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60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docx

改南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0909

南宁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在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均安排在大一进行讲授,其后续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强的关联。

通过本课程的讲述,可以为“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历史背景,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二、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其中理论26学时,习题及讨论6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专题

内容

讲授

实践

作业

学时数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2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1

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2

中编综述

翻来覆地的三十年

1

1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2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

2

5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

1

3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

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1

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议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

3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

1

4

考试

合计

26

6

32

三、教材使用

沙健孙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第6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四、课程考核

期末闭卷考试,按照卷面成绩50%+平时成绩20%(课堂考勤、回答问题等)+实践课作业30%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导言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意义

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方法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

2.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对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

2.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19—1949)

本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2.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如何建立反动专制统治

2.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

3.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

2.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

3.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战争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面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49—2006)

本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了解和认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

3.认识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4.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私营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认识中共在这十年中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3.总结十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开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二、人民生活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学目标及要求

1.要认识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认识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4.掌握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主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

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