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2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概论.docx

《公共政策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政策概论.docx

公共政策概论

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尔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4、(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6、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17、人们把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社会组织层级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31、(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2、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的解决公共问题)。

33、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展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37、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8、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39、中国国务院制定政策的许多活动实际上是体现在(国务院各部门)的身上。

40、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

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守。

41、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交叉)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42、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这属于执行政策的(折扣型)。

43、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44、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5、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46、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47、(顺序决策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的公共决策。

48、(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49、(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于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50、(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51、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52、(简单矩阵法)实际上是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法筛选出来的方法。

53、(无为思维)是指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54、(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55、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56、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57、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58、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点,(管理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另一重要特征。

5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60、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61、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62、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1、政策的导向是(观念、行为)的导向。

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分配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

3、公共政策的主体体系包括(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核心主体)。

4、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

5、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说服、强制、交换)

6、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7、(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8、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支持、反对)。

9、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10、按照人们决策时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以将公共决策分为(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11、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分为(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

12、决策支持系统是由(斯科特、基恩)提出。

1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社会组织的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社会主体知识化)。

14、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执行)。

15、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创新超前观念,人本观念)。

16、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

17、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1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新的特点包括(信息化、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

19、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

20、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完全公共政策案例,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21、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22、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

23、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公正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公正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24、公共政策突出了“公共”二字,这意味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行为特征,应充分体现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者,维护者,倡导者)。

25、在所有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党、政府)。

26、通常情况下,下列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27、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自身观念的影响程度,行为的规范程度,行为的模范程度)。

28、政策环境优化和改善,主要包括(提供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29、公共政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30、集体决策模式指决策机构的全部成员(拥有同等级决策权力,共同决策,共同负责)。

31、中国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管理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32、结合中国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职业团体、群众团体、工作团体)。

33、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3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是指(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明确的决策方案运用期限,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

35、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出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除了(政策的系统化)。

36、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耗损失效)等阶段。

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37、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38、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是(公共政策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公共政策的评价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公共政策的评价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除了(公共政策的评价要从实际出发)。

39、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包括(绩效、效率、充分性)。

40、系统分析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这体现了系统方法的(相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41、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42、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自觉性),也是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43、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这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公共利益的基本属性,公共机构的特性)。

44、公共机构的特征是(公共机构有存在的必要性,公共机构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公共机构产出的独特性)。

45、当代公共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公共政策的程序化与非常规决策之间的矛盾,公共政策体系的相对封闭性与系统开放性的矛盾,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方法论之间的矛盾)。

除了(公共政策的特性与传统官僚体制之间的矛盾)。

46、一般来说,公共文化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的以下认识和观念之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1、公共政策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不包括有效性、对称性。

2、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活动时所秉持的价值观。

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

3、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4、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意味着一定要对这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

5、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6、心理效应在追踪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追踪决策的特征之一。

7、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是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决策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8、决策方案性质界定是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

9、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10、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11、因果理论把政策中潜在的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13、非正式评价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要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作出评价。

14、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15、在运用思维方法时,决策者一方面要注重理性选择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发觉灵感和注重直觉。

16、在公共决策中,决策者必须首先具有职业行为思维方法,将决策过程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来对待。

17、在使用简单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能。

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就将会失去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18、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19、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0、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21、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佳方案。

22、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23、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源开发,扁平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的趋势。

24、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25、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

26、公正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明确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员目的,选准公共政策案例的角度,确定公共政策案例的立足点。

27、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效,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的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28、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29、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是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30、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些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3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是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2、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3、中国的国家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之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享。

34、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导决策工作中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35、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

36、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37、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38、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把政策决定看成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把政策中潜在的因此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39、交易理论认为政委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40、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41、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能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

42、任何一项政策不可能一劳永逸,政府要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政策或调整已有的政策。

43、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作出评价。

44、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45、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并不单指在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它还应该具有特征更广泛的意义,如公共政策体制的科学化,公共政策诸方法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