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67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日照市2009年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2009.3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l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信笺歼灭箴言三缄其口草菅人命

B.奴婢媲美庇护刚愎自用麻痹大意

C.诡谲角色倔强攫为己有一蹶不振

D.和煦蓄谋絮语酗酒寻衅面面相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弥漫雪泥鸿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涣散殉情再接再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商榷座落要言不烦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洋相和蔼共克时艰管中窥豹,略见一般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_______“旱魔”,成为我区发展的重大课题。

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②一位的士司机遭到了3名自称是“城管的”男子的殴打。

事后,虽有警方到场________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此事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

③当下有些人对茶的重视很不够,________形成偏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普通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饮料。

A.降伏处置甚至B.降服处治甚至

C.降服处置因而D.降伏处治因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3G手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发挥得酣畅淋漓。

B.随着贝尔斯登被贱卖、雷曼申请破产、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被国有化,美林、高盛、摩根土丹利等国际大投行均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C.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二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较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飞行器“山猫”可以像普通飞机那样从跑道上起飞,速度最高可达两倍音速,高度最高可达20万英尺(约合60公里)以上。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炒得过热走势也过急的“两会行情”,骨子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政策牛市,而是“讲故事”讲出来的“山寨牛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君子比德于玉

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而亲近的代名词,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东方神韵,它蕴涵着生命与感情,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的文明古国,崇玉、礼玉、赏玉、藏玉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的《无题》让我们对玉更有种神秘的爱慕,历史上女娲补天、弄玉吹箫、完璧归赵……多少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

中国是一个爱玉而又敬玉的民族。

玉石文化的传承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

“玉”成为东方精神的体现。

今天,玉石已广泛地被大众接受和拥有,已不再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王者富家的专利,而是艺术,是哲学,是一种道德修养,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中华玉文化是中华不同民族、语言和时空的共性文化。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美的享受,追求艺术生活的时尚,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玉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

孔子说“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就是讲,玉是道德的表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古人把高尚的道德和美丽与玉饰等同。

君子比德于玉,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祈福驱邪、幸福长寿,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如“白玉无瑕”、“抛砖引玉”、“璞玉生辉”、“黄金有价玉无价”等。

再者,由于玉器不朽,虽然雕琢、打磨、入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岁月的磨练,仍能保持其温润坚实的质地,发散它永恒的光辉,故而古人喜欢把这种温润坚实的玉石比作君子而崇拜。

玉的文化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玉是有形的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象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可洗涤人心,净化人性。

可将道德和文明的标准提升到高雅的艺术美学价值上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美玉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精灵,它所包容的巨大财富,古往今来令多少人倾倒,令多少人艳羡!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强忍两度因献宝所受刑之痛辱,再次“冒欺君之罪”向楚王献玉璞。

楚文王命玉匠将玉璞削皮剖之,果获至宝,随即琢成“和氏之璧”。

从此,和氏璧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祥瑞之征兆。

得璧者则得天下,乃天命所归。

因此,历代君王无一例外地都想得到它,这旷世珍宝的和氏璧演绎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千秋史话。

古人佩玉,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做人要注重道德,讲究情操。

现代人拥有佩戴美玉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高贵的情操,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寄托对自然的向往。

佩玉能够潜移默化、修身养性,可求得心灵深处的寄托和人格上的向往与满足,并可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玉积山川之精,人仪之美,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天地,玉可寄托理想,玉可保健避邪。

玉,本来是一块顽石,古人将它从深山采回,耗尽心血雕琢成器,赋予它高尚的思想道德,寄托自己梦想的生活。

古人传下来的是一种精神,我们当然要延续这种精神。

6.下列关于“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积山川之精,人仪之美,蕴涵着生命与感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玉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精灵,人们将它从深山采回,经过打磨、人土、受沁、改制、盘养等工序雕琢成器。

C.玉是艺术,是哲学,是一种道德修养,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D.玉是有形的智慧结晶和无形的精神领域,可洗涤人心,净化人性,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哲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7.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是一个爱玉而又敬玉的民族”的一项是

A.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玉石文化的传承贯穿了我们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B.唐代诗人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孔子“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名言,女娲补天、弄玉吹箫等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

C.玉产生于亿万年以前,它既是深山之中的一块顽石,同时也是大自然长时间孕育而成的一个精灵,它本身包容了巨大的财富。

D.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祈福驱邪、幸福长寿,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人们都想拥有它,佩戴它。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而亲近的代名词,是东方精神的体现,是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王者富家的专利。

B.玉可比人,玉可喻事,玉可祭天地,玉可寄托理想,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中国历代君王无一例外地都想得到它。

C.古今佩玉的目的相同,佩玉不仅能够修身养性,还可以求得心灵深处的寄托和人格上的向往与满足,可以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D.玉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君子比德于玉,赋予它高尚的思想道德,寄托自己梦想的生活,我们应当延续古人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

三、(12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猛,字勿猛,建昌世家子。

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悛;名、字,皆先生所赐也。

至十六七,强武绝伦,又能持长竿跃登夏屋。

喜雪不平,以是乡人共服之,求诉禀白者盈阶满室。

崔抑强扶弱,不避怨嫌。

每盛怒,无敢劝者。

惟事母孝,母至则解。

母谴责备至,崔唯唯听命,出门辄忘。

比邻有悍妇,日虐其姑。

姑饿濒死,子窃啖之;妇知,诟厉万端,声闻四院。

崔怒,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立毙。

母闻大骇,呼邻子极意温恤,配以少婢,事乃寝。

母愤泣不食。

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

崔妻周,亦与并跪。

母乃杖子,而又针刺其臂,作十字纹,朱涂之,俾勿灭。

崔并受之,母乃食。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

一日,崔母弟卒,从母往吊。

途遇数人,絷一男子,呵骂促步,加以捶扑。

观者塞途,舆不得进。

崔问之,识崔者竞相拥告。

先是,有巨绅子某甲者,豪横一乡,窥李申妻有色,欲夺之,道无由。

因命家人请与博赌,贷以责而重其息。

终夜,负债数千。

申不能偿,强以多人篡取其妻。

申哭诸其门。

某怒,拉系树上,榜笞刺剟

,逼立“无悔状”。

崔闻之,气涌如山,鞭马前向,意将用武。

母搴帘而呼日:

“唶!

又欲尔耶!

”崔乃止。

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妻诘之,不答。

至夜,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

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慑息以听之。

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

官疑申,捕治之。

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词。

积年余,不堪刑,诬服,论辟。

会崔母死。

既殡,告妻日:

“杀甲者,实我也。

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

今大事已了,奈何以一身之罪殃他人?

我将赴有司死耳!

”自首于庭。

官愕然,械送狱,释中。

中不可,坚以自承。

官不能决,两收之。

戚属皆诮让申。

申曰:

“公子所为,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

”执不异词,固与崔争。

久之,衙门皆知其故,强出之,以崔抵罪,濒就决矣。

会恤刑官赵部郎,案临阅囚,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

未期年,援赦而归。

(选自《聊斋志异·崔猛》,有删节)

【注】剟(duō);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屡戒不悛悛:

改悔B.配以少婢,事乃寝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见:

显现D.不堪刑,诬服,论辟论;争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崔并受之,母乃食①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A.B.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①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①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C.D.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崔猛“性刚毅”“事母孝”的一组是

①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①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

A.B.

②姑饿濒死,子窃啖之②崔并受之,母乃食

①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①我将赴有司死耳

C.D.

②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②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猛性情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然抑强扶弱,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

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致死,受到了母亲的杖责。

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并决心悔改。

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回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

D.崔猛母亲去世后,他认为孝敬母亲的大事完成,于是到官府自首,使蒙冤的李申无罪获释;又因自首而减刑充军云南,不到一年巧遇大赦回到家中。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

(5分)

(2)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

(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

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醿:

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目风光的?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2)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22个字)(3分)

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去年宣布,将在令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会,其中两件拍品是来自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总估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

以北京律师刘洋为代表的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19日向巴黎一家法院递交禁止圆明园流失文物兔首和鼠首铜像被拍卖的请求。

据悉: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APACE)作为“禁止令”申请人,19日已向法国司法部门提出在拍卖前对拍品进行“财产保全”申请。

根据法国法律,在不禁止拍卖便会影响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令”,使拍卖活动依法停止。

巴黎一家法院于当地时间23日中午11时30分开始紧急审理禁止拍卖的请求。

但最终裁决驳回律师团的禁拍申请。

17.下面是《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青春偶像30年》的插图,请用简要的文字概括青春偶像内涵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写一句评论。

(4分)

18.仿照下面示例的句式与修辞,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例句主旨相同。

(5分)

示例:

船在告别,驶向海角

舍弃了港湾的安宁与清闲

才有了搏击风浪的雄姿和喜悦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花燃柳卧林清玄

植物园的荷花已经谢尽了。

荷花池畔的柳树在秋末的雨中却正青翠。

过去的岁月中,我经常到荷花池去散步,每次到植物园看荷花,我总是注意到荷花的丰姿,花在季节里的生灭,觉得荷花实在是很性感的植物。

有人说它清纯,那是只注意到荷花开得正盛的时候,没有看到它从花苞到盛放,甚至到结出莲蓬的过程。

它在一张一开之间,冬天就到了。

由于荷花是那样迷人,使人在看荷花的时候几乎就忘了身边的其他景物。

有一天我坐在荷花池畔,凉风习习的黄昏,竞在凉椅上斜着头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看到池中的荷花显出一种疲惫的样子,然后我就看到池边的柳树,正在黄昏的时候展出一种魅力。

我想到,荷花再美,如果没有柳树陪衬,它恐怕也会黯然失色了。

柳树平常时候好像睡在旁边,静静地卧着,可是它活在季节之上,在冬风之中,所有的花全部落尽,柳树像一个四处游方的孤客,猛然在天涯海角的一边走出来,如果我们看柳树能有另一种l心情,就会发现它的美并不在别的花之下。

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

我是个爱花的人,花在泥土上是一种极好的注解,它的姿形那么鲜活,颜色那么丰富,有时还能散发出各种引人的馨香,但是世上没有长久的花。

有一次,我到彰化县的田尾乡去,那时秋天已经过尽,初冬的冷寒掩盖了大地,田尾的花农已经收成了所有的花,正等待春天的消息。

我到花田里去,这时一向被称为繁花都城的乡镇有了不可思议的景象。

玫瑰剪了枝,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菊花全被连根拔起,满目的疮痍。

陪我到田里的花农告诉我:

“你来得不巧,应该在春天的时候来,花是活在春天的。

”后来他提议去看看盆景,只有盆景是不凋的,我拒绝了,因为我只对真正长在土地上的有兴趣。

田尾繁花谢尽等待春天的经验,使我开始深思花的精魂。

在人世里,我们时常遇到花一样的人,他们把一生的运势聚结在一刻里散放,有让人不可逼视的光芒,可是却很快地消逝了,尤其是艺术家,年轻的时候已经鲜活,可是岁月一过,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

反而是那些长期默默地挺着枝干的柳树,在花都落尽了,新的花还没有开起的时刻,本来睡在一侧的柳树就显得特别翠绿。

有时目中的景物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通过人的眼,人的慧心,事物才能展现它的不凡。

我想起一则希腊数学家扣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当罗马帝国侵略希腊的时候,阿基米德正全神贯注地在铺了一层沙土的房子内,哺哺自语地演算着奇怪的几何图形,几个罗马兵冲进来,粗鲁地践踏着沙土,并且捉着阿基米德大叫:

“你是谁?

阿基米德大怒,吼道:

“走开,不要踩坏了我的图形!

”罗马兵一气之下,一刀杀了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不是他对于学术追求的专注,而是他手上只拿了一根树枝,写的只是沙土。

树枝和沙土是多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人都可能拿它写出一些字句,可是它到了数学家之手,却可能为人世留下不朽的真理。

阿基米德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我时常看到一种景象:

一棵美丽的牵牛花开在竹篱笆上,牵牛花轻快欢欣地在风中飞扬,要把生命的光彩在一天开尽,可是如果没有竹篱笆呢?

美丽的牵牛花就没有依附的所在。

纯美的事物有时能激发人的力量,有时却也使人软弱。

美如果没有别的力量支撑,它就是无力的,荷花和杨柳就是这样的关系。

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社会会向花一样燃烧的方向走去。

物质生活日渐丰盛,文明变成形式,人们沉浸在物欲的享受里,在那样的世界,人人争着要当荷花,谁肯做杨柳,谁肯做数学家手中的树枝和沙土呢?

19.文中的荷花与柳树有怎样的特征?

(4分)

20.文中说“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请简要赏析本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

(4分)

21.文中叙写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何作用?

(4分)

22.文章最后说“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社会会向花一样燃烧的方向走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从花与柳的关系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作为思想者的巴金祝勇

公元2005年10月17日,巴金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之路,不仅他的生命长度在中国作家中颇为罕见,他的精神阅历也绝无仅有。

对巴金的评价常常存在着某种深刻的矛盾,一方面他被推崇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另一方面,他的文学地位不断受到质疑,一些人认为,无论《家》《春》《秋》《寒夜》《第四病室》,还是他晚年引起关注的《随想录》,都无法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

显然,在被修饰的巴金和真实的巴金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小的距离。

这个距离,首先来自对他思想者身份的忽略。

正如我们不能单以小说的成就来衡量鲁迅的文化价值一样,巴金首先是作为一个思想者存在的。

自从十五岁读过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之后,巴金就开始了对人类幸福世界的幻想,安那其主义(又称“无政府主义”)也因此成为他一生坚持的基本主张。

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巴金就已经写下了大量文章,如《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爱国主义与中国人到幸福的路》等,对政府、私有制进行批判,而这,正是安那其主义的出发点。

巴金认为:

“无政府主义使我满意的地方是他重视个人自由,而又没有一个正式的、严密的组织。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的安那其主义者大多主张通过创造真正社会化的个人而达到人性真正的社会化。

安那其主义在五四新文化版块占有重要一席,并且显然应被视为=十世纪中国革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从思想史的视角观察巴金,巴金的文本便会发生奇特的变化,它们不再是像某些人指责的那样纯属党派政治宣传品,是对阶级斗争的简单图解,而是始终包含着对人类合理的社会秩序的探寻,而这种探寻,自始至终都是从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的立场出发,而不是服从他人的意志。

从这里出发,巴金的文学道路才变得易于理解。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主讲《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讲到巴金作品《灭亡》时,提出五个要素:

一、无政府主义的信仰;二、爱与憎的矛盾,爱与宽恕,憎与复仇;三、横贯全书的悲哀与诅咒——个人的,感伤的;四、同情与爱情;五、无关紧要的叙述与议论。

而他笔下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是巴金思想体系的一个局部,单从文本意义上考察,把他们从巴金的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当然会大打折扣。

巴金的文学活动,一以贯之地坚持着安那其主义立场,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轴心,来关注被压抑的人们,并构建他理想中的社会图景。

如果说有所中断,便是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这段时期,这成为晚年巴金痛悔不已的不洁史,和他撰写《随想录》的主要动机。

他在渡尽劫波之后自责道:

“我太小心谨慎了。

为什幺不能反驳?

”并在《随想录》第一百四十七则《怀念英凡兄》中,自我描绘道:

“我记得在每次运动中或上台发言,或连夜执笔,事后总是庆幸自己又过了一关,颇为得意。

”《随想录》与其说是一次道德忏悔,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历经改造之后重新进行的自我发现,是与五四相衔接的一次解放过程。

被传播的巴金,时于巴金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即使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十六卷本的《巴金全集》,也是遗漏颇多。

这些“遗漏”,除了史料搜集的难度外,自然也有人为的成分。

比如他写于1930年的理论专著《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就未能收入全集。

对巴金的思想背景讳莫如深,为解读其文本制造了困难,对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而言,也毫无必要。

但巴金毕竟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信仰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风云中经历了剧烈的颠簸,这使他的思想和他的文本都呈现出极强的特异性。

他的经验是不可重复的,与“文革”中的逼供信相对照,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是他对自己的一生主动进行的思想总结,也是他的思想遗嘱。

在这份总结中,文辞是否考究显然并不重要,陈思和评价它“不再具有卢梭时代以及中国‘五四’时代自传作家所犯的浪漫主义的通病”。

以“顶峰”一类的大词为其命名,显然言过其实,但指责它“始终无变化的结构,语言一味平直,无论怎么讲,其文学魅力都难以尽如人意”,“教堂中牧师前的忏悔最彻底,也不是文学”,却也大无必要。

只要把它视为一个思想者精神历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切也就释然了。

19.加线句子“在被修饰的巴金和真实的巴金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小的距离”的含意是什么?

(4分)

20.文中引用朱自清讲到巴金的作品《灭亡》时提出的五个要素,其作用是什么?

(4分)

21.作为思想者的巴金,其主要思想内涵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4分)

22.从作者解读巴金作品的方法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6分)

七、(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