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4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抚宁第六中学期中考试卷

考试范围:

古代史、近代史上册;考试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史实()

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

2.关于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下列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

夏商周:

世袭秦朝:

军功授爵制汉朝:

察举制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隋唐宋:

科举制

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3.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4.《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

贾宝玉和贾环。

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

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

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

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

5.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是说: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

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由此可知()

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B.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

C.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

6.《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

“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取庸苦之,不与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7.《墨子·鲁问篇》记载: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

”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8.有学者认为:

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

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

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9.“文化牌”、“文明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

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适合的是()

①.街道两边遍布商铺

②.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

③.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瓦子”

④.建立一座活字印刷坊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0.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11.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12.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

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

“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

“苛政猛于虎也!

”由此,他提倡()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3.有文学评论家认为:

“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

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

”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皇帝表示:

“因思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允行。

至进京换约,如能尽力阻止,更属妥善。

”咸丰皇帝的这番话表明()

A.英法“进京换约”的要求是不正当的

B.清政府实行强硬的反侵略外交政策

C.外国公使“驻京”是危害最大的条款

D.清政府受传统外交体制的束缚

15.梁启超指出: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16.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

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7.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

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

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18.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19.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

孙先生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关键是

A.组建同盟会B.领导黄花岗起义

C.领导武昌起义取得成功D.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0.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

“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21.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

80

37

比重

33%

67%

A

.《申报》正在摆脱乡士意识的束缚  B.《申报》已经成为—种政论性报纸

C.《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2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23.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

据此可以推断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24.“买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

下列有关“买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的商行、公司等机构

B.旧中国官方或民间设在通商口岸管理外贸的机构和人员

C.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佣的中国代理人

D.旧中国外商设在中国的商行等机构中的外资代理人或中方合伙人

25.下表是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单位:

万担),表中棉花及棉纺织品销售的变化,反映出的中国经济的特点包括

①棉花商品化程度很高②政府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④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6.XX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

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B.②③C.

①③④D.①②③⑤

27.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

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

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28.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

《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群体的角度D.社会思潮的角度

29.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主义、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发展变化情况。

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最主流的()

30.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

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

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31.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一直伴随于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

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

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四中国由古代到近代的转折,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借鉴西方文化,发挥其固有的融合力,变外来为内在,才进入近代文化领域的。

……直到“五四”时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总准则,才得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要以科学和民主为归依的结论。

——《陈旭麓学术文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汉代以后的史实说明其合理性。

(5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要说明为什么直到“五四”时“才得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要以科学和民主为归依的结论”?

(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材料一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

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

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

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

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

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

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

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

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

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1)跟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分)

 

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

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

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

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材料三有一群人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不是社会革命的风云人物,没有过振聋发聩的呐喊,没有过血雨腥风的厮杀,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杰都被雨打风吹去,这些人却默默地在中华民族历史变革的进程中,留下了许

多长远的记忆和深深的印迹,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许多领域里,我们还在他们奠定的事业基础上前行。

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位出身于平民之家,终生奉献于中国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詹天佑。

或许更多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国铁路之父”,其实,他的人生画卷正映照着近代中国苦难历程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梦如幻。

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

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多彩的历史画卷。

——摘自陈典松《詹天佑》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

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8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救国理想?

该如何评价这一理想?

(7分)

 

班级姓名学号

 

第31题(共计16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汉代以后的史实说明其合理性。

(5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要说明为什么直到“五四”时“才得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要以科学和民主为归依的结论”?

(6分)

 

第32题(共计9分)

1、跟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对外贸易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分

 

第33题历史人物评说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

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8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救国理想?

该如何评价这一理想?

(7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即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即体现废除分封制,A项正确。

B项宗法制,材料无从涉及。

C、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废分封,行郡县”

2.C

【解析】

试题分析:

夏商周世袭制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官职;秦授爵制是依据的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汉代察举制是依据的品德,如孝道等授予官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依据的门第的高低授予官职;隋唐科举制是依据的考试成绩来授予官职,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先秦世袭选官、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概念,分析归纳选官制度演变历程、特点及规律性认识;从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等热点角度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启示。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则国兴,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国衰。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使得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北京,这使得经济发达的南方要为北方的政治中心提供援助,因此促进了南北的交流。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区域型经济交流

【名师点睛】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

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4、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D

【解析】

试题分析: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在宗法制下,正室夫人之子为嫡子,其他诸子即庶子对嫡子应当是既嫉妒,又畏惧,故答案选D。

ABC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贾宝玉的出身决定的。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归纳:

①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②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③三个宗法形式:

家谱、宗祠、族规、宗祠;④四个重要观念:

“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至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它的影子。

5.D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题干“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职在批答……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得出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

说明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

A题干不能体现;BC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

【名师点睛】宰相制与内阁制:

宰相和内阁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机构,但二者的地位有很大差别。

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地位巩固,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为百官之首,位高而权重。

”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

虽然也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来自于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与支持。

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大意:

亚夫的儿子替父亲从工官的官署买了可以做葬器的甲盾五百套。

雇来搬运葬器的人认为这活苦。

亚夫的儿子又不给他工钱,雇来搬运葬器的人知道亚夫的儿子是使用不正当手段买了皇帝的器用,因为怨恨就紧急向朝廷告发亚夫的儿子,事情牵连到亚夫。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没有反映出西汉抑商政策和工官工场产品技术、种类,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汉代的手工业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材料大意是:

鲁国南边村野之地,有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做陶夏天耕田,逍遥自在好比古代的舜。

材料涉及耕作,但无法体现土地私有制确立,故A项错误。

冬天做陶夏天耕田说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

“礼崩乐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D两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产生

【名师点睛】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和脆弱性。

①以家庭为单位反映了分散性。

②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③生产规模狭小,简单的性别分工有一定的落后性。

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具有脆弱性。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8.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关键抓住材料中“典型的“现代’特征”来分析并审清题目所问。

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正确的理解题干中的“现代”的含义,即是经济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变化,并且要结合科技发展来分析回答。

在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所以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社会的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与现代相近的现象出现。

宋朝“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夜市、晓市、草市等;新兴阶级—市民阶层不断发展扩大;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