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88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docx

福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题2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d)。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矛盾的精髓是(d)。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3.假象是(c)。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人们认识中产生的错觉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从正面真实表现本质的现象

  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d)。

  A.政治法律思想B.社会意识形态C政党D.国家政权

  5.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b)。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B.经济墓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6.阶级的划分(b)。

B7.B8.C9.C10.B

  A.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唯一的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

  7.在(b),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失误,我党提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A.党的八大上B.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8.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思想的先导是(c)。

  A。

粉碎“四人帮”B.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C。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是(c)。

  A.国际恐怖主义活动B。

民族矛盾与领土纠纷C。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D.新的一轮军备竞赛

  10.中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是b

  A.独立自主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B.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C.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D.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12.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实验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13.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C.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14.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属于()。

  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C.违纪行为D.违章行为

  15.王某欲在一本专著中引用李某发表在某杂志上的文章的观点.对此,王某()

  A.须经李某同意并支付报酬B.不必经李某同意但须支付报酬C.须经李某同意,可不必支付报酬D.不必经李某同意,也无须支付报酬

  16.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

  A.行贿罪B.向单位行贿罪C.巳介绍贿赂罪D.以上答案都不对

  17.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C.国家行政机关D.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8.在社会主义现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C.民族统一战线D.广泛的统一战线

  19.激励措施属于()。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

  20.属国务院直属企业单位的是()。

  A.国家档案局B.中国工程院C.中国纺织总会D.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21.受理国民对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党员的违法乱纪提出的申诉控告,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是()。

  A.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B.党的基层组织C.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22.监察部行使的监督是()。

  A.专门监督B.主管监督C.职能监督D.法制监督

  23.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B.定稿C.正本D.副本

  24.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A.上级的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C.主办的D.其他系统的

  25.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

  A.传递权威信息B.书面文字材料C.具有法定权威与现行效用D.有特殊的格式、文字要求

  26.联合行文时会签是()。

  A.各机关或部门领导场需履行签发手续B.只要重要的机关或部门领导签字C.不必征求意见,由主稿单位代签D.是指机关正副职领导联合签发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bcd)。

  A.它是“科学之科学”,包括一切科学B.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C.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D.它体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2.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d)。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3.19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这一历史事实说明:

(acd)。

  A.科学理论与实践相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B.科学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用C.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D.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4.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ab)。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下列属于因果联系范畴的是(abc)。

  A.播下良种在先,粮食丰收在后B.适度灌溉在先,粮食丰收在后C.合理施肥在先,粮食丰收在后D.看见闪电在先,听到雷声在后

  7.为了扩大有效需求,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我国宏观调控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abcd)。

  A.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促进投资需求较快增长B.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开拓城乡居民的消费市场C.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利用外资D.降低利率,实施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

  8.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人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bd)。

  A.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B.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C.外贸状况特别是进口商品总量D.人口总量

  9.宏观经济调控是:

(acd)。

  A.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B.国家领导人和群众意志的要求C.是搞活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D.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10.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abc)。

  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B.生活方式不变C.法律基本不变D.政治体制不变

  11.企业制度的形式主要有(·)

  A.个人业主制企业B.合伙制企业C.公司制企业D.国营企业

  12.有关市场经济的经济规律,正确的说法是()。

  A.供求规律受价值规律制约B.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彼此相联系的C.价值规律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它起着主导作用D.价值规律虽然很重要,但却受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的制约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A.国家的利益B.社会的利益C.集体的利益D.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4.主犯包括()。

  A.犯罪集团的组织者B.犯罪集团的领导者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D.首要分子

  15.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16.下列情形中体现了“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是()。

  A.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B.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C.法院对扰乱法庭秩序的诉讼参与人不能直接审理,而必须由检察院提出抗诉D.检察机关在庭审过程中发现被告人还有其他未被指控的罪行,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17.下列可以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

  A.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B.行政机关C.公务员D.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

  18.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A.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遇到危险而采取的B.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C.必须是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如果能采取其他方法避免危险,就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行为D.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19.()的监督属于国家政权机关的监督。

  A.人民政协B.中国共产党C.全国人大常委会D.人民检察院

  20.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

()。

  A.晋升职务B.晋升级别C.增加工龄D.工资标准提高

  21.行政领导主体的职务活动、职务行为是()。

  A.决策B.咨询C.协调D.监督

  22.通告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知照性与约束力B.具有法定权威性与执行性C.具有专业性D.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23.公布性文件包括()。

  A.命令B.通知C.公告D.通告

  24.查办是核查重要公文的()。

  A.执行情况B.督促并协助承办单位落实公文精神、解决有关问题C.检查办文是否超过时限D.查看是否需要行文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x

  2.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

/

  3.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x

  4.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的作用。

x

  5.内因是条件,外因是根据。

x

  6.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x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x

  8.对外开放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9.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国际法主体。

x

  10.社会保障是政府行为。

x

  11.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政治联盟:

一个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织的政治联盟。

  12.社会保障项目、标准的确立关系,真接影响到社会成员个人的受益程度和社会保障的总体规模与水平。

  13.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强制和惩罚来实现的。

  14.任何一个具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

  15.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的规定不适用于外国国籍的自然人或无国籍的自然人。

  16.行政合同与一般经济合同不同,它是以单方意思表示为前提的。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罢工的自由。

  18.行政复议参加人只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19.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在行政决策组织体系中属“神经系统”。

  20.国有企业应该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

  21.依据同一系统内部的业务领导或指导关系而实施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22.工作报告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写,以求得领导的指导。

  23.虽不涉及国家秘密,但不宜或不必对国外公开,只限在国内公开发布的公文,被称之为内部使用的公文。

  24.在规范性文件中,表述惩处办法的内容应写入附则。

  第二部分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赵某接到某市政府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劳动教养决定书后,立即提出复议申请。

该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未对赵某的申请进行复议。

  问:

赵某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并说明理由。

  2.潘某系某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国有)特艺科、包装科业务员。

某年某月,某印刷社找潘某,要求调拨纸张给该社。

潘提出白版纸、玻璃纸每令分别加收15元和25元“奖金”。

印刷社领导研究认为,即使付“奖金”,也比买高价纸张便宜,便同意潘的要求,印刷社先后9次向潘买纸,潘本人从中获款1万多元。

另外,潘某还违反规定,先后五次向另一印刷厂低价卖出30多吨白版纸,从中获诹好处费1万多元。

  问:

潘某前后两次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五、公文改错(请指出以下公文的8个错误)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

  全体市民:

  据反映得知,近日来本市部分地区有一种令人人心惶惶的传说,称原流行于某国的恶性传染病Xx热已传人本市,并已造成十几人死亡。

经本市防疫部门证实,这是完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本市至今从未发生过一起XX热的病例。

经核查证已查明,这一消息源于本市“晨报”

  九二年4月1日的一则“愚人节特快报道”。

“晨报”这种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文化极不严肃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已经给全市人民的稳定生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本报作出停刊整顿并令其主要负责人深刻检查等待纪律处分的处理。

有关单位应汲取这一教训,采取措施以予杜绝。

特此通报。

  xX市人民政府启

  一九九二年五月六日

  六、论述题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阐述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C4.D5.B6.B7.B8.C9.C10.B11.D12.B13.C14.B15。

D16.B17.C18.A19.C20.D21.C22.A23.C24.C

  25.C26.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D3.ACD4.AB5.ABCD6.ABC7.ABCD8.ABD9,ACD10.ABC11.ABC12.ABC13.ABCD14.ABCD15.ABCD16.BCD17.AB18.ABCD19.CD20.ABCD21.ACD22.AC23.CD24.AB

  三、判断正误

  1.X2.√3.X4.X5.X6.X7.X8.√9.X10.X11.X1.2.√13.X14.√15.X16.X17.X18,X19.X20.X21.X22.X23.X24.X

  第二部分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劳动教养处理决定的行政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法院起诉的外,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起诉。

另外还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在本案中,赵某先向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而未直接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的期限应为两个月,但在此期限内,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未对赵某的复议申请进行复议,那么,赵某就应当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现在赵某的起诉期限已过,赵也就丧失了起诉权,所以法院对此案将不予受理。

如果赵某认为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所作出的决定确有错误,可以向有关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或其上级机关申诉。

  2.潘某的行为构成了受贿罪。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潘某的职责就是管理纸张的销售,他在销售过程中,巧立名目,从中索取“奖金”和接受不正当利益,其行为已完全符合受贿罪的特征。

再者,新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潘某正好具备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符合受贿罪的主体特征。

所以,被告人潘某构成了受贿罪。

  五、公文改错

  ①标题缺问题。

②不应直接主送市民。

③“传说”一词不妥。

④文中日期混用。

⑤“本报”一词错用。

⑥发文机关前后不一。

⑦作者后的“启”字为错用⑧“以予”一词颠倒。

  六、论述题

  唯物史观认为: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消除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安定,政府廉洁高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