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97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docx

C匝道桥贝雷梁+钢管桩组合支架方案

道安高速公路TJ-16标流河渡互通C匝道桥第二跨

贝雷梁+钢管柱组合支架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道安高速16标

2013年4月20日

 

一、工程概述

C匝道桥结构型式为(26+35+26)+3*20m预应力现浇箱梁,桥梁平面位于半径R-150m的左偏圆曲线上,纵面位于1.45%的上坡段及-4%的下坡段。

箱梁横坡6%,顶板宽12米,底板宽8米,顶板厚25~45cm,底板厚22~42cm,腹板厚50~70cm,梁高2m,中支点横隔梁厚250cm,边支点横隔梁厚150cm。

第一联第二跨(35米跨)上跨思遵高速主线中华中桥,该桥为5—16米空心板梁。

从中华桥桥面到C匝道桥底板之间最小净空为6.24米。

箱梁跨中断面图

C匝道桥平面布置图

二.支架搭设方案

因为考虑思遵高速公路于5月28日通车,且中华桥车流会对桥梁产生变形影响,所以C匝道桥第二跨(35米)采用贝雷梁+钢管桩的组合式支架方案。

1.基础布设

分别在1#墩、2#墩和中华桥中央分隔带处做桩基础。

根据地勘报告,1#墩和2#墩附近原地面以下1—2米范围内都为中分化白云岩。

所以本方案基础采用嵌岩桩基础,选取中风化白云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基直径有Φ1.2米和Φ1.5米两种,桩长4米,且必须保证桩基嵌入岩层2米以上。

1#墩和2#墩处紧邻中华桥外侧翼板布设5根Φ1.2米桩基,其中延匝道桥中线布设一根,向两侧按3.5米间距共布设5根。

中央分隔带处于C匝道桥中线交叉点处布设一根Φ1.5米桩基,向两侧按2.5米间距共布设7根桩基,其中2-3#、2-4#、2-5#三根桩基直径Φ1.5米,其余桩基直径Φ1.2米。

其中中华桥1#墩盖梁处与第7根桩基有交叉影响,桩基向遵义方向平移50cm。

1#墩内侧布设5根桩基,桩基础布置图如下:

桩基钢筋笼布置图如下:

桩长四米,嵌入岩层至少2米。

2.立杆布设

箱梁横桥向坡度为6%,纵向坡度为1.45%。

在贝雷梁的顶面上,统一找平。

即在贝雷梁平台上标高统一控制,箱梁的横坡(6%)和纵坡(1.45%)在贝雷梁以上通过型钢+方木来调整,保证箱梁坡度满足要求。

在箱梁翼缘板部位,用钢管支架和顶底托调整标高。

(1)中央分隔带处

从桩基往上接直径Φ1.3米混凝土墩柱作为墩身。

在墩顶预埋60cm×60cm,厚30mm钢板,预埋时必须保证钢板水平,四角水平高差控制在±2mm之内,钢板底焊接预埋Φ20钢筋,钢板中点处焊接Φ375mm壁厚为10mm的钢管柱,在钢管柱和钢板之间采用等腰三角钢板进行焊接加固,加固点共布设4处。

钢管桩顶口和底口一样,端头加焊60cm×60cm,厚30mm钢板,采用等腰三角钢板进行焊接加固,加固点共布设4处。

钢管柱从中华桥中央分隔带空间处架设。

在2-4#、2-3#和2-5#墩处,并排布设2根Φ375mm壁厚为10mm的钢管柱作为支撑立柱。

因为该墩要布设2根Φ375mm壁厚为10mm的钢管柱,所以在钢管桩顶口和底口预埋50×90cm,厚30mm整块钢板,预埋时必须保证钢板水平。

同排钢管柱顶口标高按812.969控制。

(2)1#墩处

从桩基往上接直径Φ1.1米混凝土墩柱作为墩身,在墩顶预埋80cm×80cm,厚30mm钢板,预埋时必须保证钢板水平,四角水平高差控制在±2mm之内,钢板底焊接预埋Φ20钢筋,钢板中点处焊接Φ529mm壁厚为10mm的钢管柱,在钢管桩和钢板之间采用等腰三角钢板进行焊接加固,加固点共布设4处。

钢管桩顶口和底口一样,端头加焊80cm×80cm,厚30mm钢板,采用等腰三角钢板进行焊接加固,加固点共布设4处。

同排钢管柱顶口标高按812.969控制。

钢板+钢管桩组合俯视图钢板+钢管桩组合侧面图

(3)2#墩处

从桩基往上接直径Φ1.1米的混凝土墩柱作为墩身,在墩顶预埋80cm×80cm,厚30mm钢板,预埋时必须保证钢板水平,四角水平高差控制在±2mm之内,钢板底焊接预埋Φ20钢筋,钢板中点处焊接Φ529mm壁厚为10mm的钢管桩,在钢管桩和钢板之间采用等腰三角钢板进行焊接加固,加固点共布设4处。

钢管桩顶口和底口一样,端头加焊80cm×80cm,厚30mm钢板,采用等腰三角钢板进行焊接加固,加固点共布设4处。

同排钢管柱顶口标高按812.969控制。

1#墩和2#墩处钢管柱长度根据现场材料实际情况控制,中央分隔带处由于受中华桥限制,钢管柱高度不超过8米。

同排钢管柱之间每隔2米用12a工字钢交叉焊接相连,保证同排钢管柱形成受力整体。

中央分隔带处钢管柱也采用12槽钢交叉焊接于钢管柱上,尺寸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保证同排钢管柱形成受力整体。

3.横向分配梁布设

钢管桩顶口钢板上并排铺设2道40b工字钢作为横向通长分配梁。

每隔1米平焊20cm,上下口都焊接。

如下图所示:

1#墩和2#墩处工字钢长16米,中央分隔带处工字钢长18米。

每个钢管柱顶用角铁把工字钢和顶口钢板点焊连接,防止侧向倾覆和横向位移。

4.纵向承重梁布设

纵桥向跨径2×15.25米,延顺桥向通长铺设33米长组合贝雷片,中间部位贝雷片间距45cm,两端部位贝雷片间距90cm,共布设30道,横向用45cm和90cm花窗进行连接,保证整体性。

贝雷片组合梁详细布置图如下:

(图中红色线代表一片33米通长的贝雷片梁,黑色线为匝道桥的翼板外缘。

 

5.底腹板及翼缘板外模背楞布设

在贝雷片上铺设横向10*10方木作为背楞,方木间距为30cm,通过木楔调整箱梁底板标高,保证箱梁底板的6%横坡和1.45%的纵坡。

翼板钢管架布置间距为纵桥向为贝雷分配梁间距90cm,横向间距(0.25+0.50+0.60+0.65)m,纵横向水平步距0.95m,纵梁方木间距为0.3m,如下图所示:

支架整体的传力路径如下:

底板、翼板荷载→底板(竹胶板)→背楞(10×10cm方木)→纵梁(贝雷梁)→横向分配梁(双排40a工字钢)→钢管柱(φ529mm、φ375mm)→临时桥墩→桩基础。

6.纵向分配梁(贝雷梁)下挠及预拱度的设置

经与设计人员沟通,该桥箱梁施工不予考虑预拱度。

但根据支架受力计算书,贝雷梁跨中最大挠度为2.7cm。

按图纸要求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箱梁自重的100%,在预压过程中观测贝雷梁跨中挠度,根据实际观测数据确定跨中的预拱度设置。

三.支架净空设计及交通安全方案

1.支架净空

根据现场实际测量,中华桥桥面最高点位于中央分隔带护栏处,该处标高为808.929。

C匝道桥第二跨最低点Z4的标高为815.169。

本方案中三排钢管柱顶口标高为812.969,那么作为横向分配梁的40a工字钢顶面标高为812.969+0.4=813.369,即贝雷梁底标高为813.369,从纵向分配梁(贝雷梁)至桥面的净空为813.369-808.929=4.44米。

为防止现浇箱梁施工时坠物跌落伤人伤车,在贝雷梁底预留15cm空间设立坠物拦截装置,满铺竹胶板,对上面的坠物进行拦截。

那么实际的支架净空只有4.44-0.15=4.29米。

2.交通安全措施

C匝道桥第二跨现浇箱梁支架实际净空只有4.29米。

根据交通运输部2000年4月1日起发布施行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

(一)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不超过4米(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不超过4.2米)。

(三)车货总宽度不超过2.5米。

所以C匝道桥支架净空满足规范要求。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思遵高速公路遵义方向最近的湄潭互通(K251+680)和思南方向最近的永兴互通(K225+300)处,分别设置车辆限高4.2米、限宽4米的支架门洞,安排专人把守,禁止超高超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门洞前后10米范围内设立限高和限宽警示标牌。

对超高超宽车辆限行导流,把超限车辆从两个互通区导流至326国道绕行。

在距离C匝道桥施工点500米处开始向支架方向逐步安放限速、限高、限宽、前方施工减速慢行等安全警示标牌,支架防护路段增设通行导向锥;夜间增设安全警示灯。

在离支架门洞及支架20米范围设置强制减速带。

确保过往车辆减速。

同时放置“减速慢行”等安全标示牌,并派专人看管道路交通。

成立“交叉施工交通导改安全小组”,并责任到人。

交叉施工交通导改安全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张威(施工现场负责人)联系电话:

组员:

许精文(技术负责人)联系电话:

组员:

马晓伟(工区主任)联系电话:

组员:

武艳勤(现场技术员)联系电话:

组员:

韦亿初(施工带班负责人)联系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