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7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x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二、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

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三、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四、布置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

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

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

秒(s)、分(min)、时(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如:

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

(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

水的沸腾

          (          )             ……提出问题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

举例说明:

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

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

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

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过程______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     ……      〕

       进行新课:

1、升华(吸热):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凝华(放热):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2、实验:

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

(1)、注意“直接”。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1卫生球变小      ○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  ○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  ○5雾松的形成        ○6灯泡用久了会变黑                            

                               固体

          4、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                 气体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要分析一些常见的凝华、升华现象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

……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

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

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

……………………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

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

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

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

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

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

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

34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倒立的实像。

        5、影子与像的不同:

三、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第二节、光的反射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

                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

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

②学生探讨:

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

 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

光的反射规律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

有什么器材?

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

如何做?

结果:

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

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

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

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

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

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

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

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    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

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①试验:

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

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

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

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

①试验装置如何?

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

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现象:

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

水银面起什么作用?

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

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

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

成什么像?

(2)、凹面镜:

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     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

球面镜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

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第四节、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

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

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        ,其反射角       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①现象:

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

是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

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

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

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池底变浅:

做图说明

(2)、筷子弯折:

做图说明

(3)、海市唇楼:

做图说明

(4)、渔民刺鱼:

做图说明:

(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最好能做图。

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师应先示范

第五节、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掌握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2、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

……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②学生探讨:

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现象:

彩虹现象

实验:

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光谱:

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最大

3、物体的颜色:

(1)、试验:

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

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

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3)、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                          玻璃

                             

      水                         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

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

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

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

透镜的中心  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

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

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

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

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

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

图3.2-4示

4、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

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