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76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docx

一模化学模拟题汇编第32题

2014房山一模

32.(2014房山一模)(6分)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若打开止水夹K1,关闭K2,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分析A中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B中盛放的试剂是。

(2)若打开止水夹K2、K4,关闭K1、K3,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证明E中CO2已集满。

关闭止水夹K2、K4,打开K3,从分液漏斗向E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该实验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参考答案:

(6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浓硫酸

(2)F中石灰水变浑浊E中有气泡冒出(2分)

2014丰台一模

32.(2014丰台一模)(5分)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实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同时迅速注入容器中。

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容器I

针筒I

容器II

针筒II

红墨水

液面位置

a

 

10ml

NaCl

10ml

保持

左高右低

b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

浓氢氧化钠溶液

 

c

1g锌

15ml盐酸

1g镁

15ml盐酸

(1)实验前,用手紧握容器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松手后,对容器Ⅱ重复以上操作,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以上实验说明。

(2)实验a,容器I中放的固体药品为。

(3)实验b的现象 。

(4)实验c,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红墨水的液面位置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5分)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硝酸铵或冰

(3)容器Ⅰ中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低右高

(4)左高右低;等质量的镁、锌与足量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容器Ⅱ比容器Ⅰ的压强大。

(2分)

 

2014海淀一模

32.(2014海淀一模)(6分)某实验小组用右图装置研究CO2的性质。

提示:

①忽略块状大理石中杂质对本实验的影响

②碱性碳酸钠溶液与中性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如右图所示,装入药品,打开K,玻璃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管口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反应能够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停止后,向a中滴入酚酞溶液,并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后a中溶液呈红色。

打开K,待a、b中液面相平后立即关闭K,轻轻振荡b管。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b中红色褪去,此时b中溶液的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使b管中的气压增大,b中液体被压入a中,大理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所以反应停止。

(3)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NaCl或NaCl、CaCl2(酚酞)(0或2分)

 

2014西城一模

32.(2014西城一模)(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1)若广口瓶中盛有MnO2,分液漏斗中盛有H2O2溶液。

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H2O2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广口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广口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NaOH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CO2,变浑浊的石灰水又会逐渐变澄清。

若广口瓶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打开K1和K2,从K1处通入CO2。

欲证明CO2不能被石灰水完全吸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分)

(1)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2右侧的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2)烧杯中的水倒吸;2NaOH+CO2=Na2CO3+H2O

(3)广口瓶和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2014顺义一模

32.(2014顺义一模)(6分)氨对工业及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制取少量氨气。

 

完成以下实验操作中的相关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关闭a、c,打开b,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F的出口处收集氢气并验纯。

(3)关闭c,在盛满空气的多孔玻璃钟罩内用激光点燃足量的白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待多孔玻璃钟罩冷却到室温,打开a,观察到的现象是。

(5)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E,并打开C。

氢气和氮气在铁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2014密云一模

32.(2014密云一模)(6分)“白铁皮”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

镀锌层犹如铁皮的保护层,这层膜的厚度是判断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镀锌铁皮镀锌层的厚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1)讨论:

在铁皮表面镀锌是为了。

(填字母)

a.锌没有铁活泼,镀在铁的表面可防止生锈

b.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

(2)甲同学的方案是:

如图1,将镀锌铁皮浸泡在盐酸中,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测量因产生气体而形成差量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

但是乙同学回顾起上课时老师演示的“用足量盐酸除铁锈”的实验现象,马上对甲同学的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异议,乙同学的理由是。

(3)乙同学查阅资料:

ZnCl2、FeCl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Zn(OH)2和Fe(OH)2,而Zn(OH)2既可以溶于酸也可以溶于碱,Fe(OH)2则只能溶于酸,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4)丙同学设计通过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计算锌层的厚度,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

其中仪器A中盛放的是镀锌铁皮,仪器B中盛放的是稀硫酸。

①选择用稀硫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

②检查量气装置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从量气管注水,若观察到,说明该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若分液漏斗上方不连接导管a,则测出气体体积会(选填“偏小”、“偏大”或“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6分)

(1)b

(2)铁也能和稀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气体,很难控制只让锌反应,不让铁反应。

(3)让氢氧化锌溶解与氢氧化铁分离。

(4)①浓盐酸有挥发性影响气体的体积的测定②量液管内液面没有变化③偏大

 

2014延庆一模

32.(2014延庆一模)(6分)下面三个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方法进行的有关探究。

 

 

实验三FG

(1)用实验一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性质的探究。

当长颈漏斗中的稀盐酸与锥形瓶中的大理石接触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用实验二进行石灰石性质的探究。

用两支坩埚钳分别夹持大小相同的石灰石固体d、e,向E中酒精灯的火焰通氧气,受热相同时间后冷却,将固体d、e固体分别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前者溶液不变色,后者溶液变为红色。

则向酒精灯火焰通氧气的目的是。

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实验三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小军同学用实验三装置进行实验,分别量取50mL水和氢氧化钙溶液放入F、G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F中无明显变化,G溶液变浑浊。

这说明500mLCO2_________________溶于50mL水中(填是“部分”和“全部”)。

②小军同学用洗涤干净的实验三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分别量取50mL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放入F、G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F、G中均无明显变化。

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变色

(2)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石灰石在加热时不能分解,在高温时能分解

(3)①部分;②关闭K时,G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未溶的CO2气体没有进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所以肯定和NaOH发生了反应。

 

2014朝阳一模

32.(2014朝阳一模)(5分)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出现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收集满CO2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①小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

②改进装置后,小红认为要想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方案是。

参考答案:

(5分)

(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A、B;除去HCl气体

(3)将注射器中的5mL水压入到装置C中,重复实验,观察到液体倒吸的量小于推入NaOH实验时的量,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

(2分)

 

2014燕山一模

32.(2014燕山一模)(5分)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

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_。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

参考答案:

(5分)

(1)总在不断运动

(2)先将乙中的液体挤出,一段时间后,再将甲中的液体挤出

(3)烧杯①:

固体NaOH(或CaO);滴管乙:

稀盐酸(或稀硫酸)

固体NaOH溶于H2O,放出大量热,导致气压增大;稀盐酸和Mg反应,产生H2并放出热量,导致气压增大

 

2014平谷一模

32.(2014平谷一模)(5分)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1)若乙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混浊。

①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可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中盛有NaOH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乙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一会儿后再关闭止水夹,发现甲中液体流入乙中,乙中有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无色溶液。

①写出乙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乙中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参考答案:

(5分)

(1)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Ca(OH)2+2HCl=2H2O+CaCl2

(2)①Na2CO3+2HCl=2NaCl+H2O+CO2②CaCl2、HCl、NaCl;CaCl2、NaCl。

(2分)

 

2014东城一模

32.(2014东城一模)(9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其中C、D的分液漏斗中为足量且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稀盐酸。

(1)步骤一:

关闭K2和K3,打开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中所盛放的试剂是。

对比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是装置和(填C、D或E,下同),能够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的是装置和。

(2)步骤二:

关闭K1,打开K2和K3,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广口瓶中,两个广口瓶中现象的不同点是:

①;②,由此也可以判断铁丝生锈情况。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温度会影响铁生锈的快慢,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参考答案:

(9分)

(1)2H2O

2H2O+O2↑;浓硫酸;CD;DE

(2)①产生气泡的快慢;②溶液的颜色;Fe+2HCl=FeCl2+H2↑

(3)在氧气和水(或水蒸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温度下相同的铁丝生锈的快慢(2分)

 

2014大兴一模

32.(2014大兴一模)(5分)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进行实验,得到的尾气是CO、CO2的混合气体。

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将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并得到干燥的气体。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B、C装置内放入一定量水,使长导管浸没在水面以下,关闭k2、k4,打开k1、k3,并在最右端导管口接注射器。

当向外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观察到,则说明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入药品。

C中所盛试剂X为。

(3)分离两种气体。

请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只需答出关闭和打开活塞即可)。

实验操作

分离出的气体

(4)在实验过程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5分)

(1)A、B、C中长导管口处均有气泡产生;

(2)浓硫酸

(3)(2分,答对1组给1分)

实验操作

分离出的气体

关闭k2、k4,打开k3、k1

CO

关闭k1、k3,打开k4、k2,再关闭k2

CO2

(4)CO2+2NaOH===Na2CO3+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014门头沟一模

32.(2014门头沟一模)(5分)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ABC

(1)小刚用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现象,他认为CO2与NaOH不发生反应。

(2)小丽用B装置进行实验,看到气球变鼓,认为CO2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老师指出:

CO2与水接触也能看到上述现象,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分液漏斗再向B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又看到气球变瘪,从而确定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解释气球变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C中的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两位同学认为利用该装置做个对比实验,补做的实验是: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分)

(2)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瓶中压强减小,使气球鼓起;

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中压强增大,使气球变瘪。

(3)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相同。

 

2014通州一模

32.(2014通州一模)(6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处放碳酸钠固体,B处放适量石蕊溶液,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打开K。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打开K,用注射器注入一定量氮气,________(填操作方法),木炭不燃烧,此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打开K,A处产生气体,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B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木炭燃烧,发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分)

(1)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

(2)①加热B处;证明达到着火点但无氧气也不能燃烧

②2H2O2

2H2O+O2↑

③CO2+Ca(OH)2==CaCO3↓+H2O

 

2014昌平一模

32.(2014昌平一模)(5分)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

入充有CO2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无明显现象

③将注射器3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瓶中液体变浑浊,气球无明显变化

④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无明显现象

(1)此实验不能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的原因是。

(2)若仍要用此装置完成实验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则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应更换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3)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更换后,步骤④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应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5分)

(1)不能排除溶于在水中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

(2)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