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31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人工智能近来很火。

普通人若要感受人工智能,跟阿尔法狗对弈也许不太好实现,但跟自己手机“对话”就容易多了。

拿起手机,屏幕自动点亮,放下就自动锁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打电话,不再需要扯着嗓门嚷嚷,手机能将说话人声与背景噪音分开并增强,轻声细语也能顺畅交流……这些功能,依靠人工智能芯片,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

在手机上显神通,应用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好现象,说明经过几起几落,人工智能的“虚火”在慢慢下降,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

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虛实的利器。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

即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

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有大量行业和领域能够与现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但技术并不是生搬就能用好,要细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如何融入,能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同时,人工智能应当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要拿得出硬技术,还要提升软实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技术先进了,各项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相匹配,才能让好技术真正发挥效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扶持之余更要提供保障,加强标准建设和监管为人工智能应用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

比如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为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对象;建立标准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等等。

此外,还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

不仅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有序监管的视野,也要确保在更远的将来,当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的那天来临,人类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摘编自赵展慧《人工智能应用为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芯片在手机上的应用,让老百姓已经全面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便捷。

B.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从B端走向C端,一些技术开始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

C.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就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D.我国的人工智能部分技术与应用取得不少进展,但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国产手机已经能实现的一些功能说起,使读者轻松感受了什么是“人工智能”。

B.文章接着阐述了人工智能要不断发展,重视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意义。

C.文章点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它的通用性是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

D.文章后半部分从企业、政府、法律等层面阐述了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B.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C.企业即使在生产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但管理跟不上,也未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D.当人工智能取得技术突破时,只有对其加强精益化管理,并将其应用纳入有序监管,未来人类才会真正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冯剃头

邵火焰

冯剃头一生只会剃光头。

剃光头并不难,要说有点技术含量的话,那就是下刀的力度和角度的把握。

轻了剃得不干净,重了剃得疼痛;有的地方得垂直剃,有的地方得斜着剃,有的地方得旋转着剃。

如果不能拿捏到位,轻则头皮发红,重则头皮见血。

冯剃头高就高在即使闭上眼睛仅凭手感,也能轻轻松松地完成。

冯剃头不追求快,而是追求慢。

顾客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慢,慢工出细活,那剃刀在头皮上慢慢地游走,麻麻的,酥酥的,剃着,剃着,有的顾客就响起了鼾声。

冯剃头在小镇大街上租了一个门面。

客源虽然不多,但比较稳定,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再加一些刚满月的婴儿。

老人们图方便,剃光头清爽好洗;婴儿满月那天必剃光头,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这些人就是冯剃头的“衣食父母”,冯剃头觉得就这样度过一生也很知足。

可是这世界变化真快。

仿佛一夜之间,小镇上一下冒出了好几家美容美发店,光听那店名就不同凡响:

最高发院、顶头尚丝、一剪钟情……渐渐地来冯剃头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

除了张屠户等零零星星几个顾客外,再没人来了。

冯剃头发现那些老顾客都不再剃光头了,而是开始蓄发,还将白发染成了黑的。

婴儿的满月光头也没人来剃了,那些年轻的父母们说他这里不卫生,怕孩子传染了疾病,都到妇幼医院去了,那里有专门给婴儿剃头的医生。

到最后,张屠户等人也不来了。

张屠户将头发蓄成了板寸。

没光头可剃,冯剃头浑身不自在,那拿惯了剃刀的手总有一丝痒痒的感觉。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顾客上门,冯剃头像来了贵客,不惜拿出大半天的时光,花在来人的光头上。

老伴看不下去了,勒令他退租了门面。

冯剃头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照办了。

家里就那两亩责任田,有老伴一个人就能应付。

冯剃头每天也没有多少事可做,有空就摆弄他的剃头工具。

有一次他买来一个冬瓜,想象那冬瓜就是人头,他神情专注地在上面慢慢地刮着,老伴看见后说,儿子也大了,我们得再帮他一把,你不能这样每天待在家里,做这些无聊的事,得出去找点正经事做呀。

冯剃头一刀砍在冬瓜上说,我也知道儿子大了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可我除了会剃光头还能做什么呢?

老伴说,事不会找你,你得去找它,你就不会托人帮你找找?

几天后,张屠户帮他找了一份还算“专业对口”的工作。

张屠户和他人合伙办一个的生猪屠宰场,他们用杀猪刀总刮不干净猪头上的毛,导致猪头不好销售。

冯剃头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当天宰杀的猪的猪头上的毛刮干净。

冯剃头也像给人剃光头一样慢慢地刮着,可一天下来刮不了几个猪头。

张屠户嫌太慢,叫他刮快一点,冯剃头开始记住要加快速度,但刮着刮着就忘记,那猪头在他的眼中成了人头,他慢慢地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刮着,像打磨一件工艺品。

张屠户一看不行,只好想辞掉了他。

冯剃头又回到了家中没事可干了。

可那手依旧时时发痒。

冯剃头熬不住了,他不相信,偌大的一个小镇难道就没有一个要剃光头的人吗?

这天冯剃头上街,突然看到前面走着的一个中年男人,就是一个光头。

冯剃头几步赶上前去说,请问,你这光头是哪里剃的?

中年男人冷冰冰地剐了他一眼,没理会他,冯剃头以为他没听见,又加大声音说,能告诉我你这光头是哪里剃的吗?

中年男人显然动怒了,瞪着眼说,你是太平洋的警察吗?

管得也太宽了吧?

老子这头不是剃的,是得病化疗掉光的……热脸贴冷屁股的滋味很不好受,冯剃头愣在原地直翻眼睛。

冯剃头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光头”,而严峻的现实也容不得他去想了。

儿子成人了,过不了两年肯定要结婚成家,无论如何得再赚点钱帮帮儿子。

刚好镇上有家蜂窝煤厂在招工,冯剃头去做没人愿做的筛煤粉的工作,这工作既脏又累,那扬起的粉尘无孔不入,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但工资相对要高一些。

冯剃头每天起早摸黑地一干就是两年。

这天冯剃头正在铲煤粉时,突然晕倒在地。

儿子把他送到了医院,一检查情况严重,已到了肺癌晚期。

在住院化疗期间,冯剃头的头发全部落光了,成了一个光头。

他摸着自己的光头,那手又不觉痒了起来。

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日那辉煌的岁月,想起了那些他剃刀下的光头们。

三个月后冯剃头病情恶化。

那天也许是回光返照,冯剃头睁开了眼睛,儿子问他,爸,你想不想吃点什么?

冯剃头说,什么都不想吃,就是想做一件事,儿子说,什么事?

冯剃头眼里突然有了亮光,他说,我想给人剃一次光头。

儿子知道没有人会让他剃光头的,儿子捶了捶脑门说,爸,来吧,给我剃。

冯剃头闭上眼睛,好半天才努力地睁开说,拿我的剃刀来。

儿子扶他坐了起来,然后蹲在了床边。

冯剃头左手按着儿子的头,右手拿起早已生了锈斑的剃刀,脸上有了多日不见的笑容。

儿子等了半天,却不见父亲的刀落下。

儿子站起来一看,父亲已永远闭上了眼睛,那嘴角还带着一丝满足的笑意……

(《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4期)

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内涵丰富。

其标题“冯剃头”,除了设置悬念、提示情节外,还是行文的线索。

B.小说多次运用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传神地塑造冯剃刀这一老艺人形象。

特别是他弥留之际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C.小说描写了执着于剃头手艺的冯剃头的故事,语言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富有表现力。

D.小说构思精巧,详细叙述了冯剃头从事剃头工作到彻底遭人冷落以致临终还想给儿子剃头的故事,读后让人难掩悲伤。

5.小说塑造了冯剃头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以“冯剃头为儿子剃光头”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127个,目前全国特色小镇一共403个。

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图

特色小镇最多的十个省份数据

材料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说法,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为此,2017年12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指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

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有六种特色小镇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一是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二是“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三是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四是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的;五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六是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

(摘编自《面临优胜劣汰,特色小镇如何创新发展》,2018年3月30日《中国商报》)

材料三: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

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

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

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

不管是产业小镇、文化小镇、体育小镇,个性化才有竞争力、生命力。

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要管住一哄而上、拔苗助长的冲动。

特色小镇先发地浙江,率先出台了评定标准,启动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合格的地方“摘牌”。

各地也应加快建立特色小镇退出机制,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争个帽子睡大觉”现象。

特色小镇是人的宜居宜业小镇。

建设特色小镇是一个发现、挖掘特色资源的过程,如何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是一个新课题。

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

应当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好的生活环境,有稳当的饭碗,才能吸引更多人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摘编自赵永平《特色小镇莫揠苗助长》,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多样且相对固定,但第一批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在第二批产业类型占比中这一差异有所减小。

B.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旅游发展型占比近一半,但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一类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发展型小镇数量减少。

C.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的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贸流通型与民族聚居型依然不太受青睐。

D.浙、苏、鲁三省特色小镇培育效果显著,位列特色小镇总量前三,其中第二批特色小镇入选数量几乎都是第一批入选特色小镇数量的两倍多。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国家发改委特地下发文件进行规范。

B.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地产库存大使得造出的新镇变成了“空镇”,这样的小镇就容易被淘汰。

C.不管是哪种特色的小镇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照搬照抄、简单堆砌,破坏生态等做法都容易降低小镇的竞争力。

D.如果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特色小镇就业,特色小镇也就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9.针对材料二、三提到的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你认为特色小镇该如何健康发展?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祐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

“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

“有君如是,何忍欺之!

”促归伏罪。

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

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

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

①薏苡:

一种禾本科植物。

②啬夫:

农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

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功曹,古代官名,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或县的政务。

历代沿置,只是名称略有变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

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

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②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①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

②辽阳:

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寂然独居空闺,哪比得上双栖于梁上的燕子呢?

这独居空闺的寂寞之情,兴起了全篇绵绵的愁思。

B.颈联前一句承上文征戍之意,后一句承上文忆辽阳之情。

这一联写征夫音书断绝,生死难料,思妇长夜不眠,愁断人肠。

C.本诗既有“郁金堂”“燕双栖”的正面衬托,又有"木叶”落、"秋夜长"的反面衬托,多角

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D.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情致婉转,色彩富丽,音韵和谐,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15.本诗颔联中“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木叶“一词是否能改为“落木”,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未来,每粒沙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IP地址。

”现在看来,这种描述似乎是,但不可否认的事,这是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最为精彩,也最能引发人无尽联想的描述了。

不论物联网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摆脱不了经济运行整体状况对它的影响,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相关的调研报告中看出些许端倪。

据埃森哲预测,2030年产业物联网将为全球创造14.2万亿美元新产值,而中国将新增1.8万亿美元新产值。

物联网绝对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其相关的很多概念,在历史和科技发展中都曾出现过,譬如工业化的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

不同于以前,在现今的科技语境中说起物联网,我们得到的是的互联,包括手机、冰箱、汽车、眼镜等,都是互联互通的,这似乎多少带有“理想”的味道了。

近五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2015年7月已达9.05亿;到2016年1月,4G用户数就将超过3G用户数。

庞大的市场基础成就了消费互联网的成功,从BAT的崛起与其市值。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消费已经成型。

B.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使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C.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消费体系已经成型。

D.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的人类杜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

B.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的一种理念的实际上就是物联网

C.物联网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它实际上是一种理念

D.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天马行空相辅相成无所不在可见一斑

B.随心所欲相得益彰无所不在见微知著

C.天马行空相得益彰无所不至可见一斑

D.随心所欲相辅相成无所不至见微知著

20.(5分)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毕业生写给某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在用语等方面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

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学期总评,囊括六个第一。

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本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若能在你校任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

2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头部移植面临的医学问题,每条不超过20字。

头部移植是一种外科手术,近日进行的手术是在两具人类遗体之间进行的,以此验证能否把神经、血管、肌肉和骨骼正确连接。

下一步的实验则是将两个已经脑死亡的患者进行头颅互换,最后才会进行活人间的换头手术。

真正的“换头”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还有很多。

我们知道,人的脊髓内部有大量的神经纤维。

人的躯体感觉和运动指令都要经过脊髓连接大脑和躯体,越是靠近大脑的脊髓就越汇集了从躯体各处汇集而来的神经元。

如何将原本不属于一个人的脊髓重新连接在一起,并且使得其中众多的神经元都能连接正确,关系到颈部以下身体的感觉和运动等功能能否正常完成。

即使能够实现脊髓间神经元的连接并且能使其正常的发挥功能,成功地让病人经历了“换头术”后存活下来,移植的脑组织还会受到严重的免疫排斥。

头部的其他组织很多都需要和血液接触,由于移植后的人体血液是和身体的原主人一样的,头部势必会受到免疫排斥。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免疫抑制,这将给患者带来高昂的费用,并且对健康也有一定损害。

同时,人的脑细胞终究会衰老并死亡,许多神经疾病,比如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症都是由于脑细胞的死亡导致的。

在一定数量的脑细胞死亡后,达到全脑功能不可逆终止时,就会进入脑死亡状态,这时无论身体如何强健,人都无法存活了。

四、写作(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