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57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docx

污水处理站调试手册

晋州市东方宽幅装饰用布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方案

一、项目概况

晋州市东方宽幅装饰用布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晋州市东方宽幅装饰用布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为全工艺漂白,少量高温染色。

该企业领导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减轻环境污染,实现达标排放,该企业为减轻环境污染,实现达标排放,特投资建设配套污水处理工程。

该工程设计规模为1000m³/天,设计水质如下表:

项目名称

标准值

项目名称

标准值

COD

≤7000mg/L

pH值

12~13

设计出水水质表

项目名称

标准值

项目名称

标准值

COD

≤180mg/L

pH值

6~9

二、工艺流程

 

三、单机调试

1、泵

包括潜污泵、管道泵,污泥泵等。

带负荷运转1小时,检测其流量、扬程是否符合,运转平稳、无异常声音和振动,密封部位无泄漏。

2、潜水搅拌机

在污水条件下,空载运转应运行平稳,无卡位和抖动现象。

3、风机

在排气口阀门全开的条件下投入运转,试运转时应观察润滑油的油量是否合适。

风机运转时没有不正常的气味或冒烟现象,没有碰撞和摩擦声,带负荷运转时,要逐步缓慢地调节,风机正常工作中,严禁完全关闭出口阀门。

4、加药装置

加药装置包括混凝沉淀PAC加药系统、PAM加药系统和调pH值系统。

4.1PAC加药系统

PAC设计投加量7ml/L,配药浓度5%,合计每日投加量350kg。

PAC加药装置包括溶(储)药箱、加药泵。

储药箱有效容积1000L。

投药量可根据小试效果适当增减。

4.2调pH值加药系统

采用工业HCL或者H2SO4调节pH值,

四、好氧工艺接种培菌方案

本工程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产污水,即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因此,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是工艺调试的关键。

1、调试前准备工作

1.1、熟悉设计单位、生产单位的图纸及说明书,操作管理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

1.2、检查整个系统的装备,熟悉工艺管线,各构筑物、设备的功能;

1.3、清除施工时遗留在池内的碎石、杂物等;

1.4、池体渗漏性检查,加注清水进行检查,如有及时修补;

1.5、单机调试及联动,检查设备运转状况,同时检查管道阀门的泄漏,风机、水泵的正反转,曝气系统布气的均匀性;

2、好氧池主要表征指标

2.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悬游固体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悬游固体数量,单位为(mg/l)。

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的指标,由于测定简便,往往以它作为粗略计活性污泥数量的指标。

在推流曝气池中MLSS一般为1000~4000mg/L。

 

2.2、污水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0mL量简中,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SV可以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排放。

2.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相应的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即:

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容积(mL)

SVI=SV30/MLSS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良好的活性污泥SVI常在50~120之间,SVI值过低,说明污泥活性不够,可能是水体中营养元素缺失导致。

SVI过高的污泥,,说明可能发生污泥膨胀,可通过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缺氧厌氧硝化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因丝状菌过度繁殖所致,则应投加相应的消毒剂,必要时要抽干好氧池重新培养好氧污泥。

2.4、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是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数量,或生化池单位有效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单位kgBOD5/(kgMLSS·d)。

也叫有机负荷率(F/M),F指有机物量,M指微生物量,简称食微比。

F/M=Q*BOD5(每天进入系统中的食料量)/(MLSS*Va)(曝气过程中的微生物量)

式中:

Q为进水流量(m3/d);

BOD5为进水的BOD5值(mg/L);

Va为曝气池的有效容积(m3);

MLSS为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mg/L)。

污泥负荷对处理效果,污泥增长和需氧量影响很大,必须注意掌握。

一般来说,污泥负荷在0.2~0.5kg(BOD5)/kg(MLSS)·d之间时,常用值掌握在0.3~0.4kg(BOD5)/kg(MLSS)·d左右。

调节池污泥负荷的主要手段是控制曝气池MLSS,增加MLSS可降低污泥负荷,减少MLSS,则提高污泥负荷,增加或减少MLSS一般通过增加或减少排泥来实现。

3、生化培菌的环境条件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活性污泥才能繁殖、生长,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有如下几个方面

3.1、温度

水温对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原生动物影响较大。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及原生动物生长加速,处理效果增强,如果温度降低,微生物生产缓慢,污染物去除率降低。

适宜水温为15-30℃。

3.2、酸碱度

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在酶的参与下进行,酶反应需要合适的pH值,范围在6~9之间。

3.3、营养物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活动(如异化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都离不开营养(能被污泥中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利用的各类有机污染物)。

其主要营养物质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等。

如果其中的某一成分不足,将影响污泥的活性和处理效果。

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的营养条件为C:

N:

P=100:

5:

1。

3.4、溶解氧

活性污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因此,溶解氧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这类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为了满足好氧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要,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率,必须向处理系统供氧。

虽然对好氧微生物来说,水体中溶解氧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越有利,但溶解氧过高,除了能耗增加外,高速气流使池内激烈搅动会打碎生物絮粒,并易使污泥老化。

一般来说,曝气池内的溶解氧只要大于3mg/L已足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处理要求,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mg/L左右较为适宜。

4、接种污泥

活性污泥接种前,先将待运行的生化反应池内污水量调至80%池容,在确认鼓风机、回流泵、进水提升泵等主流程设备可以连续运行后,即可进行污泥接种工作。

为了使系统能够尽快地启动起来,接种污泥尽量选用与待处理污水相似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新鲜活性污泥。

如果运输方便,最好用二沉池回流污泥,若条件不允许,则选用新脱水的泥饼作为接种污泥。

接种污泥运到现场后,用泵均匀的投到生化反应池中,并连续进行鼓风曝气,保证污泥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保证溶解氧浓度在2mg/L以上。

一般情况下,生化反应池中接种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即可,但对于生化性较差的工业污水,则可以提高接种污泥浓度到1500mg/L~2000mg/L。

接种污泥量按池容与接种污泥浓度计算。

如果选用脱水后泥饼作为接种污泥,则需在池外用水将泥饼稀释成泥浆,然后用泵打入池中。

为保证投泥效果,使污泥在生化反应池中均匀分布,在每座生化反应池要分多点进行投加。

5、培养污泥

污泥接种完成后,为使接种的污泥尽快恢复活性,快速生长,一般在接种初期都进行闷曝,即在生化反应池不进水的情况下,曝气和搅拌正常进行,一般情况下,闷曝时曝气量不宜过大,保持DO值在2-4mg/L即可。

闷曝时间视具体水质和污泥活性回复情况而定。

闷曝期间要每天对生化池内污水COD、氮、磷、SV30、MLSS等指标进行分析检测,每天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进行显微镜观察,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反应池进行间歇换水,必要时还要投加一些生化性好的有机物、氮磷营养。

当反应池内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被微生物利用,各污染指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污泥活性得到恢复,并有较大菌胶团产生时,即可进行低负荷联动驯化阶段。

6、低负荷联动驯化

低负荷联动驯化就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以较低的负荷连续生产,这时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仍较高,联动驯化初期,进水负荷控制为设计负荷的30%左右,采用小流量连续运转方式。

当二沉池出水后,启动回流泵向生化池回流污泥,此时,整个污水处理装置已全部投入运行。

如果活性污泥微生物适应性良好,COD去除率达到60%以上,这时可以逐步提高进水负荷,进行提负荷驯化,提负荷驯化的前提条件是微生物适应能力强,活性污泥连续增长,生化系统保持原有COD去除率。

根据具体情况,把生产负荷逐步调高到100%设计负荷。

污水处理系统以设计负荷运行,生化处理单元活性污泥菌胶团成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产生并能活跃生产,活性污泥絮凝沉淀良好,SV30达到15%以上,生化处理单元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出水清澈,这时,我们可视为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工作结束。

系统流程打通,生化处理单元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工作结束,整个污水处理装置进入正常操作后,应进行装置的优化与调整,并对照各项设计参数进行校核。

达标优化的内容包括运行方式的调整、原材料与动力消耗的优化,各处理单元运行参数的优化等。

最终,在消耗最低的条件下,各处理单元达到设计能力,处理后出水实现达标排放。

 

五、调试过程中的监测项目

调试过程中有如下指标需要常规监测并做好记录。

调试期监测项目安排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控制目标

备注

1

pH值

1次/天

6.5-8.5

视来水变化调整

2

溶解氧

1次/4h

缺氧:

0-0.5mg/L

好氧:

2-4mg/L

3

MLSS

1次/天

3000mg/L

4

SV30

1次/天

15-30

5

SVI

1次/天

50-120

6

各单元COD

1次/天

稳定后可少做

7

各单元氮磷

1次/3天

稳定后可少做

8

镜检

1次/天

9

水温

1次/天

15-30

六、运行管理

1、巡视:

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证运行效果。

2、二沉池观察污泥状态:

主要观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

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良好;上清液混浊----负荷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浮----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

3、曝气池观察:

曝气池全面积内应为均匀细气泡翻腾,污泥负荷适当。

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鲜乳白色泡沫。

曝气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表明液面下有曝气管或气孔堵塞;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污泥负荷高,水质差,泡沫多;泡沫呈白色,且数量多,说明水中洗涤剂多;泡沫呈茶色、灰色说明泥龄长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应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颜色,水中有染料类物质或发色物污染;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4、污泥观察:

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二沉池后彻底进行“泥”(污泥)“水”(出水)分离。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厂SV30常在15-30%之间。

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

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ESS)等。

(3)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

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

进出水BOD/COD变化不大,BOD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COD比进水BOD/COD下降快,说明运行正常。

出水悬浮物(ESS)高,ESS≥30mg/l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应找原因纠正,ESS≤30mg/l则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5、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

(1)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2mg/l为宜。

(2)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C(BOD)׃N׃P=100׃5׃1

(3)维持系统中污泥的合适数量,控制污泥回流比,依据不同运行方式,回流比在0-100%之间,一般不少于30-50%。

七、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O2不足,DO值低,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2mg/l

污泥发黑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PH

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局部积泥氧,产生CH4.CO2,

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

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SV>90%SVI20mg/l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水

二沉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增加排液

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低于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

高,或PH异常。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二沉池有细小污

泥不断外漂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二沉池上清液混

浊,出水水质差

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曝气池表面出现

浮渣似厚粥覆盖

于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

水质差;游动性小

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有机物腐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曝气池中泡沫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曝气池泡沫不易

破碎,发粘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

曝气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

进水PH下降

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

降低负荷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增加负荷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状

出水BOD

COD升高

污泥中毒

污泥复壮

进水过浓

提高MLSS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H2S)过高

增加曝气强度

八、厌氧生物处理、调试

1、厌氧反应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2、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2.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2.2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

2.3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

以日排10t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3,相当于2500m3天然气或3.85t煤,可发电5400Kwh.

2.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2.5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

2.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

N:

P=100:

5:

1,厌氧工艺为C:

N:

P=(350-500):

5:

1。

2.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

2.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2.9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厌氧不足:

1、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

2、对有毒性物质敏感;

3、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

3、反应机理:

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3.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

例如:

纤维素被

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3.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

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3.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3.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

原理图如下:

 

复杂有机物

水解、酸化

脂肪酸(>C2)硫酸盐还原

产乙酸

H2+CO2乙酸

产甲烷产甲烷

CH4+CO2

硫酸盐还原硫酸盐还原

H2S+CO2

 

a、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

b、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

c、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d、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

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虚线所示。

4、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4.1温度:

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嗜温20-42℃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

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

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4.2PH:

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4.3__氧化还原电位:

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

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4.4营养物:

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

N:

P=(350-500):

5:

1。

4.5有毒有害物:

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4.5.1无机物:

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

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4.5.2有机化合物:

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4.5.3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4.6工艺技术参数:

4.6.1水力停留时间:

HRT

4.6.2有机负荷

4.6.3污泥负荷

5、厌氧反应器启动:

5.1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

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

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5.2接种污泥启动: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

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

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

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

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

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

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5.3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

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

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