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005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0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15102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概况

煤层名称

15#

水平名称

二水平

采区名称

15102工作面

工作面名称

15102综放

工作面标高(m)

575~590

地面标高(m)

953.0~1008

地面位置

本工作面地表位于毛家山村、西及苏家岭村东的黄土塬、黄土峁及沟谷地带。

井下位置四邻采掘情况

井下东邻15101工作面(已采),南、西、北临近区域均未进行采掘活动。

工作面周围无老窑、无采空区。

上方煤层均未进行采掘活动。

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本工作面西临苏家岭村,已留有保护煤柱,地表无其它建筑、河流、水体。

设计走向长(m)

586

可采走向长(m)

550

倾斜长(m)

94/120

面积(m2)

61530

煤层厚度(m)

4.24-6.38

平均厚度(m)

5.31

工业储量

457414t

回采率

87%

可采储量

397950.2t

第二节煤层

15#煤层赋存稳定,结构复杂,内生裂隙较为发育,煤层中含0—4层泥质夹矸,厚度一般为0—0.5m。

煤质情况表

煤质情况

Mad

(%)

Aad

(%)

Vdaf

(%)

Qb.daf

(MJ/kg)

FC

St.d

(%)

Y

工业牌号

0.42

15.16

10.61

30.13

0.32

WY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

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细砂岩

7.4

灰色,含炭质植物碎片化石。

直接顶

砂质泥岩

4.3

黑色,节理发育,性脆。

伪顶

泥岩

0.3

深灰色,易冒落。

底板

泥岩

4.3

深灰色,含大量植物根茎化石碎片。

第四节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一、地质情况

本面总体为一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形态,煤层倾角一般为2º-7º,平均坡度6º。

经过对工作面一切巷往外310米范围进行无线电坑道透视成果分析:

①工作面内存在预测断层F1和预测地质异常体A。

预测断层F1:

断距小于1/2煤厚,不排除煤层破碎的可能,周围瓦斯含量可能大,对回采有一定影响;预计距工作面推进18米后揭露、影响工作面30#-41#架、影响推进长度62米。

预测地质异常体:

推测为地板凸起,周围瓦斯含量可能大,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预计距工作面140米进入该异常体,影响工作面28#-41#支架、影响推进长度20米。

②另外,工作面内还可能存在其他小型地质构造,对回采影响不大。

二、水文地质情况

1、本工作面正常涌水量:

0.5~3.0m3/h;最大涌水量:

5m3∕h

2、由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资料可知,该区含水岩层为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孔隙含水层及第四系近代河床冲积层。

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位底于煤层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其他含水层富水比较弱而且中间有多层隔水层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渗入到井下,但是如果出现大面积冒顶就不能排除有涌水情况发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防水意识,注意观察回采工作面淋头水情况,保证做到安全生产。

3、当回采工作面顶底板出现突然涌水或水量急剧增大情况时,队组必须及时汇报矿方有关部门和总调度室,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4、其它采空区积水部位积水量,已经通过地面电法确定异常区,距离本工作面较远,对回采无影响。

第五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其它地质情况表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斯

绝对涌出量:

35.83m3/min;相对涌出量:

5.94m3/t

煤尘

无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

Ⅲ级不易自然。

第六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计算

工业储量=面积×煤厚×煤的密度

Q工=61530×5.31×1.4

=457414t

可采储量=(工业储量-停采储量)×回采率

Q可=457414×87%

=397950.2t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走向长度÷月设计推进长度

=550÷2.4×30×0.9

=8.5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本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双滚筒采煤机落煤装煤,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维护顶板和放顶煤,前后两部工作溜运煤。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情况

进回风巷沿15#煤层顶板布置。

服务于本面的巷道主要有15#煤集中胶带大巷、集中轨道大巷、集中回风大巷。

二、工作面回、进风巷及切巷

(一)工作面进风巷

进风巷长586m,净宽4.6m、净高3.5m,沿煤层顶板掘进;进风巷顶板采用钢带+经纬网+锚索+锚杆联合支护。

两帮采用锚杆+经纬网+平托盘联合支护。

(二)工作面回风巷

15102工作面回风巷为矩形断面,回风巷长586m,净宽4.4m、净高3.5m,沿煤层顶板掘进。

顶板采用钢带+经纬网+锚索+锚杆联合支护。

两帮采用锚杆+经纬网+平托盘联合支护。

(三)工作面切巷

15102工作面切巷为矩形断面,净宽7.0m、净高2.9m,巷长94/120m,沿煤层底板掘进。

采用全锚索+W钢带+金属网支护,切巷靠落山侧帮用经纬网+平铁托盘+锚杆支护,采帮侧采用经纬网+平铁托盘+玻璃钢锚杆支护。

另外,距煤层顶板上方以层间距30米布置高抽巷,层间距5米布置内错尾巷。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15102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方法,实行机组割一刀煤,放一茬顶煤,即“一采一放放顶煤”作业方式。

二、工作面采高及循环进度

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4m。

割一刀煤、移一次架、推前溜、放一茬顶煤、收后溜、回柱放顶为一个正规循环,循环进度0.6m。

三、落煤、装煤、运煤及顶板控制方式

(一)落煤和装煤:

支架顶梁以下的煤炭,采用MG300/700-1.1D型采煤机落煤和装煤,前滚筒割上刀,后滚筒割下刀,双向割煤,煤炭由前刮板输送机运出,支架顶梁以上的煤按放顶煤工序要求落入后部溜运出。

(二)运煤:

工作面落煤由前后两部工作溜、转载机、皮带机、过道溜运输。

(三)工作面顶板控制:

采用液压支架及时支护方式管理顶板,架间空顶由侧护板伸出支护。

六、工艺流程及要求

采煤机斜切进刀-割煤-装煤-运煤-移架-移溜—过机头(尾)-回柱放顶。

1、机组前滚筒割过2~3架时,伸出伸缩梁挤严煤帮

2、机组后滚筒割过3~5架时,开始拉架顶溜,煤壁片帮严重和塌顶时,必须提前移架。

推前溜应按同一方向顺序渐近式操作2~3个千斤,弯曲段不小于6-8架,每节槽分多次均匀移彻,严禁1次将煤溜顶彻,放顶煤滞后移架10~20架。

3、移后溜滞后放顶煤不少于15架,弯曲段不小于6-8架。

(一)斜切进刀

1、进刀采用割三角煤端头斜切进刀法,进刀距离不小于21m。

2、机组割透机头(尾)后,调换滚筒上下位置,改变牵引方向,随弯曲段逐步切入煤体,下滚筒全部进刀后,机组割煤到21m处,开始将机头机尾的支架前移并将前溜推移到位,然后机组返回割三角煤,割透机头(尾)后,调换滚筒上下位置,换向牵引,割空刀到进刀处停机开始拉架推移机头(尾),然后正常割煤。

3、机组割至距机头(尾)10m处时,必须通知机头(尾)人员撤到离滚筒径向5m范围以外的支架人行道内立柱后方后进回风巷5m以外。

4、机头(尾)人员要时刻注意两端头顶板及各种管线,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处理问题后再开机。

(二)割煤和装煤

1、采用MG300/700-1.1D型采煤机落煤和装煤,前滚筒割上刀,后滚筒割下刀,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2刀。

2、正常情况下采煤机牵引速度控制在1m/min,如遇移架跟不上、溜子负荷大或顶煤未放完时,必须减速或停止割煤,严禁超速及空顶作业。

3、正常情况下必须沿底板割煤,不得留底煤,如遇过构造为防止割底,可适当调整坡度丢底煤,待构造过完后必须沿底板割煤,需丢底煤作业时另报专项措施。

4、为防止窜溜,在回采过程中,要根据高差随时调整进风巷和回风巷的推进度。

5、采煤机司机在割煤过程中收前探梁时,必须站在架间并面向煤帮进行操作。

(三)运煤

工作面落煤由前后两部工作溜、转载机、皮带输送机、过道溜、集中胶带大巷皮带输送机运至井底煤仓,经混合提升斜井皮带运输机提升至地面。

(四)移架

1、工作面支架采用本架操作。

2、机组前滚筒割过2~3架时,伸出伸缩梁挤严煤帮。

3、移架距离滞后机组后滚筒3~5架,降架幅度100~150mm,支架工必须注意采高变化,及时和采煤机司机联系,调整采高。

支架立柱的活柱伸缩量不得小于200mm,以防出现死架。

一旦出现死架,及时采取起底、挑顶的措施。

另外,工作面采高不得超过支架最大支撑高度。

顶板破碎地段采取带压擦顶移架措施,移架同时要收伸缩梁;底板较软地段使用提架千斤先提架后移架,移架必须达到0.6m的步距。

4、支架拉出后必须成一直线,顶梁必须升平,仰俯角小于7°,支架升起后必须保证接顶严密,立柱达到初撑力。

5、利用伸缩梁调整控制端面距不大于0.34m,如超过必须提前移架或前梁上挑支板梁。

6、支架操作完后及时将各手把打回“0”位。

7、及时支护方式,滞后采煤机3-5架,依次移架;煤壁片帮严重和塌顶时,必须提前移架。

8、当顶板破碎、顶板压力较大时,移架一定要紧跟采煤机,尽量减小空顶距离和空顶时间。

如果移架速度跟不上,要求采煤机停机或放慢牵引速度。

在顶板完整时,拉架滞后割煤最大不得超过30米。

距离采煤机小于5m移架时,必须停止采煤机。

9、综放工作面采煤机前滚筒割过后,要立即伸出伸缩量支护顶板。

10、在底软或底板不平整的情况下,在移架时要配合使用的抬底千斤。

11、放顶煤工作面移架时,必须检查放顶煤情况,顶煤未放尽不得移架。

12、操作支架时,必须注意周围人员,前后5m范围内不得有其它人员。

13、支架操作人员必须注意自身安全,要站在安全地点操作,不得站在两支架间隙或蹬踩推拉杆。

操作时,应侧向站位,面向煤壁,注意观察煤帮及顶板情况。

14、移架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观察顶底板状况,保护好各种管路、电缆及其它设备。

拉架时,如采高低于2.2米时,必须采用改接阀组延长管路的方式进行临架或隔架操作,严禁本架操作。

(五)移前部溜

1、推前溜滞后移架3~5架。

2、推前溜应按单向顺序渐近式操作2~3个千斤,弯曲段不小于6-8架,每节槽分次均匀移彻。

3、如遇推不动,不得强行硬推,手把回“0”位,应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检查处理后方可开机。

(六)移机头(尾)

1、提前清理杂物,往外拖拉管线。

根据顶板情况超前1-2m回收两巷采帮侧托板。

2、开工前必须由工长认真检查施工地点前后10m范围内原巷道支护是否可靠,确认无问题后,人员方可在安全支护下,用长柄工具逆时针松开锚杆螺母,严禁人员正对锚杆托盘,然后进行剪网。

采煤机割过时发现有锚杆露出,及时停机闭锁,人工取下,取完锚杆人员撤至安全位置方可继续割煤。

有锚杆缠绕在滚筒上时,及时停机取下。

3、推移机头(尾)或移过渡架时,落山侧严禁有人,其余人员撤离至端头5m以外,并安排专人设警戒严禁其他人员靠近或通过。

推移机头过渡架时,要停止前后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运行。

4、推移工作溜机头(尾)前,工作溜必须停止运行,推移机头时,转载机必须停止运转。

5、正常情况下直接用支架的顶溜千斤将工作溜的机头(尾)移到位。

6、如果只使用推移千斤无法将机头(尾)移到位时,可使用专用千斤配合推移千斤将机头(尾)推移到位。

7、禁止使用转载机或单体柱牵引工作溜机头。

8、特殊情况下需使用单体柱配合顶溜千斤推移机头(尾)时,单体柱要有稳固、结实、可靠的支点,禁止铁对铁直接接触,以防滑脱或损坏设备。

9、所有被移动物体周围5m以内不得有人(在架内移架人员除外)。

(七)放顶煤工艺

1、采放比

割煤2.4m放煤2.91m,采放比为1:

1.2。

2、放煤步距

初次放煤步距为5m,即工作面采出切巷后开始初次放煤;正常放煤步距0.6m,即割一刀煤放一茬顶煤。

3、放煤方式

(1)初次放顶煤:

工作面支架后尾梁走出切巷后,开始放顶煤。

(2)正常放顶煤:

采用机组割一刀煤,放一茬顶煤,即采用一采一放追机放顶煤作业方式。

(3)正常放煤顺序:

采用分段单轮顺序追机放顶煤方法。

每班放煤工不少于两人,每人10架为一段,依次单轮顺序放顶煤,每架直至放出1/3的矸石为止,严禁放大块煤矸,当大块煤矸卡在溜内时,必须采用反复伸缩放煤插板或调整支架尾梁的方式将煤矸破碎外运,严禁人员进入后溜处理大块,将煤矸处理后方可恢复放煤。

严禁采用爆破方法处理卡在放煤口的大块煤矸。

(4)如遇顶煤松软提前冒落、煤层松软、塌顶、切顶线前移、地质构造等情况时,该区域不放顶煤,待顶煤托住后方可放顶煤。

(5)机头、机尾3架,内错尾巷及其前后3架范围内不放顶煤。

4、工艺要求

(1)无论采用何种放煤作业形式,都必须单轮顺序放煤,每架一次性放完,放至矸占1/3时停止放煤。

(2)放煤工不得一人同时操作2架或2架以上,要根据煤量大小适当控制放煤口,防止压住后部溜。

(3)放煤时必须先收小插板,待放煤量小或有大块卡堵时再摆动尾梁,严禁不收小插板先摆动尾梁。

(4)放煤时严格控制大矸,以防损坏千斤、管路等,一旦有大矸必须人工打碎或用单体柱顶入采空区后方可继续开溜放煤。

(5)顶煤放不下时可反复升降支架,反复放煤直至放完。

(6)每割一刀煤必须放一次顶煤,放不完顶煤不得开机。

(7)后溜与支架立柱、底座间的浮煤必须清理干净。

(八)移后部溜

1、移后溜滞后放顶煤不少于15架,弯曲段不小于6-8架。

2、顶煤放净后,由放顶煤工负责移后溜,一次收溜长度不得少于15架。

3、如遇移不动,不得强行硬移,手把打回“0”位,并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检查处理后方可开机。

4、推移运输机,必须单方向进行,不得多头并进,严禁从两端向中间推移。

5、推移运输机要循序渐进,每次操作3-5架千斤,推进200mm左右,分多次顶彻。

防止将运输机推成急弯,发生事故。

工作溜不运行时,不得进行推移工作。

6、移溜过程中,严禁人体探入电缆槽内。

推移受阻时,不得强行推溜,要将推移手把打回“0”位,查找原因,处理故障后,方可进行推移工作。

溜子移到位后,及时将推移手把打回“0”位。

(九)回柱放顶

回、进风巷正常放顶方式实行随采随放,放顶步距0.6m。

即回风每推移一次机尾回撤一次切顶密柱。

进风巷按放顶步距2.4m进行退锚放顶及拉移转载机、过渡架。

进风巷切顶密柱滞后后溜不大于2.4m。

七、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

×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m;

S—采煤机截深,m;

H—煤层高度,m;

—煤的密度,t/m3;

C—工作面煤炭采出率,%。

W=94×0.6×5.31×1.4×87%

=433t

(一)循环产量

1、工作面机采产量

94×0.6×2.4×1.4×99%=187t(机采采出率为99%)

2、放顶煤产量

85×0.6×2.91×1.4×81.5%=169.3t(顶煤放出率为81.57%)

(二)日循环数根据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确定循环数为4个。

(三)日产量(187+169.3)×4=1425t

(四)月产量1425×30×90%=38484t

八、机电设备技术参数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1

液压支架(中间)

ZF4000-17/28

76

2

液压支架(过渡)

ZF4800-19/32

6

3

采煤机

MG300/700-1.1D

1

4

刮板输送机

SGZ-764/400

1

SGZ-764/400

1

5

刮板输送机

SGZ-764/200

1

6

转载机

SZZ-764/200

1

7

破碎机

PCM-110

1

8

皮带机(600m)

SSJ1000/2*160

1

9

移变

KBSGZY-R-1250/10/1.2

2

KBSGZY-R-630/10/0.69

1

10

组合开关

QJZ-4*400

3

11

软起动器

QJZ-315

3

12

馈电开关

KBZ-400

4

13

照明综保

ZBZ-4.0

1

14

乳化液泵

BRW200/31.5

2

15

泵箱

乳化液、喷雾

2

16

喷雾泵

BPW320/10

2

17

水泵

DS25/37

3

18

电缆车

3

第三章顶板控制

顶板管理方法——本工作面用液压支架控制顶板,进回风顺槽及端头采用切顶密柱、顺巷抬棚、跨溜抬棚维护顶板。

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基本支架形式

本面一切巷采用62架普通型液压支架与头尾各2架过渡液压支架维护工作面空间并隔离落山,最大控顶距4.93m,最小控顶距4.13m。

拉架、推溜均为本架操作。

二、端头支护及放顶

(一)端头支护与控顶距

工作面进、回风巷均采用单排切顶密柱(初采期间采用双排,排距为0.6m,正常回采期间,如进回风端头顶板压力较大,切顶密柱的挡矸效果不能满足安全需要时,由当班跟班队干及安监员一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打设成双排密柱,两排密柱三花布置,排距0.6m,落山侧的第一排密柱滞后后溜不大于0.3m,其它参数相同)。

切顶密柱要求每米四根,均匀支设,与支架切顶线支设成一条直线;如巷道坡度较大、顶板破碎严重时,切顶密柱必须支设戗柱,密柱必须戴φ16cm圆木半开×50cm长的木帽(木帽必须选用优质木材加工而成)和穿铁鞋(300mm或400mm),木帽应与进、回巷平行。

前后溜机头机尾上方必须打设2趟跨溜抬棚,一梁3柱,交错布置。

工作面回风端头放顶每割1刀煤进行一次。

最大控顶距5.59m,最小控顶距4.59m,放顶步距0.6m,以上控顶距均以切顶密柱算起。

工作面进风端头放顶每天检修班进行一次。

最大控顶距7.39m,最小控顶距4.59m,放顶步距2.4m,以上控顶距均以支架切顶线算起。

(二)退锚放顶

(1)要三人配套,两人操作一人观察顶板,并清理好退路。

(2)退锚放顶必须打设两排临时帽柱,每排2-3根,若柱钻底,可用导链拉出(导链必须固定在可靠的锚索上,拉柱时三人配合,一人操作导链,一人观察回柱处的顶板,另一人观察吊挂导链处的顶板,包括导链的吊挂情况。

),严禁人员进入落山拔柱。

回柱按照由里向外、由远到近、先易后难,先支后回的原则,打好的柱及时拴好防倒绳。

三、进、回风巷端头超前支护和管理

(一)进、回风巷端头支护及管理

1、进、回风巷原有支护:

采用锚杆、W钢带、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方式。

2、进风巷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

正常情况下,进风巷在距1#支架外沿0.5m处、切顶线往外,支设两趟跨溜棚。

超前支护液压单体柱和6m木梁(一面见平,18cm以上厚的优质木梁)相配合形成两趟交错二分之一“迈步”式超前抬棚,支设距离超前煤壁一趟不少于20m(采帮侧),一趟不少于10m(保护煤柱侧)。

支设要求:

柱距为1m,梁两端的单体柱距木梁端头500mm,跨溜抬棚一梁下均不得少于三柱,超前抬棚一梁下均不得少于六柱,两趟棚之间不得超过0.4m,两梁头的间距不得超过0.1m,所有单体柱的卸液阀必须平行巷道面向落山。

不正常情况下,

(1)工作面支架及工作溜窜向机头或机尾时,根据实际情况,窜入一侧的端头可以不打设跨溜抬棚,视顶板情况而定,在适当位置打设一定数量的帽柱维护顶板,柱距1m;窜出一侧的端头必须在采帮合适位置加设一定数量的帽柱或1趟顺巷抬棚维护好顶板,柱距1m,同时确保安全出口宽度大于0.8m。

转载机离采帮距离小于1m时,从工作面煤壁线开始将两排超前抬棚分别支设在转载机两侧,煤柱侧的超前抬棚尽量靠近转载机,采帮侧的超前抬棚距离采帮0.3m;窜动严重时,转载机距离采帮小于0.3m,无法在采帮打设单体柱时,两趟超前抬棚支设在煤柱帮距转载机0.3m处。

(2)工作溜窜向机头,转载机离煤柱帮距离小于0.8m时,煤柱帮需要开帮,保证安全出口,两排超前棚支设在采帮侧,距离采帮0.8m。

支设要求、材料规格等与正常情况下相同。

支设的单体柱卸液孔必须面向落山。

如工作溜窜溜严重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3、回风巷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

正常情况下,回风巷在距63#支架外沿0.5m处支设两排超前棚,要求:

6m木梁(一面见平,18cm以上厚的优质木梁)配3.8m或4.5m单体柱,一梁之下均不得少于六柱,两梁头的间距不得超过0.1m,支设距离超前煤壁一趟不少于20m(采帮侧),一趟不少于10m(保护煤柱侧),交错二分之一布置,采帮侧的顺巷棚距离采帮1.5m,两趟棚间的间距不得大于0.6m,跨溜棚一梁下均不得少于三柱,顺巷棚一梁下均不得少于六柱。

4、进、回风巷跨溜抬棚

(1)跨溜抬棚采用6m木梁(一面见平,18cm以上厚的优质木梁)配3.8m或4.5m单体柱,一梁下均不得少于三柱。

回撤抬棚前必须先确定是否能回撤,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2)回撤抬棚时,必须先确定不需要回撤的那趟抬棚支设是否可靠,如支设不可靠必须重新支设牢靠后方可再回撤需要回撤的那趟抬棚。

5、进、回风巷切顶线以里的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严禁出现悬臂梁,如果出现悬臂梁必须在托棚旁边用一根长度合适的木梁再支设趟托棚替换,保证两趟跨溜棚在推溜替换柱时不得同时成为悬臂梁。

6、进、回风巷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煤层倾角增大带(煤层倾角大于8度)或顶板破碎带时,必须及时汇报矿方相关部门及领导,共同到现场研究制定相关措施。

待顶板情况正常,并经相关部门鉴定后,方可恢复原来的支护形式。

7、如巷道超高,不能正常打设单体柱,必须采用锚索+钢丝绳+4米大梁构顶。

(首先在超高段巷道顶板适当位置打设三排锚索,锚索间距2m,锚索按要求打设并达到预紧力,然后用直径15.5mm钢丝绳通过绳卡与锚索连接,另一端与4米木梁连接(木梁顺巷布置),钢丝绳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起吊木梁后,在两排木梁上方用板木梁“井”字形打设木垛接顶,木垛紧贴顶板打紧背牢,然后将单体柱打设在下方,单体柱必须打设在木垛搭接点处使支撑力直接传递到顶板,严禁在木梁上方悬空的位置打柱,超高段超前支护打设成三趟顺巷抬棚,不小于20m,一梁三柱)。

8、进回风巷沿底板掘进段回采过程中,两端头在前后溜之间除跨溜抬棚支护以外,必须打设单体帽柱,进风巷端头打设2排,每排4根,回风巷端头打设3排,每排4根。

防倒措施同超前支护。

如工作溜向机尾窜,进风端头两溜之间不能打设两排支柱时,必须在转载机与煤柱帮之间打设1排帽柱维护进风巷端头。

如在进回风巷沿顶板掘进段回采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前后溜之间的支护帽柱数量。

9、各类支护上木梁时,必须用导链起吊,先起吊一端到顶板,用14#铅丝双股绕两圈将木梁与顶板金属网捆绑,然后再起吊另一端,进行同样捆绑,最后撤下导链,打设单体柱。

打好的单体柱每根必须用12号铅丝双股将柱顶与顶网捆绑牢固做防倒。

再用粗麻绳将所有单体柱联合逐根捆绑牢固,麻绳两端与顶网固定,麻绳松紧适度,防止倒柱伤人。

(二)壁龛支护

当需做壁龛时,另报专项措施。

(三)进、回风端头及进风行人副巷安全出口必须保证高度不小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