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4969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docx

统计学笔记

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含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统计学

1.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是有效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发现规律,以便更好决策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v2.分析数据的方法有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⑴描述统计

①描述统计是将所收集的数据处理后,用数值、表格或图形形式表现的有用信息。

②描述统计是基础,它为推断统计、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

⑵推断统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特征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据特征。

二、统计学的作用和重要性

1.统计学的作用

人们用数据发现的规律做出更好的决策。

2.要发现规律,对统计数据通常有要求:

客观性、适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统计学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

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

③收集数据;

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处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

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知识作出总体特征的合理推断;

⑥根据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

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v一、总体、单位和样本

1.总体

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同质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⑴同质性是确定统计总体的基本标准,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

研究目的不同,所确定的总体也不同,其同质性的意义也随之变化。

⑵统计总体还应具备大量性,即统计总体应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

2.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如典型案例1中英军的每架战机;事例4中的每个居民。

3.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

构成样本的单位称为样品,样本中样品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4.统计学解决问题的目的是认识总体的数据特征。

但是,当调查是破坏性的,或者出于成本、时间等因素考虑时,不必要或不可能对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

v二、标志、指标(参数)和统计量

1.标志:

(1)总体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

(2)标志按其表现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v①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非数值来描述.

(如:

典型案例1中英军战机的类型,事例4中每个居民的性别。

v②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表现用数值来描述

(如:

典型案例1中英军战机的弹孔位置,事例4中每个居民的收入。

2.参数(标志)

⑴统计总体具有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称为统计指标,也称为参数。

⑵统计指标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即指标的概念和指标的取值。

(指标的概念是对所研究现象本质的抽象概括,也是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质的规定性。

(例如事例4中居民人口数100万人,总收入31.4亿元。

⑶统计指标按表示形式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①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称为数量指标,用绝对数来表示。

例如事例4中居民总数100万人、总收入31.4亿元等,

②凡是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例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5000元、工人出勤率93%等。

质量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⑷单个指标不能反映总体的全貌,这便需要设立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统计量

⑴统计量是样本观测量的一个已知函数,用来说明样本的特征。

是样本观测量的一个已知函数,用来说明样本的特征。

⑵抽取的样本不同,统计量的观测值也就不同。

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比例是统计量,抽取样本后,人们通常用与总体参数对应的统计量观测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

(如某汽车制造企业从生产的一批轿车中抽取了16辆轿车,用这些轿车的平均行驶里程值、合格率值分别作为该批轿车平均行驶里程、合格率的估计。

三、数据

v

(一)变量与变量值

1.即说明现象的某一事实或数量的特征称为变量,将上述标志、指标和统计量的名称进行归纳就是变量。

2.变量的具体表现是变量值,数据就是变量及其表现,也可称为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或数量依据。

如:

收入是一个变量,收入的表现是变量值。

3.将在特定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所有数据集合在一起,称为数据集。

4.根据变量值的确定与否,变量分为确定性变量(受确定性因素影响,因素是明确的,可解释,可控制的)与随机变量(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如员工的起床时间)。

(二)数据的计量尺度

收集数据时需要用到以下四种由低到高的计量尺度: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尺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1.定类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无序类别的计量。

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如居民的性别是男、女计量,战机的类型是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计量,这一场合的所使用的数值只作为无序分类的代码。

2.定序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有序类别的非数值计量。

定序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例如,对居民的满意度计量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类。

这一场合的所使用的数值只作为有序分类的代码。

3.定距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数值间距有意义的计量。

其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

如总量指标是定距尺度计量的。

(0不代表不存在)

4.定比尺度是说明客观现象两个数值比有意义的计量。

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x”“/”

如质量指标中的相对数、平均数是定比尺度计量的(0代表不存在)

5数据分类

⑴定类尺度,定序尺度的数据统称为定性数据。

定性变量是指带有定性数据的变量。

⑵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的数据统称为为定量数据。

定量变量是指带有定量数据的变量。

根据定量变量值连续出现与否,定量变量分为连续性变量与离散型变量。

①连续型变量是指变量在某一区域内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无法一一列举。

如:

军机的弹孔位置,产品的寿命等。

②离散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是间断的,可以一一列举。

例如,产品数等。

(三)数据的类型

根据对客观现象观察的角度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

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1.横截面数据又称为静态数据,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例如,2014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居民收入总值就属于横截面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又称为动态数据,它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总体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例如,“十二五”期间我国按年份顺序的居民收入总值就属于时间序列数据

3.面板数据则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

例如2005-2014年30个企业的总产值数据。

面板数据则由30个企业10年的数据组成,共有300个观测值。

从某一年份看,它是由30个企业总产值数

第二章收集数据

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调查方案设计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调查目的

1.调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2.回答“为什么调查?

3.调查之前必须明确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1.调查对象:

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2.调查单位:

需要对之进行调查的单位。

可以是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全面调查),也可以是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非全面调查)

3.回答“向谁调查?

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是指调查的组织方式,主要有:

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

2.调查方法是指收集统计资料的方法,主要有:

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四、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1. 调查项目:

调查的具体内容

2. 调查表:

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或问卷。

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3.回答“调查什么?

五、确定调查时间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两种涵义:

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1.调查时间:

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时期或时点)。

2.调查期限:

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六、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

调查过程的描述、依据调查数据所做的决策、对调查结果的评价

【在调查方案中,应给出:

提交调查报告的具体时间,并对调查的精度、费用等提出具体要求】

七、制订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第二节数据收集来源

一、数据收集的来源

1.原始数据:

必须要求调研者亲自收集

2.二手数据:

调研者需要识别和评估二手数据的有效性

二、二手数据的收集

1.二手数据的来源

⑴内部二手数据

⑵外部二手数据

2.二手数据收集的特点

优点:

快捷、成本低、易获取

缺点:

相关性差、时效性差、可靠性低

四、二手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

二手数据的评估主要包括:

1.研究目的的评估——调研的目的是什么

2.二手数据来源评估——谁收集了这些资料

3.研究内容评估——收集了一些什么样的资料

4.调查方式、方法评估——这些资料如何获得的

5.二手数据相关性评估——这些资料与其他资料的一致程度如何

6.二手数据时效性评估——这些资料是何时收集的

第三节原始数据的收集

一、数据收集的分类

1.按数据收集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填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专门调查:

为了某一特定目的或专门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2.按数据收集对象包括范围的大小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

对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所有党委进行一一不漏的调查

非全面调查:

是在统计调查过程中,仅对调查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包括: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3.按数据收集的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

又称连续性调查,它是为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变化所进行的调查登记或数据收集

一次性调查:

又称不连续性调查,它是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间隔一段时间所进行的调查登记或数据收集

4.按数据收集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

v二、数据收集的调查方式

数据收集的调查方式,按照组织方式主要有:

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

1.普查:

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

⑴通常是一次性调查,周期性强

⑵全面性调查,收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准确

⑶普查的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投入多

普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时间统一性原则

⑵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原则

⑶普查项目统一规定原则

⑷同类普查同周期性原则

2.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⑴概率抽样:

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的某些特征做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

非概率抽样:

调查组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⑵抽样调查优势: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

⑶几种具体的抽样方式:

①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② 分层抽样——主要特征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使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有明显差异。

共同点: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N/M。

③ 整群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应用整群抽样时,要求各群有较好的代表性,即群内各单位的差异要大,群间差异要小】

④ 等距抽样——首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更具样本容量大小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抽取一个进入样本,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的一种抽样方式

⑤ 多阶段抽样——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各种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其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

第一阶段,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一级抽样单位,从中抽选若干个一级抽样单位入样;

第二阶段,将入样的每个一级单位分成若干个二级抽样单位,从入样的每个一级单位中各抽选若干个二级抽样单位入样……,依此类推,直到获得最终样本

3.典型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目的是描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调查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

4.重点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

5.统计报表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填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

统计报表内容:

报表目录、报表表式、填表说明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报表

三、数据收集的方法

1.问卷法:

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网络调查

2.访谈法

优点:

广泛地认识客观现象、深入地研究问题、资料收集可靠和应用面很广

缺点:

必须依赖具有较高素质的访问员、直接交谈会对获取资料的客观性产生负面影响、在不便询问时访谈无法实施、调查费用大、时间长,可能会碰到意料不到的困难

集体访谈:

将一组被调查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让他们对调查的主题发表意见以获得资料

【常用的有:

头脑风暴法、德尔非法(专家意见法)、深度访谈法】

个别访谈:

调查者对每一名受访者进行一对一单独访谈。

3.观察法:

就调查对象的行动和意识,调查人员边观察边记录以收集所需信息

调查人员不是强行介入

能够在被调查者不察觉的情况下获得资料

4.实验法

在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特殊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获得所需资料。

有室内实验法和市场实验法

第四节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统计数据的误差

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登记性误差:

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理论上讲可以消除

2)代表性误差:

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误差。

通常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和计算

第三章 整理和显示数据

第一节数据的整理与显示问题的提出

1.根据解决问题的目的确定分组的变量,如典型案例4中分组的变量为收入。

2.确定组数等,如典型案例4中,收入由贫到富分为5组,连续型变量如收入还涉及到确定每组组距、上限和下限。

3.按不重不漏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分组,确定各组频数、频率,典型案例4还涉及到每组的收入值等。

4.用表、图显示整理的数据,如表3-1、图3-1

第二节定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v一、定量数据的整理

1.主要采用统计分组来整理。

数据分组后,把每组的个数称为频数。

每组个数所占比例称为频率。

2.统计分组就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变量(或几个变量)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然后再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就形成了一张频数分布表。

3.统计分组方法:

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

1)单变量值分组就是将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适合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比如居民家庭按照人口数进行分组,可分为1口人家庭、2口人家庭、3口人家庭、4口人家庭、5口人以上家庭的组别。

2)组距式分组是将变量值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适合于连续变量和变量值较多的离散型变量情况。

组距式分组可采用等距分组,也可采用不等距分组。

① 等距分组是指每组组距相等。

等距分组的基本步骤有:

第一步:

确定组数:

一般情况下,一批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

在实际分组时,可以参考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即

第二步:

确定组距:

组距是一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

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

第三步:

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各组频数时要注意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规定“上组限不在组内”比如100这一数值不能算在“90~100”这一组,而是算在“100~110”这一组内。

闭口组:

有上、下限值

开口组:

“××以下”及“××以上”

组中值——常用作各组的代表值:

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值,即:

(100以下,缺下限)

(90以上,缺上限)

② 不等距分组是指并非所有组距都相等。

二、定量数据的图示

定量数据常用的统计图主要有直方图、茎叶图、曲线图、散点图等。

三、频数分布图的类型

频数分布图则属于其中一种统计图,其主要类型有如下三种。

钟型分布:

“两头小,中间大”即中间变量值分布的频数多,两端分布频数少,

(Ⅲ)中,其分布特征是以变量的平均数为对称轴,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Ⅰ)(Ⅱ)中为非对称分布,(Ⅰ)是右偏分布(Ⅱ)是左偏分布,

U型分布:

“两头大,中间小”即中间的变量值分布频数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频数多,与钟型分布刚好相反

J型分布: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正J型,即频数随着变量的增大而增多;另一种则呈反J型,即频数随着变量的增大而减少

第三节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定类数据的整理与图示

(一)定类数据的整理

定类数据整理主要用频数分布表进行。

(二)定类数据的图示

定类数据的图示主要有条形图、饼图等

二、定序数据的整理与图示

(一)定序数据的整理

定序数据也是采用频数分析表进行整理。

还可以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累计方法有两种:

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

(二)定序数据的图示

定序型数据的统计图主要有累计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

(P50-51)

第四节图表的合理使用

一、鉴别图形优劣的准则

(一)一张好的图形应具有的特征

1.反映数据分布特征和规律。

2.便于比较。

3.有对图形的描述和文字说明。

(二)鉴别图形优劣的准则

1.是否有助于真实、准确洞察问题的实质。

2.是否提供完整的信息量,是否使复杂的观点简单化。

二、统计表的设计

(一)统计表的概念和结构

1.概念

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2.结构

从形式上看,由四部分构成:

A、总标题:

是表的名称,概括统计表中要说明的内容;

B、横行标题:

是各组的名称,反映总体各组成部分;

C、纵览标题:

是分组标志或指标的名称,说明纵行所列各项资料的内容;

D、指标数值:

也称数字资料,是统计表的具体内容。

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组成。

主词是统计表所说明的总体,总体的各组或各组的名称。

宾词是用于说明主词的各种指标。

通常,统计表的主词列在表的左方,宾词列在表的右方,如表3-10所示(P52)

(二)统计表的种类

统计表按照总体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三类。

(三)统计表的编制

1.统计表线条的绘制。

通常统计表的上下端以粗线绘制,表内纵横线以细线绘制。

表格的左右不封口。

2.合计栏的设置。

统计表各纵列需要合计时,可将合计列放在最后一行,各横行若需要合计时,可将合计列放在最前一栏或最后一栏。

3.标题的设计。

统计表的标题要简明扼要,以简练而准确的文字来概括统计资料的内容、资料所属时间、空间等。

4.计量单位的列法。

指标数值一般要有计量单位,若只有一种计量单位时,可在表右上端注明。

如果计量单位不统一,可专设计量单位栏。

5.标志值的书写。

标志值应该填写整齐,对准位数。

当数值太小可忽略不计时,写上“0”;当缺失某项资料时,用符号“…”表示;不应有数字时,用符号“-”表示。

6.注解或资料来源的标明。

一般而言,统计表下方应该注明资料来源,以便查考。

第四章数据分布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定

一、集中趋势测定问题的提出和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总体中的个体数据,有时会呈现出在一定范围内以某个数据为中心上下波动的分布特征,即数据有时具有它分布的中心,我们称之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该如何测定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呢?

二)集中趋势测定的作用

1.集中趋势指标的分类

2.集中趋势指标的作用

(1)可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中心或一般水平;

(2)可以反映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条件下的发展趋势或差异;

(3)可以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样本平均数是统计推断的一个重要统计量。

v二、集中趋势的测定

(一)数值平均数

数值平均数只适用于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而不适用于定性数据。

v1.算术平均数

(1)简单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据未分组数据(原始数据)计算的一种平均数,它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总个数得到的。

① 样本计算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② 总体数据计算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2)加权算术平均数

①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分组数据计算的一种平均数。

设样本被分为k组,各组的频数为fi样本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i有两种情况:

在单变量值分组中,Xi代表各组的变量值;在组距式分组中,Xi代表各组的组中值,称作权重(频率)。

② 总体数据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3)算术平均数的主要数学性质

①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即:

②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即:

2.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

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是:

若已知各组变量值及其标志总量mi(mi=xifi),而缺乏fi的数据时,则加权算术平均数可通过变形得到fi(fi=mi/xi)后,再以mi为权数的调和平均数形式来计算。

3.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1)简单几何平均数

当样本数据中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都相同时,用简单几何平均数公式。

式中,xi代表各变量值,n为样本容量,为连乘符号

(2)加权几何平均数

当样本数据中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不全相同时,用加权几何平均数公式。

式中,xi代表各变量值,n为样本容量,为连乘符号

【如果获得一组总体数据,根据总体数据计算的几何平均数的公式与样本数据的基本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

当数据中出现零或负值时不宜计算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是一种适用于特殊数据的平均数,当变量值之间具有连乘积关系时,采用几何平均数更加合理;

现实生活中,几何平均数主要用于计算现象的平均增长率和平均发展速度(详见本书第九章)。

(二)位置代表值

v1.众数

1)众数(Mode)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通常用符号表示。

2)众数代表的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情况。

众数不仅可以度量定性数据的集中趋势,还可以度量定量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众数的特点:

① 众数是位置型平均数,它只与位置有关,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② 从分布形态上看,众数是一组数据分布最高峰点所对应的变量值;

③ 众数具有不唯一性(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或没有)

4)组距式分组数据中众数的求解较为复杂。

在组距式分组数据中,求解众数的步骤:

① 先要确定众数所在组;

如果是等距分组数据,那么次数最多的那一组就为众数组;如果是不等距分组数据,那么组密度(组频率/组距)最大的组就为众数组。

② 之后再按照下列公式求解众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