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99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一》导学案教学设计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条公理及其重要推论来刻划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从具体的直观形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上升至分析思维,使学生的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个与平面的特征有关的公理来规定的.

1.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划平面的“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它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2.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

3.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是空间里确定一个平面位置的方法与途径,而确定平面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重要条件,这个转化使得立体几何的问题得以在确定的平面内充分使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决,是立体几何中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的主要的思想方法.

4.“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

5.公理3的三个推论是以公理3为主要的推理论证的依据,是命题间逻辑关系的体现,为使命题的叙述和论证简明、准确,应将其证明过程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述.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由模型示范到三条公理的文字叙述培养观察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由公理3导出其三个推论的思考与论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将三条定理及三个推论用符号语言表述,提高几何语言水平.

(三)德育渗透点

借助模型和实物来说明三个公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通过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的学习,逐步渗透事物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更由于对三个推论的证明培养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和公理法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1)体现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其作用.

(3)两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中的“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

(3)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

(4)理解用反证法和同一法证明命题的思路,并会证一些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

(1)对“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理解.

(2)对公理3的三个推论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的证明及书写格式.

(3)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

3.解决办法

(1)从实物演示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阐明公理的条件和结论间的直观形象,加深对“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理解.

(2)通过系列设问,帮助学生渐次展开思维和想象,理解公理的实质和作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准备好两块纸板,一块薄平的泡沫板,四根长15cm左右的小竹针,其中三根一样长,一根稍短.针对三条公理设计不同的活动,对公理1,可作如下示范:

把直尺的两端紧按在玻璃黑板上,完全密接;对公理2,可用两块硬纸板进行演示(如图1-9);对公理3,使用图1-10所示的模型进行演示.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井熟记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

(2)掌握这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互译.

(3)理解“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以公理3为主要依据,推证其三个推论.

(4)能够用模型来说明有关平面划分空间的问题.

(5)理解并掌握证明命题的常用方法——反证法和同一法.

(二)整体感知

本课以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为主要内容,既有学生熟悉的事实,又有学生初次接触的证明,因此以“设问——实验——归纳”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对于平面基本性质的三条公理,因为是“公理”,无需证明,教学中以系列设问结合模型示范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观察和实验,从而归纳出三条公理并加以验证.其中公理1应以直线的“直”和“无限延伸”来刻划平面的“平”和“无限延展”;公理2要抓住平面在空间的无限延展特征来讲;公理3应突出已知点的个数和位置,强调“三个点”且“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三条公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加深对“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理解.对于公理3的三个推论的证明,学生是初次接触“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证明,应引导学生以公理3为主要的推理依据进行分析,逐渐摆脱对实物模型的依赖,培养推理论证能力,证明过程不仅要进行口头表述,而且教师应进行板书,使学生熟悉证明的书写格式和符号.最后,无论定理还是推论,都要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并且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且忠于原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与完成过程

A.公理

师:

立体几何中有一些公理,构成一个公理体系.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把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归纳成三条公理.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用幻灯显示).

问题1:

直线l上有一个点P在平面α内,直线l是否全部落在平面α内?

问题2:

直线l上有两个点P、Q在平面α内,直线l是否全部落在平面α内?

(用竹针穿过纸板演示问题1,用直尺紧贴着玻璃黑板演示问题2,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就是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这里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生:

条件是直线(a)上有两点(A、B)在平面(α)内,结论是:

直线(a)在平面(α)内.

师:

把条件表示为A∈a,B∈b且A∈α,B∈α,把结论表示

11).

这条公理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于验证一个面是否是平面,如泥瓦工用直的木条刮平地面上的水泥浆.

在这里,我们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那么平面是不是只有平行四边形这么个范围呢?

生:

不是,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师:

对,根据公理1,直线是可以落在平面内的,因为直线是无限延伸的,如果平面是有限的,那么无限延伸的直线又怎么能在有限的平面内呢?

所以平面具有无限延展的特征.

现在我们根据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来观察一个现象(演示图1-9-

(1)给学生看).问:

两个平面会不会只有一个公共点?

生甲:

只有一个公共点.

生乙:

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应当有很多公共点.

师:

生乙答得对,正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有一个公共点,必有无数个公共点.那么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什么位置呢?

(教师随手一压,一块纸板随即插入另一块纸板上事先做好的缝隙里).可见,这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这说明,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此时,就说两平面相交,交线就是公共点的集合,这就是公理2,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生:

条件是两平面(α、β)有一公共点(A),结论

是:

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直线.

师:

条件表示为A∈α,A∈β,结论表示为:

α∩β=a,A∈a,图形表示为图1-9-

(2)或图1-12.

公理2是判定两平面相交的依据,提供了确定相交平面的交线的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用幻灯显示):

问题1:

经过空间一个已知点A可能有几个平面?

问题2:

经过空间两个已知点A、B可能有几个平面?

问题3:

经过空间三个已知点A、B、C可能有几个平面?

(教师演示图1-10给学生看,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这说明,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公理3,其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

生:

条件是: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结论是:

过这三点(A、B、C)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A∈α,B∈α,C∈α,图形表示为图1-13,公理3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依据之一.

以上三个公理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其中公理2和公理3中的“有且只有一个”有两层含义,在数学中,“有一个”是说明“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是说明“唯一”,但不保证图形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因此,在证明有关“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命题时,要证明两个方面——存在性和唯一性.

B.推论

师:

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除公理3外,还有它的三个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说出推论1的条件和结论.

生:

条件是:

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结论是:

经过这条直线和这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求证:

经过a和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证明:

“存在性”即存在过A、a的平面,在直线a上任取两点B、C.

∴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过A、B、C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公理3).

∴B∈α,C∈α.

即过直线a和点A有一个平面α.

“唯一性”,假设过直线a和点A还有一个平面β.

∴B∈β,C∈β.

∴过不共线三点A、B、C有两个平面α、β,这与公理3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过直线a和点A不可能还有另一个平面β,而只能有一个平面α.

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了反证法.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其条件、结论分别是什么?

生:

条件是:

两条直线相交,结论是:

经过这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师(板书):

已知:

直线a∩直线b=A.

求证:

经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证明:

“存在性”.

在a、b上分别取不同于点A的点B、C,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则过A、B、C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公理3).

∵A∈a,B∈a,A∈α,B∈α,

∴平面α是经过相交直线a、b的一个平面.

“唯一性”.

设过直线a和b还有另一个平面β,则A、B、C三点也一定都在平面β内.

∴过不共线三点A、B、C就有两个平面α和β.

∴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

∴过直线a、b的平面只有一个.

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的是“同一法”.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作为思考题)

C.练习

1.下面是一些命题的叙述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

A.∵A∈α,B∈α,∴AB∈α.

B.∵a∈α,a∈β,∴α∩β=a.

其中命题和叙述方法都正确的是.                       [   ]

2.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

D.A、B、C∈α,A、B、C∈β,且A、B、C不共

3.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____部分,两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__部分,三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成____部分.

4.确定经过A、B、C三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α、β的交线.(图1-16)

四、总结、扩展

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平面的基本性质,有三条公理及公理3的三推论.其中公理1用于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用于判定两平面相交,公理3及三个推论是确定平面的依据.“确定一个平面”与“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是同义词.“有”即“存在”,“只有一个”即“唯一”.所以证明有关“有且只有一个”语句的命题时,要证两方面——存在性和唯一性.证明的方法是反证法和同一法.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有关内容并预习课本例题.

2.课本习题(略).

3.确定经过A、B、C三点的平面与已知平面α、β、γ的交线.

4.思考题:

(1)三个平面把空间可能分成几部分?

(2)如何证明推论3?

六、答案

练习:

1.D,2.C,3.图1-18.

作业:

3.图1-19.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