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自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34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人要自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做人要自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人要自尊.docx

《做人要自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人要自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人要自尊.docx

做人要自尊

做人要自尊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同自尊自信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对照,能够从典型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树立培养自己正确自尊心和充分自信心的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自己自强自立的能力,能用行动为自己赢得自尊。

3、知识目标:

了解自尊及其表现,明确自尊的重要性,掌握赢得自尊的途径和方法。

并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国格,做一个有自尊的人

教学内容分析

“做人要自尊”是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在前三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的环境,新的初中生活,珍爱生命,与老师、同学和谐友好。

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尊心对于自己的成长十分重要。

通过活动在体验中感悟自尊的表现。

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赢得自尊。

“用行动赢得自尊”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自尊无价”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尊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培养自尊的基本方法,进而树立起自己的自尊心,成为一个自尊的人。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获得自尊的方法知之不多。

虽然在日常生活也经常接受自尊的教育,但从理论的高度理解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以及自尊的重要意义,对初一学生来说缺少理论的基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在理论上给学生过多地解释,而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去感悟和体会。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按照“认识自尊”,“感受自尊”,“赢得自尊”“生活剧场”五个环节来设计,这四个环节均以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为中心,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采用“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考察结果”的教学模式,其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交流为主,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让学生对什么是自尊、自尊的意义和赢得自尊的方法有了很深的认识,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自尊的人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维护人格国格的事例;准备生活剧场的表演

2、教师准备:

查找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材料,例如:

文字资料、图片等,制作适合本课堂实际需要的课件。

教学方法与策略

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师:

世界上最美好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

一个人如果能懂得惭愧知耻,就会格外懂得珍惜自己的自尊,就会主动爱护别人的尊严,把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结合起来,从而散发出高贵庄严的气质。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配乐诗朗诵:

《囚歌》: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体现叶挺将军的一种高贵品质——他是一个自尊的人。

导出课题:

做人要自尊。

师:

自尊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尊。

自尊是人生杠杆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

那么,什么是自尊?

拥有自尊有什么意义?

怎样去赢得自尊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内容。

(设计意图:

用一首诗来引入课题,并使学生明确课题,带着问题走进新课。

环节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

了解自尊

投放课件:

生活中的你我他:

1、每天去上学,小明总是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2、学校运动会上,七年级二班的王玉同学获得跳远比赛的冠军,王玉很高兴。

3、期中考试中,小丽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小丽心里美滋滋的。

4、运动会上,看到缺乏积极训练的九一班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处于落后,不少运动员很失落。

(设计意图:

学生观看大屏幕思考自己是否有同感。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自尊。

活动一:

想一想,说一说:

①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

②描述一下自己在哪些场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1和2得出结论:

自尊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通过问题3和4得出结论:

自尊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活动二:

实话实说,走进生活

1、在公共场合我会              。

2、如果老师让我在校会上发言,我会            。

       

3、数学课上只有我的答案最有新意,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我鼓掌。

会     。

4、有人当众叫我的“绰号”,我会          。

5、我护送盲人过马路时,周围的人常常投来赞许的目光。

我会          。

6、我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登上了领奖台。

我会           。

思考:

“我”的自尊从哪来?

师:

让学生感悟什么是自尊。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比如人们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或赞扬,在这种肯定赞扬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师总结: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尊不仅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这就是自尊。

(课件显示自尊的表现)

二:

感受自尊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些表现是自尊吗?

1.刘阳刚穿了一双新买的名牌运动鞋,他向同学们吹嘘是从国外买来的,自己心里得意洋洋的。

2.李辉在《中学生读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同学们都很羡慕她,她自己也以小作家自居,从此以后,老师再讲写作的时候,她也听不进去了。

3.赵谦性格开朗,经常跟同学们在一起探讨交流,见到老师同学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身边可能发生的事例进一步明确怎样才是真正的自尊。

虚荣、自傲不是自尊。

师: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自尊,拥有自尊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探讨。

三:

认识自尊

师:

既然把“自尊”做为一个课题来专门学习,那么足以说明自尊这种品质对人的成长一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请看“少年牛顿”的故事:

1、课件:

“少年牛顿”:

一天,小牛顿带了一架自制的小风车到学校,同学们都过来,啧啧称赞:

“风车好漂亮!

”也有的说“风车看上去挺灵巧的。

”“你懂得原理吗?

”一个同学问小牛顿,这几个字像一阵刺骨的冷风 吹在牛顿脸上,他非常尴尬,脸通红,那同学更加起劲地说:

“哼!

说不出制作原理,还拿出来显摆,你不过是一小木匠而已!

”说着,不知谁一推,风车掉在地上摔破了,小牛顿伤心透了,哭着离开了同学们。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发奋图强,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弄懂小风车制作的原理,并且凡是他看见的他都要问个为什么,直到弄懂为止。

长大后,他的钻研精神更强了,终于成为一名受世人尊重的大科学家。

想一想:

(1)是什么事情刺伤了小牛顿的自尊心?

受到刺伤后他是怎么做的?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如果你遇到类似小牛顿这样的挫折,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

学生快速阅读案例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后得出自尊的第一个意义的结论。

师归纳:

(1)同学的讥笑刺伤了小牛顿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后他没有放弃,而是发奋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了科学家。

(2)故事告诉我们: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2、课件:

阅读教材P78,布里昂的事例,探讨:

(1)布里昂的回答为什么受到拿破仑的称赞?

(2)得出结论:

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3)师强调:

自我尊重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

3、课件3:

清朝叶存仁,作了30余年的官,他离任时,部属执意送行话别,但是送行的船迟迟不发,叶存仁好生纳闷。

等至明月高挂,来了一叶小舟,原来是部属临别赠礼,故意利用夜色掩人耳目。

叶存仁当即写诗一首: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拒礼而去。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得出自尊的第三个意义。

师:

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观,懂得自爱、自强,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活动三:

想一想,填一填:

①自尊的人;

②自尊的人;

③自尊的人。

(二)用行动赢得自尊

师:

自尊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大亮点,自尊无价。

我们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做一个自尊的人呢?

一句话,就是用行动赢得自尊。

活动四:

听故事,谈感受

1931年,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

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

“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

“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

“我是中国人!

想一想:

1.读完这个故事,谈一谈你的内心感受?

1.吉鸿昌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2.时政链接: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国际奥运会在山东有分会场,我们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在与外国人交往中你应该注意什么?

师升华: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维护人格、不损国格是我们赢得尊重的前提。

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做一个自尊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故事,升华了主题:

教育学生做一个自尊的中国人)

多媒体创设活动:

我们骄傲。

你熟悉下面这些英雄人物吗?

请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填入相关的空格中。

周恩来、林则徐、鲁迅、朱自清、詹天佑

(1)__拒领施舍

(2)__修造铁路 (3)__弃医从文(4)__少年立志 (5)__虎门销烟 

教师板书或多媒体投放:

维护人格,不损国格。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国家尊严可能会觉得离自己生活较远,教师可以用现实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问题。

活动五:

追明星,找差距

刘翔刚进田径队的时候,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跨栏的技术,跨栏动作歪歪斜斜、停停顿顿,比赛时连决赛都进入不了,外国运动员看不起他,说他天生不是跨栏的料,刘翔很不服气。

后来经过努力,成绩逐步提高,在一系列大赛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奥运会冠军,今年7月12日又以12秒88的成绩破世界纪录,让世界震惊,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谈一谈:

刘翔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弥补了不足,提高了自己完善了自我,最后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由此可见,提高自己、完善自我,由弱变强,才能赢得尊重。

(设计意图:

通过刘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提高自己、完善自我,由弱变强,才能赢得尊重)

活动六:

看小品,常反思

1、一个学生的脚很臭,另一个学生被熏得捂鼻子;

2、一个高个子叫一个矮个子“小矬子”;

3、一个学生主动跟另一个同学打招呼,另一个同学不理人家。

师: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经说过:

“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要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

学生小结归纳,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环节三:

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活动七:

我思我悟

同学甲说:

还记得咱班刚转走的“猴子”吗?

昨天我在大街上碰见他,我热情地同他打招呼:

“猴子,你去哪儿?

”结果他连正眼都不看我一下就走了。

同学乙说:

对了,今天老师要检查背诵英语课文呢!

上节课我没背下来,在同学面前出了丑。

现在我得抓紧背去,千万不能再让同学们看笑话了。

请对以上几位同学的行为进行评析。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对他人有礼貌,善待他人。

(设计意图: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查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尊的情况,明确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以便今后改正。

环节四:

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多媒体投放:

通过学习,我感悟到了这些道理                        

生活中,我要这样做                                      

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人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

自尊是一个人的脊梁,是促使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我们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面感到自豪,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尊的人,自尊是一个人的脊梁。

愿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用行动赢得自尊,做一个自尊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附:

板书设计:

做人要自尊

(一)自尊无价

1、自尊的表现:

(1)自我尊重和爱护

(2)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2、自尊的重要意义:

(1)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2)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期望

(3)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二)用行动赢得自尊:

(1)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国格

(2)要靠自我能力、发展提高自己

(3)自尊他人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市在交通要道打出了这样的标语:

“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

”这一标语的内容()①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③体现了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的交往原则④可以避免一切交通事故的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什么()

A、学习成绩第一B、尊重他人C、自我尊重D、自我贬低

3、当你第一次自己上学,第一次考试考了100分,第一次帮妈妈做家务,受到父母的夸奖。

这些成功的经历使你感到()

A、被他人尊重的喜悦B、自身能力的无限C、个人与他人的差距D、别人是离不开我的

4、清朝叶存仁的故事告诉我们()①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②自尊的人能用正确的言行维护自己的荣誉③自尊的人积极向上④自尊的人都是不近人情的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

4、小丽在市文艺表演比赛中获得了个人一等奖,同学们都夸奖他是文艺天才,但小丽说:

这是老师和大伙的功劳和智慧,我只是很幸运罢了。

同学们议论纷纷。

你认为这些议论中观点不正确的是()

A、这说明小丽非常虚心B、小丽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C、小丽会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D、小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泰国曼谷附近的一座自选市场里发现,到这里购物的游客来自全世界,但却只用中文标出了一些警示:

厕所里挂着“请保持清洁”,走廊上贴着“请勿乱丢果皮纸屑”,门上写着“不能进去”……这些警示对中国游客的自尊是个巨大的打击,然而事实不容否认,有些国人平时一不留神,就把自身的坏毛病带出了国门。

(1)为什么这些警示只用中文标出?

看到这些警示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对中国游客说些什么?

附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D5、D

二、略

拓展资料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

“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课外作业

搜集古今中外有关自尊的事例,以“做人要自尊”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教后反思

反思课堂:

自尊涉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感知,理论性较强,特别要求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

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相结合,通过活动、故事感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论感知和肢体感知,为学生创设独立感悟和互动感悟的机会。

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以达到深入理解新知的目的,也能更快的调动学生投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学生:

通过“认识自尊”,“感受自尊”,“赢得自尊”“处理生活”等环节来设计,以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为中心,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采用“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考察结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什么是自尊、自尊的意义和赢得自尊的方法有了很深的认识,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自尊的人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不全面;合作学习对于一些小组来说只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合作的效果。

反思教师:

课堂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解决中去,最终又受益于学生,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