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05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7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授课人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

授课人:

苏映铮、邓坤、李楚欣

《萝卜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萝卜道具、自带水果

课前准备:

1、分小组搜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资料,以各种简单的形式展现。

2、了解父母如何通过劳动维持家庭经济来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播放歌曲《拔萝卜》,拿一卡纸做的萝卜,带领玩拔萝卜的游戏,请5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游戏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

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农作物萝卜的兴趣

二.分享交流

 

1、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你们对在土地生长的农作物认识多少呢?

2、伴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音乐,幻灯片播放各种农作物图片

1、学生汇报交流,发表自己所认知的农作物(包括蔬菜、水果、谷类等)的生长经历。

2、认真观看图片

图片的直观视觉,可让学生把农作物与土地联系起来,从对五颜六色蔬菜水果的喜爱,引向对土地的热爱。

三.展示感悟、明理

 

1、各组根据课前做好的准备进行汇报,全班分为5个小组,第一组为萝卜耕种组,第二组为萝卜田间管理组,第三组为萝卜防灾组,第四组为萝卜收成组,第五组为萝卜致富组。

2、老师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讲解,如通过劳动所得的财富与不劳而获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你的父母是如何通过劳动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1、萝卜耕种组汇报萝卜是如何耕种的,如怎样松土、播种。

2、萝卜田间管理组汇报种下萝卜后要如何照料,如浇水、除草、施肥等。

3、萝卜防灾组汇报萝卜成长过程可能会遇到什么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如劣质种子、化肥农药、水污染、水灾、旱灾等,如何处理。

(结合1、2点,板书:

辛勤耕作)

4、萝卜收成组汇报萝卜收成后如何处理(角色扮演买卖)(板书:

收获成果)

5、萝卜致富组汇报如何合理利用卖萝卜所得的家庭收入(板书:

创造财富)

1、学生课前参与到种植萝卜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农业劳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个别没有体验到的可通过调查、访问农民等方式实现了解。

2、懂得农作物收成后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进行买卖变成财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3、懂得从种植到收成,劳动者要付出许多的精力和心血,并要承受着大自然的灾害,因此应珍惜劳动者的劳动,尊重劳动者,包括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如自己的父母,明白不管是哪种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收入,养家糊口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劳动光荣。

四.总结提高

 

同学们,劳动的过程是快乐并艰辛的,萝卜的成长并不一帆风顺。

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值得尊敬的。

劳动最光荣。

下面,让我们一起在《劳动最光荣》的歌曲声中,吃上在美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瓜果吧。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吃着自己从家里带回来的水果,在酸酸甜甜中再次体会劳动的“味道”。

(板书:

热爱土地、劳动光荣、尊重劳动者)

有付出,才有收获,更加明白劳动是最光荣的。

五.课后延伸

 

在家长的指导下,选一块小土地,种植少量的蔬菜,体验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感受劳动的喜悦。

以日记的形式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听作业要求

因时间关系,课前准备的种植萝卜很难实现从种植到收成的全过程,一些知识也只能从搜集资料或访问他人中了解到,但学习本课后,了解了萝卜的种植,可举一反三,种植其他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做到从松土到收成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后也可不时的清晰的回忆起这种劳动所带来的喜悦,时刻记得“劳动最光荣”。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从种植到收获》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人们在土地上耕耘》中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学生分析:

本校地处农村,学生平时的生活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本地区的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

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农民洗脚上田,到城里打工。

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许多土地被开发建成工厂、商品房等。

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有些农作物甚至绝迹,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本地的农作物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在这节课中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了解本地农作物的有关知识,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从而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各种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懂得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媒体:

《丰收之歌》与录像、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录像、本地农作物图片。

课前准备:

1、分小组调查搜集本地区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相关资料。

2、小组准备各种活动用具,如花生、马铃薯头饰、锄头等。

3、收集自己家中种植生产的农作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好吗?

2、听后介绍:

这首歌曲描写的丰收画面多么令人神往呀,但这些丰收的果实得来多么不易呀!

它渗透了劳动人们辛勤的汗水。

3、板书课题。

学生边看录像,边自由发言。

通过歌曲录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资料交流。

1、出示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介绍。

B、口齿清晰,讲述有条理。

2、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搜集情况,并适当指导。

1、学生小组内展示搜集的图片和资料。

2、讨论汇报的形式(花生的种植、马铃薯的种植、冬瓜的种植、辣椒的种植等)。

让学生通过相互讲述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农作物的生长的知识。

三、展示分享。

同学们,我发现你们回去搜集了很多资料,现在各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你们小组搜集到的一种本地的农作物,哪个小组先来?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1、让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学生通过介绍、了解这些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

四、学习《节气歌》。

1、同学们,从刚才四个小组的汇报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呢?

(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季节都不同。

)板书:

季节性

2、同学们都很细心,是呀,农作物的生长与季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具有季节性的特点。

)其实,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早就根据四季划分,总结出二十四节气。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并作简介。

1、学生小组合作,讲述自己的发现。

2、齐读《二十四节气歌》。

3、学生讲述自己对生活中二十四节气知识的了解。

(如: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大暑那天,用冬瓜,荷叶熬汤清热解暑等。

让学生知道农业生产与节气有关,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

五、分析探究

同学们,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

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

现在老师请你们观看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大家边看边想:

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得对吗?

错在哪里?

从这个故事中你又明白了什么?

板书:

生产周期长

不违农时

1、欣赏寓言故事。

2、学生小组交流:

谈自己的理解、感悟。

3、个别学生汇报。

让学生学会用分析探究的眼光去评价故事中人的做法,从而明白农业生产不仅具有季节性,而且生产周期长,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六、资料展示

同学们,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本地农作物的种植情况,现在跟大家分享,好吗?

(展示本地的几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水稻,玉米,甘蔗,丝瓜,蕃茄等。

学生观看录像。

让学生了解更多些本地区农作物的有关知识。

七、考查巩固

同学们,我们本地区的农作物远远不止这些,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知道得更多。

(出示考查题:

猜谜语;抢答题;连线题。

1、猜谜语。

2、分析,抢答。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八、齐唱《节气歌》。

同学们,丰收的果实固然可喜,而我们的祖先根据四季的节气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种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更使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让我们紧记节气歌,把祖先的伟大创造发扬光大,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吧!

学生边拍手边唱《二十四节气歌》。

用节气歌结束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其尊重劳动者,为他们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情感。

九、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的有关资料,为下课时作准备。

附板书:

从种植到收获

季节性

种植--------------------收获

生产周期长

不违农时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生活,搜集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以下两方面来进行教学。

1、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

生活是一首诗,是一个广阔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

而儿童更是如此,他们的许多言语与经验,行动都来自生活。

因此,为了使学生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每人搜集本地的一种农作物产品,了解它们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然后回到小组交流,最后,推选一个代表小组到台上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如“花生的种植”这个小品,,看到爸妈不停地擦脸上的汗水,儿女也不时捶捶背,这样,同学们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农业劳动过程的艰辛,丰收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尊重父母,家人以及一切劳动者。

2、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它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

因此活动教学要从了解已有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感受开始,注意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从种植到收获》这一课时,涉及到二十四节气的问题,学生对这种说法很陌生,对它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将本部分的内容与学生熟识的生活牵线搭桥,将文中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明白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我们熟识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划分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

如:

“清明”这一节气,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的说法,这种天气正是种植的好季节。

又如“大暑”这一节气,民间都喜欢在这一天熬冬瓜荷叶汤解暑。

这样一解释,学生就容易理解,对学习的内容也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就相应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本课后,看到学生们展示自己家里的农作物时那自豪的神情,听到他们品尝劳动果实时那开心的笑声,我深深地感到: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儿童的生活,那学生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起来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充分关照到学生的参与能力,有些能力差的学生还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只是热热热闹闹走过场,感情投入不深。

今后针对这一点还要多下功夫。

《妞妞的困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些食物会不会含有残留农药?

不用农药怎样保证收获?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搜集各种绿色农产品的标志和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化肥产品图片。

课前准备:

1、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

  

(1)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没有残留农药,这些残留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2)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的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2.在课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首先提出了问题:

“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通常人们在购买回家进行加工时最首先做的是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清洗和整理,对吧?

”。

洗菜结束后我请另两个学生来检查清洁得是否彻底,检查的学生在经过仔细检查后点头认可,并以盆子里沉积的泥沙说明蔬菜的洁净度,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摇头否认了学生的劳动,说明这样的淘洗只能洗去蔬菜中的泥沙和烂叶,有一样东西却不能洗去,在此情形下引入了农业生产中农民施用化肥灌溉及用农药灭虫害的课件展示

出示事先准备的有污泥的蔬菜请两位学生来清洗

另两个学生来检查清洁得是否彻底。

激兴导入

二、分享交流

我适时说明“市场所售出的农产品因此便有了残留的农药及化肥”。

学生在这时恍然大悟,有性急的孩子问到:

“洗不干净会怎么样呢”?

调查自己平时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没有残留农药。

(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展示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商品图片。

(配乐)

1、课件:

到农村去看看──不同的农产品,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增加一幅林业的图片,让学生明白:

农业(种植业)、牧业(养殖业)、渔业(水产养殖)、林业(造林营林)都是农业生产。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

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3、教师出示关于种植业的一些图片,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内容。

由于生产的发展,不少学生对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都没有那么认识。

加上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

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人身安全,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展示感悟

分组展示这些食物不会含有残留农药?

老师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讲解。

例如:

国家对某地蔬菜的抽样检测结果发现,在蔬菜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成分,会给人带来中毒。

分组展示:

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放心粮、放心菜、放心水果。

一个小组展示结束后其它小组可对其进行评价或提出疑问。

四、辨识明理

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吃了怎么办?

如果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有什么办法能够既保证增产又消灭病虫害呢?

(板书:

发展科学无土栽培绿色种植)

你在超市、商店见过这类农产品吗?

家长有没有买过这类农产品?

学生自由发言猜想(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片)

小组讨论:

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小结:

这些食物会不会含有残留农药?

不用农药怎样保证收获?

警钟已响。

显示了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使用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困惑中的妞妞,三幅图显示的是她的思考。

它们合乎国家标准吗?

课文正面提出和阐述问题。

五、总结提高

哇,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讨论知道,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而且,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成分的残留,人吃了这样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农业生产既要保持增产,又要防治病虫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使用天然的有机肥料,也叫“农家肥”,像河泥、塘泥、人畜粪便、绿肥、炕洞土等等;遇到病虫害,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像利用大量的七星瓢虫消灭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这也叫做用“以虫吃虫”的方法进行防治。

(师指板书,生齐读)

齐读板书

深化本课目标

六、课后延伸

1、同学们搜集一些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2、到超市去了解。

听作业要求

通过以上的活动引发学生对农作物的了解,并为此行动作记录

第五单元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的预设: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发展推动通信技术及

工具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行为与习惯:

让学生了解通信的基本礼貌,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通信的基本礼貌。

3、知识与技能:

了解通信技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活动中训练和提高学生讨论、探究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学会合作。

4、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实践、比较、发现、探索、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充分体现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

教学活动引导预案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测

活动意图

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自主学习,发现感悟,体会科学推动通信工具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进程。

 

1、(课件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动漫图片)宣布学校将要举行动漫人物化妆舞会,可邀请所有任教的老师参加,你会怎么通知老师来参加呢?

 2、 归纳出通信工具为人们之间的沟通带来方便。

3、引入课题:

其实,通信家族早在公元前就已经诞生了。

一直以来,通信家族的不断更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4、板贴课题

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运用小组学习、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了解教材向我们介绍的通信工具,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

2、让学生说说教材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通信工具。

3、(课件出示教材所介绍的通信工具图片。

)老师和学生一起把这些通信工具简单地划分为古代和近代两部分。

(板书:

古代现代)

4、让学生说说这两部分的通信工具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谈谈是什么技术在推动着通信家族的发展,并以电报和电话为例来。

6、小结:

聪明的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出新的通信工具,在推动了电信家族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板书:

发明创造)

学生看到熟悉的动漫人物觉得非常兴奋。

 

学生容易进入情境中进行思考,列举出较多的通信工具和方法。

 

 

 

 

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通信家族的探讨中。

 

 

 

 

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看书,并结合自己的课前预习对教材中提到通信工具新型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再和老师一起梳理学习结果。

 

学生把自己刚才的交流结果与老师、同学分享。

学生利用自己课前预习所获的知识结合刚才的梳理体会科学技术推动通信发展。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体会通信工具在人们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通信家族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

 

 

充分利用教材现成的资源,并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讨论中探究。

 

帮助学生学会梳理自己的学习结果。

 

让学生体会交流的快乐。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并体会科学技术推动通信发展。

课件

 

课件

(三)观察

发现,了解现代通信工具的演变、发展过程,再次体会科技推动通信的发展。

 

 

(四)活动

体验,记录

整理,讨论

归纳。

 

 

 

 

 

 

 

 

 

 

 

 

 

 

 

 

 

 

1、(课件播放短片)让学生仔细看、认真听,了解现代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待会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说自己看短片后的感受,老师适时点拨。

3、小结归纳。

(板书:

科学发展)

 1、布置学生分组利用老师提供的通信工具(手机、手提电脑、信纸和信封),分别以(直接通话、发短信、使用移动QQ、发电子邮件以及写信)的方式通知老师参加动漫化妆舞会。

2、简单介绍活动记录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体验后进行讨论、交流和作简单的记录。

3、向学生提出通信文明要求,并在活动中检查。

4、学生开始体验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5、展示活动成果。

6、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活动记录。

6、小结归纳:

不同的通信工具都有其优缺点,包括现代通信工具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你认为这些缺陷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解决吗?

为什么?

学生仔细观看短片,在短片中了解现代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学生在短片中看到了现代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乐意抒发自己的感受。

学生进入到活动的情境中,迫不及待地想尝试。

 

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了活动目的。

学生了解通信礼貌要求,明白到在实践和生活中都要注意通信文明。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体验,并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体验,体会不同通信工具的优缺点。

学生表达出对科学发展美好前景的信心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话入手,利用图片、声音结合的效果短片呈现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通信工具,叙述现代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体会科技推动通信的发展。

为学生创设体验活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让学生明确通信文明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讨论中深化体验结果,体会不同通信工具的优缺点。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展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课件

 

 

 

 

 

 

 

 

 

手机手提电脑

 

实物投影

(五)提出质疑,拓展延伸。

1、提出质疑:

有人说现代通信技术如此先进,通信工具如此方便,像书信这类传统的通信工具应该被淘汰了。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课件出示课后调查任务和建议调查方法)书信这类传统的通信工具还有没有存在价值?

学生各自持有不同的意见,表达欲望强烈。

 

 

学生明确课后调查的任务和方法。

为下一个主题《信的旅行》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

(六)总结

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和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通信家族的发展历史,还体会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下一节课我们可以继续用这些方法去探究、了解“信的旅行”。

七、板书设计: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发明创造更新普及

古代近代现代

科学发展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策划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热情。

②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2、能力:

1继续增强看地图的能力。

2加强看统计图表的能力。

3、知识:

①了解我国交通的发展情况。

②体验道路发展给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帮助。

4、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