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89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理论》.doc

第五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劳动,劳动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资本,厂商用于生产的一切设备和资金。

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敢于冒风险的能力。

2.生产: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

一是投入(in-put),即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

二是产出(output),即生产出来的各种物质产品的数量。

3.生产函数。

(1)概念:

生产函数表示一个厂商(或整个社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种组合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公式:

Q=f(L,K,N,E)

Q=f(L,K)

(3)类型: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λQ=f(λL,λK)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Q=ALαK1-α

(4)生产函数的性质

①产出量是各种投入量的增函数。

②各种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③生产函数所表示的,是在一定投入下的最大产出量。

(5)技术系数

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technologicalcoefficient)。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固定技术系数。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以改变,这就是可变技术系数。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最初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为负数。

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即社会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

第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没有发生变化,即生产的规模没有改变;

第三,随着某要素的增加,边际收益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成为负数的过程

第四,这一规律是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得出来的,在农业部门中表现比较突出。

第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出发点。

★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totalproduct或TP),指生产要素既定情况下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或AP)是总产量除以生产要素投入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或MP)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即所增加的最后一个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

根据上表可以做出图4-1:

横轴OL代表劳动量,纵轴OQ代表产量,TP为总产量曲线,AP为平均产量曲线,MP为边际产量曲线。

3.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又叫收益递增阶段,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图4-1中1)

第二阶段又叫收益递减阶段,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图4-1中的Ⅱ)。

第三阶段又叫负收益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之后(图4-1中的Ⅲ).

上述三个阶段的划分,可以说明厂商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

第二节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产量增加大于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在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在同比例的增加。

第三,这两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情况可以分为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三个阶段。

二、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一)内在经济(internaleconomies)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1)可以使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单位成本.

(2)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专业化、标准化、简单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可以减少购销费用,减低单位产品成本。

(4)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5)有利于原材料的节约和使用。

(6)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过大则会由自身内部引起成本递增,收益减少,这就是内在不经济。

(二)外在经济(externaleconomies)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如果一个行业规模过大也会给个别厂商带来损失,使它们收益减少,这就是外在不经济(externaldiseconomies),

三、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就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到最大。

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增加生产要素,并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

适度规模的原则是:

至少应该使规模收益不变,即至少应该使企业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不变,使企业收益增加的幅度与企业规模扩大的幅度相等。

这就是说,以每单位产品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时的规模,就是适度规模。

确定适度规模应该考虑的因素有:

第一,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第二,市场条件。

第三,其他,如交通条件、能源供应、原料采购、政府政策等。

第三节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就是要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厂商在成本既定条件下生产出最大的产量或者产量既定的条件下花费的成本最小时的状态为称为生产者均衡.

研究这一问题采用边际分析法和等产量分析法.

一、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边际分析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则是:

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要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个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的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

生产要素最适合组合公式为:

★PL·QL+PK·QK=C

(1)

(1)式是成本既定这一限制条件,

(2)式就是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也可以称为生产者均衡。

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等产量线分析

1.等产量线。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例如,现在有L(劳动)与K(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它们有a,b,c,d四种组合方式,这四种组合方式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产量,于是可以作出下表:

根据上表,可以作出图4-9:

等产量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下方倾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决不能相交.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MRTS)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例如,增加L(劳动)可以减少K(资本),增加的L的数量与减少的K的数量之比就是以L代替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写作MRTSLK,如果△L代表L的增加量,以△K代表K的减少量,则:

MRTSLK=△K/△L

根据上表的例子,计算出MRTSLK的值是: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可以看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3.脊线

虽然等产量线上所有各点劳动与资本的组合都可以生产出相同的产量,但生产者不会选择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种组合来进行生产。

在有些点上劳动与资本组合所进行的生产是不经济的,我们用图4-10来说明这一点。

脊线是不同等产量的斜率由正变负的转折点所连接起来的线.

三、等成本线

★1.概念:

等成本线是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线。

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它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

大于货币成本是无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又无法实现产量最大化。

等成本线可以写为:

C=PL·QL+PK·QK

C为货币成本,PL、QL、PK、Q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价格与购买量。

假定,成本C为60元,L的价格PL为20元,K的价格PK为10元。

如果全部购买L,可以购买3个单位,如果全部购买K可以购买6个单位。

于是可以作出图4-12。

该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在货币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劳动与资本的最大组合数量.

如果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末,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

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可以用图4-13来说明。

2.扩张线

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不同数量的成本则会有不同的等产量线,会得出不同成本条件下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扩张线(expansionline),其含义是厂商沿着这条线扩大时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沿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可以用图4-14来说明。

本章小结:

一个函数----生产函数

一个均衡----生产者均衡

两大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经济规律

三种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收益三个阶段----边际收益递增、递减、为负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四条线----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脊线、扩张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