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9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doc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2010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90分钟。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材料分析题,一份材料,8分;

论述题,每题14分,共14分。

二.复习提纲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P1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

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原因: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对外扩张、掠夺殖民地、扩大商品市场,且建立了殖民大帝国,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所以把中国作为它的侵略目标之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加紧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

影响:

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出现了新的阶级(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产家)

直接原因: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活动。

根本原因:

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

导火线:

虎门硝烟。

影响:

国际关系的改变: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鸦片战争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p16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P35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粉碎了它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社会制度的腐败:

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中国军队素质、武器装备处劣势,综合实力与战斗能力低下;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中国的反封建战争遭到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了。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p48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5.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P53

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3、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6.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及意义。

P62内容:

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内容: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转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72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客观上说,是由于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全国绝大多数人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8.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

P104

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第二,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第三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第四,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第五,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第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9.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p113

A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B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目标,中共成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从建立开始就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

D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指明方向.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首先,它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其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再有,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也是不曾有过的。

/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与经过,及对国民党的影响。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而汪精卫召开的“分共”会议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

在此之间,共产党人帮助和推动了国民党革命军的建立,提高了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了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影响:

国民党从代表民族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转变为代表无产阶级、民族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为革命壮大了力量。

11.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p117

大革命的性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从而使革命遭到失败。

/1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原因及意义。

P125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必然的,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

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薄弱环节(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其意义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为中国指明了革命道路。

13.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什么是长征精神?

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p137

历史意义1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打破国民党围堵,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为革命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取得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2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挨打局面,实现军事战略转变,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3长征精神成为革命的精神动力

4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是军事史上旷古未有的战略大转移

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

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何发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砥砺自我的过程中;在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作饭建设中。

14.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1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P16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来中国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6.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p91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1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简单讲,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2、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既团结了地主,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抗战结束,矛盾变化。

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按照《中国土地大纲》要求,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主要还是团结贫下中农,限制富农,打到地主,均分土地。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