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06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

1、《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2、《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3、《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

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5、课本剧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抹绚丽的风景,是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和运用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把原文的故事情节加以延伸,将课文改为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结果。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将课本内容巧妙融入剧情中,演绎成一幕幕动人的课本剧,他们用感情饱满的台词、丰富的肢体语言、精美的服装道具、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剧本的角色中,将剧本中的形象情节演绎的淋漓尽致,6、本次习作教材由两部分组成:

文字和插图。

文字部分告诉学生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好处,交代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读后感,对读后感做了简单的要求并对写法做了两点提示。

插图由主体部分的两本书,再加上笔墨和纸张构成,这是对“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提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2、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4、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在演出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2、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3、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教学中并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指导学生重点感受这两个方面,在阅读和感受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课文都是由原著节选或改编而来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注意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原著,了解相关资料,阅读某些章节,启发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配合“古典名著之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多项教学内容。

通过选文、改编、排练、表演课本剧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鲜明的历史人物的形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

目的是引领学生自觉走进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2)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

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

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

建议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4.草船借箭

1.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2.明确文题,理解“借箭”。

3.了解人物特点。

4.学习阅读古典名著。

2

5.景阳冈

1.理解课文,了解打虎经过。

2.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3.感情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4.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

6.猴王出世

1.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

2.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3.了解石猴出世、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1

7.红楼春趣

1.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1

口语交际:

怎么表演课本剧

1.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特点,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

习作:

写读后感

1.帮助学生认识读后感文体,明确要求,掌握写法。

2.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

3.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5.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2

语文园地二

1.掌握理解古典名著中与现在说法不同的语言的方法。

2.理解古典名著中的词语,积累词语;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3.理解《鸟鸣涧》,积累古诗。

2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5.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

要点

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

【出示课件2】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

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3】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

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出示课件4】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5】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6】

(1)故事的起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3)故事的结果: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

【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

(嫉贤妒能。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他们的对话。

)【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

(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

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

(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

(借理由推托、拒绝。

)为什么不能推却?

(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

(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2】

(4)教师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

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

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

(板书: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5、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dùjì(  )小亮的才干,sīzì()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jūnlìngzhuàng()。

但小亮shénjīmiàosuàn(),先他请来了cáo(   )老师。

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ǐjì) 幔(mànwàn)子都督(dūdōu)水寨(zhàizài)

丞(chéngcéng)相 呐喊(nèinà)调(tiáodiào)度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 妙( )

都( ) 虑( ) 沙( )

著( ) 虎( ) 炒( )

四、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作者是()。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评价与反思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5.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

要点

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2.谈话过渡: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

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

【出示课件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

(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3.从哪里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请默读课文3~5自然段,把书上有关句子标出来。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启发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从“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感受鲁肃十分诚信、顾全大局、对诸葛亮赞赏与默默支持。

从“果然”一词也能够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

5.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哪些准备?

【出示课件5】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

(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2)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

)(3)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标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6】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读一读,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

(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他在等雾。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

(没有)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从“大雾漫天”你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当时的天气情况:

到处都是大雾。

(2)从天气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3)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

(诸葛亮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

(这样做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7)指导朗读,读好鲁肃和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

【出示课件14】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2)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智慧。

“逼近曹操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

此行“借箭”,轻轻松松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总结“借箭的经过”。

(板书: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5】

①算好天气:

第三天有大雾。

②算好受箭方法:

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③算好鲁肃:

忠实守信。

④算好周瑜:

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

谨慎多疑。

四、了解“借箭结果”,感受人物形象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1)小组交流:

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8】

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教师小结:

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神机妙算。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这句话照应了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

(板书: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作业:

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六、作业设计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着重写了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二、下列哪些选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

A.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三、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答案。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________

(1)忠厚守信;

(2)欺骗周瑜;(3)不诚实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

(1)胆量很大;

(2)谋划周密,安排巧妙;(3)不拍牺牲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段话是________对________说的,表现了他________的特点。

(1)鲁肃诸葛亮贪酒;

(2)诸葛亮周瑜勇敢;(3)诸葛亮鲁肃自信

4.从“曹操的之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不要轻易出动。

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________,曹操________。

(1)足智多谋谨慎多疑;

(2)勇敢机智小心谨慎;(3)神机妙算爱惜士兵

草船借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