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工程QC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752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烟囱工程QC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囱工程QCdoc.docx

《烟囱工程QC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囱工程QC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烟囱工程QCdoc.docx

烟囱工程QCdoc

新乡豫新2×300MW热电联产技改工程

烟囱工程

吊平台进行内衬砌筑QC成果报告

小组名称:

新乡电厂烟囱工程吊平台进行内衬砌筑QC小组

注册号:

2004-7-01

发布人:

樊新胜

发布单位:

中建二局二公司四分公司

编制日期:

2005-9-10

 

一、工程概况·····························3

二、选题理由·····························3

三、目标及可行性分析·····················4

四、小组概况·····························5

五、活动方案·····························6

六、PDCA循环···························7

七、效果分析·····························11

八、体会小结·····························12

九、附图及照片资料·······················12

 

1、工程概况

新乡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300MW热电联产技改工程烟囱工程地处河南省新乡市北站区。

建设单位:

新乡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西北电力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长春国电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本工程设计烟囱双筒结构,总设计高度为240m,出口处内径为7m,其外筒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高度120m以上设计为红白相间的航空标志漆,在230m处设置信号平台一座,顶部设计有8根避雷针,与根部接地装置构成烟囱的独立避雷系统,并设3层航空障碍灯;内部排烟筒结构组成:

为分段支承在钢筋混凝土环梁上的轻质耐酸陶粒砖砌体、耐酸砂浆封闭层、超细玻璃棉毡隔热层和用于固定隔热层的钢丝网;内外层之间设计为夹层平台及钢爬梯,间隔25米设一道,由钢梁、钢柱、钢格栅板、和混凝土支承环梁,其钢梁、钢柱支承在钢筋混凝土外筒壁上,于主体施工时埋入埋件,内衬施工过程中进行吊装焊接,混凝土环梁为分段预制,内衬施工过程中进行吊装、对接、调平、与夹层平台型钢构件焊接,并作为排烟筒部分的分段承力体系。

整体内衬设计、施工为本工程的一大特点和难点。

2.选题理由

2.1、工程重要性:

该工程投资方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公司,我公司以局名义承接且烟囱工程是电厂标志性建筑,其设计高度及内衬复杂程度是河南省第一。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我局在电厂,乃至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公司信誉及形象,同时也较大程度的影响着下一步的合作关系。

2.2、技术攻关:

本工程内衬设计较为复杂,其排烟筒部分与夹层平台部分施工中需要相互结合,施工中交叉夹层平台钢梁、钢柱、混凝土环梁等的吊装、调平、对接、施焊,同时要结合分段支承在钢筋混凝土环梁上的轻质耐酸陶粒砖砌体以及砌体外部的耐酸砂浆封闭层、超细玻璃棉毡隔热层和用于固定隔热层的钢丝网;如果采取传统的烟囱内衬施工工艺在构件的吊装及安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

同时不能很好的控制砌体逐步收缩的半径。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变常规的内衬施工操作,制定适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的内衬施工工艺。

2.3、进度与成本:

由于工程中标价底,且工期紧,同时我单位对业主承诺的质量目标为省优,采取传统的施工工艺,整个内衬施工两大部分:

排烟筒与夹层平台部分无法一次完成,施工速度上无法满足工程实际进度需要,同时需要耗费大量周转材料,增加施工成本,同时质量上很难保证。

2.4、社会效应:

本工程其设计高度240m及其内衬设计的复杂程度,是公司施工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过的,工程施工结果,能够体现出公司的实力,同时,工程也是四分公司首次进入电力建设领域,对四分公司以后的发展探索出新的思路.

3、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3.1、目标

结合烟囱工程的设计,深入了解设计意图,依据滑模施工原理,在传统砌筑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制定适合本工程超高内衬砌筑的施工方法,精心策划、合理组织,确保工程满足机组达标投产,取得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总体效益.

3.2、可行性分析

理论分析认为:

依据滑模施工原理,同时利用滑模施工过程中的垂直运输设备进行物料的运输,在内衬砌筑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设置可以满足平台动、静荷载的承力及提升体系,同样可以设计使用一套系统且能够不断提升的施工平台,只要改滑模施工工艺中的绑扎钢筋→砼浇注→模板提升的循环顺序为内衬砌筑过程中的耐酸砖砌筑→耐酸砂浆封闭层抹灰、玻璃棉毡保温、钢丝网包裹→平台提升的循环顺序,就能解决超高砌筑过程中人员上下、物料运输、构件吊装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可以利用滑模施工过程中的中心控制,更加有效的控制并保证内衬砌筑过程中半径收分,同时可以节约大量周转材料,并且内衬施工中所有工作内容可以随平台的提升一次性完成,不留尾项,可以取得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多营.

4、小组概况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项目部成立了新乡豫新热电联产技改工程烟囱工程吊平台内衬砌筑施工QC小组,通过理论的分析与实际的研讨结合,结合工程的特殊性与内衬施工的复杂程度,通过使用吊平台施工操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以达到预期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目标的实现。

QC小组成员列表

序号

成员名单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组内职务

组外职务

教育时间

1

王仕明

30

大专

组长

项目经理

80

2

朱永满

35

大学文化

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

80

3

樊新胜

25

大专

副组长

总工

80

4

陈培本

61

大专

组员

工长

80

5

刘大勇

25

大专

组员

质检员

72

6

徐辉

28

大专

组员

安全员

72

7

吕骥

21

大专

组员

技术员

72

小组平均年龄

32

平均受教育时间

77小时

注册编号

2004.07.01

注册时间

2004.9.20

组建时间

2004.07.01

活动时间

2004.07.—2005.05.

活动工具

吊装平台设计、安装图、PDCA循环示意图、对策表

活动次数

1

5、活动方案

针对工程实际,为了使QC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及预定目标,经小组开会研究决定,将活动方案分四步考虑:

5.1、前期构想,并对省内目前在施的同类施工项目在内衬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观摩学习,并将其施工方式与拟采用吊平台进行内衬砌筑施工方法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讨论,此阶段定义为构想策划阶段.

5.2、在计划阶段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细致、认真的理论计算,确定方案,并进行平台的设计、组装、试运行的运行实施阶段.

5.3、检查阶段,在完成第一、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平台运行阶段过程中平台的实际运用情况及砌筑质量进行过程检查.

5.4、处理改进阶段,将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改进,优化、完善吊平台进行内衬砌筑的施工方法.

通过总结PDCA循环总结出施工中存在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使吊平台进行内衬砌筑的施工方法更加合理、适用、有效.并使其运行的PDCA活动成果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类似施工方法的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整个活动过程,以下述的图示进行简单的示意:

P.构想策划

D.运行实施

C.过程检查

A.处理改进

 

6、PDCA循环

P阶段:

构想策划阶段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此次活动的目标及可行性,QC小组于2004年9月(本工程主体施工至180m标高)对洛阳伊川电厂三期工程在施的烟囱内衬施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观摩学习,通过现场学习其使用脚手架进行内衬砌筑的施工方法,对其施工现场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和施工人员进行了施工经验的现场交流.通过参观学习,QC小组通过认真讨论,深刻分析对比两种操作工艺,一致决定采取使用吊平台进行内衬砌筑,并对准备实施的吊平台砌筑操作的构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内衬砌筑过程中的工作内容,总结出吊平台设计过程和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解决的问题、注意的事项。

形成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及采取的对策,以对策表进行说明。

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及采取的对策见下表:

序号

平台运行中需要考虑因素

平台设计规划中采取的措施

1

平台的总体承力系统

平台的总体提升系统

主体施工过程中在砼筒体顶部埋入埋件,型钢焊接成顶部四个”三角形”承力点,通过钢丝绳连接,对内衬平台形成四个主吊点,主吊点下设置能够保证平台承力及平衡的足够的分吊点,从顶部固定点引钢丝绳使用动滑轮绕顶部天滑轮并再与地锚滑轮连接,通过手拉葫芦引至室外固定,形成顶部、底部固定受力点,中间全部使用滑轮、钢丝绳、手拉葫芦等传统的起重设备,即能满足实际需要,又不至于增加施工成本,考虑用手拉葫芦进行平台的提升,因此中间使用动滑轮,以达到提升过程中省力的目的,通过对这些传统起重设备的运用,形成内衬砌筑平台的承力及提升系统。

2

平台的垂直运输系统

主体施工完毕,滑模平台不拆除,内衬平台利用滑模平台的垂直运输设备。

3

平台使用荷载

通过理论分析,考虑一定的富余系数进行计算。

4

平台的设计尺寸及采用的材料

根据设计图纸中确定的钢筋混凝土外壁与内部排烟筒尺寸并结合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上下平台的设计尺寸,确定平台构成材料为滑模平台选用的刚度较好的槽钢。

5

平台的操作面划分

平台设计为上下双平台,上平台做为外部砂浆封闭层、玻璃棉毡保温层以及钢丝网包裹层的物料堆放层,同时作为夹层平台混凝土环梁、钢梁、钢柱的吊装的主要操作平台,外挂架做为外部砂浆封闭层、玻璃棉毡保温层以及钢丝网包裹层的施工操作面;上平台同时做为下平台的承力系统;下平台为耐酸砖的堆放平台及施工操作面,随上平台同时上下。

6

平台的安全防护

上下平台均设置栏杆,同时挂设安全网,进入上下平台均设置安全活动门,挂架防护类似滑模平台外外挂架防护,两层安全网进行全封闭。

7

内衬砌筑过程中夹层平台的安装

随内衬排烟筒施工同步完成,上平台作为构件的吊装,对接及混凝土环梁、水平钢梁施焊的操作面,外挂架作为钢柱的安装、施焊的操作面。

8

平台中心、水平控制措施

平台中心使用滑模平台中心也即烟囱中心线,同时保证内衬施工中排烟筒中心、半径控制与内衬平台运行过程中平台的偏位控制。

9

平台提升、内衬砌筑过程中的技术处理

编制专项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进行技术指导与完善。

10

吊平台的运行情况

安排专人定期检查与维修。

D阶段:

运行实施

根据构想策划阶段形成的对比表,QC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对具体操作实施方面作了进一步布置:

实施1:

在构想策划阶段的基础上,转化理论构想为实际操作,通过理论计算,出台内衬平台整体方案,并依据施工方案进行加工制作。

由樊新胜负责编制专项《内衬平台设计、组装、试压方案》,进而形成《烟囱内衬砌筑施工方案》《冬期施工措施》《滑模—内诚平台一体化拆除施工方案》,并对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实验员进行方案交底。

整体平台见下图:

实施2:

由工长陈培本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于设计高度处安装顶部承力系统使用埋件,同时与材料部门结合,组织平台使用材料进场并安排人员进行构件加工、平台组装;质检员刘大勇检查平台构件加工尺寸及焊接、组装质量;试验员罗雪梅按照施工方案所阐述平台试压方案进行平台试压全过程跟踪并对试压数据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实施3:

烟囱工程主体施工于2004年10月14日结顶,工长陈培本按照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组织内衬砌筑,于2004年12月10日内衬砌筑至标高30m,完成内衬平台组装及验收工作,并于2004年12月13日QC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方案中混凝土环梁的吊装部分进行了认真学习与研讨,于05年1月3日至标高:

55m,1月16日至标高:

80m,1月26日至标高:

105m,3月1日至标高:

130m,并对上平台进行改装,3月10日至标高:

155m,3月20日至标高:

180m,3月29日至标高:

205m,4月6日至标高:

230m,于4月26日开始平台拆除工作,2005年5月2日完成滑模—内衬平台一体化拆除,比业主提出的计划提前3天结束整个烟囱工程施工。

C阶段:

过程检查

烟囱工程内衬施工,按照10m一阶段,QC小组对活动实施后采用吊平台施工进行平台运行、砌筑质量的全面检查,30m—55m施工阶段检查结果:

1、内衬平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原有挂架提升过程中无法避开夹层平台的水平钢梁。

1.2、平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平衡性能不好。

2、耐酸砖砌筑质量:

2.1、排烟筒的砌筑半径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平整度小于规范偏差。

2.2、砌筑过后耐酸砖釉面表面局部被污染。

A阶段:

处理改进

针对过程检查阶段出现的问题,由樊新胜对平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处理与改进,对砌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QC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如下对策表进行处理改进。

 

对策表: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处理及改进措施

平台运行

平台挂架不能顺利通过夹层平台水平钢梁伸出部分

.首次使用吊双层平台进行内衬砌筑,经验上欠缺。

.对平台运行过程中与夹层平台安装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不够全面。

通过技术改进,将平台原有挂架改装为可伸缩挂架,在通过夹层已安装完水平钢梁时可以收缩,通过之后再恢复。

平台运行过程中平衡度控制措施不到位

.仅靠平台设计吊点不能绝对的控制平台运行过程中的平衡。

.作业人员未能按照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要求进行物料的对称堆放。

通过对平台运行过程的观察,在上平台辐射梁上对称设置6根一端附带弹簧,一端附带弧形小钢板的顶杆,随平台运行,增加平台平衡度的保证措施。

砌筑

过程

耐酸砖表面污染

.使用耐酸胶泥进行“挤密法”砌筑过程中,未能进行及时清理。

.作业工人成品保护意识不强,质量检查工作不到位。

对工人进行成品保护意识的教育,并加强过程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根据对策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改进措施,通过55—80m的PDCA循环运行,存在问题得到解决。

7、效果分析

7.1、整个内衬砌筑使用一套系统,一次组装。

砌筑过程中不需要再次搭设脚手架和运输等工具。

7.2、利用传统的起重设备和滑模系统的垂直运输设备进行物料运输,克服超高砌筑过程中运输及人员通行问题。

7.3、操作平台与物料堆放平台合二为一,更容易进行砌筑及抹灰操作。

7.4、采用可伸缩挂架,更利于钢结构夹层平台的安装,内衬两大部分及排烟筒部分和夹层平台部分一次完成。

7.5、可以连续砌筑,施工速度快,同时具有节省大量的脚手材料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7.6、采用吊双层平台,克服常规的先砌筑后抹灰的施工工艺,同步进行砌筑及抹灰,同时,利用原有的中心,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排烟筒的半径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8、体会小结

通过在本工程内衬施工中进行QC小组技术攻关活动,通过技术手段,通过大家的共同协作,解决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取得了进度、质量、安全、施工成本多营的局面,也给了大家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一个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使每个参与者都感觉到技术工作是永无止境、值得不断探索与应用的,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争取更多的进行一些类似的活动,不断的去学习、掌握、运用技术手段,来指导我们的施工过程,提高我们的现代化施工水平,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的实力。

9、附图及照片资料

Photo1:

烟囱工程竣工效果

Photo2:

用于悬吊内衬砌筑平台的钢丝绳

Photo3:

与顶部天滑轮连接的导向地锚设置

Photo4:

物料的整齐对称堆放

Photo5:

平台的安全防护设施

Photo6:

混凝土环梁吊装

Photo7:

混凝土环梁的调平、对接、施焊

 

Photo8:

平台砌筑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