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80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的是(  )

A.Na2OB.SiO2C.SO3D.CO2

【答案】B

【解析】A.Na2O和碱不反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硅能和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故B正确;

C.三氧化硫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三氧化硫能溶于水,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B。

2.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  )

A.

容量瓶B.

蒸馏烧瓶

C.

蒸发皿D.

分液漏斗

【答案】C

【解析】A.该仪器为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名称为容量瓶,故A正确;

B.该仪器为蒸馏实验需要的仪器,具有支管,名称为蒸馏烧瓶,故B正确;

C.该仪器为坩埚,蒸发皿为

,故C错误;

D.该仪器为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

C。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A.氯水B.蔗糖

C.盐酸D.熔融的氯化钠

【答案】D

【解析】A、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蔗糖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盐酸溶液是混合物,而电解质是化合物,属纯净物,故C错误;

D、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

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许多硅酸盐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B.植物秸秆可用于制造酒精

C.绿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D.医学上用胶态磁流体治疗癌症

【答案】C

【解析】A.很多硅酸盐具有多孔结构,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故A正确;

B.植物秸秆属于纤维素,纤维素能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乙醇,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秸秆可用来制造酒精,故B正确;

C.绿矾为硫酸亚铁结晶水合物,溶于水被氧化成Fe3+,Fe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故C错误;

D.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如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将药物送到病灶,从而提高疗效,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

C。

5.SiO2+3C

SiC+2CO ↑的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选;

B.生成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选;

C.反应物有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不选;

D.存在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选;

所以本题答案为:

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B.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C.贮氢金属并不是简单地吸附氢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贮存氢气

D.久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变质

【答案】A

【解析】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

B.三价铁离子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铜,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故B正确;

C.贮氢金属是金属与氢气形成化合物,从而达到贮存氢气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吸附氢气,故C正确;

D.次氯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易分解,所以久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会变质,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

A。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液化B.石油的分馏

C.焰色反应D.干冰的气化

【答案】A

【解析】A.煤的液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

B.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选;

C.焰色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选;

D.干冰汽化,为物质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选;

所以本题答案为:

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高炉炼铁原料有铁矿石、黏土、空气和石灰石

C.制备水泥和玻璃的主要原料都有石灰石

D.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氨水等产品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硅晶体,能够传递光信号,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造硅芯片,故A错误;

B.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故B错误;

C.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制造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灰石,所以制造玻璃和水泥中都用到石灰石,故C正确;

D.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其分解,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C。

9.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燃烧植物的秸秆和枝叶以获取热量和肥料属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

C.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答案】C

【解析】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属于二次电池,故A正确;植物的秸秆和枝叶含有的能量为生物质能,燃烧植物的秸秆和枝叶以获取热量和肥料属于生物质能的一种利用方式,故B正确;能自发进行的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故C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电池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故D正确。

10.已知Fe3++I-→Fe2++I2,为了探究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5mL0.5mol•L-1KI溶液,向其中加入0.1mol•L-1的FeCl31mL,充分反应,下列实验操作能验证该反应是否存在限度的是(  )

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产生

B.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

C.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D.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血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KI溶液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取5mL0.5mol∙L-1KI溶液,向其中加入0.1mol∙L-1的FeCl31mL,反应后KI过量,溶液中加入CCl4,如有机层呈紫红色,则说明生成碘,因为Fe3+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呈血红色,这是Fe3+的特殊反应,所以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发生Fe3++3SCN-═Fe(SCN)3,就说明Fe3+没有反应完,进而说明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详解】A.由2Fe3++2I-═2Fe2++I2反应可知,取5mL0.5mol∙L-1KI溶液,向其中加入0.1mol∙L-1的FeCl31mL,反应后KI过量,无论是否存在反应限度,滴加AgNO3溶液,都有黄色沉淀、白色沉淀生成,故A不选;

B.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只能说明生成碘,不能确定反应限度,故B不选;

C.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否白色沉淀产生,不能确定反应限度,反应前后溶液中均存在氯离子,故C不选;

D.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可知Fe3+有没有反应完,从而确定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故D选;

所以本题答案为:

D。

11.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乙炔的结构式:

B.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H2O 的电子式:

D.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答案】B

【解析】A.CH≡CH为乙炔的结构简式,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故A错误;

B.S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B正确;

C.H2O为共价化合物,其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为直线型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二氧化碳

比例模型为:

,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B。

12.如图所示,对 A 生成 C 的反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

C.A 比 C 稳定

D.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一定就可以进行

【答案】B

【解析】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物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故B正确;

C.A的总能量大于C,则C稳定,故C错误;

D.放热反应不一定容易进行,如铝热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B。

13.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可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花和蚕丝

B.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混有少许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晶体

C.蒸馏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冷凝水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

【答案】D

【解析】A.灼烧蚕丝时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而灼烧棉花时没有,据此可鉴别二者,故A不选;

B.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混有少许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晶体,故B不选;

C.蒸馏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收集馏分,则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故C不选;

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NH4+,故D选;

所以本题答案为:

D。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金刚石、石墨、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C.有机物CH3-CH2-NO2和H2N-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

D.C4H10的一氯代物有四种,其熔沸点各不相同

【答案】A

【解析】A.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金刚石、石墨、富勒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有机物CH3-CH2-NO2和H2N-CH2-COOH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C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两者均有两种类型的氢,所以一氯代物有四种,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其熔沸点各不相同,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

A。

1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A.X、W、Z、Y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

B.X氢化物的沸点高于W的氢化物,是因为X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C.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D.YX2、WX3晶体熔化时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W位于第三周期,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则W为S、X为O,结合位置可知Y为Si、Z为P;结合元素的性质解答。

【详解】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X、W、Z、Y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X、W、Z、Y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故A错误;

B.X氢化物为水,W

氢化物为H2S,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2O的沸点高于H2S,故B正确;

C.自然界中存在单质S,Y、Z、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

硅酸、磷酸、硫酸,它们的酸性依次递增,故C错误;

D.YX2为SiO2是原子晶体,WX3是SO3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前者克服共价键,后者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B。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会涉及反应:

B.用苛性钠溶液吸收过量SO2:

C.足量氯水和碘化亚铁溶液的反应:

D.工业上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

【答案】A

【解析】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会涉及反应2H2SO3+O2=2H2SO4,其离子方程式:

2H2SO3+O2=4H++2SO42-,故A正确;

B.用苛性钠溶液吸收过量SO2,离子方程式:

SO2+OH-=HSO3-,故B错误;

C.足量氯水和碘化亚铁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2Fe2++4I-+3Cl2=2Fe3++2I2+6Cl-,故C错误;

D.工业上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离子方程式为Cl2+Ca(OH)2=Ca2++ClO-+Cl-+H2O,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A。

1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D

【解析】A、浓硫酸能够使铁钝化,铁片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故A错误;

B、向盐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了盐酸,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

D、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越小反应的速率越慢,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

D。

18.反应PCl3(g)+Cl2(g)⇌PCl5(g)△H<0.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相等

D.相同时间内断开3molP-Cl键,同时断开1molCl-Cl键

【答案】A

【解析】A.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变,故A正确;

B.在恒温下反应,温度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相同时间内断开3molP-Cl键,同时断开1molCl-Cl键,都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A。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

与    

是同分异构体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1 mol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能与3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A.苯与溴水发生萃取现象而使溴水褪色,苯不与溴水反应,故A错误;

B.

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故B错误;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热到50~60℃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故C正确;

D.1 mol乙烷分子中含有6molH原子,在光照条件下最多能与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C。

20.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金刚石)=C(石墨)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在稀溶液中:

,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答案】D

【解析】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相比较,硫蒸气具有的能量多,因此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从热化学方程式看,石墨能量低,物质所含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错误;

C.2g氢气是1mol,热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g)+O2(g)═2H2O(l)△H=-571.6kJ•mol-1,故C错误;

D.浓硫酸溶解放热,所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

D。

21.最近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时凝固形成了“暖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暖冰”中水分子上的3个原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B.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C.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D.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答案】B

【解析】水分子中氧原子含有2个σ键和2个孤对电子,所以水分子是V型结构,故A错误;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否则20℃时,水分子不能瞬间凝固形成冰,故B正确;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所发生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水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系,与氢键无关,氢键不是化学键,一般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NaHSO4晶体中共含有3NA个离子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C.1mol晶体Si中含有共价键数为4NA

D.bmol的R2+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b(A-N-2)NA

【答案】D

【解析】A、NaHSO4晶体熔融时只能电离为Na+和HSO4-,1molNaHSO4晶体中,含阳离子和阴离子各1mol,所以1molNaHSO4晶体中共含有2NA个离子,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没有密度无法由体积求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每个Si与相邻的4个Si形成4条Si-Si,每条Si-Si为2个Si所共有,所以1molSi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2NA,故C错误;

D、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1个R2+含有电子数为:

A-N-2,则bmolR2+的核外电子数为b(A-N-2)NA,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

D。

23.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

在2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mol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温度

时间/min(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A.组别1中,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25mol·L-1·min-1

B.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

C.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答案】C

【解析】A.①中0~20min内,v(CH4)=(0.5mol-0.25mol)/(2L×20min)=0.00625mol•L-1•min-1,NO2的降解速率为v(NO2)=2v(CH4)=0.0125mol•L-1•min-1,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实验数据可知0~20min内,实验①中CH4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25mol,实验②中CH4的变化量0.32mol,则实验②温度高,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故B错误;

C.T1、4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因T2温度较高,平衡时用时更少,所以表格中40min时T2对应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C。

24.(N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H2O和CO2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可以互换

B.操作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NH4)2SO4

C.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NH3+CO2+H2O=CaCO3↓+2NH4+

D.通入的NH2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利用

【答案】B

【解析】分析:

NH3极易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所以甲中的溶质是硫酸钙和一水合氨,NH3、H2O、CO2反应生成(NH4)2CO3,CaSO4属于微溶物,(NH4)2CO3和Ca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CO3,同时生成可溶性的(NH4)2SO4,所以乙中溶质为磷酸铵,然后将溶液过滤得到CaCO3和滤液,将CaCO3煅烧得到CaO,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NH4)2SO4晶体,据此分析。

详解:

A、中性条件下CO2的溶解度很小,不能把CaSO4完全转化为CaCO3,故通入NH3和CO2的顺序不可以互换,选项A错误;B、操作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NH4)2SO4晶体,选项B正确;C、硫酸钙悬浊液参加反应,所以硫酸钙应该写化学式,总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2NH3+CO2+H2O═CaCO3↓+2NH4++SO42-,选项C错误;D、通入的CO2不应过量,否则生成的碳酸钙会转化为碳酸氢钙影响后续工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5.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NaCl和Na2CO3中的若干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X加入足量水,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滴于广范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

④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生成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中一定不存在FeO

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MnO2和CuO,而Fe与FeO中至少含有一种

C.Z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D.向④中所生成的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若沉淀不完全溶解,则粉末X中含有NaCl

【答案】C

【解析】A.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Y可能为Fe、FeO、CuO、MnO2中的物质,故A错误;

B.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黄绿色气体为氯气,红色不溶物为铜,可说明Y中至少含有CuO、MnO2,红色不溶物为铜,说明反应后有Cu生成,则Y中含有CuO与酸反应生成CuCl2又被被置换出来了,可说明Y中还含有Fe,可能含有FeO;故B错误;

C.用玻璃棒蘸取Z溶液滴于广范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故C正确;

D.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若沉淀不完全溶解,加盐酸引入氯离子,仍不能确定NaCl,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

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根据表中所列元素回答问题:

(1)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上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