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063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docx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科研论文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科研论文:

创设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环境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幼儿,性格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多变的环境是影响幼儿主动性发展的直接性因素,幼儿时期,心理处在主动性发展的敏感期,互动的环境能够促使他们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性方面,得到综合性的发展,无疑,在幼儿园实施的保教活动中,如何创设的人性化的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只有不断的调整互动环境的因素,并通过正确引导,幼儿的主动性才会有所发展。

我园从学习、生活、运动、游戏四大板块进行了情景性环境设计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情境性环境自主性发展学习生活运动

一、问题提出

个体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品格特性,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人必备的重要心理要素。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三至六岁这一阶段是幼儿自主性、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因此,对幼儿的自主性进行培养与发展符合了班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同时也能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当孩子与成人在一起时,成人很少给幼儿机会让他独立的去做一件事,总认为孩子还小或因为孩子做的太慢而帮孩子做这做那,或者不让孩子动手。

这样样反而会抑制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使得孩子渐渐养成对父母的依赖性。

久而久之当他遇到难题时就会不知所措,不能积极主动的想出办法去克服难题,而是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由此可见,对幼儿的自主性培养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探索周围世界、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务。

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中,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心理品质,将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个性特征。

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

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信息,并使之与自己有的知识体系发生联系,得以发展情感、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情景性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断重复的,它可以诱发幼儿积极进取的心理;它可以激发幼儿主动获取生活经验,满足探究的欲望;它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而景性环境因其仿真性、生活性、形象性、针对性的特点,更能符合幼儿喜欢模仿、思维习惯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活动经验大部分来源于生活的年龄特征。

基于以上的因素,提出“情景性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课题,让幼儿在情景性的环境中学习独立做事情和独立思考问题,从而使自尊心和自信心会不断地获得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对幼儿自主性和情景性环境创设的概念界定,以学习、生活、运动、游戏情景性环境创设为线索进行发散性研究,梳理情景性环境创设与幼儿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收集、整理情景性环境创设促进小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研究案例和实践方法。

1、情景性环境和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概念界定。

2、我园小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现状调查。

3、研究情景性环境创设与幼儿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4、从学习、生活、运动、游戏四大板块进行情景性环境设计促进小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5、情景性环境设计促进小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案例的收集、梳理。

三.探索与实践

(一)梳理我园教师在情景性环境创设方面存在不足

通过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现场观摩等形式,经过园内教师的共同讨论和梳理,梳理出了我园教师在情景性环境创设中存在几点共性的问题。

1.盲目性:

环境创设时没有考虑该所在年龄段儿童对环境的特别感受和心理认同度。

园内教师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对每一个区角每一种材料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心中无数。

有些教师无法读懂所教年龄阶段孩子的行动语言。

也无法到解析孩子在活动中反映的能力水平。

因此不能对孩子的当前需要在环境中作出有效的相应的应答,创设出相应的教育环境。

2.片面性:

是指教师对环境创设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很多教师把环境创设仅仅理解为互动室墙饰布置和几个区域的创设,从而忽视适合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环境、信息环境的创设。

而小班孩子的心理环境发展主要是以人际关系为主的心理环境创设。

3、静态性:

主要体现在把环境当作几个静止的点,很少把环境与孩子的生活整合起来。

不了解孩子是在生活实践中、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的。

环境创设很少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发展而延伸或更换。

同时静态性还体现在无层次上。

一个班级、一个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没有层次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

现阶段我园在情景性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不足都是不利于或是限制幼儿自主性发展的。

因此,在学期初,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和理解幼儿园课程化的情景性环境,在反复解读《课程指南》及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感知情景性环境对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理论学习,内化理解情景性环境创设与幼儿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业务学习、教师自学、针对问题组织讨论相结合的多种学习形式,帮助教师理解“环境创设和情景性环境”“自主性和自主性行为”“情景性环境与幼儿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概念界定。

1.情景性环境创设

情景性环境创设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具有仿真性、生活性、形象性、针对性的活动情景,让幼儿与环境产生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

2.自主性

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

它包括独立需要、自我感情、自我确立三个方面。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总是在以主体的身份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

3.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几个方面

通过理论学习我组教师发现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4.情景性环境与幼儿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应创设和幼儿发展支持性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于具有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支持性坏境的创设应着眼于幼儿的整体发展。

环境与孩子的发展是共存的,孩子依赖于坏境而发展,坏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与成长,环境与孩子行为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三)从学习、生活、运动、游戏四大板块进行“情景性环境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通过对幼儿自主性和情景性环境创设的概念界定,我园教研组以学习、生活、运动、游戏为线索进行发散性实践研究,梳理情景性环境创设与幼儿自主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整理情景性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研究案例和实践方法。

1.生活活动的情景环境创设,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纲要》指出:

“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独立进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手、入厕等。

而自理能力是包含生活技能在内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简单地讲,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创设“多层次”的情景环境,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我园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就呈现能力发展差异性大的特点。

其中便有自理能力相当弱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如厕等任何事情。

面对这样能力有差异的群体,创设不同层次的情景性生活环境,也为他们学习自理,提高自理能力,创造了适合的平台。

真正做到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情景性环境”中,发展和提高自理能力。

以小班“自主点心”的生活活动为例。

我们摒弃了原有的集体点心时段,创设了“自主点心吧”的情景性生活环境。

在“自主点心吧”里,我们的为孩子们提供了勺子、餐夹等餐具,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咸、甜、酥、脆不同风味的小饼干。

勺子、餐夹的提供是为了方便不同能力的幼儿使用。

虽然只是两种不同餐具的提供,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肌肉发展较好的幼儿会主动选择餐夹来夹取饼干,小肌肉发展较弱的幼儿则会选择小勺。

不同餐具的提供,充分顾及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咸、甜、酥、脆不同风味的小饼干的提供,扩大了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口味的喜好以及自己当日胃口来选择饼干的种类和数量。

提升了幼儿自主进餐的兴趣。

在近一学年的“自主点心吧”的情景性生活环境的锻炼中,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层次的自理能力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创设“规则”情景环境,促进中大班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一整年小班生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升入中班后都具备了较强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进餐、自己穿脱衣物、自己如厕、整理着装等。

但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了较大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尚显薄弱。

如,不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总是丢三落四;使用物品时不懂得节制,造成浪费等。

根据孩子们的这一情况,我们将一定的生活规则加入到情景性生活环境中,以此来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其中,“抹香香”这个生活环境是个较为成功的例子。

案例:

天气逐渐转冷,从本周开始我班的孩子开始使用起了面油。

与小班不同的是,孩子们现在每个人都有一罐自己的面油了。

有了属于自己的面油,孩子们可高兴了,可是怎样才能管理好这些面油呢?

是老师每天不停地盯在孩子的屁股后面不停地提醒呢?

还是专门找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去管理呢?

经过反复的斟酌,我觉得应该把管理物品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管理自己的物品,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于是我们做了以下的几件事:

1.在每罐面油的瓶盖上贴上孩子们的学号,并按序号将面油整齐地摆放子一个大盒子里面;2.在使用面油之前交代清楚面油的使用规则:

1)每个小朋友都只有的一罐面油,请小朋友使用和自己学号相符的面油;2)面油交给小朋友自己保管使用,请按小朋友自己的需要来使用,但如果因为自己使用不合理而导致面油过早的用完,老师不就再提供面油。

经过一个星期的使用,面油使用的效果出奇地好!

孩子们每天都能自觉地在擦脸后使用面油,使用面油后面也能将面油罐也能整齐地放回到纸盒中。

一个星期中,只有一个孩子的面油出现过,使用后不盖盖子的情况。

分析:

由此可见,只要实现交代好使用规则,做好充足的准备,孩子们还是能够较好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的。

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的内在需要,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

“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

”总之,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自觉到不自觉的过程。

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温馨和谐的管理方式,在充分发挥群体潜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使幼儿变得能干、自信,使教室寝室变得整齐有序,使良好行为成为幼儿自主行为,让幼儿获得终身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个别化学习活动情景性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个别化学习活动相较于我国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以自由性、自主性、指导的间接性和个性化为基本特征,是一种发端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组成形式。

它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依据,结合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以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在教育活动场地内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并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具体的活动规则,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

幼儿在区域中常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自我操作、探索和学习。

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以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区域活动强调了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自我决定、自我协调、自由交往,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园以个别化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基点来研究幼儿在幼儿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发展。

1)将个别化学习融入自主游戏,促进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研究中,教师们经过反复实践和讨论,认为给予幼儿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尤为重要,这样的环境应该是让幼儿自己主动去发现、操作、感受、探索、挖掘;体验成功、挫折,去合作交流;习得已有的经验,获取新的经验。

通过兴趣的激发和引导,让幼儿眼动、心动、手动、嘴动,在体会和表达的过程中,把兴趣转化为幼儿的心理需要和愿望,使之变成一种自主的行为,并进行主动深入的探索。

由此,教师们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以主题活动为依托将个别化学习活动融入于自主游戏之中,创设了动物的花花衣、种花、卷羊毛等个别化学习的情景环境。

如,“种花”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孩子们在“小花园”的游戏情景中,更具花盆上点数、颜色的提示下进行插花游戏,在插花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点数对应、分类等数的活动。

2)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空间,促进中大班幼儿主动参与性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操作材料)和心理环境(知识经验)。

由于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作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作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作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幼儿园所设置的活动区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全面性和层次性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证,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

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1)环境的独特而富有情趣性。

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

如,中班幼儿的劳动热情很高,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各种劳动,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体力弱,知识经验少,不可能真的像成人那样地劳动,所以,我们就为幼儿设立了“小小种植园”、“生活自理角”等,让他们在这新奇的环境中,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通过特定的情景去实践或再现。

这样的教育既能使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空间的安全性、方便性与活动时间相对自由性。

中班孩子虽然已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毕竟是孩子,况且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们经常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因此,在设置区域时,我们首先考虑到安排的场地空间是否安全、便于自由选择,是否感到压抑,区域之间是否会互相干扰,能否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活动中的材料对幼儿是否容易造成伤害等。

针对这些思考,我们在活动室的四周、窗户处,午睡室的中间空地上,教师办公室的窗户旁,室外走廊及走廊拐角处等处安排了观察、美工、娱乐、益智、建筑、生活自理等活动内容,由于空间的开放,既便于幼儿自由进出这些固定的区域,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又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此外,我们并不限制幼儿每天活动的次数,只要是非集体活动、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活动区,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

(3)因人而异地提供开放性的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因此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

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发现角,某月份的目标是通过操作初步了解感受弹性物品的特性、用途,提供的材料有拉力器、弹簧秤、橡皮筋、小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松紧带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路线曲折复杂,难度较大的走“迷宫”,而能力稍差的幼儿就选择稍微容易些,难度相对小些的“迷宫”;还有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娱乐角中的休闲钓鱼,美工角中的蔬菜水果切面印画,观察角中的自制饮料等等。

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4)知识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往往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幼儿游戏的技巧和技能就越丰富,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就越大。

因此,我们首先是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谈话、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手段,交流分享经验,扩大并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如“拍皮球”“给皮球打气”等为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提供生活经验;其次,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游戏需要的材料,如让幼儿自己收集观察活动中的各种各样树叶等。

此外,由于幼儿长期所获得的知识印象大多数是无意识中记住的,并且在游戏中无意记忆效果高于单纯地完成任务的有意记忆,所以幼儿对自己直接感知过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记住。

在区域活动中,当出现一个新内容时,我们完全不作讲解,让幼儿在新奇心的驱使下,摆弄新事物,以其原有的能力水平,获得属于各自的感知与经验。

由于迁移因素的影响,在新的游戏中,这些来自于幼儿本身的发现与心得,是最具引发和触类旁通作用的,幼儿在新操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把已经熟悉与掌握的各种操作技能综合联系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这时的认知活动完全体现了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不是知识点的叠加,我们应该力求创设一种宽松、互动、多元开放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并提升生活中所必须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重组经验,获得多种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游戏活动情景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表达表现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

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

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要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里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才能使儿童达到正常化。

游戏环境是指为幼儿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心里环境两个方面。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地与空间、材料相互作用的情景性活动,所以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游戏环境是否有利于幼儿与之互动,可以说是游戏环境创设的质量标准。

教师通过提供幼儿自主游戏的环境条件和材料,支持幼儿自己选择要玩什么、在哪里玩、和谁一起玩,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题意识。

(1)材料的浅能性,激发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艾因希德勒的研究表明:

具有高度现实性的游戏往往会遵循材料本身的意图,儿童更多地做模仿性活动,而较少开发新的游戏主题。

因此,他认为结构现实性低的、复杂程度低的玩具会在游戏中有更多的利用机会。

也就是说,变通性强的材料多半是似像非像的材料,它是复杂程度低、能使幼儿在游戏思维过程中充分想象,并根据该物的形状、颜色、质地、大小积极与现实物象进行有效的匹配,并进行替代。

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想象复杂的游戏情节,完成创造性的游戏过程。

如形状椭圆形的海绵,幼儿会把它想成土豆、山芋、鸡蛋、汤团、素鸡、蛋糕、冰块等;长椭圆形的海绵,幼儿会想成黄瓜、丝瓜、香蕉、长豆、火腿肠、针筒、笔等。

颜色替代:

幼儿把红色和绿色的片片想象成红绿灯。

质地的替代:

幼儿把软软的海绵想象成小娃娃的枕头、蛋糕等。

另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一些半成品材料投放在“百宝箱”内,供幼儿选择使用,满足幼儿在象征性活动中的需要。

提供材料可塑性越大,越能让幼儿邀游在想象的世界里,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反之,形象逼真的材料往往会抑制幼儿的思维,在游戏过程中只有一种浅层面的摆弄与对应,不便于更超脱的想象。

活动实录:

“这个薯条多少钱?

”方密迦指着小熊厨房里的薯条问小厨师。

“这个2块钱。

”赵李溢回答道。

“好的。

给你两块钱。

”方密迦从一盘放豆豆的盒子里拿了两颗豆豆递到赵李溢面前。

“不对不对,这不是钱,这是豆子。

真的钱不是这个样子的。

”……

分析:

在“小熊厨房”里新增了做薯条的这一活动内容,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厨房内能有更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在做薯条的游戏内容增设了一个星期后。

方密迦在休息日里和父母一同去了麦当劳并有了买薯条的经验。

在这之后的游戏中,方密迦将这一经验带回到了班级的角色游戏中,并激发起其他幼儿的相同的生活经验和游戏兴趣。

根据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我在之后的游戏分享中和孩子们进行了一番讨论,讨论后我们一致同意将小熊厨房里的餐厅改造成“小熊食品店”,以后小厨师做好的食物可以放到“小熊食品店”里来卖。

并且提供一些钱币,让客人可以拿着钱去买好吃的食物。

通过以后的游戏,“小熊食品店”被孩子们经营的有声有色,但“钱币”由于孩子们的经验还未达到这一水平,暂时被撤出了游戏。

通过这一案例,我尝到了“生成”的甜头。

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细心的观察,发现孩子们游戏中的亮点和兴趣点,判断游戏的价值,与孩子们一同交流、讨论,尊重孩子的游戏过程和孩子的想法,及时地游戏环境和材料进行调整,这样就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角,让游戏变得更为丰满。

2.材料的通用性,促进幼儿的自主游戏

玩具具有多元化的目标,这种多元化的目标使得幼儿常常运用同一种玩具玩出不同的游戏形式与内容,游戏主题也随之变化。

因此各种材料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会不受限制地流动,对各个区都适应,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任意选择自己适用的材料并随意支配。

如:

自制的一辆小轿车,可以作为出租车、照相馆的摄像车或道具车、娃娃家的私人车、医院的救护车等,纱巾可以作为大戏院的表演道具,娃娃的小被子、妈妈的围巾、理发店的披肩布、医院的床单、商店里卖的纱巾。

如果娃娃家选了汽车,一家三中可做外出旅游的游戏。

这样打破了原材料经常放在某一角的单一局面,破除了幼儿的思维定势,同时还可利用废物回收来增加材料的流通性。

由于材料自主选择,有时会出现某些材料的滞留现象,如娃娃家买了好多菜,存放在家里会影响利用率,这时便派回收员上门回收,这样,既不影响游戏,又便于材料更好地流通。

4.运动情景性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自主运动能力的发展

自主运动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创造性的特点,建立宽松、愉悦、尊重幼儿需要的运动氛围,能充分激发幼儿运动的潜能,有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建立,萌发幼儿自主选择的愿望,主动的和运动环境中的各种器具发生作用,自主的开展各种活动,并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的经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开放、自由,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

1)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

本学期,我园小班教研组在原有的情景性运动环境的基础上,增加情景运动环境中动作发展的比重,在促进幼儿自主运动能力发展的同时又提高的各个动作的发展。

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注意用心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选择能引起幼儿的多种动作的玩具,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