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81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卷全国通用6.docx

届二轮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卷全国通用6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内模拟DNA复制所需的一组条件是()

①有关酶②能量③DNA模板④核糖核苷酸

⑤脱氧核苷酸⑥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⑦适宜光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⑦

【答案】C

【解析】DNA复制需DNA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有关酶催化,ATP提供能量,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为条件,所以C选项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现象及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橙色,可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鉴定

B.甲基绿能使DNA染成绿色,与吡罗红一起用于观察细胞内核酸的分布

C.卡诺氏液用于固定细胞形态,适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后的观察

D.酒精能用作观察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观察实验的洗浮色,可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的解离过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出现灰绿色,故A错误。

【考点定位】教材中的实验

3.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了

①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②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③DNA是遗传物质

④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R型细菌的DNA不是遗传物质

⑤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⑥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答案】D

【解析】艾弗里直接将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单独地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这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这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此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性状由DNA决定。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4.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C.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正确;测交方法可以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也能检测某一显性个体数纯合体还是杂合体,B错误;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即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的相关知识点,对于生物学史知识,要注意平时积累,加强记忆。

5.如果用3H、14C、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4C、35S

B.可在DNA中找到32P、14C、3H

C.可在外壳中找到14C、35S

D.可在DNA中找到14C、32P、35S

【答案】B

【解析】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3H、14C、35S,DNA中含有3H、14C、32P,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以DNA为模板,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可以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可在DNA中找到32P、14C、3H。

6.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嘌吟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碱基排列顺序,故答案为D。

考点:

DNA的特征

7.如图是利用同位素35S标记嗤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侵染细菌,保温一定时间后搅拌并离心,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清液和子代噬菌体中都具有较高的放射性

B.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来自细菌

C.保温时间过长对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无影响

D.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能翻译出不同种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使上清液具有较高放射性,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到细菌内,故子代噬菌体不具有放射性,A错误;噬菌体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正确;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后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而子代噬菌体不具有放射性,故对上清液中放射性无影响,C正确;若搅拌时间过短,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而吸附在细菌表面,使得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D正确。

【考点定位】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8.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以下生理活动不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是

A.蓝藻细胞利用CO2合成有机物

B.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

C.转运RNA与信使RNA的碱基互补配对

D.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答案】C

【解析】蓝藻细胞利用CO2合成有机物、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都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B、D正确;转运RNA与信使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核糖体上,C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链RNA不会含氢键

B.t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C.含有A-T碱基对的双链结构不一定是DNA

D.某基因缺失126个碱基对,编码出的蛋白质少了42个氨基酸,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三叶草型的mRNA含有氢键,A错误;t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一定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只有位于反密码子位置的三个碱基才能决定一个氨基酸,B错误;DNA分子在转录时会出现T-A碱基对的双链结构,但此双链不是DNA,C正确;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10.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下列相关实验方案与结论中合理的是

A.将两组噬菌体都用32P和35S标记后再去侵染细菌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充分的搅拌能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长时间保温培养

【答案】C

【解析】两组噬菌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后应分别侵染两组细菌,A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蛋白质没有机会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增殖过程,故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项正确;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能进行短时间保温,否则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会影响实验结果,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和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11.基因是指(  )

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脱氧核苷酸序列

C.氨基酸序列D.有遗传效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答案】A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选A。

12.以下实例不属于免疫学应用的是

A.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

B.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成活率

C.一个人被蛇咬了注射抗蛇毒素

D.亲子鉴定时采用DNA指纹技术

【答案】D

【解析】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免疫反应;注射抗蛇毒素属于被动免疫;采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利用了DNA分子杂交技术。

13.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培养基中共有噬菌体后代m个。

则此时培养基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2n/m

B.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T的数目是12以及该m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应脱去的水分子数目是9

C.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50%和100%

D.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单个的DNA分子的分子量比原来增加了1000

【答案】B

【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含有3H标记的子代噬菌体最多有2n个,所以m个子代噬菌体中,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2n/m,A正确;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则转录该mRNA的DNA含有60个碱基,其中A+T=12×2=24个,所以该DNA分子中应有C+G=60-24=36个,B错误;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后形成两个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2个DNA分子都含15N和14N;再减数分裂1次(DNA复制一次),每个精原细胞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其中有2个精细胞的含有15N和14N,还有两个精细胞只含14N,所以两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50%和100%,C正确;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则新形成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有32P(1000个碱基),一条链含31P(1000个碱基),所以新形成DNA分子的分子量比原来增加了1000,D正确。

【考点定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14.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做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蛋白质并没有进入到细菌内部,在获得子代的过程中无法确定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本题答案为D。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进入细菌内部的是噬菌体的DNA,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来合成噬菌体的DNA及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蛋白质并没有进入到细菌内部,在获得子代的过程中无法确定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若要证明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可将分离出来的蛋白质单独注入细菌中,看能否产生同样的噬菌体后代。

整体的实验思路是:

将DNA、蛋白质等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生理作用。

15.用15N和32P共同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9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只能检测到32P

B.DNA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C.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可以检测到15N和32P

D.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15N和32P均不出现

【答案】A

【解析】15N可参与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标记,32P只参与噬菌体DNA的标记,子代噬菌体中可以同时检测到15N和32P,A项错误,C项正确;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2/64=1/32,B项正确;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15N和32P均不出现,D项正确。

【点睛】“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16.摩尔根成功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他当时的研究过程不符合的是

A.以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C.他敢于怀疑,勤奋实践

D.引用荧光标记这一新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进行实验推理,敢于怀疑孟德尔实验遗传理论,勤奋实践,该实验过程没有用荧光分子定位,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7.一段核酸中的碱基组成为30%的A,30%的C,20%的G,20%的T,则它是一段

A.双链DNAB.单链DNA

C.双链RNAD.单链RNA

【答案】B

【解析】该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T,因此为DN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而该核苷酸链中A≠T、C≠G,因此不是双链DNA。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该核苷酸链为单链DNA,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根据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该段核苷酸链的类型,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18.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A

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生物的遗传现象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物的竞争关系

D

儿童疾走追黄蜂,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物的种内互助关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凡是各自有根本”表示每种生物均各自有遗传物质,“种禾终不生豆苗”则进一步说明了遗传现象,A正确。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分解者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把“落花”分解成“春泥”,B正确。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草和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而出现草盛豆苗稀的现象,体现了竞争关系,C正确。

由于黄蜂的颜色与油菜花的颜色类似,因此“黄蜂飞入菜花”后就不易寻找,这说明了生物适应性中的保护色,D错误。

19.关于科学家的科研方法及其研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沃森克里克利用“建构模型”方法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D.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故A正确。

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故B正确。

沃森克里克用模型构建法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故C正确。

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实验说明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菌,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0.右图为细胞中某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过程的模板相同.

B.①、③过程的酶相同

C.②过程中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tRNAa

D.③过程中的母链与子链反向平行

【答案】D

【解析】过程①是转录,形成信使RNA,②是翻译形成蛋白质,③是复制,是形成子代DNA,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间隔排列的两条反向平行主链所构成其基本骨架,所以D选项正确。

21.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

A.蛋白质→RNAB.RNA→DNA

C.DNA→RNAD.DNA→D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逆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RNA到DNA,故B正确。

蛋白质不可能到RNA,故A错误。

DNA到RNA属于转录,故C错误。

DNA到DNA属于复制,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皿中有活的S型菌产生。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DNA是转化因子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解析】人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皿中有活的S型菌产生。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DNA是转化因子,B项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离DNA时,其中还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大约混有0.02%的蛋白质),当时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技术还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认为不能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进入细菌细胞的只有DNA,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故C项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项正确。

23.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

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答案】B

【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A正确;因为S型菌DNA能够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添加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有S型菌落长出,但也有大量没有转化的R型菌落,B错误;艾弗里在实验设计思路就是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C正确;实验结论是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能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蛋白质不遗传物质,D正确。

24.已知某DNA分子片段,一条链为15N标记,另一条链为14N标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此DNA片段在14N培养基中复制1次,经离心后检测密度带分布可否定全保留复制

B.将此DNA片段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有15N的DNA占3/4

C.若此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一定会改变

D.若此DNA分子中C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p,则T的个数为m(p-2)/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5N标记14N标记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由上图可知A项错误。

由上图可知将此DNA片段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有15N的DNA占100%;B错误。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控制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改变,原因是密码子的兼并性等;C错误。

DNA分子中A=T、C=G,所以若此DNA分子中C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p,则T个数=(pm-2m)/2;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DNA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5.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的多糖都是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B.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细胞内有叶绿体;细菌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D.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细胞内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淀粉是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不是能源物质,A项错误;蓝藻和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细菌无线粒体,但有的细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项错误;人脑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连续分裂,有细胞周期,细胞不论是否具有细胞周期,都时刻进行细胞代谢,其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C项正确;细胞周期的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分裂期DNA高度螺旋化,一般不进行转录,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原核细胞、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6.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12个.则转录成该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共有G和T的数目,该信使RNA经翻译而合成一条肽链时应脱去水分子数目,需要的转运RNA数目最可能分别是()

A、12、30、29B、30、29、28C、18、10、11D、30、9、10

【答案】C

【解析】

27.27.在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正确的是()

A.A≡TB.G≡CC.A=UD.A≡C

【答案】B

【解析】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且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

28.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版,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转录过程并不一定是将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完全转录,所以mRNA分子的碱基数目并不能确定为n/2,A项错误;转录过程中,仅以DNA模板链作为模板进行转录,B项错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启动子上,启动子是DNA序列,C项错误;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机体所合成的蛋白质种类及含量不同,而蛋白质由mRNA翻译,由此可知,不同时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也不同,D项正确。

2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控制性别的基因只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与分离

C.在动物精巢切片中有可能找到处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图像

D.只要是同源染色体,就会发生联会行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控制性别的基因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等位基因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动物精巢中精原细胞的增殖是有丝分裂,形成精细胞是减数分裂;C正确。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发生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