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27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中学宿舍楼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单位

某县第六中学

1.1.3单位负责人:

1.1.4建设单位概况:

某县第六中学,前身为大围河回族满族乡中学,学校始建于1985年,重建于1965年,1984年再次重建。

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2006年开始进行教学楼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2007年4月,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原高头中学、急流口中学、大围河中学三校合并后更名为某县第六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70人。

其中管理人员8人、专任教师58人、后勤4人、实验员1人、图书管理员1人;在职职工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30人;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935人。

学校合并后,服务围覆盖大围河、急流口、高头三个乡镇,共计36个自然村,服务人口4万4千余人。

学校坚持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创特色”为奋斗目标,以“明德、求是、敏行、求真”为校训,以”博观、善导、勤谨、团结为教风,以励志、笃学、诚信、修身为学风.探索“军事化管理与人文化管理相结合,规统一与追求个性相结合,优化住宿环境与提高文化氛围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1.5项目选址

项目拟建设在某县第六中学院南侧。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规模及结构

该项目拟建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二层、局部三层的宿舍楼,层高3.9米,结构尺寸为80m×17m,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1.2.2投资规模

项目拟投入资金42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为352.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47.5万元,不可预见费为20万元。

1.2.3资金筹措

财政拨款。

1.2.4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从前期准备立项,而后进入项目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预计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底,总工期为12个月。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建设基础数据

1

宿舍楼

2800

2

宿舍楼占地面积

1280

4

年耗水量

10800

5

年耗电量

KWh

72000

6

年耗煤量

220

7

建设期

12

财务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人民币

420

2

资金筹措

2.1

财政拨款

万元人民币

420

1.3结论

某县第六中学宿舍楼的建设,可满足校住宿学生的生活需要。

经过近年来教育经验证明,整合教育资源,变教育经费分散投入、个别使用为集中投入、使用,在农村进行相对集中办学,办寄宿制学校,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彻底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况的最有效途径。

学校寄宿制管理,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空间,既提高了寄宿生的学习和生存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团结、竞争意识。

从建设条件方面看:

项目场址选择合理,建设方案定位准确,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保护措施及节能措施制定完善。

综上所述,该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是解决学校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的重要举措:

某县第六中学是一所标准化半寄宿制学校,学校在读学生均住校共有935余人,由于就读学生较多,现有宿舍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问题。

目前该校学生宿管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学生的住宿问题,所以有大部分学生要走读,对于离家远的走读生和家长来说,每天往返少则5公里,多则10公里以上;有的学生上学还需要家长接送,非常的不便。

学校为适应这种状况,作息制度只好是上课迟,放学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教师教不好学,学生读不好书,只有加强寄宿制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和问题。

同时本项目的建成也是解决学生上学难的客观要求。

2.1.2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体现

某县第六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寄宿制的办学模式,相对延长了学校教育的时间,有利于解决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问题,整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育人作用,全面优化了育人体系,丰富了育人的涵,畅通了育人的渠道,强化了育人的目标,促进了学校主体教育功能的实现。

有利于学生提高今后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提供机会。

2.1.3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农村学校寄宿制的开办,是公办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大局,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一种成功尝试。

农村公办学校的寄宿制,作为一种年轻的办学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目前农村学校开办的寄宿制,大都采用走读与住读相并存的办学模式,办学方式更加多样和灵活,可以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生源更为稳定。

农村学校开办的寄宿制,利用了大量的部已有教育资源,新投入的资金比例不大,而且大都采用“滚动发展”的策略,周转速度快,运作机制灵活,生存和发展的保险系数更大。

农村学校开办的寄宿制,促使了学校对部管理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推动了学校相关教育制度的改革,盘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及其它如品牌、特色等隐形资源,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活力。

某县第六中学作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标准化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浓厚的文化底蕴,但在每年都在增加的学生数量面前,学校现有宿舍开始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住宿问题,所以某县第六中学宿舍楼的建设是必要的。

总之,鉴于某县第六中学广大学生的住宿需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因此,关于某县第六中学宿舍楼建设势在必行,是广大师生家长的渴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项目的建立符合某县“十二五”教育规划

在某县“十二五”规划中对教育工作做出计划,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夯实教育基础能力,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任务,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到‘十二五’末期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70%以上。

”而某县第六中学宿舍楼建设符合某县“十二五”教育规划,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标准化学校建立,使生源增多的同时还对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了推动作用,对某县未来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此可见本项目符合某县“十二五”教育规划,因此项目是可行的。

2.2.2满足社会对提高基础教育综合水平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大发展的机遇,这势必促进教育市场、教育服务及相关办学模式的发展。

某县第六中学宿舍楼的建设,加强“寄宿制”正是按照市教育局的战略布署,顺应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体现,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走涵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某县第六中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大围河回族满族乡中学,重建于1965年,1984年再次重建。

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标准化学校。

从学校建立起就开始实施寄宿制,所以对学校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的需求状况,都有着清晰的认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住宿生源也渴望着某县第六中学宿舍楼的早日建成。

由此可见,本项目建设满足了社会对优质基础教育综合水平的需求,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

2.2.3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某县第六中学准备邀请数名专业人员在项目实施中妥善安排各项工作,以保证各项工作交叉进行,以缩短工期。

在项目实施管理上工程设计、建设、监理等均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招标。

签订设计、建筑施工等合同,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和检验设备质量,使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在项目财务管理上设立项目专用帐户,专款专用。

做好工程预决算,做到手续齐全,收支账目相符,精打细算,节约项目投资。

并为项目设立了建设领导小组,按照上级要求去落实各项工作。

本工程项目的各方面组织计划到位,所以项目可行的。

  第三章建设规模和建设条件

3.1建设规模

3.1.1场址选择:

某县第六中学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拟建在某县第六中学院南侧。

3.1.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某县第六中学占地□□余亩,新建宿舍楼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土地为学校自有闲置土地,项目用地符合国家用地政策,符合某县教育用地规划的要求,响应合理利用土地的号召。

3.1.3建设容:

新建一栋框架结构,主体二层局部三层的宿舍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设走廊,走廊两侧对称布置房间,每层配有盥洗水房和公共卫生间。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冀中平原黑龙港地区,大清河下游,东经116°12''~116°45'',北纬38°43'46''~39°3'。

东西长44.25km,南北宽31.25km。

全县总面积1028.3k㎡。

北与霸州市隔大清河相望,南与大城县接壤,东邻天津市静海县,西与雄县、任丘市毗邻。

3.2.2气候条件

某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初春低温多霜冻,入夏多干热风,秋则多雨,冬季寒而干燥。

年平均降水量537.4毫米,其中6~9月降雨435.3毫米,占全年的8l%。

平均气温12ºC,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25.7ºC,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2ºC。

年日照2871小时,光照充足,湿度适中,适于农作物生长。

最大冻土深度66厘米。

3.2.3经济发展状况

某县幅员面积1037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3个乡镇、5个国营农场,383个行政村。

全县有人造板、钢铁轧延、电线电缆、塑料化工、机床交易、杂粮食品等主导产业。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6.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8元。

3.2.4交通通讯

某县处于北京、天津、三市鼎足交汇之区,县城北距北京市137km,东至天津市90km,西到市90km,南达省会260km。

境有京九铁路穿越;106国道及保静线、廊崔线两条省道与县世纪大道已形成快捷的交通网络。

即将启动建设的大广高速公路和采留线一级公路将给某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交通条件。

3.2.5水文地质

项目所在地区地势平坦,土质优良,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为7度区,承载力为110~130kpa,最大冻土深度为0.66m,地下水位深度为6~12m。

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关于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关规定的通知》,本工程按某地区标准,设防烈度要求为8度。

根据场地水质分析结果资料,建筑场区围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对建筑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2.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校园原有的水、电、暖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

3.3施工条件

3.3.1施工场地

拟建场址地形开阔,交通便利,项目建设地点有空地可做为本期工程的施工场地,无须另外租用施工场地。

3.3.2施工道路

该项目场址周围均有乡村公路,交通便利,可满足施工过程中物料运输需求。

3.3.3施工能源

施工用电直接引自校园原有电源;施工生产、生活用水均由校园原有自备井提供。

施工用氧气、乙炔气由施工单位自备,分散供应,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第四章建设用地分析

本项目选址在某县第六中学院南侧,该宗地为某县第六中学自有闲置土地,校园水、电、暖基础设施齐全,满足建设该项目需求。

某县第六中学总用地面积□□余亩,该项目占地1280平方米,建成后各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的各项建设用地指标。

符合国家用地政策。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设计

5.1.1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J2002年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7版)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GBJ118-88)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建筑节能设计规》(2007版)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2006版)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省02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02-34-2002)

《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DBJ13/T46-2004)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

有关技术资料(勘察地址报告)等

5.1.2工程概述

1、工程性质

新建。

2、基地现状

某县第六中学校园,地块地形平坦。

3、工程规模

1栋框架结构主体2层局部三层的宿舍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5.1.3规划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现有的基础设施,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2、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

3、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

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建筑空间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

4、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

5.2建筑设计

1栋框架结构主体2层局部三层的宿舍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层高3.9米,结构尺寸为80m×17m,设走廊,走廊两侧对称布置房间,每层配有盥洗水房和公共卫生间。

室墙面和天棚乳胶漆罩白,瓷砖地面,木门,塑钢中空玻璃窗。

室外装修外墙防水涂料。

配套有水、暖、电、消防等基础设施。

5.3结构设计

5.3.1执行规

《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

5.3.2结构型式

框架结构。

5.3.3基础型式

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宿舍楼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5.4给、排水及消防

5.4.1给、排水

1、执行规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

2、给水

项目给水水源由某县第六中学自备水井供水系统供给,院区供水干管直径为5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烯(PP-R)管。

3、排水

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院雨水管网,将雨水汇集至蓄水池,用于平时浇灌绿化带用水。

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入室外管网,汇集到化粪池或沼气池中。

5.5供配电

5.5.1执行规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95)。

5.5.2电源

电源接自原校配电室。

进户导线采用W22型0.6/1KV铠装电力电缆地下直埋引至室配电间,电压为380/220V。

5.5.3线路

本工程室配电线路采用暗敷,配电干线采用W型0.6/1KV电力电缆沿电缆井电缆桥架敷设及BV型0.3/0.5KV铜芯电线穿钢管保护地下暗敷引进各照明配电箱,各照明分支线路导线采用BV型0.3/0.5KV塑料铜芯线穿钢管暗敷。

5.5.4负荷等级

根据负荷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度,建筑的消防用电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5.5.5照明

本工程外走廊及楼梯处均设有疏散指示灯,出口处设有出口指示灯。

走廊照明采用节能灯,宿舍均采用双管控照节能灯照明。

5.5.6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柱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所有金属构件,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

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的接地线采用Φ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

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的接地线采用BX-25铜芯电线穿UPVC25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

5.6采暖

热源取自校园原有锅炉房。

室外管网系统采用直埋式保温管,埋深0.8米冻土层以下,减少管道敷设长度,避免输送途中的热量损失。

室采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式供暖系统,散热器采用散热系数高的新型钢式散热器。

第六章节能分析

6.1设计依据

6.1.1节能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5、《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

6、《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

7、《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1995。

8、《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50019-2003。

10、《节能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

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2、《省节约能源条例》

13、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省节约能源“十一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冀发改环资[2007]538号)

14、《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冀发改投资[2007]152号)》

15.《省用水定额(试行)》(冀水资[2002]3号)

6.1.2节能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资源。

2、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6.1.3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需求呈持续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能源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因此,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节能,将始终伴随该项目一路同行。

本项目能源指标的确定:

此项目立足于建筑行业、满足房屋使用者需求,在建筑行业领域中与其他兄弟单位共同发展壮大。

提供安全舒适、资源节约、环境影响小的居住场所。

项目建设地位于某县第六中学院南侧。

水、电、暖、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全部引自学校系统,供应有保障,可满足项目所需。

6.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

6.2.1能耗种类和数量

1、本项目主要能耗种类

电力:

生活用电

水:

生活用水

采暖:

采暖用煤

2、能耗用量

用电量:

生活用电耗能指标为20w/㎡,电力供给供应充足,项目用电可确保供应。

全年估算耗电7.2万kwh。

用水量:

根据《省城镇生活用水定额表》查出,中小学住宿生每天每人用水量为80升,经全年估算用水量为1.08万吨。

用煤量:

全年估算用煤量220吨。

表6-1主要能耗品种及年用量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年消耗量

备注

1

220/380V

kwh

72000

2

0.3MPa

10800

3

220

6.3节能措施

本项目节能方案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主要节能措施有建筑节能和其他节能措施。

6.3.1建筑节能

根据省节约能源“十一五”专项规划要求。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

2、墙体及屋面节能措施

采用新型保温隔热节能材料。

3、门窗的节能措施

采用双玻璃中空节能门窗,提高门窗的气密性能,门窗的面板缝隙采取良好的密封措施。

玻璃或非透明面板四周采用弹性好、耐久的密封条密封或注密封胶密封。

门窗密封性指标:

不低于国标《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

QL≤2.5m³/(m~h)。

4、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各种塑料PVC管材;给水系统利用定压定量节能泵等。

6.3.2其他节能措施

1、所用照明灯具全部采用节能型灯具。

2、加大雨水利用。

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到蓄水池,用于平时浇洒道路及绿化用,节约清水用量。

3、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

6.4能源管理组织制度

6.4.1在日常的节能管理工作中,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各种节能法律、法规和各项能源管理制度,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有关能源管理制度。

对能源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跑、冒、滴、漏等能源浪费现象进行检查和处理,有效杜绝各种有型损失。

6.4.2不断学习节能先进单位的经验和方法,寻找本项目在节能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从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追求最佳节能效果,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为降低能源消耗作出应有的贡献。

6.5节能效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经过分析、比较,建设单位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利用能源及节能的技术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

项目使用的主要能源种类合理,能源供应有保障,从能源利用和节能角度考虑,项目是可行的。

第七章环境保护

由于本拟建工程的建设性质主要为住宿用途,并且项目建成会对周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项目建设和使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施工阶段中的施工垃圾、污水排放、噪音和扬尘,以及投入使用后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两个方面。

总体上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从环境质量上看,本项目是可行的。

对可能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按照如下措施予以控制:

7.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国务院令253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7.2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严格遵照某县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组织工程施工。

以土方工程作业、混凝土工程作业及外脚手架工程作业为分项工程控制核心;土方,混凝土遗洒、运输车辆,振捣棒噪声扰民、外立面凌空抛洒及大风扬尘为控制重点;全面落实运输车辆密闭、夜间施工备案,使用低噪音振捣棒及全封闭密目脚手网的规定。

附以硬(绿)化施工现场、及时洒水降尘、苫盖土方、施工垃圾集中清运等措施将环境影响的程度降至最低以符合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及规定。

7.2.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