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94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docx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前预习

一.填空

1.矛盾的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

矛盾就是    简言之,矛盾就是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       ,

的属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的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两个特征。

矛盾的普遍性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即矛盾存在于    事物之中,并且          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指_________________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的关系。

二者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从      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简答题: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矛盾的概念?

 

经典例题

5.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⑤顾步自封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该题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要求学生根据矛盾的含义对题目所列的成语逐一进行分析,看是否完整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不难看出,①②④都体现了矛盾的观点,③⑤没有体现矛盾的观点。

故该题应选D项。

6.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个性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理解,材料的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C项是正确选项。

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D项表述有误。

随堂演练

7.矛盾就是指(   )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B.事物之间既对立又斗争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8.“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    )

A.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D.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简答题

请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第二框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前预习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对事物发展起        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       、对事物发展不起        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每一矛盾中,必有一方处于       ,起着        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面则处于        ,          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决定。

3.两点论和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         ,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           ,       

       。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     

    ,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          。

两点论是有     的两点论,重点论是       的重点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                 。

5.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6.简答题

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经典例题

7.(2005  全国)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这是由于(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

解析:

利与弊是矛盾的双方,其转化体现了①。

 ②的说法错误。

③符合题意。

矛盾的转化是双方的转化,不是对立和统一的转化,④错误。

8.(2002 广东大综合)国家重视重点工程的建设,其理论依据之一是( )

A.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处理全局问题有关键性作作用      B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C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等于解决了次要矛盾

D解决了主要矛盾,经济发展就不会再有波折

答案:

解析:

重点工程属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矛盾,重视重点工程的建设,就是解决主要矛盾。

A项正确指出了主要矛盾的作用,应入选。

BCD项观点本身错误。

随堂演练

9.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是()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C.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0.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最本质的东西是(  )

A.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实事求是       D.两点论、两分法

1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   )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次要矛盾决定的     D.事物自身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12.“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等,说的是()

A.要集中力量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从实际出发

C.要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背景材料: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网吧,在开阔公众视野、丰富大众信息的同时,也使一些未成年人面临着有害信息和不良游戏的威胁,全国各地因“泡吧”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辨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应尽快取消网络。

 

《生活与哲学》   第九课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4.《老子 二章》中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

这说明(    )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5.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6.毛泽东指出: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

”毛泽东上述论断的含义是(    )

①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    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即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③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   ④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A.①②  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在现实学习中,不敢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是(    )

A.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D.否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8.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 ①③ 

9.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个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这是因为(    )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10.一事物之所以是这个事物而不是他事物,就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是指(    )

A.事物的外部特征   B.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C.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  D.解决矛盾的不同方法

1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表现在(    )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④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13.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

14.所谓主要矛盾,是指(    )

A.急需解决的矛盾   B.新出现的矛盾

C.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D.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其决定作用的矛盾

15.某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

16.做工作要抓重点,抓重点就是要抓(    )

A.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 B.事物的本质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特殊性

17.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至理名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下列成语体现同样哲学道理的是(    )

A.打蛇要打七寸        B.力气要用到节骨眼上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18.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应放在西部地区,放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别贫困地区。

这告诉我们做工作应(    )

A.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B.弄清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C.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D.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9.下列能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做法有(    )

A.想问题做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B.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C.在生产方面,既要抓速度和数量,又抓效益和质量

D.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讲民主,不讲法制

二.不定项选择题

20.“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

”这一古语体现的道理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的  B.矛盾双方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发展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1.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其哲学寓意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次要矛盾同样也能对事物发展其决定作用

22.“福祸相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

A.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B.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3.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共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上述看法蕴涵的哲理有(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C.矛盾的主次方面对事物性质的影响不同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4.对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就是重点,重点就是一点  

B.重点决定两点,两点体现重点

C.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D.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诗词蕴涵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的存在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三.简答题

26.“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面临着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局。

有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苏州,现代化、产业化、商业化极大的冲击着自然和文化遗产。

继承和保护好自然和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责任,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苏州在高起点推进城市的进程中,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努力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

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四.辨析题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五.论述题

28.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做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现摘录部分内容:

—五年来,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以上材料体现了辩证法哪些哲学道理?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框

7―9 DDA

 10.答案:

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⑵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是对立的:

性质不同,不能互相代替;纪律是对自由的一种约束,自由是对纪律的一种排斥。

二者又是统一的:

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自由是纪律的基础,只要纪律否定自由,就会失去个性的活力;纪律是自由的保证,没有纪律的自由,只能是一盘散沙。

⑶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有助于正确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二框

9-12 ABBC

13.答案:

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从材料中看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吧在开阔公众视野、丰富大众信息的同时,也使一些未成年人面临着有害信息和不良游戏的影响。

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这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⑵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因此,我们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

尽管网络有利有弊,但其给人类带来的利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因其不利影响而取消网络。

⑶我们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是,充分利用对人类有利的一面,限制其不利的一面,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练习

1-5 ADBBD        6-10 BADDC 

11-15 AADDC      16-19 CCAA

20.BD     21.AC     22.AC 

 23.AC     24.CD     25.AB

26.答案:

⑴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是对立统一的。

⑵二者具有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片面追求商业化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只强调文化保护而不利其商业价值,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⑶二者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合理发展文化产业能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支持;文化保护则是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⑷要善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苏州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谐家园,既要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要保持其历史文化特色,处理好现代化、商业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27.辨析题

⑴世界上任何事物及其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

⑵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我们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

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不能回避,更不能消除。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

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28.⑴矛盾具有普遍性。

报告看到了五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⑶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就体现了这一点。

⑷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这部分论述就反映了这一点。

⑸“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主要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反映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