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47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备课教案

第1课位置与区划

教学内容:

教材P1-6位置与区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描绘湖南及其相邻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并采用“联想法”记住这些省份的轮廓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2、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作为湖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记住湖南及其相邻省份的轮廓特征。

2、学会搜集信息。

教学准备:

地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活动

(一)中部省份

(1)在地图上找到湖南,并说出它的地理位置。

(2)介绍湖南的由来及简称。

(3)读图1-2,找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4)估算湖南省的经纬度范围。

(5)阅读资料:

“三湘四水”“中部崛起”

(二)14个市州

(1)指导学生读图1-4,介绍湖南省的14个市州。

(2)活动

1)找出自己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说出家乡位于哪一个省辖市(州)。

3)在地图上找到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

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

4)有同学说:

湖南省政区图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

阅读资料: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伟人故里”“芙蓉国里尽朝晖”(增强学生对身为湖南人自豪感的教育)

三、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哪一个县级市,哪一个省辖市?

湖南是一个伟人辈出的省份,除了毛泽东以外,还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

查阅资料,说说他们家乡所在的县(市)。

2、了解湖南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1

第2课人口与民族

教学内容:

教材P7-11人口与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知道湖南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迁移特征与人口分布概况,掌握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自然条件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

2、会根据统计数据绘制湖南人口增长图,能分组讨论家乡的人口问题及对策,能搜集、交流反映湖南民居特色的图片,讨论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形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事物发展变化或地域分布的基本规律。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兼容并蓄的意识。

2、关注湖南发展。

重点:

1、知道湖南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湖南人口迁移特征与人口分布概况。

2、掌握湖南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湖南民俗风情的特色,以及自然条件对民俗风情的影响。

难点:

1、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形成的影响。

2、家乡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一)人口数量多

1、介绍湖南人口数量概况。

2、分析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根据人口增长的变化规律,估算2010年湖南省人口总量。

4、湖南省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5、活动

阅读资料“中国长寿之乡——麻阳”

(1)说一说麻阳县百岁老人长寿秘诀?

(2)讨论:

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举例说明。

(二)分布不均衡

1、读图2-4,找出我省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和较小的地区,分析人口密度有何特点?

2、根据表2-1的资料,计算出人口密度,比较湖南与全国以及其他省份的差别。

3、举例说明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三、课外活动

1、访问你身边的老人,询问他们的生活方式,想一想:

自己应该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

2、小组制定帮助留守儿童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简要说一说湖南人口数量概况以及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2、说一说湖南省人口分布特点。

二、新知学习

1、介绍我省的主要民族。

(汉族,土家族,苗族。

侗族,瑶族,回族)

2、民族分布特点

读图2-7,分析我省少数民族分布特点,说一说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那些县级行政区?

3、少数民族自治。

三、课外活动

了解我省少数民族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第3课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教学内容:

教材P12-17第三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湖南的主要山脉以及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处理、评价信息。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提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湖南的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一)“马蹄形”地势

(1)指导学生看图3-1,介绍湖南的地势特征。

(2)活动看图3-2,3-3

1)分别说出炎112°E线,沿28°N线湖南境内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2)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诗句。

想一想:

湘江为什么北去?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想一想,湖南位于哪一级阶梯?

(二)地形复杂多样

(1)读图3-5,说一说湖南地形面积结构特征。

(2)读图3-8,找出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的大致范围,说一说它们的地形特征。

(3)阅读资料。

了解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地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措施。

(三)山区面积广大

(1)读图3-9,找出幕阜山,罗霄山,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等主要山脉。

(2)举例说明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影响。

(3)读图3-10及小资料“雪峰山

讨论:

A.320国道经过雪峰山一段,有331到急弯,122处险点,号称“雪峰天险”。

想一想“雪峰天险”路段为什么会如此险峻?

B.如何开发雪峰山区的丰富资源?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湖南名山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其自然与人文特色。

2、我省大部分的贫困县分布在西部山区。

你认为可能造成一些山区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收集资料,说一说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山区人口摆脱贫困。

第4课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内容:

教材P18-23第4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湖南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2、了解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3、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了解湖南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问题,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

1、湖南气温、降水分布概况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2、湖南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危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3、湖南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其后条件比较优越。

二、新知学习

(一)四季分明

(1)读图4-1,找出湖南1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气温大约各是多少度?

说说湖南1月份的气温分布特点。

(2)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什么办法来减轻寒潮和冰冻的危害?

(3)读图4-6,找出湖南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气温大约各是多少度?

说说湖南7月份的气温分布特点。

(4)湖南的夏季常常出现伏旱天气,结合实际说说伏旱对我省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5)小结

(二)降水充沛

(1)读图4-7,说出长沙、永州、郴州、吉首、娄底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多少毫米。

(2)读图4-8,找出湖南的5个多雨区。

想一想,多雨地区的降水与所处地形有何关系?

(3)洪涝灾害与防灾减灾。

(三)雨热同期

(1)读图4-9,指出长沙、岳阳、郴州、怀化在6-9月的各月气温大多在多少度以上?

这四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这说明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量配合有什么特点?

(2)小结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关于台风的利与弊,有两位同学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

一位同学认为“弊大于利”,因为台风常常带来大风,暴雨等灾害性的天气;另一位同学认为“利大于弊”,因为台风带来降水可以缓解旱情。

你支持谁的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

2、查找资料,说出我国“四大米市”的名称。

思考它们称为米市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