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39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一轮 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docx

浙江高考一轮第11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浙江考试标准]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地理信息系

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

a

a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b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3.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

(2)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a

a

4.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c

5.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c

全球定位系

统及其应用

6.全球定位系统

(1)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a

b

7.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a

考点一|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

(1)组成部分:

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应用模型。

(2)工作过程:

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

考点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1.城市规划和管理。

2.基础设施管理。

3.土地利用与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

考点三|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

遥感(Remotesensing,简称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

(1)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遥感分类

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传感器是否主动向观测目标发射电磁波,可分为主动式遥感与被动式遥感。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可分为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考点四|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以探矿为例,现在,人们可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大大缩短探矿时间。

在对森林、草原、绿地以及农作物等资源的调查中,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务。

考点五|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具有大范围、实时、长期、动态和准确的特点。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灾害的动态变化,对环境灾害实施监测并作出预报和相应的评价,为抗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如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了解汶川地震中堰塞湖的发展情况。

考点六|全球定位系统

1.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1)概念: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基本组成:

空间星座(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组

成,高度约2万千米),地面控制系统(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控站),用户系统。

2.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地面监控系统对卫星进行检测和调控,用户系统接收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发射的信号后进行导航定位。

考点七|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军事、农业、气候、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

此外还可用来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与GIS和RS结合可为资源调查、工程和管理、精细农业服务。

章末限时集训(第十~十一章)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2017·浙江衢州模拟)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破坏植被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C 2.A [第1题,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土流失现象明显。

第2题,山区的植被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

]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

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还荒

C.c地种苹果、柑橘等水果

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3.C 4.B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处是大风带走沙尘,故属于风力侵蚀,②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堆积;③处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侵蚀为主;④处是华北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开始堆积,即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第4题,a地位于沙漠地区,水分条件差。

b地水分条件比a地好,应退耕还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荒漠化扩大。

c地位于黄土高原,不适宜柑橘种植。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不适宜水稻种植。

]

(2017·温州十校模拟)近年来西藏纳木错面积不断增大,下图为该湖区2015年的最新影像。

完成5~7题。

5.拍摄该影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GPS   

C.RS   D.VR

6.近年来纳木错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陷,湖区积水增多

B.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

C.退耕还湖,生态系统改善

D.蒸发减弱,水汽向外输送减少

7.纳木错面积增大可能会带来(  )

A.湖水蒸发量减小B.湖水盐分含量增大

C.湖区生物多样性增多D.湖泊流出水量增大

5.C 6.B 7.C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GIS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分析和处理,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VR指虚拟现实技术。

拍摄该影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故C项正确。

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冰川融化量增大,冰川融水增多,使得湖泊面积增大,故B项正确。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

湖泊面积增大,湖区生物多样性增多,湖水蒸发量增大,湖水盐分含量降低。

纳木错属于内流湖,没有湖泊水流出。

故C项正确。

]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2015年第19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

我们的未来”。

据此回答8~9题。

8.湿地的作用有(  )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③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粮食、肉类、药材及多种工业原料

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候 ⑥提供大量木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9.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8.C 9.A [第8题,矿产资源主要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湿地不能产生矿产资源。

湿地不能提供大量木材,木材主要由森林提供。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消除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也不能控制污染。

]

随着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船闸正式通航,西江干线正逐渐成为“水上高速公路。

”读图,完成10~11题。

10.船闸建成前,限制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短缺B.河流结冰期短

C.市场需求量小D.河流落差大

11.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10.D 11.D [第10题,船闸建成抬升了水位,缩小了落差,利于通航。

第11题,下游地区要加固河堤,疏浚河道以防范洪涝灾害。

]

(2017·浙江台州模拟)图甲、图乙是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某地区的卫星照片。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对比两张卫星照片,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该区域(  )

A.2011年春季干旱严重

B.2011年以来河道持续变宽

C.2012年春季湖泊增多

D.2012年春季大片土地被淹

13.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时期该区域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降暴雨B.农田漫灌

C.高压控制D.海水倒灌

12.D 13.A [根据卫星图片对比,图乙(2012年5月)中河道明显比图甲(2011年5月)中河道变宽,其原因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内连降暴雨,引发洪水,使得河岸周围大片土地被淹。

]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甲图是田纳西河概况,图乙表示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点。

读图,回答问题。

(24分)

(1)简述田纳西河上游与下游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季节多雨的原因。

(3)田纳西河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灌溉作用,说明其原因。

【解析】 第

(1)题,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及变化量、含沙量、结冰期及流速等。

外流河一般下游水量大于上游;上游流经山地、下游流经平原,则流速上游大于下游。

(2)题,结合图中河流流域位置特征,以及冬季盛行西北风可回答。

第(3)题,依题意可知,该地需要大量灌溉,可结合材料从此入手分析。

【答案】 

(1)上游流速大于下游,流量小于下游。

(2)位于山脉西侧,冬季盛行西北风,在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

(3)夏秋季节降水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不足),流域内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冬春季节水资源丰富,梯级开发能够解决水资源时间上的矛盾,并且提高水位(改善灌溉条件)。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4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局部相关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河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三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

(2)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是我国西北盐区的一部分。

简述该区域多盐湖的自然原因。

(3)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

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 第

(1)题,从流水和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山脉的屏障作用等角度分析。

(2)题,从湖区水量的收入(降水少和入湖水量少)和支出(蒸发量大)以及内流区的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多盐湖的自然原因。

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从提供耕地和肥沃土壤角度谈利大于弊的理由;或从形成“地上河”、旱涝频发角度谈弊大于利的理由。

【答案】 

(1)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河)搬运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原);沉积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并通过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

(2)该湖区位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故蒸发量大;多大风天气,加剧淡水蒸发;地处内流区,湖水不能外泄,盐分积累导致湖水盐度上升。

(3)利大于弊。

理由:

黄河下游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

或者弊大于利。

理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

学考章末检测(第十~十一章)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如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2.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A 2.C [第1题,可直接从材料中读取,比重最大的是过度樵采,占比超过30%。

第2题,该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因此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源缺乏。

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

]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

A.防风固沙B.维持生物多样性

C.调蓄洪水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

4.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

A.建立保护区B.实施退田还湖

C.排水开垦D.发展滩涂养殖

3.B 4.A [第3题,沿海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内陆的森林起防风固沙作用;河流沿岸湿地起调蓄洪水的作用;沿海湿地也没有增加海洋渔业资源。

第4题,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的保护沿海湿地;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排水开垦,只会破坏湿地;发展滩涂养殖,会污染沿海水质,破坏湿地。

选A正确。

]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西南部

B.是密西西比河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C.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北坡

D.注入俄亥俄河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5.D 6.D [第5题,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第6题,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丰富,水系发达,支流众多,航运是其早期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同时所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8.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7.D 8.C [第7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

第8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

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

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

读下表,回答9~10题。

某区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

hm2)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旱田

城镇

用地

工矿

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9.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10.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

9.B 10.C [第9题,将河渠、海涂、水库坑塘、水田的转化分别累加,算出各类湿地转化的面积,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选择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第10题,与2000年相比,2004年湿地面积明显增大,特别是海涂和水库坑塘的面积,旱田面积明显减少,存在退耕还湿的现象。

表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11~13题。

11.关于GPS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

12.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13.我国气象部门每天为天气预报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RS ②GIS ③GPS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11.D 12.D 13.A [第11题,GPS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综合车辆的运行情况,反映出各交通线路上车辆的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路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第12题,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大原则,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应调出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来进行叠加分析。

第13题,卫星云图是通过气象卫星对地球遥感监测的图像信息,经过地理信息系统加工处理的结果。

]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资料一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资料二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资料三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解析】 第

(1)题,据资料一图中图例可知当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落差大,故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2)题,据资料二得出结论: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据资料三得出结论: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第(3)题,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小气候湿度减小,肥沃的表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水灾。

植物种类增加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

第(4)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地形、土质、植被等方面。

第(5)题,一方面要加强长江上游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实行封山育林等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开发。

此外,本地区还应实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减小种植业的比重,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等。

【答案】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任选三个)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

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

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15.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表。

坡度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

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

(3)在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石质山地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的;因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带。

【答案】 

(1)云南 贵州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 肥力 (3)应避开地下溶洞等容易塌陷的地区 人为原因:

本地区人口较多,土地超载,人类砍伐森林,在陡坡上开荒,破坏了坡面植被;自然原因:

坡度陡,土层薄,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