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059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docx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版)

大肠癌中医诊断为“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

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

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

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余,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

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

一、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诊断:

病理学为必须条件。

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二)证候诊断

1.脾肾阳虚证:

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

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于,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

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

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

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脾肾阳虚证

治法:

温阳健脾。

方药:

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

滋阴补肝肾。

方药:

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

治法:

益气养血。

方药:

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

治法:

化痰利湿。

方药:

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瘀毒内结证

治法:

化瘀软坚。

方药:

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

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

恶心:

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

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

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覆秘:

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

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手术治疗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2、对于术前查体结合肠镜、影像学检查或其它检查病理学诊断为大肠癌者,相关辅助检查无临床转移征象应行手术治疗。

3、术前病理学未找到大肠癌证据,为不典型增生或出现肠道梗阻者,临床评价无转移征象者。

4、根据病变部位、病期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等术式,对于出现肠道梗阻且临床广泛转移者可行造瘘术。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患者病情,中医辨证结合辨病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

(四)外治法(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1、术前肠道准备

(1)应用番泻叶30G代茶饮,数前2-3天每日3—4次,以行肠道准备。

(2)应用大承气汤术前2-3天中药灌肠,方剂如下: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2.保留灌肠疗法

适应症:

直肠癌术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

用药:

生大黄20g、黄柏15g、山桅子15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红花15g、苦参20g。

方法:

将上方药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

从灌肠器肛门插入约20-30厘米深,注药后保留1-2小时,每日1次。

(五)针灸治疗(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大肠癌术后肠梗阻治疗

取穴:

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

方法:

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针3天。

(六)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食疗改善患者消化道反应,音疗、心理治疗改善抑郁状态。

(七)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八)护理

护理评估

1.排便习惯及粪便形状。

腹部有无肿块、肿块大小。

2.全身营养状况:

有无贫血、消瘦。

3.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

4.辨证:

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痰湿内停证、瘀毒内结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注意保暖,防感冒,勿劳累,可适当活动。

(2)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增加腹压而造成人工肛门黏膜脱出。

(3)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2.用药护理

(1)西药按时服,中药浓煎少量饭后温频服,血热妄行时如便血、呕血、皮下出血宜凉服。

(2)中药保留灌肠:

按证侯属性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

3.饮食护理

(1)饮食应选择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香菇、蘑菇、酸奶、胡萝卜、海带、薏米、花菜等。

(2)饮食有节,避免进食胀气或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避免食用易致便秘的食物。

4.情志护理

(1)开导安慰患者,情绪舒畅,气机调畅,气血调和,有利于疾病康复。

(2)对于需要做肠造口的患者,可通过图片、模型解释造口的部位、功能及相关护理知识,说明肠造口虽然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但处理得当,仍能进行正常生活。

5.临症护理:

造口的护理:

选择大小合适的造口袋、及时更换、保持造口袋清洁。

应注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减少肠液的刺激及湿疹的出现,常用氧化锌软膏或防漏膏保护。

6.并发症护理

肠梗阻:

1)禁食,给予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记录,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出血严重时,用云南白药、三七粉、中药煎剂保留灌肠等。

辨证施护

1.脾肾阳虚证:

注意观察全身情况,大便色、质、量、次数以及舌苔、脉象等情况。

此证候偏寒象,嘱患者注意保暖,故服药时,汤剂宜稍温热再服。

饮食宜温补,给予温肾补脾的食物,如羊肉、枸杞子、核桃、黑芝麻、动物肾脏、胎盘等。

2.肝肾阴虚证: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

饮食宜进山药、核桃、猪腰等补肾之品。

3.气血两亏证:

本证多见于晚期患者,宜卧床休息,多食益气补血之品.如山药红枣粥、桂园大枣粥,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4.痰湿内停证: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饮食宜清淡化痰之品,如西瓜、冬瓜、竹笋等;忌食油腻、肥甘厚味等助湿生痰之品,如大枣、桂圆、荔枝、肥肉等。

戒烟酒。

5.淤毒内结证:

注意情志护理,加强心理疏导,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使患者树立起生活及治病信心。

饮食应稀软,平淡易于吸收,少渣少油。

因体液丢失,故应多用药茶、汤液补充津液。

腹痛时可穴位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健康指导

(1)指导帮助患者学习肠造口的护理方珐,如:

肛门袋的使用、局部皮肤的护理等,确保其出院后可进行自我护理。

(2)若出现造口狭窄、排便困难、造口内有血液流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合理安排饮食.参加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三、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手术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病因,且在术后一段时期内实邪未去,又加重了虚损证候,患者耐受力下降,不利于术后恢复及早期化疗的实施,对于肿瘤的复发、转移均有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大肠癌术后早期中药干预治疗在祛邪、扶正两方面均有很大应用空间,据目前所得观察结果,术后早期当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益气养血、化瘀解毒,视病程发展调整用药,逐步调整为化瘀解毒为主、益气养血滋阴为辅。

临证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四诊合参,灵活把握。

我科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做好此项研究。

四、疗效评价

1、治愈:

根据病期行标准术式,刀口拆线愈合良好,一般情况良好。

2、好转:

根据病期行标准术式,术后患者出现一般并发症或手术刀口感染,患者配合治疗。

3、未愈:

根据病期行标准术式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或患者不配合治疗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