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4985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doc

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

摘要:

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导致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的出现,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资源与市场的约束,企业为保障资源供应,在维持旧市场,开拓新市场。

大举向外投资的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进了运输工具和通讯联络方式,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经营提供了物质条件。

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角色越来越重耍,它们正以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势力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主力军。

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理论和经营战略结合现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入地讨论了现代跨国公司的战略经营理论,经营战略对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影响和看法。

再者,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分析中国发展跨国经营战略,提出中国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方向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对策。

本文即是对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分析又是对今后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

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经营战略中国跨国公司

一、绪论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引人注目,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展潜力。

到80年代初,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已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2/3左右,它们所经营的产品和劳务价值,约占西方国家总产值的1/3,产品销售额则占到世界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全球79,000跨国公司及其790,000国外分支机构仍在继续进行海外扩张,其FDI股本2007年达15万亿美元。

贸发会议估计,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为31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1%。

其全球分支机构2007年产值占全球GDP的11%,雇员达8,2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跨国公司,但是我国跨国企业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公司在管理和技术上整体处于劣势,具有的比较优势是低成本优势,由此,低成本策略是中国跨国公司品牌国际化最初阶段的历史选择,但是,低成本策略的弊端也阻碍中国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6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3%。

其中非金融类24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93.7%;金融类16.7亿美元,占6.3%。

截至2007年底,中国近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1179.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1011.9亿美元,占85.8%,金融类167.2亿美元,占14.2%。

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76亿美元,境外纳税总额29.4亿美元,境内投资主体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1189亿美元,2007年末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达65.8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9.5万人,主要流向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的投资占到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91%。

数据表明我国跨国公司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是还是集中在低端产业上。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跨国企业经营理论,发展战略和中国跨国企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跨国公司的含义及西方跨国公司理论

(一) 跨国公司的含义

跨国公司是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它可以由单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或合作经营,跨国公司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许多国家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的企业成为他的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及其他经营的国际性资本主义垄断组织。

它是垄断财团通过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个由国内到国外,从生产至销售的一个超国家的垄断体系。

(二)、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占据着全世界大部分贸易额,越来越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2007年世界已拥有跨国公司(仅指母公司)7.9万家,海外子公司790万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跨国公司的出现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各异的理论。

这些理论按其各自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大致可分为四类:

(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如美国学者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2).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相结合,如美国学者R•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的内部化理论。

(4).英国学者邓宁提出的折衷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由于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外国公司能够凭借其拥有的来自生产秘密,市场营销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及规模经济等方面垄断优势同当地企业拥有熟悉当地风俗,文化和法律等优势进行有效地竞争。

生产秘密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专利及技术秘诀。

它是企业产品自然差别的来源。

市场营销技能则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产品推销及促销等手段的运用,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对本厂产品的偏爱,即形成产品的心理差别。

通过这种差别产品,外国公司便可在一这程度上获得对产品市场价格及销售量的控制。

管理组织技能则是指跨国企业优于当地企业的组织管理技术,它使跨国公司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率。

规模经济包括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它是产生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市场力量的来源,跨国公司通过水平的或垂直的一体化经营,可以达到当地企业所不能达到生产规模,从而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当一体经营达到一定程度后,公司成为本行业的寡头企业(在行业中占统治地位),对价格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从而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压低原材料价格,获得垄断利润。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减期四个阶段,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与产品生产周期有关。

在产品导入阶段,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国内。

因为这时产品尚未标准化,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投入和加工工艺及规格的变化很大,企业需要同材料供应厂家、消费者等保持密切有效的联系,以便迅速了解市场动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的适应消费者的要求与偏好。

这时,产品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售价高,价格弹性小,生产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不大,企业主要利用产品差别等非价格手段进行竞争。

由于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高,对新产品和高档消费品有较强的市场吸引能力,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同时,通过出口满足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与美国大致相同的西欧国家的部分市场需求。

在产品成长阶段,产品逐渐标准化,在国内及国外市场(主要是西欧)开始出现仿制品,且不断增多,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日渐削弱。

随着产品需求弹性的增加,价格竞争占了主导地位,生产成本成为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

于是最初创制新产品的美国企业便到那些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劳工成本较低,对产品需求也较大的欧洲国家设立子公司,以绕过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占领国外市场,并以低于国内价格的产品向母国返销。

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的生产程序,工艺完全标准化。

企业的技术垄断优势不复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基础是价格与成本。

这时企业最关心的寻找成本较低的生产区位。

于是,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便成为美国企业的最佳选择。

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满足当地需要外,还返销母国或销往其他国家。

在产品衰减期,该产品因在国际市场逐渐失去销路而遭淘汰。

3.内部化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各种客观的或政府政策等人为施加的原因,造成了外部市场失效,即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生产要素提供的劳务和产品,特别是象“知识”这样的产品。

例如,通过市场买卖知识产品可能会导致知识的迅速无偿被扩散;买卖实物产品需要增加信息费用,经纪费用,合同费用等;政府对市场施加的关税,税收、价格控制、外汇管制等也会导致企业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这使得企业必须将不完全的外部市场内部化。

即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利用企业管理手段来组织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产品交换,以避免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折衷理论

这一理论集前述几种理论之大成,在承认垄断优势和市场内部化优势作用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区位优势理论。

所谓区位优势,主要取决于各国的政局稳定情况,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水平,要素投入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政府对经济干预调节范围与程度及各国在人文地理方面的障碍。

邓宁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要由上述三种优势共同决定。

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直接投资转让许可证之间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类型,行业及地理分布。

邓宁将其分为六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

(2)制造业的进口替代;

(3)产品生产或加工的专业化;

(4)贸易和销售;

(5)服务;

(6)其它

综观上述各种观点迥异的理论,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即都认为拥有某种优势是跨国公司发展和壮大的前提条件。

除了垄断优势理论与内部化理论之外,折衷理论又纳入了对区位因素的分析。

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是垄断优势与工业区位优势的动态结合。

不过,它们在解释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时,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如垄断优势理论认为拥有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投次的直接决定因素,但它不能解释这些为何不将其资金和技术的信贷和技术贸易的形式转让给东道国;产品生命同周期理论对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做了动态分析,却对采掘和制造业的投资行为显得无能为力;内部化理论则倾向于解释为什么直接投资比产品出口和技术转让更为有利;折衷理论博采众家之长,显得更成熟一些,但仍难免停留在对跨国公司投行静态的表述与分析上。

上述理论多被西方学者用来说明跨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国内有的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我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才是跨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就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

但由于那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还不足以使社会生产冲破国界限制,跨国公司的发展相当缓慢。

战后爆发的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为社会生产和资本运动冲破国界限制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最终导致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国际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资本和企业国际分工的主要载体和组织形式,获得了迅猛发展。

因此,确切地讲,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核心:

“优势理论”只能作为跨国公司成功地组织国际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

不过,这丝毫无损于这些理论对我国发展国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三、由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看我国目前跨国经营

截至2007年底,中国近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1179.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1011.9亿美元,占85.8%,金融类167.2亿美元,占14.2%。

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76亿美元,境外纳税总额29.4亿美元,境内投资主体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1189亿美元,2007年末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达65.8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9.5万人投资范围主要是资源开发,机械加工及生产装配,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行业,尚未进入大规模国际生。

投资特点:

一是与外国企业合资的多.

二是非生产性企业多,生产性企业少。

从经营效果上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海外企业中盈利者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收支持平占28%;亏损企业占17%,以生产性企业居多。

这种状况,不仅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也相去甚远。

(一).海外企业缺乏垄断优势

拥有某种优势是跨国企业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竞争的基本前提。

但由于我国的大多数海外企业集中在港澳地区和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生产规模不大,技术力量薄弱,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不高,同其它竞争相比少有优势可言,加上不熟悉当地的经营环境,国此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效益欠佳。

(二).组织国际生产经验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跨国经营的各种优势。

跨国公司是拥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以全球为战略目标的国际企业。

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大批通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财会税收、市场营销及国际商法的富有国际生产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和产品,劳务转移机制,在子公司内部进行商品贸易,资金融通和技术转让,以回避外汇管制和经济风险,合法规避税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在原料、产品、资金存流量方面的最佳配置。

由于我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缺乏各类技术人才,经营者在竞争意识,业务素质方面尚显不足,在构建现代企业组织和实际操作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而不能充分发挥跨国经营的优越性,影响企业的经济益。

  此表为我国制造业技术结构及R&D投入集中度排位

199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排位

1995-1998企业R&D投入集中度排位②

 

技术比例(%)

所有经济捧名

发展中国家排名

排位

高技术

中技术

中高

技术

位次

所占比重

(%)

位次

所占比量

(%)

9

18.2

18.4

36.6

 

 

4

6.1

此表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

①共对7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位;

②中国在所有经济排位中没有进入前10位。

(三).政府的宏观监控不力

我国的许多海外企业在开办之前,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本企业经营项目、商品有关的市场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对企业本身的规模、前景、效益等缺乏长远的切实可行的规划,致使企业盲目上马,开办后困难重重;有的企业在可行性研究与长远规划方面做得不错,但由于其内部经营机制完全是国内的翻版,产权关系混乱,方向不明确,企业缺乏有效地监督、约束、激励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根本无法适应激烈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市场进入,国别地区,资金融通,金融信贷,人事管理政策及其它配套措施。

 

三、现阶段我国发展跨国经营应采取的战略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发展跨国经营应以引进外资为主,而不宜大规模地发展海外直接投资。

对此我认为,引进外资与资本输出作为发展跨国经营的不同方式有其共性,即都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功能,但是在许多方面又有不可替代性。

首先,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可以拓展多元市场,为扩在出口开辟新的途径。

通过海外外公司建立海外销售网,开拓销售渠道,丰富促销手段,摆脱长期以来对中间商、代理商的依赖,使我国商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其次,可进一步拓宽我国利用外资和国外资源的范围与领域,弥补我国在资金、自然资源方面的不足。

再次,通过发展海外企业,可以拓宽获取国际经贸信息的渠道,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加速我国涉外人才的锻炼和培养,把我国经济尽快纳入世界经济的轨道。

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加速发展跨国经营,这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规律决定了发展国际生产的必然性。

2.尽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在组织管理和工业技术方面优势不多,但相对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我们在许多行业拥有优势。

3.内部化优势诚然为东道国所固有,都会赋予每一外国投资者。

鉴于上述分析,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我提出如下的发展战略:

在发达国家,实行科、工、贸并举,主要开展水平或前向一体化生产;在发展中国家,则以工业为主,侧重于水平或后向一体化生产。

(一)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

1.组建大型进出口贸易公司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贸易活动阶段),主要从事购买,销售代理和全球信息网络开发;第二阶段(综合贸易活动阶段),主要从事贸易、信贷、融资、仓储、营销;第三阶段(贸易型跨国公司阶段):

主要从事制造业,运输业、仓储业,资源开发业和商业银行等经营业务。

在这三个阶段中,对外贸易始终是其主要经营活动。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组建贸易公司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首先对国外规模不大,竞争能力较弱的小型外贸公司进行分类合并,实现外贸公司的大型化、专业化,防止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实现规模效益;其次,实现国内企业集团与外贸公司的结合,促进外贸公司的实业化,以进一步增强其经济势力和竞争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从事生产、销售和信息开发业务。

第二步,在国内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发育日渐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工贸型与金融型企业集团的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

在从事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投资、信贷、保险业务,最终形成以贸易为中心,辅之以生产,投资,金融,信息服务具有多种经营形式的综合体。

2.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主要以直接合资形式进入工业行业。

收购与兼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与创建相比有如下优点:

(1)可以直接获得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各类技术人才,以弥补我国技术力量,管理经验方面的不足,并能尽快投入生产。

(2)更容易得到当地的融资,以缓解国内资金短缺的矛盾。

中信加拿大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功可资借鉴。

1985年,中信公司决定赴海外投资,以减轻我国某些资源不足的矛盾。

由于国内资金短缺,中信公司要求在基本不提供担保的情况下,争取全部在海外筹集。

参照国外经验,中信公司最终以银团贷款方式从以加拿大皇家银行为首的几家金融机构取得资金6200万元,与加拿大鲍尔公司联合收购了加拿大塞尔纸浆厂,中信将纸浆厂的一般资产作为贷款抵押。

目前,中信加拿大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效益相当可观。

(3).收购与兼并当地企业一般不会增加市场供应的压力,从而可减少竞争对手,避免因厂家增多而使每个厂家的平均销售额下降的危险。

并能直接利用原来企业的销售网络,开展推销、促销活动。

合资与独资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财力、物力及科研能力,并能分担风险,因而更适合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二)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

相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我国在许多行业拥有技术或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这些国家的个力资源及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因而更有利于我国投资者。

投资范围可主要集中于采掘和机械制造等生产性行业。

工业产品除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可以低于国内价格销往其它国家,采掘出来的原材料则主要返销国内,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的不足。

像我国的首钢、宝钢等大型钢铁公司,五矿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均在海外有子公司从事资源开发。

其中采运回来的铁矿石价格偏宜,在品位,杂质含量等方面也优于国内矿石,因而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我国钢材质量的提高也功不可没。

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因为当地的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采取新建方式要优于收购或兼并。

在合资与独资之间,则除了对某些因技术保密或产品分配需要而不得不掌握经营管理上的绝对控制权的行业采用独资外,其余尽量实行合资。

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经营,可以较快了解当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使企业带有更多地方色彩,减少因这些国家开放程度不高引起的民族排外情绪。

三、结论

通过前几段的详细论述,本文主要给出了以下结论:

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在资金和技术力量方面相对薄弱,还未达到相当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我国在组织国际生产、实现和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方面的积累,只能单独地与国内母公司进行直接联系,尚不能实现不同地区子公司之间的生产协作。

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西方跨国企业接轨,学习西方跨国企业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制定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战略。

循序渐进的发展对外扩张,最终建立起真正的以全球战略为目标,集科研、生产、贸易、投资、金融和其它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较强竞争势力的跨国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联合国贸发会.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

《跨国公司和出口竞争力》2008.9.

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

《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

3、司岩.《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证与战略》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

4、李雪欣.《中国跨国公司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12,

5、俞进.《论外汇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传导效应》亚太经济,2002.1

6、连玉明.《中国数字黄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1.

7、魏拴成.《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1期,

8、薛荣久.《国际贸易》,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修订第三版。

9、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人民出版社,1987

10、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1.11

11、邓宁(JohnH.Dunning).《国际和跨国企业》,1981

12、拉格曼(AllanM.Rugman).《跨国公司的内幕》,1981

论文编号:

14

作者姓名:

张辉

论文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