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93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杏林小学

2014年7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科学教学中,探究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探究的效率如何,决定着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成为每一位科学教师不得不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的前期工作

1、课题背景认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

从2002年我市实施科学新课程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

学生动手机会多了。

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

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怎么样?

这是我们近两年来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许多科学课都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如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

(1)、内容不实际,探究走过场。

(2)、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3)、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

(4)、分组不合作,只作壁上观。

(5)、动手不动脑,探究浅层次。

因此,对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2、确定课题研究思路

(1)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什么。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的教学目标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索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二、课题研究实践阶段

(一)实施策略

1、优化科学探究材料的实施策略

(1)把握探究材料的选择方向———生活入手

探究材料的生活性是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的基础。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材料的选择脱离学生的生活,一会分散学生探究的注意力,二会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三会加大教师、学生准备探究材料的工作量。

而材料的选择从周围常见的材料入手,易于引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并且这些材料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今天我们从它们入手,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启示:

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熟悉的事物中。

(2)拓宽探究材料的获得途径———学生参与

目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材料多数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只是“坐享其成”,这样做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有教师就曾对此提出“有的材料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准备”的意见,为此,我们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周围事物入手,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材料的准备,使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成为认识身边自然事物的过程,成为一个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最终达到造就他们科学素养的目的。

(3)优化探究材料的组合方式———自助餐式

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点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时代更是赋于科学探究活动,还必须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重要任务。

要学生能在开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自主地创新的总目标,打破目前探究材料在组合上由教师、教材等现成的规定性,为学生准备不同种类、组合不固定的材料,让材料以“自助餐式”的面貌出现。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选择的问题,自己设计方法、自己选择和组合所用的材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材料,使得材料组合的过程能成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价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过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提高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跟没有合理分组并落实个人责任是有重大关系的。

一般来说,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落实个人责任。

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

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科学探究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探究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

当然,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

总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

由于我们所教的班级里,学生的座位编排不是以成绩为依据的,所以我们只要随机安排,就能快捷地组成异质的小组了。

(2)科学指导合作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

如果在合作前不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的话,学生就会各做各的,使合作一团糟。

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对于老师来说,合作前,要求小组中同学间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

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合作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对下次合作产生新的向往。

对于学生来说:

A、要学会倾听。

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

B、学会发言。

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

C、学会帮助。

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

3、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实施策略

(1)钻研教材,因地制宜、有所创新

教师要真正把科学探究落实,不流于形式,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性处理。

教材是针对全国大部分地区制定的,不可能尽善尽美,特别是科学教材更应根据自己所在的教育大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2)把握教材难易的“度”,适当调整

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教师教学的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

”由于学生的不同、材料给予的不同、客观实际原因、教师自身各方面的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个体的认知能力及探究式教学原则,以及一些实际的原因,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适当增减一些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或重新定位教材,或把一节课的量分割成几节课来上,或对教材进行小调整。

(3)精简探究活动的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

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智能的发展。

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

严格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每次最好有一个变量,让学生从中发现变化,以保证探究体验活动的严密性与正确性。

因为假若变量过多,学生则会产生混乱,还会分散注意力。

所以还必须注意活动的材料,要有选择,否则吸引了学生的所有注意力,就会影响到体验活动的实效。

因此与其“热热闹闹”,低效探究,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实践效果分析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通过以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为基本原则。

使科学探究意识、素养在学生的心中真正的形成,使科学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

1、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配合学生的积极探索活动,经过长期不懈的实践和摸索,我们逐渐总结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之更加的完善,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活动的组织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科学概念形成过程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了解已有知识

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情境

设境、激趣

明确目标

集体活动个体活动

展示学生初识概念活动

提出假设

提出问题的假设

启发、鼓励

大胆猜想、自主设计

集体小组个体活动

收集科学事实活动

探究问题

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指导、点拨

亲历探究、学生合作

 小组合作活动、个体活动

解决问题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组织、引导

讨论、交流分享、体验成功

初概念与事实碰撞、冲突、矛盾过程

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个体活动

新的问题

反馈反思、拓展提升

促进迁移

反思内化、应用延伸

提升、抽象出新的概念

集体活动

个体活动

2、通过实践与研究,学生们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现在科学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领会科学的本质。

对科学的本质界定有这样三点:

第一,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

既然科学是实证的,它就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检验的。

第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第三,科学的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也是可改变的。

我们小学科学课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这些特点:

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实证意识;这种实证意识可以用多种方式培养;第二个是他们的思考符合逻辑;第三个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研究中的问题与讨论

实现高效的科学探究是我们长期的追求。

为此,我们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

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3、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教学行为的策划,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性往往受条件的影响,在操作上也应有一定的规范,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加强理论实践,使科学探究从有效探究进一步走向高效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杏林小学

2014年7月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最主要的课堂组织形式。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核心理念和学生科学素养中的核心能力。

笔者试图从儿童对探究活动的好奇并渴求认知的内驱出发,在探究材料、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评价等四个维度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

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

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

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

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

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

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在科学教学的过程:

---1、收集事实;2、整理事实材料;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4、解释学到的科学。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

教师应该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

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

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

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

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

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

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

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

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

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

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

“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

”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体现上述评价理念,我们设计、尝试了几种评价工具,把评价嵌入到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将课程、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1.科学学习评价单。

结合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出科学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一边做一边写下每个阶段的思考。

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评价单,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

2.技能操作评价。

 对技能学习型的实验操作,如温度计的使用、指南针的使用等,可以使用操作评价表,请小组长分别评价每位组员的操作技能,从中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小组竞赛。

 平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采用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各组的代号,当小组或组员表现优秀时,就在该组标志下方加分,各组累计的总分在每次单元评价前结算成该小组每位组员的平时学习成绩。

4.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时以笔试为主,作为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

我们要特别注意端正评价目的,尽量避免单纯的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

(1)挑选重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学习。

(2)单元评价能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思考。

(3)尽量采用影片、图片等媒体或实物,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评价情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的宗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