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

某些中小企业甚至依靠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持生存。

中小企业普遍竞争力低下,在目前的买方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仅中小企业会相互间全力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而且大企业也会随时关注市场变化,一有机会或发现市场前景良好,大企业会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介入竞争,使中小企业失去生存空间。

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风险和经营风险较大。

b)信用风险

只要是从另一交易商处收取债务的交易方,违约风险就不可避免,此类风险又称信用风险,或是违约风险。

良好的信用秩序是信用担保机构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石。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信用总是不受重视,以致目前社会信用体系仍不健全,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经济主体信用观念淡薄,正常的信用关系被扭曲。

虽然我国不乏信用优良企业,但整体而言,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严格的惩罚制度,信用问题和道德风险并未见明显好转。

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严,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信息披露意识极差,致使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征信难度很大。

信用等级是衡量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和整体信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A级以上的中小企业很少,绝大部分在BBB级以下(达不到投资级要求,BB级及BB级以下为投机级。

c)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息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运行的具体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就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在信用担保活动中也是存在的。

一方面,受保企业由于得到了来自担保机构的保证,其所做出的经营决策及自身行为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承担责任,这便促使其更倾向于做出风险更大的决策,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与信用担保支持,受保企业还会通过采取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真实情况等手段骗取贷款与担保;或者在取得担保之后,改变贷款合同与担保合同规定的贷款使用方向,使贷款风险加大。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大权往往掌握在企业法人代表手中,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理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无论是贷款人还是信用担保机构都不容易把握。

所以担保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使担保机构不可避免的要承受相应的风险。

(3)政府政策及监管部门的风险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以及监管部门对担保机构的政策往往变动很大。

政府和监管部门还会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行为进行不正当的干预。

这样对担保机构来说,就必然承担外部风险。

其表现为:

a)政策的不稳定性

近几年来,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的宏观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组建工作,并且根据本地财力情况,给担保机构注入了必要的启动资金,成为目前信用担保机构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为确保担保机构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政府也会相应改变对中小企业的政策,进而会影响到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

这种政策的不稳定性,将使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很大的风险。

b)政府及监管部门的不当干预

我国目前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许多银行、企业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不能完全脱离行政指示的影响。

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过度干预银行贷款,形成了倒逼机制怪圈和贷款供给制,以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尽管目前形式有所好转,但由于担保机构特殊的所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