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35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小学音乐学科第册教学进度计划

11

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

基本情况

班级人数

上学期期末成绩统计

备注

总数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教学要求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抒情、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

2、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3、感受五声调式音阶:

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猜调》、《太阳出来喜洋洋》、《欢乐颂》、《采茶灯》、《铃儿响叮当》

2、欣赏乐曲《我的祖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土耳其进行曲》、《邮递马车》、《雪橇》

教学措施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创作、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单独辅导

2、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愤。

教学进度

序号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

日期

备注

我的祖国

爱心的奉献

西南音韵

丰收乐

音乐家贝多芬

京调

海峡两岸

卖火柴的小姑娘

马车和雪橇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1

教材

我的祖国(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

重点:

在于欣赏好《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B两段的对比。

难点:

学唱歌曲的A部分,(注意:

情绪,力度,速度)

课前

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

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三、欣赏歌曲

3、听老师范唱,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讨论:

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5、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

6、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

7、试着让学生唱一唱,以加以体会。

8、讨论:

这首歌曲你听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处理成独唱加合唱,独唱表达了什么?

合唱又起什么作用?

9、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速度、情绪、不同的力度演唱。

10、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四、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根据用赞美的情感和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

(分领唱和合唱。

五、你欣赏了这首《我的祖国》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板书设计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第一部分:

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热爱

第二部分:

赞美祖国的强大自豪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2

教材

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第2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

课前

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

(1)、视唱全曲,

(2)、分组演唱

三、新课教学

(1)、默念歌词一遍

(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

(3)、随琴在心里唱一遍。

(4)、视谱(

(5)、学唱歌曲

(6)、注意歌曲力度

整体演唱

(1)、请学生担任领唱

(2)、演唱全曲

(3)、升华情感:

说说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5)、表现:

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

(分角色唱:

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

五、总结全课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3

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3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课前

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

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 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

(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

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

 (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 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学生观看电影。

2. 认识三连音

(1)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通军进行曲》全曲。

(2)拍一拍

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听一听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4)唱一唱

学生视唱以下乐句:

1.3 55 6 5 3.1 555 30 10 5 1 3.1 555 30 10 5 1 5 1 5 1 1 0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学生视唱乐句:

 5 1. 1 3. 3 5 - 

 

(2)说一说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师:

《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师:

2008年的世界体育盛会——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我国的体育健儿们迎接的是世界、迎战的是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

让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

   (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

3. 演唱《国歌》

师:

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

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

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4

教材

老鸟、小鸟(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前

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鸟,因为鸟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成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二、复习下滑音

三、音程练习:

1、单音程:

2、和声音程:

(1)、视唱全曲,

(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四、歌曲练习:

1、瞿希贤简介(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

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2、整体听赏。

3、学习第二、三乐句。

(小鸟们的歌声)

(1)、随琴默唱歌词一遍

(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用和谐的声音来演唱)

4、学习第五乐句。

(老鸟们的歌声)

(1)、随琴在心里唱一遍。

(2)、合唱一遍,并加上拍手的动作

5、学习第一、四乐句(老鸟与小鸟的对唱)

(1)、学唱第一句(老鸟的声音轻松宽厚,小鸟的声音轻巧圆润)

(2)、学唱第四句(饱含深情)

6、学习第六乐句(群鸟欢歌)

7、整体演唱

(1)、复听全曲

(2)、简释绕口令歌曲:

歌词简单重复

(3)、演唱全曲

(4)、升华情感:

说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

父母年老时,你会怎么做?

(5)、表现:

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

(分角色唱:

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

五、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和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汇报社会和家庭。

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爱的世界。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5

教材

老鸟、小鸟听赏《飞来的花瓣》(第2课时)

教学要求

(一)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二)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

(四)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复习歌曲《老鸟,小鸟》

2、听赏乐曲《美丽的花儿》、《飞来的花瓣》

3、领会其歌曲与乐曲的思想含义

课前

准备

1磁带、教科书、录音机

1,师生问好!

2,悄悄地春天来了,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到来,让花儿都开了,小树都发芽了,花瓣也悄悄地飘向我们,现在我们带着春天的思绪一起来听听《飞来的花瓣》。

3,边听边想:

歌曲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反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4,听第一段,边听边想:

第一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的一种感激之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5,听第二段,边听边想:

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一种合唱形式?

三个“回答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种怎样的情感?

(学生反馈)

6,学习歌曲第一段,听老师演唱歌曲,生听。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第一段

7、总结全课

     师: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老鸟和小鸟》,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

来说说。

        (学生说完后,老师总结)                                             

在欣赏鸟儿们尽情歌唱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只能歌善舞的小鸟特别的突出。

师:

这只小鸟小名儿叫皮皮,那是它特别调皮而得来的,因为它能唱会跳,经常是处于主角的位置,所以很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它的父母。

你们瞧,这会儿啊,它又跟妈妈在斗嘴呢。

 

师:

皮皮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啊,(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管怎样,结果如何呢?

(小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师:

(小结略)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6

教材

猜调(第1课时)

教学要求

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课前

准备

磁带、教科书、录音机、风琴

1、导入

2、师:

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

请听。

3、听赏《猜调》

4、提问:

(1)、歌声在问什么?

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

(生:

对唱)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

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5、学唱歌曲:

(1)、师生以对答等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2)、跟伴奏唱歌词

(3)、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

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

(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

6、猜谜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7、课堂小结。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7

教材

金风吹来的时候(第2课时)

教学

要求

1、了解并掌握音程的概念。

2、通过教唱《金风吹来的时候》培养学生

⑴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⑵正确的理解歌曲内容,恰当的表达歌曲的能力。

⑶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揭示其思想性、艺术性,艺术的表达歌曲。

教学难点:

欢快活泼的节奏速度。

课前

准备

磁带、教科书、录音机、

一、揭示课题:

师:

云南山水秀丽,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劳动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音乐和乐器。

唱完了云南的歌,让我们来听听云南的音乐吧!

1.初听《金风吹来的时候》

2.交流感受

3.介绍乐器

出示乐器图片:

葫芦丝和芦笙。

简单介绍这两种乐器,并播放两种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两种乐器的音色及特点。

4.复听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

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

(3)学生跟唱

(4)练唱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8

教材

金风吹来的时候(第3课时)

教学

要求

1、了解并掌握音程的概念。

2、通过教唱《金风吹来的时候》培养学生

⑴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⑵正确的理解歌曲内容,恰当的表达歌曲的能力。

⑶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4)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两种云南民族乐器——芦笙和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课前

准备

磁带、教科书、录音机、

一、揭示课题:

二、参与表现

(1)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傣族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内容,傣族舞舞姿优美。

婀娜多姿,不仅能展现少  

女的美妙身段,还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和内在的温柔。

(2)云南音乐之旅音乐会

① 学跳傣族舞。

  (男生做吹葫芦丝状,女生跳傣族舞)

② 学生围成圆圈随着《金风吹来的时候》的优美旋律,进行舞蹈表现。

三、课堂小结

云南的歌美、乐美、舞美,多少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很感谢同学们,是你们课前准备的丰富材料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它们发扬光大。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09

教材

太阳出来喜洋洋(第4课时)

教学

要求

能学会演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及听赏表现形式不同的同名作品,并将感受写下来。

能学会唱四川民歌《采花》,准确地掌握自由延长记号在歌曲中的应用,同时能选择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能在活动《考考你自己》中仔细听辨旋律并复唱出来。

课前

准备

磁带、教科书、录音机、

1、引出民歌主题。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我们有万里长城,长江黄河,56个民族团结一家,安定祥和,因为受生活地域性和风俗人情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我们把各民族间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称为民歌。

在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四川民歌的风格。

了解民歌种类:

劳动号子:

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服务于劳动的歌曲。

它的音乐大多坚实有力,粗犷豪迈,歌词一般比较简单,但节奏感强,劳动者可以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性。

也是在民歌中产生最早的一种。

比如民间的“打夯歌”、“划船歌”等等。

山歌:

产生于山野劳动和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较为热情奔放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代表作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等。

小调:

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这种类型是流传最广泛、普遍的一种形式。

小调歌曲大都抒情细腻、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江苏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2、学生听赏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采花》,听赏钢琴独奏曲《巴蜀之画》中的《晨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介绍相关知识。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

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

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

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

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

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

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

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

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

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采花》也是一首四川民歌,属于地方性小调,主要流传于四川南坪。

歌词用朴素的语言,把一年中的每个月开什么花作了叙述,使人们从中得到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

词曲十分精练,三个乐句只有两句唱词,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重复。

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XXX”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

演唱时一般用琵琶自弹自唱。

在国办革命战争时期,这首小调曾被填上新词,名为《盼红军》,以表现四川人民盼望红军早日回来解放家乡的思想感情。

《巴蜀之画》是黄虎威50年代写的组曲,由采用四川民歌素材而创作的六首小曲组成,每首小曲都像一副风景画或风俗画,表达了作者对巴山蜀水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

《晨歌》是第一首小曲,其旋律来源于蒲江民歌《割草歌》。

乐曲短小、精练,描绘出山区清晨宁静的景色,宛如一副清淡水墨画。

4、介绍词作者、作曲家和首唱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到):

1)、《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词作者名叫金鼓,是重庆梁平县人,现居于上海。

金鼓本名李犹龙,1917年出生在四川梁平县(现属重庆)。

1953年春,上海音乐学院川籍教授蔡绍序,想用家乡的民歌调为基础创作新歌,请金鼓作词,一首新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此诞生了。

但最近在网上检索“太阳出来喜洋洋”时,几乎所有的音乐资料上都没标明词作者的名字。

“50年代时,金老每年都会收到版税呢。

”蒋晓农(金鼓的大女婿)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前的出版物上,都有词作者的姓名。

但后来有一位音乐家在将此首歌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出版时,把词作者的名字抹去了。

从此,“太阳出来喜洋洋”成了没有词作者的四川民歌。

2)《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黎海英作曲。

作曲家黎海英,是中国音乐界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身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在音乐民族化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著有《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钢琴民歌小曲五十首》等。

经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夕阳萧鼓》《阳光三叠》等作品已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

经他编配改编的民歌《小河淌水》《在银色的月光下》《嘎俄丽泰》等作品已成为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范本。

而由他创作的《枫桥夜泊》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更成为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

黎海英于1948年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主要作曲理论教学工作,先后于湖南音专、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部队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3)、《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首唱者,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蔡绍序,蔡绍序1909年出生在四川省安岳县思贤乡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和大哥都酷爱川剧,小序经常随父兄到茶馆里喝茶听打围鼓。

唱戏的庙坝也是小序父子兄弟喜欢光顾的地方,致使小序耳濡目染,从小就对川戏兴趣盎然。

民国17年,蔡绍序考入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宋居田老师学习声乐。

民国1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声乐系。

师从应尚能教授学习声乐,同时求教于俄籍女中音歌唱家、声乐教师克利罗娃,使他的声乐进步很快。

毕业后,他先后到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成都南虹艺专等院校任教。

1950年秋,蔡绍序受聘任上海戏剧学院歌剧系教授。

1951年、1954年,他随中国青年艺术团、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演出。

1954年,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

他一生培养了大批声乐人才。

5、了解民歌的产生、分类及风格特点,启发学生热爱民歌。

学唱简谱及乐谱中出现的“波音”、“连音线”等乐理知识,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并引导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懂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明白我们幸福的生活是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培养学生以音乐为伍,以音乐为伴的乐观主义精神。

波音:

又叫涟音,由主要音开始,很快进入上方邻音乐,又立即回到主要音。

连音线:

连线划在两个相同音高的音上面。

告诉我们:

在演唱时,要将两音的时值加在一起。

扩展:

当连线划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音高的音上面时称“圆滑线”,要唱奏的圆滑、连贯。

6、老师把《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翻版歌词:

《我给老师拜迟年》唱给学生欣赏。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

010

教材

栗子大丰收

教学

要求

(1)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体验农村人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

(2)能仔细听赏民歌管弦乐曲《丰收锣鼓》,能听辨出主题2两次邀请安走势的直走乐器,并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名字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课前

准备

磁带、教科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交流。

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

二、山乡晨曲

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学生交流观后感。

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

三、山乡的歌

1、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

全班跟琴齐唱全曲。

2、学唱歌词。

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3、参与表现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

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

学生商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