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47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docx

重庆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secret

本报告所涉及资料仅为初步成果资料,仅供设计院参考,报告以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最总报告为准。

谢谢!

 

xxxx3#、5#楼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直接详勘)

 

二〇一四年八月

 

xxxx3#、5#楼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直接详勘)

项目编号:

勘察等级:

甲级

院长:

职称: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

职称:

高级工程师、注册师

项目负责:

职称:

高级工程师

报告编写人:

职称:

助理工程师

审核人:

职称:

高级工程师

审定人:

职称:

高级工程师

 

提交报告单位:

提交报告时间:

二O一四年八月

内审意见

xxxx3#、5#楼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已按勘察任务委托要求完成。

所采用的勘察手段和工作方法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要求,目的、任务明确,达到规范、委托书要求。

本次勘察目的和任务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外业钻孔编录、取样、测量等工作资料齐全,真实可靠;成果报告内容完整,对场地边坡稳定性、适宜评价正确,对试验成果的整理、统计、取值符合规范要求;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边坡治理方案建议符合实际。

本报告文字通顺,图件清晰美观,图式图例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已达到相关规范及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的要求,经相关质量审查部门审查后,可提可提交施工图设计使用。

审核人: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1前言

1.1目的任务

xxxx有限公司(甲方)拟在xxx进行xxxx3#、5#楼项目的建设,特委托xx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乙方)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直接详细勘察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岩土工程资料及设计参数。

本次勘察任务: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提供物理力学指标数值;

(3)选择基础持力层,提出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基础方案的建议;

(4)对场地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5)提供建(构)筑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对场区岩土边坡稳定性定性进行评价,提供场区岩土边坡挡墙设计参数;

(7)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进行环境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8)查明基坑开挖范围,提供基坑稳定性评价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

1.2工程概况

该工程由xx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xxxx3#、5#楼项目位于xxxx原厂区内,拟建工程由1-3#楼(30F/-3F)、1-5#楼(31F/吊3F)、1#商业(吊3F)及相应地下车库(-3F)组成。

拟建物详情见委托书及下表。

拟建工程概况表表1.2-1

拟建物名称

楼层数

设计地坪标高(m)

结构类型

拟采用基础型式

桩柱荷载(KN/桩)

工程重要性等级

1-3#楼

30F/-3F

227.50

1-5#楼

31F/吊3F

226.80

1#商业

吊3F

211.20

地下车库

-3F

213.40~215.18

1.3勘察依据和执行规范

1.3.1勘察依据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

(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

(3)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1:

500)。

1.3.2勘察执行规范

本次勘察工作依据下列规范进行: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高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7)《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8)其它相关技术规程。

1.4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的确定

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渝建〔2013〕346号)文件精神,划定本场地的勘察范围并确定本场地的勘察阶段。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表1.4-1

判定款项

判定条件

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

判定结果

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

1

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

/

/

2

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

/

/

3

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

本项目西侧土质边坡

满足勘察范围

4

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

/

/

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

1

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

/

/

2

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

/

/

3

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

/

/

勘察范围详见平面图。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表1.4-2

(初步勘察判定表)

判定款项

判定条件

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

及工程指标

判定结果

场地及项目

1

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

/

/

其他建设场地

1

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

/

/

2

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

/

/

3

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

/

/

4

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

/

/

其他建设项目

1

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

/

/

2

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

/

/

3

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

/

/

4

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

/

/

1.5勘察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

1.5.1勘察工作布置情况

接受业主方委托后,我院立即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编制了勘察纲要(附件3)。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和业主的技术要求,结合场地实际,将此工程定为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复杂,岩土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规定及拟建物特征,同时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布置勘探点。

勘探点按拟建物周边、角点布置,按15~30m的间距布设钻孔,共布置处勘钻孔42个(编号ZK1~ZK42),由于现场拆迁问题,经甲方和我院总工办同意后,取消ZK16、ZK17、ZK25、ZK26、ZK27、ZK33、ZK34钻孔,建议在具备施工条件时再做施工勘察。

钻孔深度控制原则:

根据相关规范,拟建高层建筑物一般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基础底面以下基岩中等风化带5~10m,控制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基础底面以下基岩中等风化带8~12m;地下车库及商业一般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基础底以下持力层3~5m,控制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基础底以下持力层5~8m。

边坡钻孔进入潜在破裂面深度以下约5m。

1.5.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及其质量评述

我院于2014年6月18日组织7台100型钻机进场施工,于2014年8月22日施工结束。

勘察过程中,我院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工程地质测绘:

对拟建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1:

500的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0.03km2。

采用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将各地质界限、不良地质作用等测绘到1:

500地形图上。

综合编制1:

500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测量:

根据甲方提供的1:

500总平面图作为本次测量的作业依据,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利用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作为本次测量控制点。

在钻孔布置平面图上,根据甲方提供资料计算求得各钻孔坐标,在各相应控制点上设站用光电仪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各钻孔。

待各钻孔施工完毕,在相应控制点上设站观测水平角一测回、垂直角一测回、测距一测回定测各钻孔,三角高程法测得各钻孔高程。

剖面测量采用J6经纬仪配合5米塔尺实测各条剖面。

测量成果精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钻探工作:

完成钻孔35个,钻探总进尺1625.10m。

全孔取芯钻进,土层采取率大于65%,强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70.0%,中等风化带基岩采取率大于80.0%,达到有关规范的要求。

本项目钻探采用植物胶护臂,套管跟进钻进。

地质人员跟班编录,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岩土测试:

在5个卵石土层进行N120超重型触探试验;在粉质粘土或粉土中采取Ⅰ级土样6组进行物理性质、快剪及压缩试验。

土样采用敞口薄璧取土器静力压入法在钻孔中采取,试样采出后立即装入土样盒并蜡封,运输过程中铺设软垫层减少土样的震动;在卵石土中采取颗粒分析样一组;在设计地坪高程以下的中等风化带岩石中采取岩石天然抗压样11组33件,饱和抗压样11组33件。

在2和钻孔中采取中等风化基岩变形样2组,现场取卵石样一袋做颗粒分析实验。

所有试样均现场及时封装交重庆川东南地矿检测中心测试。

(5)水文测试:

各孔终孔抽干钻探残留水后经24小时观测终孔稳定水位,共35孔次。

(6)物探:

本次勘察物探采用波速测井,主要用于查明土层的剪切波速及基岩的完整性。

本次勘察共布置2个波速测井孔。

(7)实行见证报告制度,确保了资料真实,外业见证由xxxx有限公司承担。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1.5.1

项目

单位

完成工作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1:

500)

km2

0.03

工程测量

剖面

m/条

1722/13

钻孔布测

33

图根控制点

2

钻探

钻孔及进尺

m/个

625.10/33

原位测试

N63.5触探试验

m/孔

22.80/4

水文工作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

孔次

33

室内岩土试验

抗压

天然

件/组

45/15

饱和

件/组

45/15

土常规

3

水腐蚀性

1

波速测试

声波

m/点/岩样件/孔

12.0/26/2/2

剪切波

m/点/孔

36/36/2

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达到了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勘察质量良好;室内报告整理和图件绘制采用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的勘察软件——工程地质勘察CAD1.0。

所提报告可供设计及施工使用。

本次勘察工作的质量达到相关规范及委托书要求。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5.1。

2自然地理条件

2.1交通位置

拟建场地位于江津区几江镇重庆长风机器厂原厂区内,北侧约50m处为进厂的主干道,场地内有众多的厂区道路,交通方便。

2.2气象水文

1)气象

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少严寒、夏多炎热,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3°C,最热月8月,最冷月1月,极端最高气温42.2°C(1951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3.6°C(1975年12月15日)。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15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10mm(摘自綦江幅《区域水位地质普查报告1:

20万》),从江津市气象局收集的1998~2000年三年间的月最大降水量为204.6mm(1998年8月),日最大降雨量183.5mm(1998年8月7日,当地人称为8.7洪灾),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12月~次年2月降水较少,降水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受地形控制明显,向长江两侧分水岭方向降水量逐渐拉大,高中山区降水量较大,低山、丘陵、河谷区降水量相对较小。

2)水文

场地处长江南岸,与长江最近距离约330m。

该段长江江水年最大径流量3532×108m3,每年平均径流量2692×108m3,常年枯水位179m,常年洪水位193m,历史最高洪水位200.47m(100年一遇,1906年),20年一遇洪水位198.50m,50年一遇洪水位199.70m,水位涨幅19.50m。

河谷之宽度800~1100m,枯水期水面宽度400~500m,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到江津回水位为182m,与本段长江常年枯水位接近,对岸坡影响较小。

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1990年修订),将在巴南区中坝岛长江流域修建重庆小南海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29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96m(吴淞高程)。

勘察区内无沟河及其它地表水体,拟建场地地下室最低高程约211.20m。

长江洪水位及规划中的小南海水库对勘察场地无影响。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南岸Ⅱ级阶地上,属于河流堆积阶地地貌。

场地整体地势平缓,西侧局部段较有陡坎,陡坎已修建重力式挡墙支挡。

建设用地范围内最高高程212.43m(ZK3),最低高程220.78m(ZK39),相对高差8.35m,整体地形坡度角一般1~15°,西侧局部陡坎。

3.2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江津向斜东翼,岩层倾向265°,倾角8°,呈单斜产出。

通过场外基岩露头调查,基岩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

LX1裂隙倾向30°,倾角75°,裂面平整,宽1mm左右,无充填,延长1.6~2.0m,间距1~2m,为结合一般的硬性结构面;

LX2裂隙倾向330°,倾角70°,裂面较平直,闭合,无充填,延长1.5m左右,间距>1~2m,为结合一般的硬性结构面。

场地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主要结构面为层面及以上2组裂隙,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3.3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露,场区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3al)粉质粘土、粉土、卵石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

场区内各种岩土特征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ml)

(1)杂填土(Q4ml):

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卵石、煤渣及其它杂物组成,多为原建筑的垫层及地面,局部地段表层散落原建筑拆迁散落的砖块及砼块。

因本次杂填土为近期房屋拆迁形成,厚度较薄,最后约40cm,故未分层编录。

2)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3al)

(1)粉质粘土①:

浅黄色、浅灰色,可塑~硬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石,呈亚园、园状,粒径10~100mm,含量5~10%,局部可达15%左右。

局部地段含砂粒,手捏砂质感明显。

钻探揭露厚度1.10m(ZK30)~14.10m(ZK6)。

多在卵石土中以透镜体夹层出现,分布不连续。

(2)粉土②:

灰黄、浅黄色,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少量卵石,粒径约5~25mm,含量约5~15%。

钻探揭露厚度1.10m(ZK10)~14.80m(ZK2)。

多在卵石土中以透镜体夹层出现,分布不连续。

(3)卵石土:

黄灰、灰色、褐灰色等杂色,主要由卵、漂石及粉质粘土组成。

卵、漂石母岩以花岗岩为主,次为石英岩,灰岩及砂岩。

卵、漂石直径一般在20—400mm之间,磨圆度较好,为亚园、园状,表面光滑,排列无序,含量一般在40~70%之间。

卵、漂石间充填物以可塑~硬塑状粉质粘土、砂、粉土,结构稍密~中密,除顶部少量为稍密外,以中密为主,稍湿。

钻探揭露厚度0.90m(ZK24)~29.50m(ZK38、ZK39)。

主要分布于房屋拆迁的建筑垃圾下,所有钻孔均有揭露。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

(1)泥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较重和含灰绿色团块,间夹砂质团块和条带。

主要分布在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要岩性。

钻探深度范围内均未钻穿,钻探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最大厚度为17.18m(ZK15)。

各孔各岩土层厚度及标高统计于表3.3-1。

3.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基岩面整体上由南朝北倾斜(与库岸倾向基本一致)。

相邻钻孔间的基岩面倾角0~35°(ZK20~ZK30之间)。

基岩顶面埋深22.40m(ZK33、ZK35)~35.45m(ZK6),顶面高程177.60m(ZK6)~193.18m(ZK35)。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带:

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手可折断岩芯块),厚0.70m(LK8)~3.30m(ZK31)。

中等风化带:

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块状,岩体较完整,岩质在天然状态下较硬。

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顶界埋深24.10m(ZK35)~36.95(ZK6),顶界高程176.52m(ZK1)~195.98m(ZK39)。

3.5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水。

场地内土层以粗粒土(卵石土)为主,孔隙率较大且连通性较好,具备成为含水层的条件;场地内泥岩中等风化带结构致密,为相对隔水层。

由于场地位于长江南岸Ⅱ级阶地上,第四系堆积层底界高程177.60~193.18m,较长江常年枯水位179m,且其北端为朝长江临空的库岸,排泄条件良好,这决定了场地虽然分布着厚度巨大的透水层,但其排水条件良好。

钻孔终孔后,将孔内的残留施工用水抽干后对钻孔进行了逐一的终孔水位观测。

钻孔内均测得地下水位。

说明以拟建场地所在区域钻孔深度范围内存在地下水,地下水水量与大气降水及长江水补给量的关系大。

拟建场地地下水位标高202.5~203.90m,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地下水补、径、排: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由土层入渗,大部分朝库岸的倾向以渗流的方式向北侧地势低洼的长江排泄,在降雨季节可形成少量上层滞水。

在洪水期最高可达199.70m,及小南海水库蓄水后,水位可达197.00m,地下水位回灌,使场地下部处于地下水浸泡中。

3.6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

经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及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表明,拟建场地内及其周边无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4.1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1)杂填土

该层厚度不均匀,厚度较小,一般在1m以内,且在工程建设中大部分被挖除,无作持力层的价值,故未对其进行测试。

根据现场鉴定并钻探过程,杂填土密实程度为松散~稍密,填土粗骨粒大小、含量及分布变化大,填土的均匀性较差。

(2)粉质粘土

该层分布于场地内卵石土间,浅黄色、浅灰色,呈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此次钻探施工在ZK4、ZK6、ZK7等3个钻孔中进行了原位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成果统计计算于表4.1-1。

每贯入30cm锤击数8~10击,平均值9击,标准值8.65击,为可塑状。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4.1-1

名称

孔号

试验孔深(m)

贯入深度

贯入30cm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

标准

(cm)

锤击数

系数

值N

粉质粘土

ZK4

20.90

21.20

30

9

9.00

1.00

0.11

8.65

ZK6

19.10

19.40

30

10

ZK7

20.15

20.45

30

8

拟建场地内的粉质粘土揭露最大厚度为14.10m,本次勘察选取土层较厚的3个钻孔取了3组土样做土常规试验。

试验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规范统计于表4.1-2。

经统计,粉质粘土天然含水量24.4%~30.1%;天然密度1.86~1.99g/cm3,平均值1.93g/cm3;饱和密度1.92~2.02g/cm3,平均值1.97g/cm3;干密度1.43~1.60g/cm3,平均值1.52g/cm3;孔隙比0.713~0.917,平均值0.807;液限32.8%~37.4%,平均值35.2%;塑限19.8%~21.1%,平均值20.5;液性指数0.31~0.55,平均值0.42;塑性指数14.8~16.3,平均值15.4;天然直接快剪标平均值φ=14.4°,C=30.7kPa;压缩系数(a1~2)平均值0.38MPa-1,压缩模量(Es0.1~0.2)平均值4.90MPa。

由试验可知,本场地粉质粘土为可塑状中压缩性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4.1-2

样品

编号

物理性质

天然直接快剪

压缩

天然含水量

天然密度

饱和密度

干密度

比重

孔隙比

饱和度

液限

塑限

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

内聚力

内摩擦角

压缩

系数

压缩

模量

(%)

(g/cm3)

(g/cm3)

(g/cm3)

(%)

(%)

(%)

(kPa)

a0.1~0.2(MPa-1)

Es0.1~0.2(MPa)

ZK3

30.1

1.86

1.92

1.43

2.74

0.917

90.0

37.4

21.1

0.55

16.3

27

13.7

0.47

4.08

ZK9

26.2

1.93

1.97

1.53

2.74

0.792

90.7

35.3

20.5

0.39

14.8

32

15.1

0.34

5.27

ZK28

24.4

1.99

2.02

1.60

2.74

0.713

93.8

32.8

19.8

0.31

15.0

33

14.5

0.32

5.35

统计件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最小值

24.4

1.86

1.92

1.43

2.74

0.713

90.0

32.8

19.8

0.31

14.8

27

14.8

0.32

4.08

最大值

30.1

1.99

2.02

1.60

2.74

0.917

93.8

37.4

21.1

0.55

16.3

33

15.5

0.47

5.35

平均值

26.9

1.93

1.97

1.52

2.74

0.807

91.5

35.2

20.5

0.42

15.4

30.7

14.4

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