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4967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doc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近年来,我国为了实现金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大力推进金融机构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由市场供求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恶性竞争风险防范金融衍生

一、引言

由于经济管理体制的非自主性,我国在外贸、金融等国际事务中总是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在1996年以前,我国的金融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基本被100%管制。

一方面,非自主性保证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难以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

正是基于这种情景,我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996年为改革的里程碑,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1997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之后一段时间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限制又做出了调整。

在2012年我国对存款利率允许在基准利率1.1倍范围内浮动。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这就是从开始到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所取得的进展。

二、文献综述

支持存款利率自由化的学者认为,从过去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是正确的。

因为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Feyziogluetal.,2009):

第一,偏低的管制存款利率限制了居民部门的财产收益,中国是居民财产收益占比最低的国家之一;第二,利率的僵化削弱了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影响其运行效率与风险控制;第三,央行搜集市场利率的信息渠道被抑制,加大了监控宏观经济与资金流动性的难度。

但是,反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学者也指出:

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存在极大的风险。

例如,盛松成(2013)认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将增加融资成本,推高贷款利率。

陈彦斌等(2014)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进行数值模拟,指出利率市场化将使贷款利率上升25.4%,总产出下降7.2%,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很大冲击。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它为我国金融市场从过去的管制僵化局面转变为现在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首先,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

因为贷款利率放开以后,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利益和责任都会增强,既可以推行不同的贷款组合方式,也可以按客户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利率,进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形成较为合理、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资产结构。

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水平。

中央银行必须随时关注和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变化,并通过调节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借以影响基础货币和市场利率,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实现金融宏观调控。

只有利率市场化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效果才能真正地显示出来,其政策操作水平才能受到检验并得到提高。

最后,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各类金融市场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

放开贷款利率后,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限制只剩下准入资格的限制,其交易规模已进一步扩大,市场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和风险因素

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先看有利面:

一是市场经济作为目标模式已经确立,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已为公众所认同;二是收入流程朝着有利于储蓄与投资社会分工发展;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成为既定目标;四是经济金融化趋势正在改善;五是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间接调控工具相继出台;六是居民对利率升降开始具有理性的心理预期;七是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和完善态势;八是企业多种筹资方式正在形成;九是资本要素分配朝其应有的地位发展;十是政府职能转变被列入经济改革的范畴等。

再看不利方面:

一是短期内资金求大于供、短缺现象不能有实质性改观;二是历史包袱过重,消化财力十分有限;三是既得利益集团可能造成昂贵的改革成本;四是市场法规有待健全,特别是司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五是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且缺少快速发展的动力等。

虽然利率市场化在推进过程中给我们的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但是我们还需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本身的风险。

1.利率市场化很可能产生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

由于央行放开了贷款利率,并且也允许存款利率的浮动,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个不良后果。

很多大型国有银行可能通过采用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击垮资本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

他们可能会采取比其他银行更低的贷款利率吸引客户,或者以比其他银行更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存款,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为了不成为在这种竞争中失败的一方,每个参与竞争的人都会尽力压低贷款价格,给予更大的存款补偿。

相互竞争之下,就必然导致收益小于成本。

而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大型国有银行可以凭借国家的支持和自身资本实力的雄厚来打击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

假设同样是亏本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以至于把竞争对手拖垮。

这样的结果会是的银行业再次进入国家垄断,不利于金融的自由化、健康化发展。

这种恶性竞争不仅会使得金融业产生损失,而且由于连带关系,会使得国家的工业、农业、商业都受到冲击,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利率市场化在进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能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现在的金融市场不仅包括短期和长期借贷,而且包括股票证券,期权期货,权证等相关的衍生产品。

这些金融衍生产品尤其是一些短期金融产品,对于金融机构的市场利率会非常敏感。

比如,债券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息息相关,市场利率放开之后,市场利率的变化性变得更加难以预测,这样也就增加了债券市场的风险。

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其他市场上。

在资金供给趋紧、整体贷款利率上浮的情况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起不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在存款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缺乏“成本-收益”激励,资金配置效率也很难迅速发生改观。

由于存款利率的不断上升,这种无风险利率对于金融市场本身的影响很大,很多投资收益产品需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思路以便超过存款利率收益的表现。

这样加大了投资人的压力,而且不利于民间小额借贷的发展。

3利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短期作用十分有限,甚至会产生阶段性负面影响。

首先,当前货币供给趋紧,贷款利率普遍上浮,贷款利率市场化很难起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

央行2013年8月初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3年6月份一般贷款中执行上浮利率的仍超过六成。

就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目前的贷款成本普遍高于基准贷款利率的七成,享受优惠利率的是大企业,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只是增加了大企业在跟银行谈判时的议价空间,进一步降低大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的融资成本。

短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依然路途漫漫,此前的贷款利率下限只是个摆设,取消利率下限同样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长期进行下去,会打破金融市场的平衡,造成资本运行的混乱。

四、利率市场化风险的规避措施

以上都是我国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但是,只要在此过程中采取适当的规避措施,完全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利率市场化的消极影响。

首先,根据国情,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式、分步骤进行(即先外币再人民币、先贷款再存款、先大额再小额),这样可以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保持对利率的灵活管理。

第一个原则是货币市场利率化优先。

第二个原则是贷款利率市场化应先于存款利率市场化。

第三个原则是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先于小额存款的利率市场化。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以在改革过程中慢慢显现,逐个击破,不至于由于动作太大而产生金融市场的混乱。

其次,银行经营策略应顺势而为。

世界上其他国家实行利率市场化初始之时,银行业大都面对竞争加剧的形势。

对此,银行业一般通过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服务收费、拓宽业务领域等手段增加盈利、提高竞争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始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我们可在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以下方面调整经营策略。

1.引入“中风险、高收益”的经营理念,把经营的重心由以往的大型企业转移到中小企业和个人上来,同时增大对不动产项目的融资,努力扩大资金运用利差。

2.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3.积极处置不良资产。

我国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已经引进国外的做法,将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给专门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尽管如此,国有商业银行现在不良资产的占比仍然很高。

应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积极推广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方式来处置不良债权的做法,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成效。

最后,针对国有银行所处的竞争优势问题,个人觉得,国家应该推进国有银行的自律性管理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只有把银行本身投入市场进行管理,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才有意义。

只有完全根据市场行为进行运作的银行体系,才能真正帮助我国金融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对我国金融监管和运行的巨大考验,只有在管理和运作过程中谨慎正确操作,才能让利率市场化的成果真正贡献于国民经济。

同时对于此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不能放松。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六、参考文献:

1.投资策略周报(研报)利率市场化:

正确的事情负面的影响,2013(7)

2.沈坤荣,汪建,实际利率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金融研究,2000,(8)

3.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2005

(1)

4.罗良文、雷鹏飞,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经济问题,2011(10)

5.李济广,利率(完全)市场化理论依据的逻辑错误和实践危害,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