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68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01  组合列举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1.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

2.317年,________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为都,史称东晋。

3.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_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东晋出现“________,共天下”的局面。

4.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5.____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6.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____、齐、____、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定都________,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其中,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7.宋武帝、________在位时期,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8.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

9.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__,也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再加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10.农业上,耕地面积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____________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此外,还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11.手工业上,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________、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12.南朝时的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南朝指:

宋、齐、梁、陈;六朝是指: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它们都建都于建康(东吴时期称“建业”)。

02  辨析改错

13.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注入了新鲜血液。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西晋建立于266年,定都洛阳;东晋建立于316年,定都建康。

【 】改正:

(2)西晋建立时,皇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 】改正:

(3)西晋末年以来,为接受先进文化,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改正: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 】

03  单项选择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14.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A.回族B.匈奴C.蒙古D.女真

15.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光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的“南朝”所指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

17.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

18.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

“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B.南方地广人稀

C.江南经济发达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19.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推广和改进犁耕B.推广选种、育种

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D.普遍种植双季稻

20.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以种植水稻为主B.以种植玉米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D.以种植棉花为主

21.认识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哪一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青瓷莲花尊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朝

22.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A.广州B.建康C.扬州D.荆州

23.《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

24.读图说史:

读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04  材料解析

25.(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分)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01组合列举

1.匈奴 2.司马睿 建康 3.王导 王与马 4.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5.420 6.宋 梁 建康 宋 7.宋文帝 8.萧衍 9.劳动力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10.农业技术 11.造船 12.建康

02辨析改错

13.

(1)× “316年”改为“317年”。

(2)× “西晋”改为“东晋”。

(3)× “接受先进文化”改为“躲避战乱”。

(4)√

03单项选择

14.B 15.C 16.D 17.D 18.A 19.D 20.A 21.D 22.B 23.D 24.D

04材料解析

25.

(1)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生产力水平低下。

(2分)

(2)材料二反映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物产丰富,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或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分)(3)北方战乱频繁。

(1分)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3分)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后练习题

(1)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

2.东晋王朝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B.司马昭C.司马睿D.苻坚

3.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

4.东晋灭亡后,南方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南朝”。

下列不属于南朝的是()

A.前秦   B.宋C.齐    D.陈

5.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6.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D.珠江流域

7.“闻鸡起舞”的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

A.刘邦B.王导C.祖逖D.王敦

8.“江南好,风景旧时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A.水稻变成育秧移栽

B.普遍种植棉花

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D.在南方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9.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宋B.齐C.梁D.陈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

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

A.北方人口的南迁B.社会比较安定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自然条件好

11.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12.南朝时商业迅速发展,当时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A.建康   B.洛阳C.长安   D.成都

1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灭蜀 ②东晋建立 ③西晋灭吴 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15.魏晋时期以来,我国南方争相坐方凳、圆凳,吃烧饼、蒸馍等,这是因为()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戎狄内侮(匈奴、鲜卑等族内迁中原),有晋东迁,中土遗民(中原百姓),播迁江外……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

——《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汉朝时期江南怎样的状况?

 

(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怎样的状况?

有什么长远意义?

 

(4)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测试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建康                                     C. 扬州                                     D. 荆州

2.下列关于南宋时期有关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B. 南方出现了圩田和梯田

C. 政府在外贸港口设海关进行管理                         

D. 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3.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A. 景德镇                                    B. 扬州                                    C. 定州                                    D. 杭州

4.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①广州②泉州③张家港④刘家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5.“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6.东晋的都城是(  )

A. 建康                                     B. 洛阳                                     C. 长安                                     D. 成都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南方人口增多                                                     

B.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9.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                      

B.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C.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D. 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 纸币“交子”的出现      

B.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 筒车的广泛应用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条件优越                                                     

B. 统治者施行仁政

C. 社会比较稳定                                                     

D.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北方战乱频繁               C.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南方经济发达

13.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 曹魏                                     B. 东晋                                     C. 西晋                                     D. 前秦

二、材料分析题

14.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据图回答: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材料一中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

用简练语言概括。

(3)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关系。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什么启示?

(一点即可)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材料二: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以为晋兵,顾为融曰:

“此亦劲敌,何为弱也!

怃然退有惧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王猛是哪一个政权中的人物?

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件大事?

发生在哪一年?

结果如何?

(3)材料二中产生出来了哪一个成语?

(4)材料二中的“晋”称什么?

是由何人建立的?

(5)材料二中的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综合题

16.我国现在的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要强于北方,而五代以前我国一直是北方经济发达程度强于南方。

开始发生这种变化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开发。

请你回答: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响?

(3)现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你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中获得哪些关于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都城都在建康,建康是当时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

2.【答案】C

【解析】【分析】两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市舶司进行管辖。

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可以利用排除法。

3.【答案】A

【解析】【分析】两宋时期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4.【答案】A

【解析】【分析】两宋时,对外贸易活跃,最著名港口有广州和泉州,宋朝设市舶司进行管辖.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5.【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

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晋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东晋的都城是建康。

故选A.建康。

【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一定难度,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应加强训练。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北方民族的内迁,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9.【答案】D

【解析】【分析】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包括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是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故选D。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还有:

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南方的纺织技术进步十分明显,三国蜀锦有名;在冶铸业中,灌钢法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青瓷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0.【答案】B

【解析】【分析】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有关江南地区的开发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牢记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D

【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

1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诗句中的“乱如麻”可知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魏文帝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4.【答案】

(1)原因:

为了躲避战乱;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2)变化: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关系:

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一)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二)的主要原因。

(4)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

【解析】【分析】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口南迁示意图,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2)材料二“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

(3)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4)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

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等。

故答案为:

(1)原因:

为了躲避战乱;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2)变化: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关系:

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一)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二)的主要原因。

(4)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水利的兴修、农田的保护、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