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02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docx

越冬死蜂原因一般有10种

越冬死蜂原因一般有10种

蜜蜂越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蜂群的生产能力,越冬期间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蜜蜂大量死亡,给来年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越冬死亡,是帮助蜜蜂度过周年生命中的最大问题,也是夺取全年养蜂高产的关键一环。

现将蜜蜂越冬期间10种死亡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供养蜂者参考。

  一、饲料缺乏饿死。

蜜蜂怕冻更怕饿。

越冬前如没有留足蜜脾,或者未能及时补喂,结果会因饲料缺乏而饥寒交迫,大量饿死,甚至全箱死光。

因此,防止蜜蜂越冬期间饿死,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饲料供应,并及时进行饲喂。

  二、包装过严闷死。

越冬期间蜂箱包装时,如果箱内、箱外都填满保温物,再用薄膜包裹,绳索捆绑,蜂箱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气。

这样,蜂箱内就会形成高温高湿,蜜蜂就会因伤热和排湿透气不良常被闷死。

蜜蜂在冬季低温期间有结团调节体温的功能,根据这一特点,越冬包装要依地区和当地气温实际进行。

在南方地区,越冬期短,此间气温低于摄氏0度的时间少,故只需在箱外搞好防寒保温,蜜蜂即可安全越冬。

在北方地区,越冬蜂箱的包装也要适度,蜂箱包装时既要做到能够防寒保暖,又要注意适当排湿、透气。

二者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三、巢门过小撞死。

在严寒天气时,因蜂箱的巢门留得过窄,甚至关得太严实,当季节转换,气温升高时又不能及时适当地打开甚至被遗忘,当蜜蜂急于出巢排泄、试飞时就无法出进,就会被撞死在蜂箱内。

预防方法:

一是在严冬时要及时适当地关闭蜂箱巢门,并经常检查,防止人为或动物的破坏。

二是在季节变换气温升高时及时适当地开启巢门,让蜜蜂出进顺利。

  四、老鼠危害咬死。

冬季的蜂箱虽然进行了包装,甚至关严了巢门,但仍很容易被老鼠啃洞而进,吃蜜咬蜂,甚至与蜂同居。

特别是小家鼠,因体型小,可直接从蜂箱巢门等处的缝隙钻进咬食蜜蜂,危害极大。

因此,冬季蜜蜂防止鼠害万万不可忽视。

可在蜂箱场地布放鼠药、鼠夹、鼠笼、绳网等毒杀或捕捉老鼠。

但使用鼠药、鼠夹等要注意安全,特别是要防止鼠药、鼠夹对人和畜禽造成伤害。

另外,要有专人布放看管,及时放收并妥善处理死鼠。

  五、蚂蚁争食咬死。

蚂蚁喜食甜食,尤以黑、黄两色的小蚂蚁最为厉害。

它们不仅与蜜蜂争食,还能因争食咬死蜜蜂。

对付的办法,一是注意寻找蚁窝,彻底毁巢;二是将蜂箱架的4条腿,安放在盛有清水的碗盆内,形成蚂蚁无可逾越的水域,并使箱体独立于空间;三是及时临箱检查,发现后当场消灭。

但千万不可用灭蚊药剂喷杀,因该药对蜂子威胁很大。

此外,蟑螂等昆虫也喜欢潜入蜂箱内偷食蜂蜜,一旦发现,都应及时消灭。

六、不敌盗蜂战死。

蜂群中一旦混入大量盗蜂,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清除,越冬期间不仅盗蜂与蜂群争夺饲料,还会将蜜蜂咬死。

由于盗蜂凶狠,即使不咬死蜜蜂,也会因激战时间过长,使蜜蜂疲劳过度致死。

严重者,只要蜂群中混有数量较多的盗蜂未被发现,在越冬期间可致整箱蜜蜂“全军覆灭”。

预防主要是防患于未然,在越冬前尽量不让盗蜂进入蜂箱。

越冬后要及时认真检查,发现盗蜂,及时加以清剿。

  七、外出低温冻死。

因蜜蜂在冬季低温期间有结团调节体温的功能,加之采取了一定的保温防寒措施,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被冻死的。

形成冻死的原因主要是严寒的侵袭和强光的刺激造成的。

严寒期间,如蜂箱防寒措施不到位,蜂箱内过于透风,巢门留得过大等,都会使蜜蜂冻死。

另外,冬季的雪后初晴,气温较低,加上强光的刺激,有趋光特性的蜜蜂便会纷纷出巢飞翔,远飞的蜜蜂常因无力飞回而被冻死。

预防蜜蜂越冬冻死的措施主要有两点:

一是搞好防寒保暖,对蜂箱进行适当包装以提高蜂箱内温度。

二是巢门要尽量留小,在严冬尤其是雪后融化前要临时关闭巢门或用砖块、瓦块、木块等临时遮挡巢门,以防严寒入侵或雪后强光射入,引蜂出巢。

待气温升高和雪化后再及时适当地开启巢门。

  八、巢脾潮湿致死。

越冬期间,如果蜂箱内温度过高时,巢脾内的湿度就会加大。

当巢脾内湿度过大,蜜蜂不能适应时,就会引起死亡。

蜂群越冬最适宜相对湿度为75%~85%。

如越冬饲料喂饲过晚,包装物吸潮等都会导致巢内潮湿引起蜂群不安、巢脾发霉。

防止蜜蜂越冬期间潮湿致死,主要靠降低蜂室、蜂箱内的温度和湿度来解决。

室内越冬的,当蜂箱内的温度过高时,除对蜂室、蜂箱开大出气孔,关闭进气孔外,还应在蜂室地面轻轻铺些生石灰,或干燥的草木灰,让其吸收水分,待室内干燥后,再将生石灰或草木灰扫运室外。

有条件的,用除湿机除湿更好。

蜂箱在室外越冬的,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来调节蜂箱内温湿度。

气温在4℃以上时蜂群不宜加保温物,气温下降到0℃以下或室外静水处结薄冰后需进行保温,以免形成松散的越冬蜂团。

要注意经常翻晒包装物,根据蜂群的大小,巢门留足适当空隙,以利巢内空气流通。

九、患下痢病病死。

越冬期间,蜜蜂极易因寒冷引起下痢病,进而引起死亡。

蜜蜂患下痢病的症状是腹部膨大,黑亮发光,粘附稀臭粪便。

预防蜜蜂越冬下痢病,主要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对已发生下痢病的蜂群,可移入室温15℃以上的室内,关闭巢门暖和3~4小时,再将四周窗帘拉开,让蜜蜂进行飞翔排泄,然后再把窗帘拉上,只在巢门处留点亮,使蜜蜂集中在巢门处相继进巢。

待蜜蜂安静下来,再将蜂箱移至原来越冬地点。

十、工蜂正常老死。

越冬期间,正常老死的工蜂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

对正常老死的工蜂,只要适时从蜂箱内清除就行了。

在蜜蜂入室后的前两个月,每月都应从蜂箱中清理一次死蜂。

清理时动作要快而轻,防止振动蜂群,否则会引起蜜蜂飞撞而受伤、死亡。

蜜蜂移箱

1、蜜粉源--由于过箱是一种强迫蜜蜂迁移的方法,难免造成蜂巢内贮蜜的损失和对蜜蜂幼子的伤害。

2、气候条件--气温最好不要过高过底。

以免闷死冻死。

3、蜂群条件:

要求蜜蜂群势过箱后具有两足脾以上,脾上有较多低龄的蜜蜂幼虫,贮粉、贮蜜较足的。

   二、过箱方法

1、割脾:

用锋利的长刀(如水果刀),从巢脾的基部把巢脾切下来,用手掌承托取出,对有用的巢脾,可平放在垫板上,不要重叠。

2、绑脾:

绑脾是过箱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绑牢。

把上好铁丝的巢框放在裁好的脾上面,巢脾的上端一定要紧贴上框梁,沿每道铁丝的下边,用割刀在巢脾上划一条小缝,深度为巢脾厚度的一半(即达巢房的基部),用小刀或小竹片把铁丝压进巢脾里,用绳子在巢脾的下端向上把巢脾绑在上框梁上(在上框梁上打结),这时最好是两个人协作进行。

如果一个框只有一张较大的脾,可绑2~3道,如果一个框是由较多的巢脾拼接成的,则要多绑一些。

绑好的巢脾要求平整、牢固。

脾绑好后,用干净的湿毛巾把粘在子脾上的蜂蜜轻轻抹干净。

3、倒蜂进箱:

把绑好的巢脾放进蜂箱里,子脾大的放在中间,子脾小的放在两边,保留蜂路,依次排列整齐,关上巢门,把蜜蜂对准巢脾用腕力抖进蜂箱里,盖上箱盖,把蜂群放在原蜂巢的位置上。

4、过箱后的管理:

过箱后的当天晚上,要对蜂群进行补充饲喂,连续喂2~3个晚上,以保持蜂群的安定和加快蜂群对巢脾的修补。

过箱后的第二天,对蜂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几天后,如果蜜蜂已把巢脾修补完毕,就可把绑脾的绳子去掉,在外界蜜粉源条件较好时,应抓紧加脾,逐渐把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旧巢脾换掉。

蜂群快速繁殖的方法

李永胜,曹一锋

    蜜蜂是营造群体生活的昏虫。

现代养蜂生产,蜂场根据需要和蜂群群势,在外界有蜜粉源流蜜的情况下,将1群蜜蜂快速分为2群或多群,可实现蜂群的快速繁殖。

快速繁殖蜂群,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蜂群数量,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养蜂效益。

现特介绍几种快速繁殖蜂群的好方法,以供参考使用。

1.转地落场分蜂的快速繁殖

   在夏秋季节,蜂场如果要分蜂繁殖,在蜂场转场前,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确定处女王的出房时间。

然后在转地落场后,蜜蜂还没有试飞前,连蜂带脾提入到摆好的空蜂箱里,最少2-3脾。

次日介绍入1只产卵王或处女王。

这种分蜂繁殖法,提出的蜜蜂不会飞回蜂群,提出去的蜂群群势也相对不会减弱,分出群比较好饲养。

利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在早、晚提出分蜂群,把分蜂群运到离原蜂场直径3km外,这样采集蜂飞不回原群,分出群也比较好饲养。

2.继箱底箱分蜂的快速繁殖

   在夏秋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8-12脾,如果要分蜂繁殖,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出房时间确定后,再把底箱摆好,继箱放在平箱上。

然后从蜂群里连蜂带脾提出2-3脾,提入摆好的底箱或继箱里。

要注意继箱与底箱隔开,上下蜜蜂不能互通,提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

1天后,介绍入2只产卵的蜂王或处女王台。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提出去的采集蜂会飞回原群,分出群可能群势与蜂脾不相称,因此提出去的蜂应尽量是幼蜂。

还要有一定的蜂(蜜)脾,若无糖(蜜)脾,第二天一定要饲喂补足(1:

1)。

该法的优点是用继箱分蜂,蜂场放蜂的面积不扩大。

3.同群同箱分蜂的快速繁殖

   在春夏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6-8脾时,如果要繁殖蜂群,可先诱入产卵王或介绍处女王,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和处女王出房的时间确定,再把另一个巢门在分蜂前一个星期打开。

在新打开的巢门有蜜蜂出入之后,根据蜂群内部情况把两边子脾、蜜粉脾调均等,用隔板从中一分为二,使两边蜜蜂不能互通。

1天后,在无王的一边介绍入1只产卵蜂王或处女王台即可。

4.换王季节分蜂的快速繁殖

蜂场换王时,如果要分蜂繁殖,在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如果要分蜂繁殖,在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王台出房前2-3天,把原蜂王连蜂带子脾提出2-3脾,作为繁殖群。

继续繁殖,原蜂介入1只处女王,让其交尾。

分出群作为繁殖群,可拉离原蜂场,也可摆在原蜂场。

如有条件尽量拉离原蜂场,这样对以后的繁殖饲养好。

因为提出去的采集蜂不会飞回原群,这样繁殖速度就快。

                       

提高蜂群产蜜量的技术措施

1.1引进优质种蜂王

引进优质种蜂王能够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然而,一些蜂农不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引种,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引种目的,而且会严重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

引进蜂种不但要考虑引种地的气候及蜜粉源条件、种王场的信誉等,还要根据本场的生产需要、蜂种特点及育王要求,同时注意加强引进蜂种的检疫,杜绝病害,加强引种后的蜂群管理,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提高蜂产品的产量。

1.2选育高产种蜂王

引进的种王要进行筛选,切忌引入后直接进行全场育王、换王,要进行试验后方可全场利用。

如本场不能引种,也可自行选育高产品种。

种用蜂王的选择是以它把可以看出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它的后代的能力为依据。

在选择能满足育种要求的蜂王过程中,要不断注意本蜂场及其它蜂场中一贯表现突出的蜂群。

生产中培育蜂王,尽可能利用良种,注意选择繁殖力强、采集力强、性情温驯、抗病敌害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培育出优质的种用雄蜂及处女王进行育种才能够达到优质蜂王的培育目的。

2创造适宜的采蜜条件

2.1饲养强群,保证饲料充足

“蜜足群强出高产”这句话概括了采蜜时蜂群强壮、饲料优足的重要意义。

在蜜源及气候条件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只有保证工蜂的数量和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蜂群的产蜜量。

如果哺育蜂儿所需要的营养来源于优质而充足的饲料,蜜蜂长期生活在具有充足饲料的环境里,不仅蜂王积极产卵,工蜂积极育虫,而且还能使蜜蜂一代一代从发育期就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增强了蜜蜂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力,为提高蜂蜜产量奠定蜂群基础。

但保证饲料充足并非越多越好,甚至该取蜜也不取,准备采集蜂时,始终要保持每张脾0.4~0.6kg的边角蜜,每群蜂1~2张花粉脾;流蜜前期不要一扫光摇蜜,要保留大面积子脾上的边角蜜,后期要保留全部子脾和粉脾上的边角蜜,以恢复繁殖期的饲料标准。

2.2培育适龄采集蜂

一般在流蜜盛期开始前50天左右到结束前35天左右,蜂群所哺育的蜂儿才算真正的采集适龄蜂。

有些蜂场在流蜜期蜂数甚多,但产量却很低,这就是因为在较短的流蜜期中采集适龄蜂较少,流蜜期过后采集蜂才大量出现,虽然当时看来蜂数足够,但并没有适龄。

主要流蜜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其盛期的时间更短,如果再受天气影响,容易错过良机。

因此,在培养采集适龄蜂的关键时期里,要从各方面增加蜂群的繁殖力,培育出大批健壮适龄的采集蜂。

培育适龄采集蜂的方法如下:

2.2.1选择气候较好、辅助蜜粉源丰富、水源充足的场地,避免增殖采集蜂时蜜粉源缺乏等状况的发生,从而影响蜂群的繁殖,同时要保证巢内饲料充足,必要时,进行奖励饲喂。

2.2.2及时加脾扩巢,根据蜂群发展的需要,适时加巢础造新脾,多利用新脾培育蜂儿提高工蜂质量;及时加继箱,利用双箱体多培育蜂儿,积累采集蜂。

2.2.3扩大蜂群的哺育负担,防止发生分蜂热,使蜂群保持积极繁殖的旺盛情绪。

有目的的利用大群的蛹脾与小群的虫脾对换,以发挥每只蜂王的产卵力和每群的哺育力。

2.2.4利用两只蜂王的产卵力和当时蜂群旺盛的哺育力,在增殖采集蜂之前组成双王群,繁殖出大批的采集适龄蜂,培育成采蜜强群。

2.2.5在流蜜期到来前适当控制蜂王产卵,特别是双王群更要及早统一为采蜜群,准确掌握繁殖采集适龄蜂的时间。

避免此时蜂王仍继续大量产卵,以至造成流蜜期大批工蜂哺育蜂儿的内勤负担。

2.3组织采蜜群

2.3.1集中蛹脾组织采蜜群

在接近流蜜期之前,蜂群的自身繁殖因某种因素未能达到采蜜群的群势标准,这时若不进行相应的措施组织采蜜群,仍然以原群群势进入流蜜期,其采集效率比较低。

对于这种蜂群应当有计划的在流蜜期前以2~3个群组成一个采蜜群投入生产,其它群缩小群势继续繁殖。

方法是:

在这样的蜂群中选择群势基础和蜂王质量较好的蜂群,作为采蜜群,其它群作为繁殖群分批撤出蛹脾加强采蜜群,每次加强2~3张为宜(不可突然增加过多蛹脾,以免工蜂护不过脾来,影响蜂儿发育),直到群势接近采蜜群标准为止。

这一工作必须在流蜜期前10天完成,出房的工蜂不适龄,就发挥不了作用。

2.3.2集中外勤蜂组织采蜜群

在流蜜期开始以后,集中外勤蜂组成采集群,适合在流蜜期不长情况下,或者在较长流蜜期中的盛期阶段;并且当时蜂群较弱,达不到采蜜群的标准。

集中外勤蜂组成的采蜜群,所增加的工蜂都是成年蜂,其寿命不长,仅能够在短时间的采集工作中发挥作用。

因此强调,组织采蜜群的时间一定要在流蜜期已经开始,即将进入流蜜的高峰阶段。

集中外勤蜂组织采蜜群的方法是:

在流蜜期以前,要有计划地准备好集中外勤蜂组织采蜜群的蜂群,根据不同的群势每2~4群平放在一起为一组,并把作为采蜜群基础的蜂群放于中间。

进入流蜜期之后,选择一个天气晴朗,工蜂忙于飞翔采集的上午,首先给准备作为采蜜群的蜂群加上继箱,放入空脾,然后把它两侧的蜂群搬走,放到10米以外的新位置上,使两侧蜂群的外勤蜂采蜜归巢时都进入一个蜂群。

这个蜂群集中了2~4个群的外勤蜂,群势突然增强,成为一个理想的采蜜群。

2.4调整蜂巢,留有充足的空巢脾和巢内空间

接近流蜜期时,传统的蜂巢调整方法是:

把新蛹、虫、卵脾及蜂王限制在巢箱,共放9张脾。

继箱中放老蛹脾及空脾,供蜂群贮存花蜜,蜂数超过17~18框时要加第二继箱,以便适应强群贮蜜的需要。

要是蜂数不足14框,可在巢箱放6张脾,继箱放8张脾,有利于用隔王板控制蜂王产卵,增加采蜜量。

作者近几年采用将蜂王限制在巢箱两张脾处,效果较好。

具体做法是:

巢箱用立式隔王板隔成大、小两区,巢、继箱间用横式隔王板,将无王区巢继箱间的隔王板部分用锯条锯通,同时无王区放大蜂路,便于蜜蜂采蜜。

有王区蜂路不变,只放一张卵虫脾和一张空脾,巢门贴近无王区,巢箱内靠近有王区一侧的无王区,放空脾或少量粉脾,以满足蜂群采粉及育虫需要。

流蜜期的蜂路,有王区9~10mm,无王区12~15mm。

2.5训练蜜蜂

在主要蜜源开花时,有些蜜蜂往往还是采访蜜量不大的辅助蜜源,根据蜜蜂具有共同利用某一蜜源的特点,对蜜蜂进行人工训练,使之采访目标蜜源植物,能够达到增产的目的。

训练方法:

在计划采访的植物始花时,摘取花瓣,用浓厚糖浆浸泡10~12小时,花瓣与糖浆比例是1﹕4(以体积计)。

糖浆和器皿必须清洁,不能混有其它气味。

训练时间选择在早晨蜜蜂尚未出勤时进行。

每群每次用训练糖浆100~200g,喷在脾面或继箱框梁上。

这种训练应在植物开花之初连续进行3~5次。

蜜蜂取食了这种带有需要采访的植物花香的糖浆以后,积极出巢寻找,当它们找到并采集回巢后,就积极“舞蹈”来鼓励其它蜜蜂去采访。

这样反复不断,就使大部分采集蜂飞到目标植物上去。

2.6减少幼虫哺育负担,但不可断虫脾.

在比较可靠的流蜜期里,可以实行空脾取蜜。

提出蜂群中的部分虫、蛹脾加给新分群,既能壮大新分群,又能减少采蜜群的内勤负担从而增加采蜜量。

也可利用双王群进行分担哺育。

但流蜜期每一个采蜜群都要保留1~2张卵虫脾,这样,一方面调整均匀了内勤负担,另一方面能防止万一蜂群失王而成为“孤儿群”,影响工作情绪。

2.7遮荫、通风,减少其它方面的劳动量.

流蜜时,如果外界环境燥热,就会有大批蜜蜂采水进行巢内温湿度的调整,以保证蜂儿的正常发育,若此时加强蔗荫,注意蜂群通风,则不但可以减少蜂群其它方面的劳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蜂群采蜜量。

阳光对蜜蜂出勤有较好的刺激作用,保持蜂箱巢门朝南,对增产有利。

3促成蜂群采蜜的高效情绪

3.1预防、利用分蜂热群

在分蜂情绪严重的蜂群,工蜂们对采集舞蹈并不感兴趣,采集舞蹈没有多大的鼓动作用,工蜂们依然消极怠工.只有当蜂群处于正常的积极情绪时,采集舞蹈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不同质量的蜂王、不同饲养条件、不同的工蜂积累数和不同的蜂儿日龄等都能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分蜂情绪。

发生分蜂热时,蜂王产卵力降低甚至停止,工蜂工作情绪低落,外勤蜂减少,采集力明显减退,出现巢内“搭挂”、箱前挂“蜂须”的怠工现象。

分蜂热对蜂群的采蜜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流蜜期以前,要以预防分蜂热的发生为主,一旦进入流蜜期,对产生分蜂热群就要以利用为主,以促成蜂群采蜜的高效情绪,达到最终高产的目的。

3.1.1预防分蜂热的方法

3.1.1.1培育优王:

饲养分蜂性低,维持大群,采集力强的优良品种,是控制分蜂热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还要培育出能够维持10张子脾以上的优质蜂王。

3.1.1.2饲养双王:

利用当年春季培育出来的产卵新王,组织双王群,能够提高蜂群产卵效率,给蜂群增加内勤哺育负担,预防分蜂热的同时又加速了蜂群的繁殖,使蜂群尽早成为采蜜强群。

3.1.1.3人工分群:

在蜂群发生分蜂热以前,适当进行人工分群,当新王产卵后再以新分群的卵虫脾同原群的蛹脾相互调换。

这样,有计划地以原群过剩的幼蜂组成和加强新分群,不但预防了原群产生分蜂热,而且还有计划地分出了较强的新蜂群。

3.1.1.4创造产卵条件:

进入增殖期以后,要注意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和工蜂的哺育力,及时扩大蜂巢,增加蜂群里的哺育负担,使产卵力和哺育力相互适应的时间能够稳定一个时期。

3.1.1.5增加哺育负担:

抓住外界气候和蜜源的有利时机,适时修造新脾,并且及早生产王浆,让过剩的幼蜂参与造脾和泌浆等工作,能使蜂群的轻度分蜂热不加重,繁殖和采蜜不受影响。

3.1.1.6适时扩大蜂巢:

随着群势的增长及时加脾扩巢,及时叠加继箱,及时由紧到松的改变蜂脾关系。

削除自然王台,天气炎热时适当扩大巢门,注意给蜂群蔗荫通风。

炎热地区和干旱季节,要给蜂箱外部洒水,并往蜂群内加水脾,提高蜂巢湿度以便降低巢温。

3.1.2利用分蜂热群

如果预防和控制分蜂热没有成功或其它原因在流蜜期产生了分蜂热,用常规方法依然不能促成蜜蜂采集的高效情绪,则建议采用以下3种方法:

3.1.2.1对换箱位法:

少数蜂群进入流蜜期时,蜂数虽然很多,但出勤的采集蜂很少。

工作积极的蜂群已经采了很多蜜,这样的蜂群却一无所获。

卵虫脾加少了解除不了分蜂热,加多了会严重增加蜂群内勤负担,尽管分蜂热解除了,但产蜜量不会提高。

解决的方法是把有严重分蜂热的采蜜群与较弱的新分群对换位置,让部分飞翔蜂进入新分群,新分群再适当加脾,成为采蜜群。

3.1.2.2改变蜂群环境法:

把产生分蜂热蜂群的蜂群巢箱调换180度,使巢门向后,在继箱的前面开一个小巢口。

然后在巢箱的门前放一块踏板,把全群的蜜蜂抖落在踏板上,并将蜂王放在“蜂流”中,使工蜂和蜂王从巢门爬入,有飞回前部原巢门的工蜂,逐渐从继箱小门进入。

同时,此群的大部分蛹脾要暂时提到其它蜂群,日后再逐批还回。

空余位置补加空脾或巢础。

这样,箱内箱外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给蜂造成错觉,分蜂情绪即可消除。

3.1.2.3返回原群法:

已经分蜂的蜂群,如果自然分蜂群不强大或已经进入流蜜期,没有繁殖采集蜂的机会,要设法将蜜蜂还给原群,以保证该群的生产能力。

方法是:

在原群的继箱和巢箱之间用铁纱隔开,继箱里放1~2张虫蛹脾和适量的空脾、巢础。

继箱和巢箱的巢门成相反的方向,把蜂团和蜂王抖落在继箱巢门前的踏板上,使其进入继箱。

这样分蜂热自然解除,并很快恢复工作情绪。

巢箱里暂时无王,分2~3批与继箱合并,仍然是一个强壮的采蜜群。

切不可直接将收捕回来的分蜂团还回原群,直接还回原群尽管削除了全部自然王台,但不能解除蜂群的分蜂热,延长了分蜂热的时间,是一种消极的做法。

3.2利用新王采蜜

3.2.1利用新王采蜜的优势

在流蜜期较长(20天以上),流蜜期过后还有一段繁殖期,特别是在不连续采第二个主要蜜源的前提下,适合利用新王采蜜群生产蜂蜜。

新王采蜜群的特点是,内勤负担轻,外勤蜂日益增多,越是到了流蜜盛期,越是没有哺育蜂儿的负担。

而这时处女王已经开始产卵,蜂群的工作情绪高涨,采集力强大而集中。

但是,新王采蜜群的这种优越性只有处女王在流蜜盛期之前开始产卵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如果产卵时间过早或过晚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2.2利用新王采蜜的方法

组织新王采蜜群,应选择后备力量强大,具有12张子脾以上的中等强群。

在主要蜜源开始前15~18天进行移虫育王,流蜜期到来时新王即将产卵。

因此,要在处女王出房前3~4天,把准备作为新王采蜜群的王台拿走,经过无王2~3天之后送入成熟王台,削除全部急造王台,以保证处女王安全,这样处女王在流蜜盛期以前即可产卵,发挥新王采蜜群的优势。

3.3清框、刺激采蜜情绪

在流蜜期,蜂群进蜜2~4天以后,进行第一次摇蜜,把巢内为数不是很多的存蜜取出来,做到分花取蜜,提高质量。

同时通过初次摇蜜,蜜蜂在清理巢脾上残余蜂蜜的过程中受到刺激,增强了采集的积极性。

4适时适量采收蜂蜜

4.1避免采蜜高峰期摇蜜

取蜜的时间最好能和工蜂采集最忙的时间错开。

假如蜂群是下午大量进蜜的,取蜜时间就应安排在上午,以不影响蜂群采集。

若主要蜜源是上午10:

00开始进蜜,在10:

00以前取完蜜对蜂群的影响就小。

另外在取蜜时应以空脾换蜜脾,也能减少干扰蜜蜂的采集工作。

4.2避免"一扫光"摇蜜

一扫光摇蜜是在流蜜期见蜜就摇的方法,即每次摇蜜时,不管虫脾蛹脾,也不管蜜脾半蜜脾,全部倾巢摇光。

一扫光摇蜜频繁将子脾取出,经抖动、运送、进出摇蜜机、猛烈离心转动,使正在发育的各龄蜂儿受到干扰和碰伤,蜂儿数量和质量遭受一定损失。

这些蜂儿在发育过程中,蜜蜂所进行的哺育和所消耗的饲料等于无偿的浪费,同时一扫光使蜂群失去了贮存饲料的自然基础,影响蜂群正常繁殖。

特别是一扫光摇蜜后遇上阴雨天或蜜源突然终止,蜂群马上处于饥饿状态,甚至因饥饿而拖子。

如果这时再用蜜补喂蜂群,既不能挽回摇蜜所造成的损失,又浪费了蜂蜜,其效果远逊于留足饲料。

摇光存蜜的蜂群培育出来的蜜蜂,其体质不好,寿命缩短,群势削弱。

一扫光摇蜜,使一些虫蛹及其体液混入蜂蜜,增加了蜂蜜中的水分和杂质,对蜂蜜的发酵变质起到诱导作用。

一扫光摇蜜在养蜂生产中是一种贻害蜂群,片面追求蜂蜜产量的错误方法,其虽在一个流蜜期可能暂时取得高产,但从长远角度讲,会从整体上降低蜂蜜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中国蜜蜂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培育雄蜂的方法

(一)培育雄蜂的条件

培育优质雄蜂要具备强壮的父群、优质的雄蜂巢脾、充足的蜜粉饲料、适宜的温度条件和妥善的饲养管理。

1.强壮的父群:

强壮蜂群是人为迫使蜂群培育雄蜂的基础,强壮蜂群拥有过剩的哺育力,蜂群有哺育雄蜂的愿望,蜂王才能在雄蜂巢房内产未受精卵。

培育雄蜂蜂群在春季最低不少于7框蜂,在夏季应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