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2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doc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九成毕业生进入非公企业

机械类电子类专业“吃香”

初始月薪1500-2000元

结构性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学历层次大幅提高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在2004年我市接收毕业生总量同比增长33.5%一举突破3.7万人后,2005年接收毕业生总量仍在3.7万人左右徘徊。

与此同时,苏州籍毕业生却在突增,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苏籍学生压力增大

2005年苏州籍大中专毕业生是30116人,这个数据要比2004年的23908人,整整多出6208人。

也就是说,苏州2005年与2004年相比接收毕业生总量基本相当情况下,苏州籍学生的突增,自然更加剧了就业压力。

那么,究竟有多少2005届苏州籍毕业生还未就业?

目前并没有数据显示。

因为,通行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将未就业的登记毕业生人数除以总数得到的结果。

问题是,苏州籍大学生也是“双向的”,分布在全国各地。

有些人考研了,有些人留在当地了,有关方面并不掌握;而还有些人,不管是就业还是未就业,他们都不进行登记。

结果是,登记未就业的人非常少,以至于全国所有城市发布的“就业率”都非常高。

非公企业胃口最大

据市人事部门统计,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业的诞生,以及毕业生择业观念的改变,非公企业已成为广大毕业生首选的主要去向。

在我市落实到企业单位的近3万人中,非公企业接收毕业生占了全市企业接收总量

的91.0%,继续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载体。

全市录用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分别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统2183人)。

而苏州的五个县级市,也成为接收毕业生的新亮点。

数据显示,2005年苏州市区共接收毕业生15330人,五个县级市共接收22156人,市区与五个县级市接收之比为1:

1.45。

其中,张家港市、吴江市接收总量增幅较大。

此外,五个县级市2005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达135%,县级市对高层次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总体来看,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较占优势,新专业面临新机遇。

与我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仍然“吃香”,医学类以及工程类等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好,像物流、营销类等新专业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08年调查报告·旅游调查报告·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白领调查报告

电子机械吸纳大户

归纳有关数据显示,机械、电子行业仍然是苏州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

这一点,既可从2005年初发布的《苏州2005年人才需求专业目录》中看出,也能从最新的市场需求中得到印证。

从《苏州2005年人才需求专业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6个行业列出的66249个专业需求中,机械电器类占了17341个,it电子类占了12645个,仅这两类就占了近一半的份额。

在最新的对市区314家需求毕业生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前两位的,也是机械与电子,它们分别是1514人和959人。

而各县市区由于所属辖区的产业结构不同,吸纳的人才的数量还有所不同。

比如,市区排前5位的是:

营销、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管理。

本科趋缓硕士薪降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毕业生初始月薪的基本定位。

以本科生为例,去年苏篇二:

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总结

常熟理工学院

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

调查报告

赴浙江省淳安县供电局建立岗位实践基地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岗位

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

2010年9月1日

目录

一、研究思路-----------------------------------------(4)

研究目标-----------------------------------------(4)研究内容-----------------------------------------(4)研究方法-----------------------------------------(5)调查时间-----------------------------------------(5)

二、问卷调查及分析-----------------------------------(6)

问卷构成-----------------------------------------(6)问卷发放情况-------------------------------------(6)企业招聘要求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就业需求对比调查报告-(7)苏南与苏北地区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就业需求对比调查报告---------------------------------------------------(23)

三、个案调查-----------------------------------------(36)

个案一-------------------------------------------(36)个案二-------------------------------------------(36)个案三-------------------------------------------(37)个案四-------------------------------------------(38)

四、提出问题-----------------------------------------(40)

五、原因分析-----------------------------------------(40)

社会因素-----------------------------------------(40)高校因素-----------------------------------------(42)企业因素-----------------------------------------(42)

个人因素-----------------------------------------(43)

六、可行性建议---------------------------------------(45)

社会建议-----------------------------------------(45)高校建议-----------------------------------------(45)企业建议-----------------------------------------(47)个人建议-----------------------------------------(48)

七、结语---------------------------------------------(50)附录一、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岗位需求调查问卷-----------(51)附录二、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52)

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型专题

调查优秀成果参评论文(2010)

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岗位需求查报告

常熟理工学院仓定洲朱月亮陈龙陆雅剑徐荣邹培

一、研究思路

研究目标:

(1)经过在淳安县供电局的岗位实践,亲身体验工作所需的技能技巧,通过对供电局内的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了解本专业就业时对技能的需求,以及调查本专业大学生就业时常见的问题。

(2)通过对淳安、苏州、盐城、淮安涟水等地人才市场的招聘情况实地调查,最真实的掌握当前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对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就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可行建议。

(3)对学生和企业的双向了解以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对促进本专业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问卷调查及亲身体会

(1)在岗位实践中了解就业技能的需求,对苏州、盐城以及涟

水三地招聘情况的实地调查。

(2)将调查和实践中的体会结合,统计、分析和对比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原因。

第二部分:

个案访谈,典型案例分析

(1)从企业、学校、个人等不同方面的个案进行访谈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个案进行重点调查。

(2)联系目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形势,记录访谈,深入分析,形成访谈报告。

第三部分:

企业与人才对比,苏南与苏北对比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思维差异和需求出入,切实给出建议。

(2)联系当前自动化专业在苏南苏北的就业形势总结分析结果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以及采访相关专业的专家、单位领导相结合的方式,在淳安县,苏州、盐城及涟水等地的人才市场进行调查,广泛发放问卷,积极采访专家,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

随后根据调查结果和专家分析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7月25日淳安县8月4日苏州

8月12日盐城市8月14日淮安涟水县篇三: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调查时间:

2010年1月15日---2010年2月25日

调查对象:

2008届大学毕业生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中国大学生毕业情况不理想。

许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针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做出了全面的研究分析。

通过走访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

据调查,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08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07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约为434万。

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即所谓的啃老族,该报告中定义为待定族)。

此外,2009年就业报告还指出,2008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2、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

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与2007年1.2%的比例接近。

云南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为1.9%,吉林1.7%,宁夏1.5%。

而广东、北京、江苏、上海等省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排名靠后。

自主创业的主要地区是就业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类型是地级及以下城市。

总体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大城市,就业环境越好,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最多的是工科类,其次是财经管理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类。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其月收入大大高于受雇应届毕业生的月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见图三)。

大学毕业生创业受其家庭的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

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

所以,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认为,创业理想是创业的最重要动力(41%-48%),而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创业(12%-15%),而大学期间对其创业帮助最大的是假期实习和课外兼职,学校、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和咨询以及大学的模拟创业活动也有显著帮助,如创业大赛等等。

所以,高校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

3、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

200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见图四),最低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最低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

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

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本科失业量的35.9%,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高专专业失业人数为14.67万,占了高职高专失业量的34.2%。

其中7个专业同时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

此外,2009年就业报告还指出,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的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

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

4、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211”院校的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为2030元、高职高专为1647元,而2007届这三类大学毕业生收入分别为2949元、2282元、1735元,2008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分别为14%、11%、5%,本科毕业生收入下降特别明显。

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月收入经济学大类最高、医学类最低,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是公安大类、半年后月收入最低是医药卫生大类。

虽然2008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

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2009年就业报告还指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越有可能进入好的大学;父母一方是研究生的子女进入“211”大学的比例是父母是初中学历及以下的两倍以上。

专业人员和管理阶层家庭的子女就读“211”高校的几率较高,农民和民工的子女就读高职高专的几率较高。

这种差别可能是录取中的非成绩因素造成的,强调综合素质的高考改革可能会让农民与农民工的孩子具有更大的录取劣势,可以考虑建立帮助教育弱势背景学生的社会补偿机制,以保证享有高等教育质量上的社会公平。

此外,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

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

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最多、求职成本最高,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5、大学毕业生亟须改进沟通和创新能力

2008届大学毕业生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工作要求较好的依次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较低的为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

而本科毕业生亟须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和说服他人等;高职毕业生则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和说服他人。

这些亟须改进的能力归属于沟通和创新能力。

统计分析表明,本科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雇主的满意程度分别为70%和68%;“工作要求与压力”不满意度最低,不满意度最高的是“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

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类雇主的满意度最高,对“民营企业/个体”类雇主的满意度最低。

然而民营企业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

2008届大学毕业生对不同规模雇主的满意度的总体趋势是:

雇主规模越大,满意度越高。

综述:

民营经济成理工科就业市场

统计的就业率是指大学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率,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

据统计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约1/3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较往届有所下降。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

但工学、管理学就业率分别为90%和89%,成为2008年就业率最高的两个专业。

最低的两个专业是法学和哲学,就业率为79%和76%。

蓝皮书指出,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5.9%。

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包括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

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

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介绍说,就业蓝皮书抽样人数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

共涉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的1196个专业。

异议:

国家就业形势存在变数

因此,就业好与坏要看各方面的条件影响,经济条件只是一个外在因素,工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否一直好下去,还很难下定论。

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制造业密集地区进行政策扶持,经过几年的发展,制造业行业对人才需求比较大,是制造业吸纳毕业生众多的原因之一。

从大的趋势来看,毕业生更多的将去往企业,而不是考公务员。

因此工学应该会持续热下去,但是持续时间目前还不好说。

对于现在的高考学生来说,4年后哪种专业能成为就业热门目前还很难下定论。

但是,能够看到的是,民营经济一定会成为热点,应该成为吸纳毕业生的最大群体。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也介绍说,调查发现,就业难的毕业生中,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较多。

袁岳解释说,这与毕业生城市社会资源的缺乏关系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