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558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机考习题答案.do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一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1、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A)。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789年法国大革命

C、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D)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贩卖奴隶C、掠夺土地D、资本输出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4、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D)。

A、手工业者B、失业的农民C、城市贫民D、工人阶级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

A、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6、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而最主要的矛盾是(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C)。

A、政治控制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文化渗透

8、1861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A)。

恭亲王奕訢和慈禧太后从此掌握政权。

A、“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B、戊戌政变

C、玄武门政变D、天京事变

9、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法国议员指出:

“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劲。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这段话表明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是(B)。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与相互妥协B、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封建君主制度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0、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B)。

A、经济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腐败C、军事战略错误D、思想观念保守

11、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的是(B)。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马建中

12、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A)。

A、《四洲志》B、《筹洋刍议》C、《盛世危言》D、《海国图志》

13、规定中国应支付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的条约是(D)。

A、中美《望厦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D、《辛丑条约》

14、1885年3月,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中越边境镇南关,老将(C)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取得镇南关大捷。

A、邓世昌B、陈化成C、冯子材D、关天培

15、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A、中英《南京条约》B、中美《望厦条约》

C、中英《虎门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16、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运动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虎门销烟D、义和团运动

17、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澳门B、台湾C、香港D、崇明

18、到(D)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19、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D)。

A、魏源B、李鸿章C、郑观应D、林则徐

20、魏源在其(B)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A、《夷情备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盛世危言》

21、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

22、德国元帅瓦德西认为: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重重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23、下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有(D)。

A、其斗争锋芒指向外国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压迫的无穷力量

B、将清政府的卖国投降面目暴露于国人面前

C、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D、阻止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24、下列条约中没有涉及香港问题的有(B)。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北京条约》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5、有人说,英国是用三样武器打开中国大门的,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

A、商品→鸦片→炮舰B、鸦片→商品→炮舰

C、商品→炮舰→鸦片D、炮舰→鸦片→商品

26、1860年10月,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C)。

A、英国侵略军B、法国侵略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27、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的条约是(D)。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8、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是(D)。

A、1883—1885年B、1884—1885年C、1893—1895年D、1894—1895年

29、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达(D)平方公里。

A、40万B、50万C、60万D、150多万

30、(B)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A、1840—1842年B、1856—1860年C、1894—1895年D、1900—1901年

31、中英《南京条约》签定于(C)。

A、1843年B、1841年C、1842年D、1840年

32、中日《马关条约》签定于(B)。

A、1897年B、1895年C、1896年D、1894年

33、《辛丑条约》签定于(B)。

A、1903年B、1901年C、1902年D、1900年

34、英国人(B)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A、懿律B、赫德C、义律D、马礼逊

35、(C)年,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A、1901B、1899C、1900D、1898

36、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C)。

A、进行传教活动

B、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

37、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C)。

A、《民报》B、《万国公报》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

38、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焚毁圆明园的罪行: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雨果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C)

A、俄国军队B、英国军队C、英法联军D、美国军队

专题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9、(B)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A、1852B、1851C、1850D、1853

40、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A、西京B、金陵C、天京D、北京

41、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发生于1856年的(A)。

A、天京事变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C、金田起义D、北伐失利

42、(D)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A、1861B、1862C、1863D、1864

43、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政令,各省书院改为(C)。

A、预备学校B、私塾C、高等学堂D、专业学会

4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C)。

A、开平矿务局股权的转移B、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C、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D、中法战争失败

45、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B)年。

A、1840B、1898C、1895D、1901

46、资产阶级维新派中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的是(B)。

A、康有为B、严复C、谭嗣同D、梁启超

47、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是在(A)年。

A、1895B、1898C、1890D、1901

48、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D)。

A、李鸿章B、张之洞C、郑观应D、冯桂芬

49、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B)。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万大洪告示》D、《原道醒世训》

50、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C)

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局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D、天津机器局

51、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B)。

A、广东水师B、北洋水师C、福建水师D、南洋水师

52、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A)。

A、福州船政局B、上海江南制造总局C、湖北枪炮厂D、天津机器局

53、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D)。

A、时务学堂B、广方言馆C、京师大学堂D、广州万木草堂

54、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D)。

A、“亲政”B、“宪政”C、“军政”D、“训政”

55、戊戌六君子不包括(B)。

A、康广仁B、梁启超C、林旭D、谭嗣同

56、(A)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A、《资政新篇》B、《万大洪告示》C、《天朝田亩制度》D、《原道醒世训》

57、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培养(C)。

A、政治人才B、经济人才C、翻译人才D、军事人才

58、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出的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是(A)。

A、君主立宪B、人民民主C、民主共和D、君主专制

59、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共同特点是(C)。

A、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B、坚决反封建的姿态

C、以救亡图存为目的D、坚决反帝的姿态

60、洋务运动首先兴办的是(B)。

A、商业B、军用工业C、民用企业D、农业

61、19世纪(D),清政府兴办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A、40—50年代B、60—70年代C、60—80年代D、60—90年代

62、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

A、干王B、英王C、翼王D、忠王

63、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

A、《仁学》B、《劝学篇》C、《校邠庐抗议》D、《盛世危言》

64、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D)

A、《日本变政考》B、《仁学》C、《新学伪经考》D、《变法通议》

65、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A)

A、《国闻报》B、《时务报》C、《京报》D、《大公报》

66、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B)

A、新式海军B、新式陆军C、新式炮兵D、新式骑兵

67、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A)

A、《劝学篇》B、《醒世恒言》C、《盛世危言》D、《天演论》

专题三辛亥革命与帝制的终结

68、1904年到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却宣称(C)。

A、预备立宪B、实行新政C、局外中立D、支持俄国

69、1894年,孙中山在(C)组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A、上海B、南京C、檀香山D、东京

70、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辛亥革命(D)。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71、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C)。

A、护国运动的失败B、二次革命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D、保路风潮的失败

72、1912年8月,(C)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A、黄兴B、孙中山C、宋教仁D、章炳麟

73、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D)。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A、《五权宪法》B、《土地法大纲》

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4、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是在(B)。

A、1912年4月1日B、1912年2月12日

C、1912年3月10日D、1911年10月10日

75、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C)。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A、中国国民党B、华中会C、中国同盟会D、兴中会

76、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1911年4月举行的(  D )。

A、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防城起义   D、黄花岗起义

77、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C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黄花岗起义

78、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B)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北京

79、中华民国元年是(C)。

A、1913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0年

80、1915年,(C)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A、孙中山 B、段祺瑞  C、蔡锷  D、黄兴 

81、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A、辛亥革命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革命D、义和团运动

8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83、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不包括(D)。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84、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不包括(D)。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保路风潮

85、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C)。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86、1911年10月10日,(B),辛亥革命爆发。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广州起义D、萍浏醴起义

87、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B)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南京B、北京C、上海D、广州

88、(D),日本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

89、(C),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A、1914年B、1915年C、1916年D、1917年

90、(C),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失败。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

91、1903年,(C )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

A、邹容B、陈天华  C、章炳麟  D、梁启超

92、1903年邹容写的(C),热情讴歌革命。

A、《警世钟》 B、《猛回头》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93、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A、《民报》 B、《国民报》 C、《苏报》  D、《新民丛报》

94、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C)。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95、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A、推翻了封建帝制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6、1912年8月,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 B)。

A、统一共和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国民共进会

97、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 D),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A、兴中会   B、国民党   C、中国同盟会   D、中华革命党

98、1917年孙中山针对( D)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

A、张作霖  B、张勋   C、黎元洪   D、段祺瑞

专题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A)。

A、1914年B、1916年C、1918年D、1919年

100、(B),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A、1918年2月B、1919年3月C、1919年5月D、1920年2月

101、(A)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A、中国B、苏联C、朝鲜D、南斯拉夫

102、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A),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A、《联合国家宣言》B、《雅尔塔协定》

C、《波茨坦公告》(又称《波茨坦宣言》)D、《大西洋宪章》

103、(B)签订的中美宪警联合勤务议定书,规定在华美军肇事须由美宪警处理,中国警局仅有旁听权,从而在实际上把领事裁判权变相恢复了。

A、1945年10月B、1946年10月C、1947年10月D、1948年10月

104、(B),是国民党的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步骤。

A、加入“官股”B、发行“法币”C、发行内债D、从事商业投机

105、1925年1月,(C)提出了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明确主张。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中共四大D、中共五大

106、革命的根本问题是(C)。

A、党的建设问题B、军队建设问题C、国家政权问题D、农民土地问题

107、中国人是从(D)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A、新文化运动后B、五四运动后C、辛亥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后

108、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109、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说法,其中“陈”、“李”分别指(B)。

A、陈独秀李达B、陈独秀李大钊

C、陈潭秋李大钊D、陈潭秋李达

110、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的成功召开。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1、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C)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A、蔡元培B、胡适C、陈独秀D、鲁迅

112、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C)建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