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2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校园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校园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校园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校园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校园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校园文化.doc

《高校校园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校园文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校园文化.doc

0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永恒的风景

——高校校园文化和特色专业调查

高二(5)班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

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那虽然看不着、摸不见,却又无时无刻不沉浸其中的校园文化。

“大学是每个人永恒的精神家园”,著名文学史家谢冕先生在他的《永远的校园》里如是说。

校园文化不仅让身在其中的学子春风化雨,更成为一所大学命脉之所在。

(一)历史是时间的积累,精神是岁月的凝聚

任何校园文化都与它的历史联系在一起,都在这沉积中显得愈足珍贵。

因此,谈论校园文化不得不从校园的历史谈起,否则如果没有源头,活水自何而来?

19世纪,“大学”,这个西方的舶来品被引入中国——它身上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文化,还被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的印记——一批希冀“教育救国”的仁人志士用它来振兴华夏的希望。

虽然大学在中国历经坎坷,但这种大学文化、校园精神即使是在最为风雨如晦的时刻都没有消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在折翅之后又能冲天而起,并且飞得更高的关键所在。

今天,离中国第一所大学的创建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个世纪里,中国的高校见证了中国由衰落走向复兴,而它自身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每个高校在历史的长河里哺育出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如北大的激扬江山、清华的含蓄内敛、北师的朴实无华……但不管外表多么迥异,但振兴国家的内核却始终没有改变,一以贯之于所有的校园文化中,成为大学真正魂系之所在,而这一切成为中国大学所特有的品质。

一句振兴中华并非虚文,它发酵在中国各个大学的校园文化之中,当你进入大学的时候你就会清晰地感觉得到。

(二)求知是精神的核心,激情是探索的动力

这个寒假,我们分组走访了几所北京知名的大学。

带着一种敬仰、期盼、羡慕的心态走进这些无数人向往且为之奋斗的地方,尝试用我们尚显稚嫩的眼光去发掘大学校园文化的种种……

北大

1、古朴典雅的校园

北大的校园又称燕园,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优美典雅的环境内充满着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可以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附:

北大校园名景图片]

2、“百团大战”的社团招新

每年的3月份,都是北大各个学生社团新学期招新的日子。

那几天,热情洋溢的北大学子会把三角地装饰得生气勃勃,活跃异常。

北大的新学期招新活动,号称“百团大战”,各家社团会纷纷派出声势浩大的招新队伍,五彩斑斓的展板和横幅,扣动青春心弦的口号,还有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凡是路过三角地的同学都能体会到北大社团人的青春激情和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

[附:

北大社团招新照片]

3、壮志凌云山鹰社

北京大学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4月1日,是全国首家以登山、科考、攀岩为主要活动的学生社团。

社团精神是“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

社团成立至今已有十八年了,在以走向自然、深入社会、征服自我、发扬青年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追求卓越精神的宗旨下,开展包括登山、科考、攀岩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登山活动结合高山探险与科学考察,努力发掘祖国广阔的山岳资源。

暑假组织社会实践考察团即科考队,深入祖国边远地区了解国情,服务当地人民。

各项活动培养出一大批青年登山爱好者和国家运动员,为中国的民间登山运动和科考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目前,山鹰社已成为北京大学第一大社,并被评为北大三大品牌社团之首,也是中国民间登山运动最有实力的登山团体之一。

[附:

山鹰社活动图片]

4、超越自我的自行车协会

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于1995年10月25日成立。

她是一个以自行车运动比赛和社会实践为内容的体育运动和学术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生社团,是中国最早开展大学生自行车运动的民间群众组织之一。

本着“团结、健身、进步、参与”的宗旨,车协结合大学生特点,通过体育比赛、旅行探险、科学考察、社会调查、参观游览、社会服务等多种社会实践方式,达到“学习、服务、锻炼”的目的,锻炼“奋进、挑战、超越”的品质。

2005年北京大学知行西部路赴西部自行车考察团。

[附:

车协活动图片]

[附:

对北大车协成员王宇翔同学的采访录音]

5、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北大的学子除了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还经常参与各种在校园内外举办的活动。

譬如新晋影片的首映式、国际马拉松比赛等等

[附:

《男才女貌》北大首映式照片06年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北大参赛学生照片]

北师大

北师大,历经百年沧桑,尽管几经校名更迭和学校改制,但北师大人始终把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在关系国运兴衰的每一个历史关头,北京师范大学都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五四运动中,北师大人率先集会游行,第一个点燃了爱国救亡的熊熊烈火。

1926年3月18日,北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范士融等为反对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不幸殉难,鲁迅先生为此写下了不朽名篇《纪念刘和珍君》,称他们为“真的猛士”。

[附:

校园内的3·18纪念碑]

在20世纪的风雨征程中,北京师范大学逐步形成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1、何为“木铎金声”

“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

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

孔子以木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

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所以北师大便以“木铎”作为校徽标志物,而一所大学以匡天下的象征物———“木铎”为自己的标志,也是雄心可见的。

[附:

“木铎金声”雕塑照片其他校园景致图片]

2、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厚重的文化传统并不是北师大校园文化的全部,青春火热的校园活动也为学子们带来了时代文化的感染力。

(1)活力四射的学生社团

朴实宽容的校风焕发出大学生们的潜能,于是,成员4000人的60多个学生社团成为北师大校园文化中活力四射的亮点。

[附:

多个学生社团活动照片]

(2)大学生电影节

每年一届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电影盛会。

2006年“大学生电影节”已经进入第13个年头,就连影视专业圈子的明星、名导们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们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

[附:

第13届大学生电影节照片]

(3)校园歌手大赛

校园歌手大赛,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过多次,成为北师大的传统活动之一,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规模上都日趋走向成熟,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拥有着一批批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校园歌手大赛旨在繁荣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丰富和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其创造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附:

北师大校园歌手大赛照片]

(4)其他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里,各种活动层出不穷:

“博士论坛”、“名师讲座”、“风云杯辩论赛”、“服饰文化节”、“京师之春体育节”等一系列大学生自己主办的文体活动,就像一道道大餐美食,成为大学生们紧张学习之余的期盼。

[附:

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照片]

3、校园里的人文景观

漫步在师大校园,还随处可见很多能够体现师大学子生活细节的人文景观——学生宿舍里的英语角,宿舍区旁广告栏里铺天盖地的考研考托广告,情人节浪漫套餐的广告,学生经常去淘宝的小书店,学生自主创业经营的化妆品小店,精心装饰的学生餐厅,还有风格独特的“合利屋”快餐店!

我们对餐厅的领班进行了简短的采访,这是一家新开不久的快餐店,以好莱坞电影为装饰主题,非常契合师大艺术系主办大学生电影节的感觉。

店内处处装饰着各种电影海报,,每一面墙壁都像是一段巨大的电影胶片,非常觉有艺术气息。

开业之后很受学生欢迎,经常有学生在这里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小聚会。

餐厅里有一面很大的文化墙,上面的画就是北师大艺术系的学生设计并绘制的。

在校园的角落里,我们既可以看到橱窗里“白鸽志愿者”宣传支持奥运的海报,能了解师大学子心系奥运的热情;还随处可见废旧电池的收纳桶,于细节之处看出师大人支持环保,从我做起的自觉。

[附:

一系列相关照片]

中戏

中央戏剧学院,是一所以戏剧影视艺术教育为主的艺术类大学,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

她是我国戏剧、影视艺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是从事戏剧影视艺术训练和实践的重要基地。

中央戏剧学院,是很多男孩女孩的梦想。

进入这里,好像就意味着舞台、聚光灯、掌声欢呼和鲜花名利。

但其实,有谁知道,进入棉花胡同里这个并不宽敞的校园,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在前面等着你呢?

中戏常设的专业有:

表演专业、导演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中戏导演系,许多人向往的圣地,不同于其他大学的特色专业。

真正进入这里学习,会有一些远远超乎当时想象的感受和体验。

为此,我们采访了04届育才毕业生,中戏导演系二年级学生——刘硕。

当问及导演系这个专业,最吸引人的专业课时,刘硕认为是——剧作课!

因为——(视频片断:

剧作课)

而在中戏校园里,学生的活动也有着和其他大学不一样的特色——(视频片断:

中戏校园活动)

(三)活动是心灵的陶冶,素质是追求的目标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作用:

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譬如,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

社团成员不仅在其中发展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世界,从而更加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知识拓宽作用:

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千姿百态的学生社团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

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或参加某项活动,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学生可以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社团或参加活动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人从中受益。

3、能力提升作用:

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了学生民主、团结、协作能力。

在活动中,参与者之间可以平等地交换意见,没有所谓的“权威”,有较为浓厚的民主气氛。

参与者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了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4、文化熏陶作用: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大学校园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的广阔天地,徜徉在名校校园,体验缤纷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笔者的感觉是八个字:

海纳百川,缤纷多彩。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细胞。

目前,在全社会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氛围下,各所大学都在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随着社会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关注和对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的校园文化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绽放在大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PS:

采访附录内容未能详尽录入此文本;

PPT版正在制作中……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