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72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仙游私立一中上学期高三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2)人命危浅,。

(《陈情表》)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琵琶行》)

(4),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

(5)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6)守着窗儿,?

(《声声慢》)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

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

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

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

奭造飞语曰:

“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

”概不答。

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加直集贤院。

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

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

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

逾岁,概始代之。

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

“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

”不报。

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

“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乃止。

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

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擢枢密使、参知政事。

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神宗赐诏曰:

“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

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

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

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

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

赵概传》,有删节)

注:

①请郡:

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②觖:

因不满意而怨恨。

③抗章:

向皇上上奏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虞:

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徇:

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典:

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

审视阅览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

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3分)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9分)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

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

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

“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

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

6.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乡亲共喻之喻,开导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辞,借口

C.临诣府,使取之诣,前往

D.乃赍酒挟琴造焉赍,带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文章用“终日不开一言”与“喜怒不形于色”照应,又写阮籍善于避祸自保,凸显了他个性中处事阴险狡猾的一面。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7分)

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

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

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

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4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2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3分)

 

(3)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所蕴涵的情感。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各项中,作品故事情节或概括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香囊,王夫人大怒。

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

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两,被查出私弊之物。

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

(《红楼梦》)

B.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后,被抬回怡红院后,宝钗送来了丸药,且软语劝慰宝玉,一句“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竟让宝玉暂时忘记了疼痛。

(《红楼梦》)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

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

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

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

(《红楼梦》)

D.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意外与玛丝洛娃重逢。

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以来的一切往事。

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

(《复活》)

E.“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

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

”文中的上次指的是第一次探监,而“现在”指的是第二次探监,聂赫留朵夫决心向玛丝洛娃求婚。

(《复活》)

12.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

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

“你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

“你瞧宝丫头疯了!

审问我什么?

请问宝钗为什么要审问黛玉?

(2)聂赫留朵大的精神复活很关键的一步是田庄之行,请简述他两次处理土地的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6.30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①?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 ①何事于仁:

作“何啻于仁”理解。

②能近取譬:

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6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

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

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也由此而来。

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

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这一点。

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

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

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

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

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

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

(选自《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有删改)

14.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出世”和道家的“入世”互相补充协调。

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

C.庄子部分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D.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家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是()(3分)

A.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B.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C.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D.重视情、理结合,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

16.根据文意,儒道是如何“互补”的?

请从世界观和审美兴趣两个方面简要概括。

(3分)

 

四、语言运用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

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

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2)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

(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

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

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请以“只做命运的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仙游私立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1)即冈峦之体势

(2)朝不虑夕(3)梦啼妆泪红阑干

(4)飞湍瀑流争喧豗(5)一尊还酹江月(6)独自怎生得黑

2.(3分)B(徇:

巡行示众)3.(3分)A(②是他能够发扬风格;⑥表现他重情意)

4.(3分)A(“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概括不正确,应是“赵概借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5.⑴(3分)(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坐”1分,“失次”1分,语意省略补充1分)

⑵(3分)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面从”1分,“黜”1分,“何以示天下”宾语前置句1分)

参考译文: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

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

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

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

饶奭编造流言说:

“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

”赵概没有搭理。

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

升任直集贤院。

(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

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

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

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

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

“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

”(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

“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

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

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

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

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

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

(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

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

神宗赐诏说:

“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

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

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

”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

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

(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

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

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6.B7.B8.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对一处得1分,对三处得3分,断错一处扣1分)

参考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

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

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

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

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

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

“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

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

法令轻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在伏案醉眠。

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难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

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

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

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

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欲之士,就用白眼相对。

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

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

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了他。

9.

(1)侧面描写烘托(1分);以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2分)。

(2)“寒”。

(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

(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 

10.

(1)一方面紧扣标题写景,另一方面又融情于景,引出后面的怀人念远之意。

(言之成理即可)

(2)虚实结合的手法。

“万里梦”,点明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这是虚写;“五更愁”,点明时间,彻夜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这是实写。

(能答出一种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3)尾联写道:

我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一起畅游?

作者以问句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与亲人朋友相聚不能的无奈和惆怅之绪。

(言之成理即可)

11.BE(A.“被查出私弊之物”有误,应是“并无私弊之物”C.前文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不是他,是蒋玉菡。

柳湘莲并未自杀,而是遁入空门。

D当时他并没有从内心真正承认自己的罪过,只是不想丑事被别人知道。

12.

(1)因为在行酒令时,黛玉一时着急竟引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话。

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黛玉自知有错,虚心接受了宝钗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

(2)①去彼得堡前,聂把一处土地低价租给农民②农民不满足,聂羞愧难受③聂明白百姓没有土地所以贫困④聂把另一处土地租给农民,租金用于交税和公益,放弃土地所有⑥农民先不相信,儿经劝说终于接受。

(任意四点即可)

13.

(1)孔子认为,在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可见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同时孔子强调,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

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