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2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doc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党的(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  D.六届七中全会

答案:

C

2.邓小平理论围绕的主题是(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答案:

B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D.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答案:

C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答案:

C

5.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

A.前提和基础  B.途径和方法

C.实质  D.验证条件和目的

答案:

C

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群众路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

答案:

D

7.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

A.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答案:

A

8.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D

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    )

A.人才  B.资源

C.投入  D.研发

答案:

A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D.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经历的阶段

答案:

D

11.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七大

答案:

D

1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表明,我们的立国之本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答案:

A

13.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生产力  D.阶级斗争

答案:

C

14.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

A.提高生产力水平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公有资产占优势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

B

15.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    )

A.教育问题  B.人口问题

C.“三农”问题  D.环境问题

答案:

C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    )

A.政社合一的经营体制

B.三级所有的经营体制

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土地公有基础上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式经营体制

答案:

D

17.个体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资分配

答案:

A

1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实行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B

19.在下列对人权和国家主权二者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说法是(    )

A.人权高于主权  B.人权与主权是相互对立的

C.人权是主权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D.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

答案:

D

2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核心是(    )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B.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C.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答案:

B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

A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对台政策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首次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代替“解放台湾”的思想

C.首次提出将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D.首次提出加强经贸往来

答案:

A

2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一个中国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答案:

A

24.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B.恐怖主义和民族矛盾

C.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

D

25.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B.为人民服务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

D

26.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

A.各民主党派团结的问题  B.祖国统一的问题

C.党的领导问题  D.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答案:

D

27.中国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答案:

B

28.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    )

A.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  B.西藏民主改革纪念日

C.西藏解放纪念日  D.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答案:

D

29.2009年3月,北半球正式建立的首个无核区是(    )

A.朝鲜半岛  B.中亚

C.北美  D.中东

答案:

B

30.2009年4月23日,我国成功举行了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

这次海

上阅兵的举办地是(    )

A.南海海域  B.东海海域

C.黄海海域  D.渤海湾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

ABC

3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农村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ABC

3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    )

A.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答案:

BCD

34.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其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的作用。

这里的“窗口”指的是(    )

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答案:

ABCD

35.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

ABCD

36.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

A.最高立法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答案:

BD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法制建设

C.和谐社会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答案:

ABD

38.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社会和谐思想的观点有(    )

A.和为贵

B.兼相爱、爱无差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

ABD

39.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答案:

AB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0.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会议指出,防控工作的原则是(    )

A.高度重视  B.积极应对

C.联防联控  D.依法科学处置

答案:

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答案: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

 

4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出的理论概括。

这一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主要体现在:

第一,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三,突出了社会主义最重要达到的目标。

43.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哪些重要内涵?

答案:

邓小平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一系列重要的思想:

(l)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3)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方法上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主要是所有制基础不同;(5)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否则就是自甘落后。

 

4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

二:

提出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

三:

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四:

改革行政体制。

五:

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六: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七: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八:

加强执政党建设。

九:

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

首先,这反映了党遵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

 

一般地说,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比较高,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比较合理科学。

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劳动者。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取代落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

而且这种取代或者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呈现出愈来愈快的态势。

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掌握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哪个国家和民族就能够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其次,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主动权。

衡量和判断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性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再次,这也是被我们党建党80年经验证明的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靠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不断地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才能够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7.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案: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6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发展与稳定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6个方面的要求既阐明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又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这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

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

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

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作出新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